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苗族的服饰文化就一直在强烈的表现自己的文化特征,尤其是以女性服饰为主流的服饰体系尤为明显。苗族妇女服饰是中国乃至世界服饰史上的一朵奇葩。苗族服饰,是典型的女性文化瑰宝,苗族女性是其服饰文化的主要载体。同时,苗族服饰又是一种原始苗族人民的符号和象征,是一种规则和历史的存根,一种无字的历书,一种无声语言和标志。
关键词:湘西苗族;服饰文化;审美价值;传承;艺术情感;文化内涵
在这次西南少数民族服饰文化调研过程中,我们重点从湘西苗族历史形成及特点来考察湘西苗族服饰文化的发展与形成。在为期15天的调研中,我们对苗族独特的民族服饰有了一定的了解,并经过后期的讨论总结,有了一些属于我们自己的思想见解。
地处武陵山脉的湖南湘西是一块多民族的杂居地带,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混居着18个少数民族。而其中又以土家族、苗族历史最为悠久。土家族,苗族是其中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他们的先祖在先秦时代就生活在长江中游地区。经数千年的历史大迁徙以及民族融合,分化,他们如今分布在黔、湘、滇、川、鄂等地。与其他民族大杂处小聚居。在历史发展长河中,他们养成了勤劳俭朴、勇敢无畏、诚实爽直、耐艰苦、重感情的民族性格和道德风貌,并以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创造出具有本民族特点的历史和文化,。在土家族、苗族人民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居住、服饰、饮食、嫁娶、节庆和文化艺术等各个方
宝贝它想你想的爆炸了面,都具有各自的风俗习惯和独特民族特。
文化的传承方式很多,但是大多数的民族都是通过无字传承来实现的,从而形成了不同于汉族文化有字传承的形式。但是作为一个人数不是很多的苗族,它与许多无字民族不同,他们不仅将历史传统倾注于口头文学之中,更将它倾注于图画之中,尤其是他们自己的民族服饰中。
服饰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物质资料,由于它不可缺少的实用价值和日益增长的欣赏价值,使其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各民族常常会把自己独特的服饰形式以及装饰图案看做是不同民族的重要标志,甚至当做是某种意义上的“族徽”。当代饮誉世界的法国服装设计大师皮尔·卡丹在观看了我国京剧演出之后说:这些服饰,表现了一定的民族历史的和人民的性格特征,体现了中国人民丰富多彩的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审美特征。苗族的服饰文化就一直在强烈的表现自己的文化特征,尤其是以女性服饰为主流的服饰体系尤为明显。苗族妇女服饰是中国乃至世界服饰史上的一朵奇葩。苗族服饰,是典型的女性文化瑰宝,苗族女性是其服饰文化的主要载体。同时,苗族服饰又是一种原始苗族人民的符号和象征,是一种规则和历史的存根,一种无字的历书,一种无声语言和标志。大花苗的蝴蝶式花衣,款式独特,彩鲜艳,似古代的铠甲,记录着苗族古老的历史,承载着人们丰富的情感,寄托着美好的希望。
