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春节是几月几日日
1.春节时间
  提问:2023年春节是几月几日?
  解答:2023年春节是2023年01月22号,星期日,农历正月初一,为农历新年计时的第一天。癸卯年,属相兔。
  春节的时间(农历正月初一)在公历1月21日至2月21日之间游动。“最早的春节”(如1966年的1月21日)和“最迟的春节”(如1985年的2月20日)相差整一个月。根据历法计算,如果农历不进行人为调整的话,2319年2月21日将迎来“最晚春节”,此前春节最迟出现在公历2月20日,为1920年和1985年。
  2023年-2030年春节时间
  2023年春节时间:1月22日,星期日,农历正月初一
  2024年春节时间:2月10日,星期六,农历正月初一
  2025年春节时间:1月29日,星期三,农历正月初一
胜利怎么了  2026年春节时间:2月17日,星期二,农历正月初一
节日短信祝福  2027年春节时间:2月06日,星期六,农历正月初一
  2028年春节时间:1月26日,星期三,农历正月初一
  2029年春节时间:2月13日,星期二,农历正月初一
  2030年春节时间:2月03日,星期日,农历正月初一
2.春节放假安排
  2023年1月21月(周六)-2023年1月27日(周五),共7天,2023年1月28、29日正常上班调休。
3.春节高速公路免费通行时间
  2023年1月21日0时(除夕)—— 2023年1月27日24时(年初六),共7天
4.春节名称
  在不同时代,春节有不同名称。
舒淇 早期  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辛亥革命后,1912年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采用公历,但用“民国”纪年,1月1日为公历岁首;1914年起把夏历正月初一定作“春节”,为农历岁首。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xx届全体会议决定采用“公元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称为“元旦”,夏历正月初一仍称“春节”。1970年以后夏历改称为农历。
5.闰春节
闰春节又称闰正月,始于公元1645年的历法制度,公元2800年的1155年,农历闰正月只发生过6次,非常罕见,其年份分别为1651年、2262年、2357年、2520年、2539年和2634年。
  如果一年有闰正月,原则上春节过第一个正月的,到了闰正月的时候则不过节。当然,也有少数地区过完第一个正月的春节以后,到了闰正月的时候也过闰正月的春节,因为闰正月也叫正月,所以也把闰正月的初一也看做春节来过。
6.春节起源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说法诸多,其中有几种较具代表性的说法,春节源于腊祭、源于巫术仪式说、源于鬼节说等,其中最被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时期兴起。
  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继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节。
模拟市民3秘籍7.春节演变
春节,以前也叫元旦,在正月初一。然而,中国的第一个月的日期并不相同:
  夏朝用孟春(即正月)为正月。
腊月(十二月)是商朝的第一个月。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以十月为正月,汉朝初期沿用秦历。
  汉武帝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天文学家落下闳、邓平等人制订了《太初历》,将原来以十月为岁首改为以孟春为岁首,后人在此基本上逐渐完善为我们当今使用的阴历(即农历),落下闳也被称为“春节老人”。此后中国一直沿用夏历(阴历,又称农历)纪年,直到清朝末年,长达2080年。
8.春节传说
北京新车上牌流程
  熬年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
  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
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万年历法说
相传古代有个叫万年的年轻人,看到当时的节日比较混乱,就有了固定节日的计划,但是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砍累了,就坐在树荫下休息。影子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量日影的装置来测量一天的时间。后来悬崖上滴滴答答的泉水启发了他,他做了一个五层楼的漏水壶来计算时间。久而久之,他发现每三百六十天,四季会
循环一次,天气的长短也会重复。当时国君的名字叫祖义,经常为突发的天气苦恼。万年知道后,带着日晷和破釜酒去见皇帝,向祖逖解释日月运行的原因。祖逖听后欣喜不已,觉得合情合理。于是我把万年留了下来,在天坛前建了日月亭,建了日晷台和漏壶亭。希望能准确测出日月规律,计算出确切的早晚时间,建立历法,造福天下万民。一次,祖
  乙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诗: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
  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
  知道万年创建历法已成,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据说这就是春节的来历。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当他把太阳历呈奉给继任的国君时,已是满面银须。国君深为感动,为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说就是为了纪念德高望重的万年。
  桃符传说
  宋代王安石在《元日》这首诗中写道:“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形容初日的光亮。诗中的“桃”和“符”是互文,意即总把新桃符换下旧桃符—除旧布新。
文化遗产  关于桃符有个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东海度朔山风景秀丽,山上有一片桃林,其中有一株桃树巨大无比,枝繁叶茂,曲蟠三千里,结的桃子又大又甜,人吃了这树上的桃子能变成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