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三年疫情的不确定状态,当社会生活慢慢恢复后,大量的年轻人开始涌入寺庙,最佛系的地方便不再佛系,菩萨也得跟着加班加点处理愿望,“寺庙游”逐渐成为了年轻人的心头好。据相关平台数据显示,今年2月以来,预订寺庙景区门票的人中,90后、00后占比近50%。且今年以来,寺庙相关景区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310%。
强辩团1.年轻人“仰卧起坐”式的生活写照
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年轻人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考研考公的内卷,职场上的PUA,“摩擦性失业”等,三年疫情更是加剧了这种压力盛行。当代大多数年轻人的生活写照,用一句话来概况,可以说是“摆又摆不烂、卷又卷不赢、躺又躺不平”。无时无刻的内卷,消耗了年轻体的斗志和青春年华,磨平了个人的锐气。所以现在年轻人的生活越来越偏向于“低欲化”:既然不能像上一代那样“努力就会有回报”,那么不如平稳地度过一生。军港之夜 歌词
2.寺庙文化对年轻人的吸引与共鸣
寺庙一般都处于深山,避开了繁杂。寺庙文化存在于现在,不仅是一种信仰,很重要的便是那种脱俗的扑面感,让当代年轻人觉得寺庙是对心灵的一种洗涤,这让他们产生了共鸣,
于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基因的影响下,他们效仿古人“深山悟道”,希望能通过寺庙旅游松缓紧张的神经、获得短暂的超脱。
3.年轻人渴望稳定性的答案韩国恩典图片
一方面,未知的神明力量在不确定的社会下,满足了年轻人对确定性的渴望。万里挑一的考研考公之路、大厂接连的“毕业潮”等等,持续性的就业寒冬和随时变动的明天,“稳定”成为稀缺资源,这使年轻人陷入普遍性的迷茫状态,他们在躺平和内卷的反复横跳中企图抓住一点什么,而神佛就是这根精神的“浮木”。佛寺这一特殊的空间给予了人们治好“精神内耗”的可能。另一方面,年轻人拜佛不仅仅是获得心灵的慰藉,他们与佛祖对话、许愿的过程,也是在叩问自己,向内寻问题的答案,继而为自己指明方向。
当下不少年轻人囿于生活节奏,不断地在迷茫中奔跑着,没有机会思考自身的困境,而寺庙构建了这一个场所,通过抛出佛祖这枚决定命运的“硬币”,他们摆脱了自我怀疑、否定的情绪,拥有了做出抉择、放下执念的勇气,然后接受不可改变的事实,将精力放在可控的事情上,完成与自我的和解,在一定程度上,年轻人拜佛其实是在用这一仪式性行为肯定自己。
4.玄学精神寄托相信“相信的力量”
2022年几点立冬伏羲女娲“寺庙旅游”和“相信换了头像能获得好运”一样,都是一种玄学的精神寄托,本质上也可以说是一种内需的安慰。从锦鲤杨超越、你终硕、语文乐、正峰莲花、暴富金钱豹等,再到最近网络爆火的捧花刘亦菲,可以看出年轻人相信玄学的心……
冲着雍正是“搞事业王者”,不少人慕名前往雍和宫祈求事业成功(虽然你可能获得连续一周的加班);北京的“卧佛寺”因为谐音“offers”,被无数升学和求职的年轻人踏破门栏;杭州的灵隐寺则是很多考研学生必去的打卡地……
其实这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从心理学角度上看,“相信换了头像能获得好运”是与波丽安娜效应(Pollyanna principle)相关,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人脑喜欢关注积极的信息。所以不管是转发图片、换头像,还是去寺庙,年轻人都是想给不安、浮躁的心情一个栖息地,且他们相信“相信的力量”。
张卫健主演的电视剧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从这个现象中可以看出,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人们对于功利化的追求越来越强,这
也导致了许多年轻人在面对学业压力和职场竞争时,缺乏一份内心上的坚定和力量,更容易感到焦虑和失落,同时,在现代社会中,功利主义的价值观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人们更加关注物质财富和职业地位,而忽视了精神生活和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导致了年轻人在寻求精神满足时,往往会选择一些虚无缥缈、超乎现实的方式,就其所处人生阶段而言,他们刚刚接触社会,生活经验不足,也难免对现实的复杂程度预估不够,都可能造成一定的迷茫与无措,在这个时候,祈福许愿、期待美好实属人之常情,类似于把自己难以对他人言说的心事吐露,让大家得以歇歇脚步、舒缓情绪,为下一次出发蓄力罢了。“寺庙游”可以作为心灵慰藉的方式,但不能成为逃避现实和压力的借口,作为年轻人,我们应该正视自己面临的问题,积极寻求相关的帮助,勇敢地面对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