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商银⾏事件:成因、影响及展望
⽂恒⼤研究院任泽平⽅思元杨薛融
导读
刘嘉玲案事件始末原因新闻2019年5⽉24⽇,银保监会发布公告称,鉴于包商银⾏出现严重信⽤风险,为保护存款⼈和其他客户合法权益,对包商银⾏实⾏接管。此次接管是20年以来监管再度出⼿整治问题银⾏,在⾦融供给侧结构性改⾰的⼤背景下,包商银⾏事件有其特殊性,同时也反映了部分中⼩银⾏共同存在的问题,需正视中⼩银⾏在发展过程中⾯临的压⼒以及存在的风险,未来⾦融监管及货币政策仍需协同发⼒,⽀持中⼩银⾏健康发展。
摘要
明天集团股权问题是包商银⾏被接管的主要原因。根据监管披露的信息,明天集团持有包商银⾏89%的股权,⽽包商银⾏⼤量资⾦被⼤股东违规占⽤,形成逾期,导致包商银⾏出现严重的信⽤风险。截⾄⽬前,包商银⾏2017年的年报和2018年的年报都尚未公开披露,从已知信息来看,⾃2017年起,包商银⾏资本充⾜率已低于监管要求。资本充⾜率要求作为银⾏业监管红线,指标意义重⼤,从包商银⾏案例来看,持续增加的信⽤风险和资产质量压⼒⾸先侵蚀利润,银⾏难以进⾏内源性资本补充,⽽包商银⾏
为⾮上市城商⾏、且主要股东均为明天集团关联公司,⼀旦股东集中出现问题,则外源性资本补充难度同时加⼤。低于监管红线的资本充⾜率将从各⽅⾯显著影响经营。
包商银⾏问题暴露具有其特殊性,但同时也反映了部分中⼩银⾏发展的共性。这⼀事件之所以引起市场的强烈关注,主要源于近年以来在⾦融严监管趋势下,部分中⼩银⾏过去的发展模式蕴藏的风险逐步暴露,市场对其发展前景产⽣忧虑。从发展现状来看,2016年以来,中⼩银⾏盈利能⼒逐步出现明显分化,资产质量压⼒陡增,且资本补充难度⽇益加⼤。从中⼩银⾏发展进程来看,⼜积聚四⼤风险:1)公司治理⽋缺:⼤股东资⾦占⽤。部分中⼩银⾏股东持股⽐例较为分散,股权结构复杂,易形成关联交易,公司治理⽅⾯⼜存在股东资质不合规、股权管理不到位等问题。2)同业存单套利:追求规模弯道超车,⼤量资⾦流⼊实体,表外信⽤下沉。2015-2016年,市场流动性充裕,中⼩银⾏通过⼤量发⾏同业存单,资产端期限错配到同业理财、委外、⾮标、债券等扩⼤资产规模,⽽加长的资⾦链要求资产端加杠杆、加久期、降信⽤以提⾼收益率,导致⼤量资⾦投⼊实体且进⾏信⽤下沉。3)信⽤风险:表内信⽤下沉伴随供给侧改⾰。⼀⽅⾯,中⼩银⾏业务集中于当地中⼩企业,受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影响明显,另⼀⽅⾯,中⼩银⾏的部分中⼩企业客户在供给侧改⾰进程中⾯临淘汰、破产,积累信⽤风险。4)流动性风险:期限错配程度较⾼,⽽流动性管理⽔平较低,⾼度依赖宽松的货币环境。
包商银⾏事件打破同业刚兑预期,短期市场担忧流动性冲击,长期服务于⾦融供给侧改⾰。在包商银
⾏的接管处理中,对于个⼈客户及5000万以下的对公和同业客户本息实现全额保障,然⽽对于5000万元以上本息,预计平均保障⽐例在90%左右,打破刚性兑付,引发市场对两⼤风险的担忧。⼀是流动性风险,刚兑预期打破后,部分资质较差的中⼩银⾏同业资⾦融⼊难度加⼤,⼀旦中⼩银⾏同业资⾦难以续接,银⾏则会率先在资产端抛售流动性较⾼资产,利率债等资产抛压加⼤,同时流动性的紧张将进⼀步传导⾄⾮银机构及产品。⼆是信⽤收缩风险,当流动性风险恶化,资产抛售压⼒将会持续向流动性差的资产传导,银⾏信⽤创造及货币派⽣意愿均将受到影响,影响宽货币向宽信⽤传导效率。