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理论
252学法教法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
一、引言
改革开放给我国的社会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在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
同时,也凸显出一些尖锐矛盾。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 )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相当于欧洲人口总量,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网民中学生体规模最大,学生体占比为25.0%。涉世不深的大学生使用网络越来越频繁,除此之外的电话手机的普及,随之而来的是金融事件发生率的升高。金融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或者金融机构信用,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的行为[1]。近年来,每逢开学之际,分子利用电话短信等方式,骗取了大学生的学费,而这些受骗的的学生中有些由于心理承受能力不够强,也没有及时像社会寻求帮助,采取了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其中2016年9月开学之际有两名准大学生因为受骗最后因抑郁过度,心梗而亡,因此调查分析大学生对金融欺诈的认知及防范意识显得尤为重要。(一)调查研究的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的发展,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社会各种矛盾进一步加剧,各种社会丑恶现象也有抬头。在这些丑恶现象中,欺诈现象也披上了时代的外衣变得异常活跃,随着中国高校大众化,大学生体以占据很大比重,而针对不谙世事且有钱的大学生行骗成为最容易得手的“致富”途径,于是大学生逐渐成为分子的作案对象,由于大学生富有同情心,社会阅历少,识别能力差,加上中国家庭把全部希望和积蓄投在学生身上,学生支配经验不足上可支配权利的握有,这都给了分子有机可乘。因此如何提高大学生的金融防范意识,以及陷入后大学生所采取的措施和应对心理乃是重中之重。
(二)研究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利用纸质版问卷和互联网问卷的同时进行,针对大学生体,调查对象以沈阳化工大学为主以及各大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为辅。以自行
设计的
《关于大学生防范金融欺诈及自我救助的研究调查问卷》作为调查工具。问卷共设计21个封闭式问题,包括8个单选,13个多选。采取团体施测形式,文理科生兼顾,覆盖面较广,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共发放纸质版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810份,回收率达81%,符合统计学标准,同时利用互联网电子问卷也有270份填写量。
二、调查结果的数据分析
(一)大学生对金融欺诈的总体认知情况。调查数据显示,关于金融欺诈手段,大学生了解网络(虚假中奖、网络兼职、贷款利诱、网络招婚、虚假招工等)的占91.85%、电信(恶意电话、虚假连接、假冒好友、交友平台等)占81.48%、票务(演唱会门票、火车票、机票、旅游景点门票、挂号票等)占34.44%、应聘(传销、空壳公司等)占49.26%、情感(假冒父母、子女、亲戚朋友、好心人等)占56.3%等,以上金融手段被大部分同学知道,其他手段仅被部分同学知道。见图1。
任时光匆匆流去我只在乎你(二)大学生遇到金融的现状
调查显示:59.63%的大学生遇到过金融。有超过20%的同学一年内遇到过1~3次,遇到3次以上的人数相对较少,但仍然存在。据调查显示在遇到金融的同学中有414名大学生掉入“陷阱”受骗并出现经济损失,占51.11%,48.89%大学生遇到网络而没有受骗受到经济损失。这样的调查结果足以让我们震惊,大学生受骗比例之高远远超过一般人的想象,问题的严重程度急需引起整个社会的充分重视
。
图1 大学生了解的金融手段武汉 地震
(三)大学生对金融的态度及防范意识。本文调查结果显示,在大学生是否知道欺诈分子已将大学生作为主要欺诈对象方面,63.7%的大学生对此有过了解,有一定的认识;13.7%的大学生对此特意关注过,知道问题很严峻;12.96%的大学生见过相关报告,但感觉离自己还很遥远;9.63%的大学生对此完全不知道,没什么感觉,也没有过了解。
由图2可知,大多数大学生了解泄露个人信息的途径是各类APP 注册、网购、快递单、各类车票订购时。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信息化的普及,我们个人信息的出现也越来越频繁,这些个人信息的泄露给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由图3可知,大多数同学是通过家人父母不时的嘱咐中或者身边亲朋好友的案例中得到警惕,于此同时在学校教育、社会环境中也能对金融有所了解,平时大学生在电视网络、快捷新闻上应接受安全教育了解金融此类事件,通过模拟考验较为罕见
。
图2 可能泄露个人信息的途径
广东省高考分数查询(四)大学生身处金融欺诈后的心理及影响。据此调查显示,59.63%的大学生觉得没面子,担心自己在周围人心中的形象受到影响;47.41%的大学生觉得求助也没用,谁也帮不了自己;41.48%的大学生报警帮助也不大,现在警察破案效率太低;62.96%的大学生不想给家里人带去麻烦,甘愿自
关于大学生防范金融欺诈的调查研究
吴俊杰 苟 恒 王晓雪 耿晓兰
(沈阳化工大学 辽宁 沈阳 110000)
【摘要】通过对沈阳市几大高校在校大学生直接发放纸质问卷,以及网络问卷的方式进行大学生防范金融欺诈及陷入后的应对方式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了当代大学生对金融现象的
认知情况、真实反应能力及可能采取的处理方式,探讨了当前大学生受金融现象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提高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救助能力的有效途径,最后提出了对策和积极有效的措施。本文所提供的数据真实可靠,可为大学及社会为大学生安全教育提供现实依据和第一手资料,有助于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金融欺诈 大学生 防范措施 调研 统计分析【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4-0252-02
综合理论
田壮壮个人资料简介253
学法教法研究课程教育研究
己承受;34.81%的大学生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自尊心受到践踏。在陷入金融后大部分大学生感到经济方面的压力(67.78%);精神方面造成很大压力,自信心受挫,且长久不能恢复(75.19%);挫败感很强,心理受到影响变狭隘,性格悲观难以亲近(61.48%)
