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卷第7期 2021年04月
为什么我的电脑老是掉线>最新三八节的祝福短语Vol.34 No.7
April 2021艺术科技
1…马克思“美的规律”之思想内涵
马克思一生书写了无数指导世人思想的著作与文章,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资本论》《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等著作为文艺理论提供了鲜明的方向,被世人称作最具有先见性、人类美学史上里程碑式的美学理论。
马克思提出了人作为一种“类的存在物”,与其他生命体的本质区别就是进行有意识的生命活动,动物只会根据其所属的尺度和需要来进行建造,并不会进行改造与创造,而人会在满足自己需要的同时进行全面的生产,从而改造世界、创造世界。即人会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事物之所以美、事物如何美便是“美的规律”,它关系到事物的本质特征与事物的内容——普遍性。但“美的规律”不仅仅是聚焦事物抽象的本质,还要关系到事物具体的外在的现象、形式与个性[1]。在“美的规律”中,这两个方面是必须具备的,因为美不可能是抽象的,不能被感官直接感受到的美就不是客观存在的美。
由此,“美的规律”一定是将事物抽象的、内在的本质和普遍性与外在的现象、形式和个别性统一起来的,
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构成一件优秀的、被世人传颂的艺术作品。相反,接受者在进行艺术欣赏时依然是从这两个角度出发,从艺术作品的形式、外在来探究其表达的本质内涵。
从艺术作品中可以看到许多美的事物和事物的美。比如电影《攀登者》中,可以看到祖国山河的壮美和天寒地冻下肃杀的景观美;电影《中国机长》中,可以看到主人公极强责任心与意志力的精神美;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可以看到我国社会事件和社会关系的美;电影《空天猎》中,可以看到祖国超强技术设备与文化自信的美。在社会现实中可以看到的各个种类、不同形态的美都在主旋律影视作品中有所映射。显然,主旋律电影与美的关系及主旋律电影与现实美的关系,现实社会生活的题材是取之不尽的,电影艺术以丰富的现实生活为创作动力而产生。但现实生活中事物的美学属性不一样,有美的事物,同样也有不美的甚至丑的事物,但是这些都可以成为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的灵感与动力。
电影《唐山大地震》表现了地震的无情残酷,这在现实生活中是人们无法接受甚至觉得恐怖的。但是基于艺术的审美创造,创作者以现实中的地震灾难为创作依据并反映到艺术作品中,加工改造后成为被众人欣赏的
艺术作品的艺术美。比如地震灾难下主人公失去亲人的痛苦、不能从地震的阴影走出来的痛苦,受众
者与其产生共鸣,想其所想、思其所思。这样一部展现现实中丑陋可怕的灾难的影片,依然可以成为受众口口相传的艺术佳作,刻画了主人公被悲惨命运折磨又不屈服于命运的典型形象,该片的叙事结构、镜像策略也成为了电影艺术中的典范[2]。
主旋律影片中现实丑的本质范畴是在无形之中转化的,它的现实性在与艺术性相互转化的过程中被弱化,艺术性被强烈凸显。比如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创作者塑造了一个小小的个子却凶神恶煞的人物形象,他叛逆、自我、不信天不认命。但是在我们的普遍认知里,哪吒并不是这种蛮横无理、霸道的形象,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有这样的小孩子,会让人厌恶甚至憎恨。但是在这部影片哪吒的形象创造中,创作者对人物形象倾注了自己的社会认知、个人情感等主观因素。创作者从事物的对立面揭露社会现象的本质,即世人因哪吒身世而戴着“有眼镜”看他的社会现象,形象的真理,也是艺术的美。由此可见,创作者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艺术美是简单、朴实的,作品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就是可以引起受众的共鸣,实现一定的社会价值,使人更好地认识社会现实、了解历史,从而使人更具有文化自信,使民族更强大。
3…主旋律电影关于“美的规律”叙事特征
非诚勿扰 王超主旋律电影旨在充分体现主流意识形态的重大历史题材,如《建国大业》《开国大典》等,歌颂赞扬伟大人物事迹的题材,如《的故事》《周恩来》《中国机长》等,还有聚焦普通百姓的现实社