然⽽从监管的⾓度来看,在当前的⾦融市场环境下,⾼度重视防⽌为了防控风险⽽触发流动性风险,因此为应对此次接管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作,降低流动性风险因素。这⼀事件更多是对银⾏业敲响警钟,银⾏作为信⽤主体并⾮永远可以刚兑,不同经营情况的银⾏在同业的资⾦融通应回归市场化定价,挤出⽆效供给,真正践⾏⾦融供给侧结构性改⾰内涵。
包商银⾏事件后,银⾏业的机构体系、业务布局和产品结构或将重新调整,负债成本进⼀步抬升,将倒逼中⼩银⾏重新思考战略定位及发展路径。在⼤中型银⾏已完成市场蛋糕切分的环境下,如何错位竞争,形成突围?未来存在两⼤路径。⼀是借⼒⾦融科技,充分利⽤⽹络技术、⼤数据、云计算和⼈⼯智能等⼿段,提升⾦融服务效率及风险识别能⼒,提升服务⼩微及民企客户的收益风险⽐。⼆是重视理财⼦公司带来的“弯道超车”机会,对中⼩银⾏⽽⾔,设⽴理财⼦公司虽然⾯临资本⾦等因素制约,但中⼩银⾏理财⼦公司与我国互联⽹巨头合作仍有很⼤想象空间。对于互联⽹企业来说,⼤⾏对于理
财⼦公司掌握绝对控制权,⽽与中⼩银⾏合作可以谋求更多话语权。对于中⼩银⾏来说,设⽴理财⼦公司具有长远价值,从销售渠道、异地经营等各⽅⾯均可与母⾏形成协同优势。
⽬录
1 包商银⾏为何被接管?
2 中⼩银⾏的发展突围之困
2.1 中⼩银⾏的⽣存与发展现状
2.1 中⼩银⾏的⽣存与发展现状
宋小宝妻子2.2 中⼩银⾏在发展过程中⾯临的四⼤风险
3 包商银⾏事件的后续影响
3.1 打破刚性兑付预期,银⾏间市场流动性短期趋紧
3.2 信⽤收缩,影响宽货币向宽信⽤传导效率
4 未来中⼩银⾏发展突围的两⼤路径
4.1 借⼒⾦融科技,深耕普惠⾦融领域
4.2 重视理财⼦公司带来的“弯道超车”机会
正⽂
1包商银⾏为何被接管?
核⼼因素:股权问题引发经营风险。央⾏有关负责⼈在答记者问中明确,“包商银⾏的⼤股东是明天集团,该集团合计持有包商银⾏89%的股权,由于包商银⾏的⼤量资⾦被⼤股东违法违规占⽤,形成逾期,长期难以归还,导致包商银⾏出现严重的信⽤危机,触发了法定的接管条件被依法接管”,显⽰其公司治理层⾯存在严重问题。明天集团作为神秘的⾦融控股集团,以其分散隐蔽持股、概念炒作、掏空上市公司、打造全牌照⾦融版图著称,据新财富统计,截⽌2016年底,该集团⿍盛时期所持股的⾦融机构共44家,包含全部⾦融牌照。
包商银⾏各项经营指标显著承压,信⽤风险突出,资本充⾜率⾃2017年起已突破监管红线。截⾄⽬前,包商银⾏2017年的年报和2018年的年报都尚未公开披露,这也从侧⾯显⽰其可能存在较严重的经营问题。具体来看:
第⼀,盈利能⼒⽅⾯,包商银⾏盈利能⼒持续恶化,其营业收⼊、利息净收⼊和净利润同⽐增速明显
下降,分别由2014年末的25.5%、25.3%、22.1%持续下降⾄2017年三季度末的0.5%、-6.3%、-13.9%。
第⼆,资产质量⽅⾯,不良率持续攀升。截⾄2017年⼀季度末,包商银⾏不良贷款率持续攀升⾄1.7%,较2014年末上⾏33BP,关注类贷款占⽐亦快速上升⾄3.87%,较2015年末上升1.44%,另外,不良贷款偏离度(=逾期90天以上贷
款/不良贷款)达192.21%,处于较⾼⽔平,显⽰⼤量逾期贷款没有确认为不良,资产质量认定不严格,隐含较⼤的信⽤风险。
