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味独特的民族食“血”习俗
作者:袁秀芬
来源:《烹调知识》 2019年第7期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统一体,56个民族有各自的饮食文化。自古以来形成了各族人民的饮食习惯。即使同一种食材,所食用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就“血”食而言,汉族人习惯放在水锅里煮一下,便成了猪血、羊血、鸭血、鸡血等,而我国许多个民族却习惯制成血豆腐、血肠、血酱、血酒、生血凝成的冻等等,这里仅列几个特的品种,以飨读者。
原本有心爱相随    土家族“血豆腐”
    分布在重庆东部黔江一带地区5个土家族或与苗族联合自治县,在四川现约有100万余人口。其先民与古代巴人有关。汉代文献称“武陵蛮”,隋唐称“五溪蛮”或“酉阳蛮”,宋代称“土人”“土民”,清末始有“土家”之称。宋以前土家族地区与中央王朝为羁縻关系。元、明、清时推行土司制。清雍正、乾隆年间改土归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处在封建地主制社会形态。
    血豆腐流行于土家族地区及川东南部分汉族地区。血豆腐为土家族风味食品。传统血豆腐的做法是:
将鲜血和豆腐共捣细,肥瘦肉切碎加入鲜血中与豆腐一起搅匀调以精盐、醪糟汁和匀;将和匀的猪血豆腐做成鹅蛋大小的团,用青菜叶包住间隔摆在竹篮里即成生坯;篮子置柴火上(蓝子不能离火太近)烤至豆腐快干时即成;将血豆腐团表面灰尘洗涤干净,或煮或蒸,而后装盘食用。其泽鲜红,咀嚼悠香,回味久长。
    西藏“血肠”
    西藏血肠营养丰富,美味可口。其制作方法是:选用新鲜的羊或牛血放进干净盆内,把羊或牛的内脏洗净后剁成小碎块,加入适量的食盐和调料后,连同磨成油菜籽大小的青稞,一块放进盛血的盆内,拌成糊状,灌入洗干净的羊或牛的小肠内,然后用细绳把灌好的血肠扎成段,放进锅内,烧至水沸后,用针在血肠上扎几个洞,把肠内的气放出来,煮约30 min,至熟透后即可食用。
    壮族“生血”
    壮族爱食动物的血,喜欢用生猪血配花生、香料等灌入猪肠中,壮话称“巫帮”,煮熟后切片待客。部分壮族流行醋渍法,他们保留着爱吃生肉、生血的古老习俗。其方法是把新宰的猪肉切成薄片或丝状,先用自制浓醋洗掉血水,而后再用醋泡浸10 min,捞出后拌以葱花、花生粉、白芋芙、生紫苏和冬菇、木耳(切丝炒熟)、鸡蛋(煎成蛋皮)、切粉(熟)等配料即可食用,本品爽脆芳香,可口不腻。据说具有驱暑、清热、解痧的功能。凡遇到杀鹅杀鸭,必将血注入盛有醋的碗碟中,血与醋相混,
立即呈现黑,壮话称“必劣迷”,再以生姜丝、葱花、生紫苏等拌匀,以此作调味。
    满族“白肉血肠”
    满族喜吃猪肉。逢年节杀猪时,都要请客,名曰“吃血肠”。猪血兑上温水放上调料,灌到猪肠里,煮熟即可食用,名为“血肠”。
    白肉血肠最早是满族人祭祖还愿时,献于诸神的。现已成为满族人雅俗共赏的特殊风味名菜。其菜做法:先选出新鲜的猪血和肠。在血中加入少量的葱花、大蒜、姜末、花椒面、盐、酱、味精等调味品,搅匀后,灌入洗净的猪肠中。再将选好的带皮的肥猪肉(也可在肥肉上略带点瘦肉)放在凉水锅里煮,煮至八分熟时捞出来,切成薄片,此时肉片洁白、光滑、舒展。再把切好的血肠和肉下在酸菜锅里,加上调料,酌情放粉,煮沸。食之,其肉肥而不腻,其肠鲜嫩醇香,鲜美醇香、汤菜可口。
拙荆什么意思    苗族“血酱鸭”
致敬2020清明祭英烈寄语    城步苗族自治县地处湘西南边陲,古为南楚与百越相交之城,系“南楚极边”之苗疆;现南邻广西龙胜、资源二县,西接怀化通道县,总面积2646.07 km,现辖10个乡镇,10个国营农、林、牧、渔场,总人口25万人,其中苗族占53.8%,苗、汉、侗、瑶10个民族于这片盈满灵性的沃土上和睦相处,共同发展。
    “血酱鸭”是湘西苗族的传统食品,食后让人赞不绝口,其烹制颇为特别。杀鸭时,将鸭血流入盛上米醋或酸汤的碗中,使其成为不凝固的血酱,再把花椒、姜末、蒜末放入血酱中搅匀。然后将鸭肉切成小块,用铁锅加猪油爆炒,再放入切好的茄子丁(或鲜南瓜丁)和辣椒拌好,焖熟,待锅中无汤时,把血酱倒入其中边倒边拌,4~5 min后即可食用,其、香、味俱佳,吃起来香甜酸辣,鲜美可口。
    景颇族“麂血饭团”
土家族的饮食
    麂血饭团是景颇族传统的熟饭与麂血混合食品。世居德宏地区的景颇族同胞,当他们猎获麂子后,先将大米倒入筒里煮熟,然后将麂子开膛,取出心和血,将心剁成末连同血,佐料一块拌捏成团,这便是他们招待贵宾的最佳食品。
    彝族“鸡血酒”
    彝族聚居在四川凉山州一带地区是最多的少数民族。彝族交际习俗,饮了此酒,便必须信守誓言。当一些重要人物商榷重大事情时,就要宰杀一只公鸡,将鸡血滴入酒中,四众端起酒杯一饮而尽,表达了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气势。影片佐证,1935年5月20日,率领的红军先遣部队到达冕宁,好了向导和通司(翻译),于22日进入彝区。当时,红军要飞越天险大渡河,必须经过拖乌彝族聚居区。“刚好红军到了我爷爷的好朋友作中间人。”果基伍哈(果基小叶丹之孙)回忆说,经过中间人
陈去喜(音)牵线,和果基小叶丹在彝海结盟。当时果基小叶丹叫人来一只鸡,舀来彝海的水,以水代酒,将鸡血滴入两个瓷盅,两人共同喝下。从此,红军的部队便沿着“彝海结盟”这条友谊之路,胜利地通过了敌人估计无法通过的彝区。
    布依族“狗灌肠”
    布依族是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于贵州省黔南、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及贵州、云南、四川省的部分地区。人口254万多(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布依族嗜食狗肉、每逢年节布依村寨几乎家家户户宰狗一只予以庆贺,“狗灌肠”已成为世代相传的民族食俗。做狗灌肠的技术更讲究:用狗血、糯米、狗脑髓、狗肠、狗脊为主料。狗宰杀时用盆接下狗血。将狗肠洗净,再将狗脑、血肺、狗脊背骨连肉割下剁碎,将芝麻、花椒、砂仁、草果碾碎;葱花、姜末、荷叶切碎一起倒入狗血内拌匀,然后将蒸熟后的糯米倒入狗血内,加盐等调料拌匀灌入肠内用线捆扎好,蒸熟即可食用。他们认为狗肉味道鲜美、香软开胃、温肾壮阳、补中益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