wifi密码查看会题材,如《我不是药神》《地久天长》等。不难发现,近年来主旋律电影有了新的发展趋势与规律,创作题材、创作者的专业素养、社会认知都有了新的变化,同时也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价值与教育功能。
3.1…主旋律电影创作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生产
电影艺术相对于其他艺术门类来说是一门新兴的艺术学科,是在满足了人的衣、食、住、行需求后产生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这种特殊的精神生产活动诞生在资本主义国家,他们有足够的金钱与技术进行精神创造,资本社会下的社会形态促使艺术家们创造了一门新的艺术——电影。
尤其是在如今物质充足的社会环境下,受众的精神需求更大。泛娱乐化严重,所谓的艺术作品已是“乱花渐欲迷人眼”,对于主旋律电影而言,精神生产就格外重
非主流个性资料马克思“美的规律”下主旋律电影的审美创造研究
孙一荻
(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江苏…徐州…201000)
摘要: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第一次提出了“美的规律”这个概念。任何艺术品的
美都是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现实美的产物,对于接受者来说艺术美又是与艺术家产生共鸣的产物,这种美是创作者与接受者共同依据审视生活而客观存在的。近些年,主旋律电影得到一片叫好,这种被观众认同的美就是对现实中美的事物与事物美的反映与升华,是一种基于现实生活的目的和规范的艺术创作。本文旨在探讨主旋律电影是如何按照这种“美的规律”进行审美创造的。
关键词:美的规律;审美创造;主旋律;艺术美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7-0009-02基金项目:本论文为江苏师范大学2020年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从接受美学视域出发看主旋律电影”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0XKT006
·9·
·10
吉雪萍女儿照片
·
基金课题
要。主旋律电影所创造表现的是创作主体根据社会现实反映的真实的社会生活和创作者对自己生活的审美认知,以及创作者的审美理想与审美情感。比如影片《地久天长》中,讲述了时代洪流下两个不幸家庭的故事,他们历尽千辛万苦,最终的释怀与放下让他们苦尽甘来,社会的变迁使他们体验了不一样的人生。在社会的动荡与变迁下,普通百姓的迷茫与无助被导演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麻木的生活状态让人心疼,在历史的洪流中这些悲情故事是不可避免的。导演王小帅真实地展现了在历史变迁下普通家庭对此的宽容与理解,因为改革开放是大多数家庭经历过的,所以很容易引起大众的共鸣。
又如在影片《芳华》中,导演讲述了文兵团在当时社会环境下的悲欢离合、人情世故。被社会指责、不被接受的男女两位主人公,经历了无情的战争与彼此的分别,但命运最终依然让他们走在了一起,互相依偎与取暖。社会变革给他们带来的创伤是难以磨灭与消逝的,但好在他们可以相互依靠。比如《阳光灿烂的日子》《我和我的祖国等》《无问东西》等,这些影片的创作者在情绪上的表达都比较克制,将平凡的小人物甚至边缘人物的真、善、美表现出来,创作者根据受众的审美需求表现其对事物的认知与感想从而进行精神生产,受众也都多多少少可以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与片中主人公产生共鸣。
3.2…主旋律电影的真实性反映世界的真实性
艺术的真实性是艺术理论一个重要的理论范畴,涉及多个层面的问题,其真实性是不因人的意志而改变、客观存在的。主旋律电影作品与其他艺术门类一样,创作者按照“美的规律”创作艺术作品,相比其他类型的电影作品,更能反映真实的世界,但是这里的真实具有“再现的真实”与“表现的真实”两个方面。
比如影片《我不是药神》是典型的再现型或再现性艺术作品。其中的叙事、人物形象包括配乐等都符合它反映的客观现实。在创作手法上注重写实,江苏无锡人陆勇被认为是《我不是药神》的电影原型,也兼备企业家与白血病患者两个身份,他与片中的主人公一样因倒卖抗癌“特效药”涉嫌贩卖“假药”,被警方带走之后,数千余名白血病患者病友集结起来“联名上书”解救陆勇,最终有关部门“撤回起诉”,导演文牧野基于这一社会现实,通过自己的专业素养创作出了一部优秀的影
视作品[3]
。在表现手法上,