第三,近年来,包商银⾏同业业务和⾦融市场业务迅速发展,对同业资⾦的依赖程度⾼,同业负债占⽐偏⾼,业务调整压⼒⼤。截⾄2017年⼆季度末,未包括同业存单的同业负债占⽐达32.24%,其中,同业及其他⾦融机构存放款项占⽐为29.9%,较2016年末⼤幅上升12.1%。⽽存款占⽐则由2014年末的58.4%持续下滑⾄2017年⼆季度的42.8%。
第四,资本充⾜⽔平⽅⾯,包商银⾏的资本补充压⼒巨⼤。截⾄2017年3季度末,其资本充⾜率为9.5%,已⽆法满⾜10.5%的监管要求;核⼼⼀级资本充⾜率为7.4%,也低于7.5%的监管要求。
资本充⾜率要求作为银⾏业监管红线,其指标意义重⼤,从包商银⾏案例来看,持续增加的信⽤风险
和资产质量压⼒⾸先侵蚀利润,则银⾏难以进⾏内源性资本补充,⽽包商银⾏为⾮上市城商⾏、且主要股东均为明天集团关联公司,⼀旦股东集中出现问题,则外源性资本补充难度同时加⼤。低于监管红线的资本充⾜率将从各⽅⾯显著影响经营。
2中⼩银⾏的发展突围之困
包商银⾏事件之所以引起市场的强烈关注,主要源于近年以来在⾦融严监管趋势下,部分中⼩银⾏过去的经营及发展模式蕴藏的风险逐步暴露,市场对其发展前景产⽣担忧。包商银⾏问题暴露具有其特殊性,但同时也反映了部分中⼩银⾏
式蕴藏的风险逐步暴露,市场对其发展前景产⽣担忧。包商银⾏问题暴露具有其特殊性,但同时也反映了部分中⼩银⾏发展的共性。
2.1中⼩银⾏的⽣存与发展现状
总体来看,我国中⼩型银⾏数量多、规模⼩,主要客户集中于民营及中⼩企业。截⽌到2018年末,我国股份制银⾏、城商⾏、农商⾏以及其他农村⾦融机构分别达12家、134家、1427家以及2473家,然⽽⼩型银⾏资产规模及贷款占⽐均较低。相⽐⼤型银⾏,中⼩银⾏的风险偏好相对更⾼,且深耕地⽅,渠道下沉,更加具有⽀持⼩微、民营企业的基因和优势。
但部分中⼩银⾏经营风格较为激进,定位不清晰,经营管理理念、战略规划及科技实⼒均较弱。过去在⾦融监管较为宽松的环境下,中⼩银⾏实现了规模的快速扩张,近年来随着经济下⾏压⼒加⼤,⾦融去杠杆与严监管持续推进,部分经营管理能⼒较弱的中⼩银⾏⾯临的信⽤风险加⼤,在公司治理、盈利能⼒、资产质量、资本充⾜⽔平⽅⾯的问题逐渐暴露。
2.1.1盈利能⼒分化
2016年以前,受益于同业业务的快速发展,中⼩银⾏通过主动负债拓展资⾦来源,再投向⾼回报的债券、⾮标资产,实现了资产规模的快速扩⼤。2016年下半年,严监管⼤幕开启,⾦融去杠杆下银⾏资产端开始收缩,其中,对同业业务依赖程度较⾼的中⼩银⾏资产增速下滑幅度显著⾼于⼤型银⾏,截⾄2018年末,城商⾏、股份⾏、农商⾏、国有⾏的资产增速分别较2016年末下降16%、13%、11%、4%。
以净息差衡量各类银⾏的盈利能⼒,可以发现,农商⾏的净息差显著⾼于其他银⾏,但呈现⼤开⼤合的波动趋势,2019年⼀季度,其净息差较2018年末下降32BP⾄2.7%;城商⾏和股份⾏的净息差呈改善趋势,2019年⼀季度,其净息差分别环⽐上升6BP和16BP⾄2.1%。
蛋糕事件
2.1.2资产质量压⼒陡增
中⼩银⾏整体的资产质量显著恶化。从2018年初到2019年⼀季度,我国国有商业银⾏不良率平稳下降,股份⾏不良率基本保持稳定,然⽽中⼩银⾏不良率急剧上升,城商⾏由2018年初的1.53%上升⾄2019年⼀季度末的1.88%;农商⾏由3.26%上升⾄4.05%,逼近5%的监管红线。
