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山秀水  多姿多彩
600年前,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曾写过几句耐人寻味的词:“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五百年后看,云贵胜江南。”自古以来,这样高看贵州的人并不多。由于地处封闭,传播乏力,造成历史对贵州的长期误读,和外界对现代贵州认识的“语焉不详”。内部的封闭和外界的冷落,使贵州这片神奇的土地长期默默无闻,似乎被“边缘化”了。
 历史的车轮驶入了21世纪,网络经济的兴起极大地拓宽了人们的视野,使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成为可能。四通八达的现代交通使原本偏僻的地方显得不再山高路远----现在卖一张飞机票,便可在24小时内抵达世界上任何一座城市。贵州因区位而造成的相对封闭的状态正在被打破,一个真实的贵州正从历史的阴霾中走出,渐渐褪去神秘的面纱,向世界展示它独特的风彩。当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寻人类失落的文明成为世界潮流时,人们蓦然回首,发现在工业文明席卷全球的今天,在中国的西南一隅,竟然存在着这样一个风水宝地,从而大叹其“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对贵州的自然生态给予了积极评价,他认为:“21世纪的最高文明都和自然生态联系在一起,我们在担心气候恶化的时候,贵阳却获得了‘森林之城’的称号,还有很
多环境生态大奖。同时,这里也具备很好的民族人文生态。所以,这是一个被极其丰富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包围的城市”。
贵州经济落后,也就是工业化滞后是不争的事实,却因此而保留了真山真水和原汁原味的多民族文化。在工业文明日新月异的今天,这种原生态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弥足珍贵,它使贵州具有独领风骚的后发优势。唯物辩证法在这里又一次到了例证。
气候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农业生产讲究风调雨顺,人民生活讲究气候宜人,贵州的自然气候堪称一绝,省会贵阳有“中国避暑之都、“天然大空调”的美誉。贵州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在15开淘宝网店>春花秋月何时了电视剧左右,最冷月(一月)的平均气温为2~12何韵诗个人资料简介,最热月(七月)的平均气温为20~26。贵州的冬天虽有阴雨连绵,但也不时放晴,每每会降一两场小雪,夏天也会有几天30多度的高温。春季是冷暖气流交替的季节,贵州或是“春寒有雨”或“时雨时晴”,更多时候则是春光明媚,清风送爽的日子。入秋以后,凉风渐起,有道是天凉好个秋,但十月的“小阴春”又仿如春天再现。相比近些年许多城市出现几十年不遇的高温高热天气,贵州人真是生活在“洞天福地”中。贵阳市已荣登中国十佳避暑旅游城市榜首,荣获“中国避暑之都”美誉。2007年,贵
快乐星球演员现在的样子阳市再次以绝对优势入选“中国十佳避暑旅游城市”,并以第一名的身份进入50个“全球避暑旅游名城”。可以断言,仅此一项就会吸引许多海内外的朋友来贵州择居、消夏、或投资创业。
不仅如此,贵州境内山脉纵横,绵延起伏,重峦叠翠,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较高的森林覆盖率和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使贵州到处空气清新,能见度高,俨然是一个偌大的天然公园。雨过天晴,登高俯瞰贵阳城,远山城廓清晰可辨,犹在目前,抬头可见阳光穿过云团形成的万道霞光。到地处市中区的黔灵公园走一走,即可感受到自然生态的魅力。黔灵山峰峦滴翠,草深林密,鸟语花香,走进公园恍若走进大森林,顿觉神清气爽,怡然自得。黔灵湖碧波荡漾,明目清心。园内到处是活蹦乱跳的野生猴,冷不防将游人手中的矿泉水或食物一把夺去,若无其事地个僻静处细细咀嚼,怪不得,常年有数以万计的老人在这里休闲健身,每天有数不清的八方游客在此进香、观瞻、游玩。