苗族的民间美术是苗族历史沉淀以及智慧创造,这种融入了各种情感美元素的艺术是苗族共同的记忆和身份的象征,它具有极强的亲和力。
开心麻花成员
苗族有100多个支系,就有100多种服饰,可谓服饰纷呈,瑰丽多姿。按照苗族的分布
区域来划分,苗族服饰可分为湘西型、黔东型、黔中南型、川黔滇型、海南型和若干式,以贵州苗族服饰最为出,在貴州苗族服飾中,最华丽的要数施洞苗女的盛装,其以刺绣多银饰多而著名。被称为绣衣的施洞苗衣,两袖和领襟、两肩均有精美的刺绣图案,因其后背、前襟、袖口、下摆镶满錾花银片、银泡、银响铃等,又被称为银衣,这是苗装中的精品。台江岩扳苗女子身着右衽大襟短衣,下着自制的短裙达30—40条之多,裙厚近40厘米,以显示自己的富有和聪明。其身前一条织花长围腰,垂至脚面,腰间缠4--5条花腰带,系结飘于身后,裹绑腿,穿花鞋,服饰较奇。雷山桥港苗女子内穿青布紧身大襟衣,外套深红缎对襟短衣,六寸长的细褶裙层层缠绕腰间,使臀围显得特别大。短裙外,前围腰长及膝部,后围腰长至脚跟。系织花腰带,又垂八根花带于身后,如孔雀尾羽。下着青布紧腿裤,脚穿翘尖绣花鞋,头挽大髻,戴高大银冠,身佩各种银饰。安龙化力苗族女子身穿斜襟长袖短衣,宽大的筒裙周长达6米之多,穿时将裙褶打在身体两侧,裙的中段有精美的刺绣和蜡染。腰系小围腰,长长的腰带垂于身后。苗族男子的服装主要有对襟短衣、对襟长衫、大襟长衫和长裤、短裤,少数民族穿宽大百褶裙裤,腰带大都饰有绣、织花纹。六枝特区苗族青年男子的服饰是最具风采的,他们衣着白布长衫青布裤,腰系黑白花格布带,肩披宽大厚实、调华丽、刺绣精美的坎肩,头带巍峨羽冠,当他们在花场上跳芦笙时,真可谓仪态万千。
苗族服饰由于性别、年龄、婚否等情况而不同,并且有地区差别。但都保持一种苗族从古至今的传统
款式,苗族女性百褶裙,图案花纹彩斑斓,苗的服饰,集织锦、蜡染、挑花、刺绣于一身,工艺复杂,蕴含着许多历史和文化信息,可以说是一部特殊的非文字的史书。苗族女性百褶裙,图案花纹彩斑斓。衣裙颜以红、蓝、黄、白、黑为主,保持了苗族先民“三苗”“好五衣服”(《后汉书·南蛮传》)的传统。服饰用料则以居住地出产的原料为主,多以棉、麻、毛等经过家庭手工作坊精编细织而成。
湘西苗族的古代服饰,男女差别很小,一律是“彩斑澜”;上身穿花衣,下着百褶裙,头蓄长发,包赭花帕,脚着船形花鞋,佩以各种银饰。苗族男子的衣饰较为简单;头缠布帕,身穿对襟衣,衣袖长而小,裤简短而大,喜包青裹脚。头帕有青帕和花帕两种,帕长一丈以上,有多至三丈的。缠戴时多成斜十字形,大如斗笠,衣服的颜有花格,全青、全蓝等,其中以花格布衣最有特。衣扣一般为七颗。有的青年男子,为使人欣羡自己的富有和豪爽,穿衣多到七件。最外层的衣服只扣最下边的一对纽扣,第二层衣服扣下面两对纽扣······以此类推,一直到扣完为最里层的七对纽扣为止。这样,层层新衣全能由外看出,别有一种情趣。
与苗族男子的简单衣着相反,作为以女性服饰为主的额服饰体系,苗族妇女的服饰十分精美复杂。苗家姑娘的裙子叫百褶裙,但实际上一条裙子上的褶有500多个,而且层数很多,有的多达三、四十层。这些裙子从纺织布到漂染缝制,一直到最后绘图绣花,都是姑娘们自己独立完成,再加上亲手刺绣的花腰带,花胸兜,真是异彩纷呈,美不胜收。威信苗族妇女的蜡染百褶裙,上下有两条粗墨线条,据
