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入路由器杰米? 戴蒙华尔街之王
作者:暂无
来源:《新经济》 2014年第6期东华帝君和凤九
文 | NEW ECONOMY 陈周琴 刘特
图表| 陈乐
在风云变幻的金融圈里,他对危机的触觉似乎与生俱来,他虽身在华尔街却从未落得贪婪骂名,甚至成为奥巴马金改新政的顾问人物。他就是摩根大通现任CEO 杰米? 戴蒙(JamieDimon)。
从美少年到华尔街巨头
三生三世 收视 不得不说,杰米·戴蒙对于数字有特殊的天赋,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得益于他身上流淌的金融家族血脉。戴蒙的祖父和父亲都供职于银行业,而且都成为了股票经纪人。受到老爸的熏陶,戴蒙从小就对数字和金融颇感兴趣,并许下了他人生第一个理想:“爸爸,我想变得十分富有!”
事实证明,戴蒙的确有“十分富有”的潜力,这还得从他大二那年夏天说起。戴蒙小时候就有了一个好
邻居——桑迪·韦尔,那时候的韦尔虽尚未声名鹊起,但却正处于人生中第一座事业的高峰,戴蒙老爸的顶头上司。自从成为邻居后,他们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而融洽。
转眼之间,戴蒙已经成了大学生,大二这年暑假,他想和往常不一样,于是在韦尔的安排下进入希尔森公司零售经纪预算业务小组开始了实习生涯。戴蒙珍惜机会并认真工作自然是在意料之中,但另韦尔意外的是,戴蒙在参与公司对全国各地区的盈利情况分析后,居然质疑团队的核算结果:“他们使用的分析系统是有缺陷的,我认为波特兰没有盈利,西雅图也没有。”
这与公司当时核算的结果“全国都在盈利”并不一致,但韦尔并没有因此而生气,相反,他第一次开始重视戴蒙的聪慧:这个他看着长大的男孩或许在金融方面的确有过人的天赋。
戴蒙从马萨诸塞州塔夫茨大学毕业后的两年时间里,一边工作一边深造,后来成功被哈佛大学商学院录取。1982 年,他顺利从哈佛毕业,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再三思量后,戴蒙放弃高盛、雷曼兄弟等诱人的机会和酬薪,决定前往美国运通银行,成为韦尔的门徒。
进入运通后不久,韦尔开始与公司的领导人出现了矛盾,这次斗争的结果直接导致了韦尔的离开,那是1985 年的夏天,戴蒙选择和韦尔一起离开运通。
然而,这并没有成为戴蒙人生的低谷,反而是另一个辉煌的起点。1986 年,在韦尔的建议下,戴蒙
和他一起前往马里兰州接管巴尔迪莫商业信贷公司,在韦尔的带领下,这家公司在1988 年与Primerica 合并,这标志这韦尔大刀阔斧的并购时代来临。后来的旅行者集团就是在一系列并购之后诞生的,在这期间戴蒙与韦尔的合作相当合拍。
蒋梦婕于小彤 这时候的戴蒙正值风华正茂之年,瘦削身材和英俊的面孔也难掩他骨子里潜藏的野心与霸气,到1988 年4 月,这个年轻俊俏的“并购狂”又抓住机会,在资本市场上很漂亮地“帅了一把”——旅行者集团与花旗银行达成了价值700 亿美元的并购。
并购成功后,花旗成为了庞大的帝国,戴蒙也开始在华尔街崭露头角。但天下无不散的宴席,在这次历史性的并购之后,戴蒙与韦尔的关系开始出现不和。
刘特米露个人资料 与韦尔不睦的最终后果是,戴蒙于1998 年被炒鱿鱼,离开花旗。受伤的戴蒙在金融圈消失了两年,在家里做起了照顾妻儿的“厨男”。
“疗伤”两年的戴蒙更坚定了昔日离开花旗时“不再为别人工作”的决心,在2000 年重返江湖的时候直接出任美国第一银行公司的CEO,作为当时美国五大银行之一的“掌舵人”华丽回归。
戴蒙这次可以说是“临危受命”。当时的美国第一银行处于两家企业合并后的动荡整合期,年度亏损达5.11 亿美金。戴蒙到任之后,公司的人事变动依然频繁,戴蒙开始借这个机会亲手打造一个可靠的
