论心理健康重要还是身体健康重要
环保的作文 [关键词]心理健康 自杀 心理素质 潜能
古人云:喜伤心,悲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也就是说,喜、怒、哀、乐、思、忧、恐是人类最基本的情绪情感体验,但如果太过于强烈,都会伤及身体。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提出,心理健康是指身体、智力、情绪调和;适应环境,能够在人际关系中彼此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教育中只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中国社会调查所的调查显示,26%的受访大学生有过自杀的想法。仅在2009年的上半年,北京市共发生了14例大学生自杀身亡案件。有关数据表明,自杀已经取代突发疾病和交通意外,成为大学生
意外死亡的第一大原因。而抑郁、悲观、自卑、成功焦虑是大学生自杀、他杀的几个重要原因。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尤为重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绝大多数人把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人们对自己的身体健康呵护备至,却忽略自己的心理健康,或者把心理健康问题当作身体疾病来对待。特别是如今:诸如食疗药疗、气功坐禅、减肥健身等各种养生之道层出不穷,这充分说明了人们对身体健康的热切关注。重视身体的健康无可非议,但有识之士的冷静思考和触目惊心的事实不能不让我们发出这样的呐喊:再也不能忽视心理健康教育了!
醉翁亭记翻译
一、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1.心理健康是形成良好品德的基础。据国家教委1989年对12.6万名大学生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大学生中存在明显心理障碍者达20.23%。学生精神失常、非正常死亡现象不断增加,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
狂战加点 2.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协调发展,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如何,积极、热情的情绪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
3.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质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他们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他们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因此,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
宜居 2.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
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以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3.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
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转换,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三、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重要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都是心因性疾病,即脑血管病、心血管病、癌症,其比例分别占死亡人数的22.56%、21.13%、21.11%,主要原因是:心理压力大,不良情绪体验多,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中,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影响生理功能而产生障碍。目前,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认识上的偏差。首先,是对健康定义的片面理
解。学生往往没有认识到心理健康也同样是评价一个人是否健康的重要内容之一,很多学生只注重身体健康而忽视了心理健康;其次,是对心理健康标准的片面理解。学生通常认为只有患精神病的人才是有问题的;此外,是对心理健康水平的片面理解。有的学生自认为没有什么心理烦恼和心理困惑就是心理健康水平高的人。这种错误的认识使学生在遇到情绪不良、心态失衡或是压力过大等情况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心理健康正面临着心理疾患的威胁。缺乏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使很多学生错过了避免形成心理问题的最佳时机。
如果人心理都不健康那么拥有好的身体又如何,比如当人们面临疾病困扰时,很多人是自暴自弃,抱有绝望的心理,但是心态向上的人却会积极的去面对最后乐观的等待奇迹的出现。
再如旧中国,鲁迅选择弃医从文,就是他充分的认识到光是拥有健康的身体是不行的,同时还要有心态思想,病的是他们的心理。
四、主要措施
1.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可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
学生充分了解有关专业知识。也可以开展心理咨询工作,让学生到倾诉的对象,受到正确的引导,及时走出心理误区。
2.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3.开展经常性的心理健康调查与研究工作。学校可以对新生采用“问卷”的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普查,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进行专门辅导,做到心理问题早预防、早发现、早。
4.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组织观看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电影,听讲座,出板报等,给学生提供互相交流的活动平台。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使学生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
总之,在目前社会迅速发展的形式下,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增多,因此,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
健康问题,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治标治本的作用。一个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潜能。因此说,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心里健康才是最重要,因为人的一生不可能不生病也不可能永远不出任何意外,但是心理健康是长久永恒不变的,常说着一句话,一个真正健康的人不仅仅要身体健康,心里健康一样重要,甚至比身体健康更重要,最常见的例子就是,当一个人得了一种不治之病时,医生告诉你已经活不过三个月时,有人会痛苦,有人依然还是很开心,三个月过了,痛苦的果然在三个月内就死了,而开心的人,却在六个月后才死去,死的时候脸上依然带笑容,为什么会这样,其实身边已经有很例子在告诉我们,心理健康会比身体健康所得到的幸福要多很多很多,真的很多,所以无论如何都要让自己过上幸福的生活,一个好的心态真的很重要,能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自然就会有个良好的人生观
参考文献:
[1]史仲芳.心理与健康.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87.
[2]俞国良.心理健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彭飞.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4]冯忠良.学习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www.studa
郭达背景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