究其原因,⾸先是中⼩银⾏新增不良的压⼒加⼤,2018年以来经济下⾏压⼒加⼤,中⼩银⾏的民营、⼩微企业客户⾯临⽐以往更加恶劣的⽣存环境,经营压⼒显著上升。其次,监管对不良的认定标准趋严,曾经通过各种监管套利隐匿的不良需要真实暴露。近期银保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融资产风险分类暂⾏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过去不良认定的模糊之处,规定逾期90天以上债务全部纳⼊不良,且不良需进⾏严格的交叉认定,同⼀债务⼈在所有银⾏的债务中逾期90天以上债务已经超过5%的,各银⾏均应将其债务归为不良,加剧中⼩银⾏的不良认定压⼒。
2.1.3资本充⾜率⽔平较低,资本补充难度加⼤
从资本充⾜率相对值来说,中⼩银⾏明显低于五⼤⾏,且呈现下滑趋势。截⾄2019年⼀季度末,城商⾏资本充⾜率处于四类银⾏中最低⽔平且2019年初以来有所下滑,为12.64%,仅⾼于监管红线2个百分点;股份⾏次之,资本充⾜率为12.77%;农商⾏资本充⾜率则在近⼏年持续明显下滑,由2016年末的13.48%逐年下降⾄12.97%。中⼩⾏资本基础较弱,叠加表外回表消耗资本,⾯临的资本充⾜率压⼒不断加⼤。
⾯对⽇益加剧的资本补充压⼒,商业银⾏通过各类外源融资渠道充实⾃⾝资本。但对中⼩银⾏⽽⾔,资本补充存在两个明显问题:⼀⽅⾯,资本补充越来越向⼤型银⾏集中,核⼼资本补充难度较⼤。⼤量中⼩银⾏为⾮上市银⾏,⽆法利⽤定增、优先股、可转债等资本补充⼯具,仅能通过利润留存、发⾏⼆级资本债等⽅式补充资本。另⼀⽅⾯,中⼩银⾏,尤其是城商⾏及农商⾏⼆级资本债发⾏规模及数量均明显减少。2018年中⼩银⾏⼆级资本债全年发⾏量为717亿元,较2017年减少707亿元;发⾏家数55家,较2017年减少59家。
2.2中⼩银⾏在发展过程中⾯临的四⼤风险
2.2.1公司治理⽋缺:⼤股东资⾦占⽤
2018年1⽉郭树清在接受⼈民⽇报采访时提到,“当前的主要问题是规范的股东管理和公司治理没有同步跟上。既存在股东不作为、不到位,从⽽导致‘内部⼈’控制问题;也发⽣了少数股东乱越位、胡作为,随意⼲预银⾏正常经营的问题。有的股东甚⾄把银⾏当作⾃⼰的提款机,肆意进⾏不正当关联交易和利益输送”。中⼩银⾏公司治理及股权管理问题逐步浮出⽔⾯。
从股东结构来看,城农商⾏股东持股⽐例较为分散,⼤股东持股⽐例相对较低,股权结构较为复杂。以发⾏同业存单的银⾏为例统计,国有⾏及股份⾏第⼀⼤股东持股⽐例均⾼于20%,⽽城商⾏、村镇银⾏以及农商⾏第⼀⼤股东持股⽐例平均为18.8%、13.5%以及11%。由于城、农商⾏监管存在⼀定的
六级英语作文范文异地扩张限制,⼤多数城农商⾏实际控制⼈与地⽅政府密切相关,但部分城农商⾏在扩张过程中引⼊⼀定民营资本,缺乏监管的民营资本造成部分中⼩银⾏股权管理混乱,形成股东关联交易,加⼤银⾏经营风险。
从公司治理来看,部分中⼩银⾏公司治理存在股东资质不合规、股权管理不到位、违规变更股权等问题。2018-2019年银保监会加强对农商⾏的公司治理检查,通过机构⾃查及监管部门抽查,已对存在相关问题的农村中⼩银⾏实施⾏政处罚100余家次。从抽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来看,中⼩银⾏股东股权存在四类突出问题:
1)部分机构关联交易控制不⾜,未制定关联交易管理制度,关联⽅授信余额未纳⼊全⾯授信管理,甚⾄通过不当关联交易进⾏利益输送。如某农商⾏向9户关联⼈发放2.46亿元贷款,利率明显低于该⾏平均⽔平。