。
图3 大学生接受金融安全教育的主要途径
(五)大学生关于陷入后的处理方式选择。关于大学生一旦受骗上当之后如何处理,调查结果见表1。可以看出还是接近有三分之一的大学生会选择沉默以对,就此掩过,大多数大学生会选择告诉自己的朋友闺蜜、向父母汇报、及时的学校辅导员、班主任等寻求帮助,并且及时的报警。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还是有10%的大学生想过采取极端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这是应当引起我们重视的地方。
表1 大学生受骗后的应对方式
大学生陷入后采取的应对方式(%)
沉默以对,就此掩过
34.81只告诉自己信得过的朋友,并要求他们保密
39.26只告诉父母,但不过分追究42.22告诉辅导员、班主任,并及时报警43.7采取极端方式、轻生来表达悲伤
10.74
三、调查结果分析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各种手段迎面而来,方法简单,容易得逞,成本低,、传播迅速、范围广,渗透性强,形式复杂,不定性强,社会危害性极大,被欺骗着多以青少年居[2]。通过此次调查,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金融在大学生生活中频繁出现,但大学生对此的重视程度不够。数据显示,59.63%的大学生遇到过金融若干次,其中超过一般的同学出现经济损失。金融的案例层出不穷,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有的时候因为损失的程度在自己的接受范围内,许多的大学生觉得对自己的生活没有太大的影响,对此不够重视,但正是这一心态让不法分子更加猖獗。在日常的生活中,虽然大部分的学生有一定的防范意识,但是面对形形的手段,还是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大多数大学生对网络、电信、情感较为了解,但是对涉社会不深的大学生来说对票务,应聘了解的还不够。由于互联网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商务的发展、网络购物已成为大学生主要的购物方式[1]
,像网络购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手段多大数百种,还
有类似的普及,红包等手段都频繁出现,如果大
学生对这些手段不了解,只会让我们防不胜防。同时,由于大学生初入大学这个小社会,社会经验不足,对待各种事物都充满新鲜感,这些都增加了金融的几率。
四、对策建议
(一)学生个人方面。首先大学生应该重视起金融这件事,不能再抱着与自己无关的态度,同时在学校日常生活中多接触一些安全教育的知识,了解金融的手段,掌握防范金融的措施;在对自己希望尽在融入社会的同时不要盲目的寻兼职来锻炼自己的能力,也不要贪图一些小利就在不经意间泄露了个人的信息,给分子有机可乘,在个人信息方面也要引起重视,其实个人信息也是一种无形的财产,相信在不就得将来会受法律的保护。除此之外,我们也要学会在受过金融的同学身上吸取教育以引为戒。最后我们即使我们在陷入金融后也要有一个正确的心态去应对它,及时的像老师、同学、父母等寻求帮助,切记因为受不了打而采取一些永远无法挽回的举动。
男子染疫疲劳工作诱发心肌炎(二)学校方面。作为大学生接受各种教育的直接来源地,学校要积极地做好各种安全教育工作,要重视起金融事件,在安全教育过程中应特此提出以此提高学生的警惕性。同时应该在校园的广播电台,校园教育等一些大学生能接受的教育方式,加大对安全教育的宣传,对金融的防范。最后学校应及时掌握学生的最新动态,如果得知有同学陷入金融后,应及时的给予帮助,给受害
大学生正确的引导。(三)社会方面。社会要加大对分子的违法行动的打击,加强执法力度,让不法分子感受到法律的权威,而不在猖獗。同时社会各界应尽可能地净化社会环境,不光为大学生,也为身处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创造一个良好的、绿的社会环境,这样社会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像金融中的网络本就是技术发展的产物,应该由技术来应对,社会、国家应该注重提升网络技术,完善网络监管,预防网络[3]。
参考文献:[1]黄闰,大学生对网络的认知与防范意识调查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6,17.063.
[2]郭春涛,网络的概率主要表现及犯罪构成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11,04:61-63.迪丽热巴和鹿晗亲吻照
[3]王丽云,网络:类型与特点[J].农业网络信息,2008,11:89-92.作者简介:
吴俊杰(1996-),男,安徽宁国人,本科,专业:工程管理;苟恒(1996-),男,四川达州人,本科,专业:工程管理;王晓雪(1996-),女,辽宁营口人,本科,专业:工程管理;耿晓兰(1974-),女,吉林人,硕士,副教授,专业:财务会计。
(上接227页)课老师来说,应该注重并坚持原则性。不可以因为自己的喜好而随意调整课程安排;不可以因为自己的喜好而随意更改课程内容,在课堂教学是更不应该跟着自己的感觉,随意打乱教育部编制的音乐教学体系,使得整个教育架构陷入无序和混乱之中,从而造成这些音乐专业的学生失去系统性的培养。
五、总结
音乐系统中流行音乐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如今流行音乐正在对各个年龄段的人们的心灵造成严重的冲击。作为教育工作者,与其担心流行音乐对学生的身心造成破坏,倒不如将流行音乐引入高等院校的音乐教学课程中,通过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去认识和熟悉流行音乐,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帮助学生正确对待流行音乐。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自觉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最终做到丰富我国音乐的
形式,提升我国流行音乐的质量,真正做好流行音乐的内容更加健康,更加符合社会主义观念,从而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张立芳.浅谈流行音乐在地方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以“我是歌手”参赛歌曲为例[J].北方音乐,2015,10:104.
[2]李镔.在音乐教育中融汇流行因素与校园文化建设共促共进——浅谈在高校普通音乐教育中融汇流行音乐[J].教育教学论坛,2014,43:53-55.作者简介:
吴昊(1981.12-)男,湖北十堰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合唱与
指挥艺术。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