贵州的自然气候令人叫绝,贵州的真山真水令人称奇。贵州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层,世界上分布喀斯特最集中的有三个区域,一是地中海沿岸,二是拉丁美洲,三是中国的华南,其中属中国最广,包括四川、重庆、湖南、贵州、广西和云南,而它的核心部位就在贵州。
全省88个县中就有83个县是喀斯特地貌, 17.61万国土面积喀斯特就占61.9%。喀斯特地貌是最易出奇山丽水的地方,大自然以这里的山石为原料,以秀水为巧手,在贵州高原上制造了地上和地下两道风景线,创造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岩溶公园”。也许人们只知其黄果树大瀑布,其实在贵州这片土地上,名山胜水到处都是。
离省城市中区仅21.7公里的地方就有明秀天成的“花溪”,清澈的溪水在两岸桃花的簇拥下,婉转流淌,溪边怪石嶙峋,垂柳依依。溪水里水草密布,随波摇曳。两岸是碧野炊烟,香风氲氲,一派田园风光。1962年,陈毅元帅视察花溪时欣然题诗赞曰:“真山真水到处是,花溪布局更天然。十里河滩明如镜,几步花圃几农田。”
离省城30公里的地方,有一个比杭州西湖还要大几倍的红枫湖,宛如一面明镜,又如镶嵌在贵州高原的明珠。放眼一望,红枫湖波光鳞鳞,鸟啁啾,鱼舟小岛星罗棋布。湖畔枫叶环绕,骄艳似火。依山傍水散布着多个民族村寨,显得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情趣盎然。
贵州黔南荔波的茂兰告诉你“石头开花”并非神话传说,在两万公顷裸露的岩石上,竟赫然长出一片茂密的森林,那些古树清一从石缝而出,根茎毕现,上演了一出石与树相生相克,
不分你我的和谐曲,让人观之不禁发出悬崖未存半粒土,绝壁焉藏万丈根之叹。而隔之不远的“小七孔”则向人们展示了相反的一种存在,即“水上森林”。但见清泉在水中轻歌曼舞,两岸丛林对抱成荫,一排排参天古木将千足万趾伸进碧水蓝天中,古意十足而又生机勃勃。野猪巢森林则长在巨大的天坑漏斗中,附看“漏斗”,灌木、乔木层层密密,枝叶交错,神秘莫测。茂林喀斯特森林覆盖率达91.58%,是地球同一纬度上唯一的绿洲,被誉为“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
贵州铜仁的佛教名山—梵净山,有高耸入云的红云顶,刀劈斧削的金刀峡,有层层片石的万卷书,穹窿状的磨菇石,举步欲飞的老鹰岩,雨后春笋般的石笋峰,山形千奇百怪,妙不可言。站在梵净山巅,背向太阳,光线把人物的影子反射到空中,便会形成神奇的“佛光”。梵净山的佛光常常闪现三道分离的光环,外圈是太阳,内圈是人影,靠下是金顶峰。联合国派出的科学家考察后指出:世界上只有两个地方最清净,一个是珠穆朗玛峰,另一个就是梵净山腹地。梵净山是自然生态的经典之作,这里的动、植物繁多,达2600多种,其中不少是国家珍稀动物。
土家族的饮食位于黔东北的镇远古城,有人说其景观资源不亚于湘西的名镇凤凰城。镇远的儛阳河蜿蜒3
5公里,两岸青山怪石林立,各种动物造型都能在这些奇山异石中到模本,儛阳河山灵水秀,宛如一幅长长的奇山丽水画图,如诗如歌。
贵州北部边缘的赤水河,悠悠逶迤在青山绿野中,水清质优,著名的茅台酒厂就座落在这风景如画的区域,“玉液琼浆国酒茅台”便取自于这天下无比的“美酒河”中。赤水河两岸风光之美只能用唐诗宋词中的意境来形容。这里密布着侏罗纪时代的桫椤林,分布着27万亩楠竹林。桫椤林把人们的带回恐龙时代的太古,而河畔的万亩翠林,大块田畴和乡间小曲又把人带回田园牧歌式的农耕文明。假日里,常有食客不辞山高路遥,专程到赤水河岸的酒家吃“正宗河鱼”。
深陷于万峰丛中的贵州兴义马岭河峡谷,号称“天沟地缝”,漂流在15公里长的谷底,但见绝壁千仞,惊涛拍岸。仰首睛空,惟见一线天光,立于飞崖之巅附看峡谷,一条深不可测的地缝令人发悚。顺舟而下,七弯八拐,时而水平如镜,时而激流险滩,刺激非凡。河两岸青山环绕,鸠鸪声声,把人带进“鸟鸣山更幽”的画境之中。
位于海拔2200米的黔西威宁草海被称为“高原之眼”,因湖底长满婀娜多姿的萋萋芳草而得名。“草海”属高原湿地生态系统,是以珍稀鸟类为主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珍贵的“高原
骄子”黑颈鹤每年10月从青藏高原飞临草海,最多时达300多只,而全世界据说也只有500多只。多种珍稀鸟类择居“草海”足以证明其天然生态。这里是草的世界,鱼的王国,鸟的家园。悠游于“草海”之滨,纵目远眺,天光云影之间鸟飞如注,天风徐来,沁人心脾。