2)部分机构股权质押管理不规范,制度建设、流程管理和内控机制不健全。如排查发现225家机构办理股权质押未在股东名册或股权管理系统中记载质押信息。
3)少数机构部分股东通过违规筹资、资质、委托代持等⽅式⼊股;少数股东集团突破⼊股机构家数限制形成“资⾦系”。如某公司通过关联公司⼊股19家农合机构,最⾼实际持股⽐例超过40%。
4)少数机构股东通过隐性关联谋求控制主导经营,越权⼲预机构经营,服务⾃⾝利益;甚⾄指使机构向其发放贷款后拒不归还,恶意“掏空”机构,将其作为⾃⾝“提款机”。
2.2.2同业存单套利:追求规模弯道超车,⼤量资⾦流⼊实体,表外信⽤下沉
中国⼈民银⾏2013年12⽉7⽇发布《同业存单管理暂⾏办法》,正式开启了同业存单在我国的兴起历程。同业存单是存款类⾦融机构在全国银⾏间市场上发⾏的记账式定期存款凭证,发⾏后可以进⼊⼆级市场流通,也可作为质押品进⾏质押式回购交易,是利率市场化的⼀个重要试点⼯具。同业存单⼀⽅⾯是银⾏主动负债的重要⼯具,发⾏⾃主权在银⾏本⾝,且不存在被提前⽀取的风险,另⼀⽅⾯同业存单在兴起时不纳⼊同业业务监管,因此不受同业业务占⽐不超过1/3的监管要求(同业负债/总负债),计⼊“应付债券”项下,⽆需缴纳存款准备⾦。
2014年之后,同业存单业务快速发展。2015-2016年,随着宽松的货币政策,市场流动性充裕,且同业资⾦成本较低,银⾏通过⼤量发⾏同业存单,资产端期限错配到同业理财、委外、⾮标、债券等扩⼤资产规模。由于同业存单在发⾏规模上受监管限制少,⼤量发⾏同业存单、购买同业理财成为了中⼩银⾏资产规模弯道超车同时赚取期限利差的重要⼯具。
明道的微博从发⾏主⼒来看,股份制银⾏与城商⾏为同业存单发⾏主⼒,且城商⾏发⾏量逐渐超越股份制银⾏。2015年、2016年以及2017年,股份制银⾏与城商⾏发⾏的占⽐最⾼,每年⼆者占⽐总和均超过95%。
此外,城商⾏发⾏量占⽐逐渐超越股份制银⾏,成为同业存单发⾏主⼒军。2015年,城商⾏发⾏占⽐40.89%、股份制银⾏57.93%,到2017年,城商⾏发⾏占⽐43.59%、股份制银⾏41.61%。⽽国有商业银⾏因为存款来源⼴,⼤部分情况下是作为同业存单的投资⽅。
从运⾏机制来看,中⼩银⾏发⾏同业存单后,为了赚取利差,重点在于寻⾼收益的资产,主要通过两种⽅式实现套利。⼀是购买收益更⾼的同业存单以及同业理财。不同期限和不同风险级别的同业存单具有不同的收益率。由于⼤多数情况下,中长期同业存单利率⾼于短期同业存单利率,风险⾼的银⾏发⾏的同业存单利率低于风险低的银⾏同业存单,因此中⼩商⾏存在着发短买长以及购买风险更⾼的同业存单进⾏套利的动机。此外,⽆论是股份制商业银⾏还是城市商
因此中⼩商⾏存在着发短买长以及购买风险更⾼的同业存单进⾏套利的动机。此外,⽆论是股份制商业银⾏还是城市商业银⾏,其发⾏的同业理财的收益率⼤多数情况下都⾼于同期限的同业存单收益率,中⼩银⾏发⾏同业存单获取的资⾦也可购买其他银⾏的同业理财产品,获得套利收益。
⼆是通过同业理财将资⾦委外,加杠杆、加久期、降信⽤,提⾼资产收益率。中⼩银⾏由于信贷需求以及资⾦管理能⼒有限,常将通过同业理财筹措的资⾦委托券商、基⾦和私募等代为管理。随着套利环节的延长,需要更⾼收益率的产品⽀撑整个套利链条,最终只能加杠杆、加久期和降信⽤,以牺牲流动性和信⽤来增加套利空间,⽆疑这种操作⽅式提⾼了整个银⾏体系的系统性风险。