说上条表示黄河,下条表示长江,在“黄河”与“长江”之间,则画出许多几何框格。四方形表示大坝,菱形表示小坝,里面再描绘鱼头、鱼尾、水波、螺蛳以及蝴蝶等各种纹样。裙子的两头竖线表示签记,意为插签结草为界,长排点点为界桩,称“蚩尤界”。各种蜡染图案,综合表现和寄托着苗族人民对自己祖先曾居住过的“鱼米之乡”的深切留念。传说在先秦时期的楚国,苗族就有了自己的象形文字。他们以蜡
汁为墨,将文字记在布绢上。布绢比竹片轻而且容易收藏保管。之后,发明了染物,即现在的土靛,于是便将写上字的布绢染并用沸水煮脱蜡质,即出现了蓝底白字。苗族将自己的居住地、游猎领地、重要事物和事迹等用象形符号记在布上,作为本族的地理文书。战国末年,秦吞六国,苗族战败被迫迁徙。为了保存自己的历史文化,在逃难之际,聪明的妇女将写有文字的布绢围于腰间折皱成裙,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苗族的蜡染百褶裙,先前的象形文字,也逐步被各种花纹和表意线条所取代。
如果要谈苗族服饰系统丰富多彩的原因,我觉得它的装饰手段也是最重要的手段。其饰品,绣工,布艺,蜡染等周边装饰手法不可以轻视,它们和服饰的使用性,装饰性巧妙的结合起来有不留痕迹,巧夺天工的使苗族服饰辉煌的登上中国传统服饰的前沿。
(一)首饰
苗族妇女的首饰,造型精美,种类繁多。以制作的原料分,有金饰、银饰、铜饰、铝饰。玉饰等,而
以银饰最为普遍。苗族银饰可分头饰、颈饰、胸饰、手饰、盛装饰和童帽饰等,均由苗族男性银铁匠精心作成,据说已有400多年历史。银饰有冠、角、梳、铃、泡、头钗、头、雀、耳环、项圈、项链、锁、手镯、戒指等。其中,以银冠和银锁制作难度最大,其图案有蝴蝶探花、丹凤朝阳、百鸟朝凤、游鱼戏水、双龙抢珠及松、竹、梅、兰等。黔东南女子佩戴的项圈,大小7个才成一套;湘西女子则戴一只重达三四斤的大项圈,四棱突起,绕如螺旋,都由制作银饰的能工巧匠,精心制作佩戴的部分有银帽、银盆、凤冠、苏山耳环、项圈、手镯、戒指、牙签、扣绊等,而以手镯和戒指必须常戴。从造型上分,仅耳环一项,就有瓜子吊耳环、石榴耳环、梅花针耳环、圈圈耳环、龙头耳环、梅花吊瓜子耳环、粑粑耳环、龙头瓜子吊耳环等等。
绣饰和银饰构成了苗族服饰的整体。逢年过节,苗家女子都要穿花着银,精心装扮一番。绣饰是苗族服饰的重要部分,苗族以各种银饰为主要佩饰,这构成了苗族身体佩饰的一大特。在他们眼里,银饰不仅可避邪的神物,也因为它是贵重的东西,银饰同时也财富的象征。因此,戴上这些银饰,在他们自己和别人看来都是很美的,更可得到吉祥幸福。所以,苗家少女全身上下的佩饰清一都是银饰,叮当着响。重的可达 8 - 10 公斤,其银饰种类繁多,造型奇特,工艺精致,在中国各民族中是首屈一指的。苗族丰富的银饰,绚丽的花衣构成了苗族身体装饰的独特风貌。每逢节日,身着花衣花裙,披银戴银的各族少女,从四面八方汇集在一起,展示工艺独特的民族服饰。她们以婀娜多姿的舞姿,楚楚动人的容貌,翩翩起舞,显现出"世界一流"的"银角海洋"的壮丽景观。
阿娇门艳高清全集图片
苗族女子头戴银角,是苗族图腾文化与农耕文化相结合的产物。苗族姑娘的银冠有排马、银花草、银风雀、银葵、银蝶、银响铃等,满头银饰繁花似锦、富丽至及,银冠高高戴在头上,十分漂亮。银冠下沿,圈挂银花带,下垂一排小银花坠,脖子上戴的银项圈有好几层,多以银片打制花和小银环连套而成。前胸戴银锁和银压领,胸前、背后戴的是银披风,下垂许多小银铃。耳环、手镯都是银制品。只有两只衣袖才呈现出以火红为主基调的刺绣,但袖口还镶嵌着一圈较宽的银饰。苗家姑娘盛装的服饰常常有数公斤重,有的是几代人积累继承下来的。素有“花衣银装赛天仙”的美称。苗家银饰的工艺,华丽考究、巧夺天工,充分显示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才能瀚组词