贵州秀山丽水实在太多,用中国科学院院士的话说:“贵州处处有阳朔。”敬爱的周总理曾赞美贵州“山川秀丽,气候宜人”。
如果说贵州地上的风景线让人赏心悦目,那么贵州地下的风景线则光怪陆离,变幻无穷,在只能用松明火把照明的古代,人们很难领略到贵州地下洞穴的风采。
贵州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溶洞王国,有“万洞之乡”的形容。这些由地下溶洞、阴河、伏流、暗流及钙质沉淀形成的洞穴,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洞中景致千姿百态,各具神韵,集中体现了喀斯特世界的地下奇观,是世界上洞穴游“最理想的场所”。织金洞长约12公里,面积约70万平方米,走马观花的游洞也要花上半天时间。洞内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石花、石幔、石瀑布、莲花盆、卷曲石等岩溶沉积品种繁多,应有尽有。洞内有一根高达17米的“银树”,亭亭玉立,玲珑剔透。“银树”旁横陈着一根比之还要长的“银树”,它似乎在暗示地下世界也有新陈代谢的规律。具有世界珍宝之称的卷曲石似乎挣脱了地心吸力的束缚,
自由地向四方卷曲发育,石面洁白娇嫩,似吹弹可破。名曰“霸王盔”的岩石,形同项羽头盔,壮硕高耸,雄性十足……一尊尊具象而又抽象的岩溶天然雕塑几乎穷尽了人间百态,世上万物,让人眼前一亮,心里一惊,尔后又展开奇思遐想。这里实在是一个锻炼想象力的好地方,在想象中开慧启智,升华美感。
安顺龙宫酷似《西游记》中的龙王宫殿,游人可在水中游洞,洞中游宫。就单个洞厅而言,当推紫云格穿洞最大,其“苗厅”面积达11.6万平米,世所罕见。贵州溶洞“洞中有洞”的现象极为普遍,常由主洞,支洞,岔洞构成一座座“迷宫”。洞的类别有旱洞、水洞,水旱洞,上下重叠状如层楼的洞,还有在山峰开一扇天窗的穿洞。真是形形,美不胜收,观洞到此止也!
喀斯特地貌虽然意味,抑或象征着景观资源的丰富,但也往往导致这些地区工业化进程滞后,喀斯特的山地是破碎的,山势起伏,现代农业追求沃野千里,良田万顷。有专家认为,这是导致贵州经济落后的根本原因之一。
上帝在关闭一扇大门时,也会敞开一扇大门,山形地貌对外来文化形成天然阻隔,客观上相对完整地保持了贵州人文历史和多民族文化。使得贵州的民族文化独特而精彩,成为“文
化千岛”,其中最具贵州特的当推始于汉代的“夜郎文化” 和始于明代的“屯堡文化”。战国后期,夜郎取代牂牁,控制了今贵州的大部分地区。秦代,贵州分属黔中、象、巴、蜀等郡和夜郎国。汉初,绝大部分地区为左夜郎控制。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征服西南夷、南夷,夜郎候入朝受封,领小片辖地,维持夜郎国号。第二年,在夜郎控制的地区设郡,公元前28年至25年,夜郎国灭。
明初,开国皇帝朱无璋为巩固西南边疆,曾分两次,共派兵30万驻扎贵州,亦耕亦战。这实际上是一次大规模的“移民”,若按1家5口计算,“移民”使贵州的人口翻了一番,“军垦大军”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明,对贵州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贵州的“夜郎文化” 和“屯堡文化”都极具开发价值。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除汉族外,还有47个少数民族,其中世居民族就有17个。少数民族人数在百万以上的有苗族、布衣族、侗族、土家族;十万以上的有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各民族在迁徙,流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大杂居,小聚居”、“ 既杂居,又聚居”的状况,由于历史和地理等原因,各少数民族文化相对独立,无论是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还是驱灾祈福,祭神敬佛,各民族都有一套自己的款式,仿佛是“文化孤岛”,表现出“十里不同风”的特点,千万个“孤岛”组合起来就千姿百态,精彩纷呈成为“文化千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