从同业存单最终投向来看,除了部分资⾦在银⾏间市场空转套利外,⼤量投⼊实体经济并进⾏信⽤下沉。由于公开数据⽆法具体得知通过同业存单募集到的资⾦最终流向了何处,但从可得的数据推断,⾸先同业存单⼤规模扩张的阶段(2015.1-2017.3)对应着同业理财的快速增长期(2015.3-2017.6),印证我们在前⽂所述得同业存单⼤量投⼊同业理财。
其次,同业理财⼤量委外,券商资管及基⾦⼦公司规模的⼤幅增长期(2015.1-2017.3)也对应着同业理财(2015.3-2017.6)的快速增长期。最后,从上述机构资⾦最终流向来看,2015年初⾄2016年末,基⾦⼦公司资⾦最终投向⼀般⼯商企业的规模由7154亿增加到1.95万亿,增幅达173%,投向地⽅融资平台、基础产业的资⾦规模增幅达160%及161%,券商资管投向⼀般⼯商企业的资⾦增幅达89.2%。
综上数据我们可以合理猜测,同业存单募集资⾦除部分在银⾏间市场空转外,⼤量流⼊实体经济,同时由于加长的资⾦链条以及套利环节,流⼊实体部分需进⾏信⽤下沉。银⾏出于资产质量管理的考虑,⼀般有动⼒将资产质量较好的企业及贷款留在表内,⽽表外资产不纳⼊不良贷款考察范围,更⽅便进⾏隐匿。所以同业存单通过委外下沉的信⽤投放,有着⽐表内更为严峻的信⽤风险。
2.2.3信⽤风险:表内信⽤下沉,伴随供给侧改⾰梦见别人还钱
除通过套利链条积累的表外信⽤风险外,城、农商⾏⾃⾝的定位及区域特性,均使得其表内⾯临⽐全
国性银⾏更⼤的信⽤风险。城市商业银⾏⼤多由城市信⽤社合并⽽来,定位于为中⼩企业提供⾦融⽀持,随着城商⾏异地新建分⽀⾏被监管叫停,城商⾏的主要经营范围局限于当地,存贷业务信⽤风险受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影响明显。农村商业银⾏则分为⾮县域农商⾏、县域农商⾏以及城区农商⾏,更偏向对于农村⾦融的⽀持,落实三农政策,信⽤下沉程度更⾼。
银监会2017年末公布的地区不良贷款率数据显⽰,我国不良率较⾼的省份主要集中于西北、东北及西南等地区,其中内蒙古、⽢肃及⼭东不良贷款率位居前列,同时也是2010年以来不良率增长最快的省份。⽽从我国城商⾏地域分布来看,前⼋⼤城商⾏所在地中,除浙江、⼴东外,其余均位于西北、东北及西南等地区,⾯临区域经济下⾏带来的资产质量压⼒。
另⼀⽅⾯,⼤中⼩型银⾏在客户类型上存在分层,中⼩银⾏的客户更多集中于中⼩企业,在我国近年的发展进程中,中⼩企业⽣存环境更加恶劣,为中⼩银⾏积累⼤量资产质量压⼒。⼀是2010年以来,中⼩银⾏对⾮⾦融机构债权扩张速度持续⾼于⼤型银⾏,对实体企业信⽤的加速扩张,为中⼩银⾏资产质量埋下⼀定隐患。⼆是随着供给侧改⾰的不断推进,落后产能逐步出清,⾏业整合不断推进,部分中⼩企业在此过程中被淘汰、破产。与之对应,中⼩银⾏在实体企业的洗牌的过程中,信贷资产演变为不良资产,资产质量压⼒急剧增加。过去宽松的监管环境给了中⼩银⾏⼀定的隐匿不良资产的空间,然⽽从⾦融严监管进程开启后,监管针对隐匿不良资产的⾏为加强处罚,对不良资产的认定标准加⼊定量标准,挤出⼤量不良资产风险。
2.2.4流动性风险:期限错配程度⾼,流动性管理不完善
明斯基曾提出,银⾏业的竞争有⼀种内在趋势:当经济正在以⼀种似乎可以预测的速度持续扩张时,银⾏业的竞争会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