按照“美的规律”,拍摄主人公在自己的小店做“不正当”的买卖时,光线是昏暗的,营造出压抑的气氛;而在拍摄他们因赚到了钱在酒吧“放飞自我”的时候,却又是摇摆的镜头,五颜六的光线烘托出一种不真实的环境,侧面刻画主人公内心的挣扎与纠结;刻画在警察局为主人公求情的老奶奶的人物形象,使影片的主题得到了升华。这种再现的真实简单生动,具有独特的审美魅力,比较容易被大多数观众
欣赏和接受,快速积累广大的众基础,从而提高受众的审美情趣。
电影除了反映客观世界真实外,还表现艺术家主观世界的真实。比如电影《流浪地球》中,导演郭帆运用3D 的技术手段,为观者营造了一个全新的地球与社会事件,这是导演根据小说用偏重理想的、情感的表现手法创造出的超现实的内容和观念,表达对小说所叙述故事的情感体验和审美需求。在影片中主人公开车的情景出现了一句提示音:“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创作者让主人公开如此大的汽车,在现实社会中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是这句话却让观众铭记于心、口口相传,就是因为虽然导演使用了极其夸张的手段来表现,但其基于对社会现实时间的感悟,体现出了真诚与真挚。事实上,在主旋律
电影创作中,主体的表现与对客体的再现都是不可或缺
的因素,二者相互协调与统一,才能使创作者创作出使众铭记于心并广泛流传的艺术作品。
4…“美的规律”中主旋律电影的情感建构
创作者之所以按照“美的规律”进行主旋律电影创作,就是因为艺术与美有密切、重要的联系,如果说美是艺术生产活动的灵魂,那么审美活动就是核心。
4.1…在主旋律电影欣赏活动中感性与理性相互统一主旋律电影本身就是以感性和形象的方式呈现给观
众的,比如镜头、彩、灯光、构图等。在作品《我和我的祖国中》分别运用了不同的叙事结构为观众讲述了7个小故事,在第一个《升国旗》的故事中,不管是在剪辑还是在背景音乐上都烘托了紧张的气氛;在“扶电视天线”的故事中,也是表现紧迫的气氛,却运用了比较鲜明活泼的彩与调,简单中夹杂着欢快。这种欣赏感受以感性占主导。这两个故事分别表达了开国大典时期,社会众团结一心,举国上下劲往一处使,以及中国女子排球队的“女将”精神、当时众引以为豪的社会现象。这便是感性形象中包含的真理、道德、社会理想等丰富的理性内容,毋庸置疑,在电影的欣赏活动中,感性与理性相互渗透、相互交融。
4.2…在主旋律电影的欣赏活动中始终包含着情感在艺术欣赏过程中,欣赏者的想象是不可缺少的因素,而这种想象又始终包含情感。比如在影片《烈火英雄》中,几乎任何一个欣赏者都没有经历过类似的事件,但是很多人在电影院观影时都与作者产生了共鸣,在很多惊心动魄的情节为主人公捏了一把汗,在救火的消防战士们对着镜头向家人留下“遗言”时,受众感同身受,会设身处地将自己带入到影片中,想象如果自己是这些战士们怎么办,作为他们的家人又该怎么办。在主旋律电影的欣赏中,电影的情感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具有普遍意义的。
创作主旋律电影在表达创作者的审美认知、审美情趣的同时,也遵循受众在欣赏艺术作品时的欣赏本质与规律。好的艺术作品可以在无形中提高接受者的审美情趣以及艺术欣赏能力,这反过来作用于影视市场的发展,二者相互推进、相互交融。只有美的、典型的艺术形象与艺术作品,才有可能走出国
门,走向世界,为祖国文化自信的发展添砖加瓦。
5…结语
在创作艺术作品的过程中,自觉以马克思文艺理论为指导思想,与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相结合,遵循“美的规律”,都是非常必要的,也是主旋律电影发展的需求。对“美的规律”的探讨同时也是对人的本质的探讨,更是对人的生产实践活动、精神需求等的探讨。按照“美的规律”进行主旋律电影的生产创造,会使主旋律电影在未来获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1]…邢祥虎.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视域下的中国主流电
影美学流变[J].中国电影市场,2020(07):32-37.[2]…刘晓宁.新时代主旋律电影的审美空间建构[J].电
影文学,2021(02):30-32.[3]…朱立元.试论后现代主义文论思潮在当代中国的积极
影响[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01):67-90.
作者简介:
孙一荻(1996—),女,江苏徐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广播电视编导与制作。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