(二)绣工
苗族的刺绣和湖南的湘绣不同,他们的区别在于,湘绣有花纹颜的渐变,而苗族的刺绣古朴原始,没有寻求刺品的变化。苗族刺绣流于各地苗区。刺绣方法独特,有平绣、凸绣、绉绣、辫绣、结绣、缠绣、卷绣、堆花、贴花、抽花、打子等,一般多使用平绣。图案有麒麟、龙、凤、蝴蝶、鸟雀、鱼、虫、花、果等。妇女制作时,有的先贴剪纸,照纸刺绣;有的能信手绣出。刺绣常用作妇女的鞋花、衣襟、腰带、围腰以及小孩的背扇、帽子等等。
绉绣、散绣、堆绣是苗族特有的绣法。绉绣上衣花纹呈浮雕状,装饰效果强烈;散绣花纹十分精致漂亮;堆绣则指由各三角绫子堆绣而成,装饰效果奇特而美丽。用这三种绣饰方法制作的上衣均为盛
土家族的饮食装礼服,称作"花衣",盛装花衣必须钉上许多银饰才算最后完成,因此人们又将钉满银饰的花衣称作"银衣"。银衣的前襟、后背、衣袖、下摆等位置钉缀许多四方形、长方形、半圆形的银片和银泡、银铃等錾花银饰。这种绣饰精美的银衣可能是我国民族服饰中最为精美。
挑绣流行于苗区各地,以贵州省的贵筑、织金等县最负盛名。挑绣的针法与刺绣不同,它虽也以平布作底,但挑制时先勾出轮廓,再按图案隔纱插针,不能插错,背面挑,正面看;湘西还有两面一样的挑绣奇技。挑绣的花卉多呈几何图形,彩鲜艳、美观,多用作妇女衣边、袖口、肩部、胸围以及小孩背兜、衣、帽等等。
(三)布艺
在苗区各地织布的基础上盛行织锦。织锦是在织机上织成的。织锦分宽窄两种:最窄的只有几分到两寸,通常用作苗区有名的花带;宽的可根据用途不等。贵州省丹寨县一带流行黑白素锦,古朴大方;台江县一带流行彩锦,用红、黄、青、紫各线织成以龙凤为主的各种图案,锦面对比强烈,绚丽典雅。近年已向时装、座垫、壁挂、民族包等工艺品发展。(四)蜡染鞋底透气
蜡染是苗区古老的印染工艺,流传很广历史悠久,很多地方都流行有《蜡染歌》(古歌),叙述蜡染的起源。宋代五溪地区的“点蜡幔”(蜡染)已很盛行。明、清时代,黔中一带苗族也多用蜡染衣料。民国年问,蜡染盛行于湘西、贵州、云南、川南的大部分苗族中,而以贵州的丹寨、安顺、郎岱(今六枝)
、普定、惠水等地技艺最高。大多数地区都将蜡染成品作衣饰,湘西地区则用作床单、帐沿、枕巾等。其作法是:用铜刀蘸熔化的蜡液或枫树胶,在白布上绘出花、鸟等图案,再浸入蓝靛缸染,然后水煮脱蜡,蜡化上浮,即显出蓝底白绘制的花纹。用这种蜡不染工艺制作的花布,可作衣物、床单、提包等。
究竟苗族服饰有多少款式?《中国民族服饰文化图典》说:苗族有多个支系,就有多种服饰。尽管多年来人们一直未弄清苗族服饰类型的多少,苗族服饰不仅款式种类繁多,样式各异,而且是最能代表该民族特征的物品。无论哪个民族都没有像苗族这样将服饰图案作为史书,深切地表述历史。苗族的服饰无处不向世人昭示:我们是苗族,我们来自黄河之滨、长江之畔;我们长途迁徙,历尽艰辛;我们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正是在这样的心态之下,苗家人倾其心血去绣、去染、去展示他们的情结,因此才有了如此优秀的、民族特极强的苗族服饰艺术。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