团队,并对银行的资产重组、人事改革等大小事务事必躬亲。接手后的三年里,美国第一银行不仅扭亏为盈,而且财务实力进步有目共睹:2002 年报,第一银行盈利33 亿美元,2003 年增长至35亿美元。更富戏剧性的是,戴蒙掌舵后的第一银行吸纳了不少来自花旗的高级人才,戴蒙甚至不辞辛苦亲自到花旗“挖人”,当时已经是花旗第一把手的韦尔对此甚为无语。因此,第一银行开始有了一个新的小外号,叫做“西部花旗”。
到了戴蒙任期的第四年,第一银行早已从“休养生息”变得“兵强马壮”,戴蒙趁势促成了第一银行与摩根大通高达580 亿美元的并购,成为摩根大通的新任CEO。这单发生在聚光灯下的并购,注定要让戴蒙“一战成名”。
2004 年7 月,合并后的摩根大通已有足够的资格与花旗集团一较高下。这时候的戴蒙,已经不是昔日那个天赋异禀却初出茅庐的青年,华丽蜕变之后,他成了华尔街里数一数二金融巨头“掌舵者”,毫无疑问,他已经成为领袖。
凌驾华尔街的王者之路
自从成为摩根大通CEO 之后,戴蒙的一举一动都成为华尔街关注的焦点,初登宝座的他深深懂得江山易攻难守,要管理好这个庞大的帝国,戴蒙知道自己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他曾公开表示:“我的梦想是,带领摩根大通走向更卓越之路。”
进入摩根大通之后,他每天五点半起床,20 多年来风雨不改;他了解银行的业务都看原始数据,而不是只看做好的报表;他亲自监管他认为风险较大的部门,并于业务主管定期预测可能发生的风险。
在此基础上,戴蒙还积极扩展此前并未重视的能源领域业务,还把花旗的批发银行和零售业务的市场份额看成是竞争目标。摩根大通的管理层大多数认为,戴蒙对摩根大通的业务,无论大小,了如指掌。
这种无孔不入的管理方式,养成了他对金融危机独有的“触觉”。早在2006 年10 月,戴蒙就曾经向证券部门的同事提起:“千万别小看次级贷款,我们必须立刻清空一些资产,不然过不了多久它们可能就会化为乌有。”
此外,当年在英国巴莱克资本赞助的一场会议上,戴蒙也曾经和同行讨论自己对次级贷款风险的看法,当时华盛顿互惠银(Washington Mutual)CEO、印地麦克银行(IndyMacBank)CEO、雷曼兄弟(Lenman Brothers)CEO 都在现场,但现场并没有同行对戴蒙谈到的问题引起足够重视。2008年危机爆发的时候,上述金融机构都消失了,而同样身为巨头的花旗、高盛、贝尔斯登等都摇摇欲坠。
直到这一刻,华尔街大佬们才幡然醒悟,就在他们为了度过危机焦头烂额的时候,戴蒙带领的摩根大通是唯一泰然自若的一个。就连沃伦·巴菲特都对戴蒙的危机意识和风控能力赞赏有加:“大型金融集团的风控就应由CEO 来掌舵。”
戴蒙时代的摩根大通,进步速度不亚于当年的第一银行。但要说到历史性的转变,还要归功于戴蒙的“招牌动作”。2008 年3 月16 日,由戴蒙亲自督战的“贝尔斯收购”震动了整个华尔街。摩根大通仅仅花每股2 美元的超级低价买下了贝尔斯登,整个交易完成仅花了12 个小时。
收购前夜,有着85 年历史的贝尔斯登正处于“垂死阶段”,因为其他巨头的处境也是水深火热,戴蒙成了贝尔斯唯一的希望,因为当时仅有摩根大通保持着良好的资产质量。贝尔斯登一旦破产,将给美国经济带来更沉重的压力。这时候,连当时的美国财政部长鲍尔森、美联储主席伯南克都坐不住了。他们先后给戴蒙打电话,均表示希望摩根大通能对贝尔斯登伸出援手。
戴蒙在2008 年3 月16 日这一天的当机立断,不仅缓解了美国金融体系的一场浩劫,更是让摩根大通上演了一项精彩绝伦的“世纪并购”。
“当时政府并不想收购贝尔斯登,我们数千员工在通宵达旦工作,看能否整合贝尔斯登的贷款业务、信贷业务及人事系统,最终在周日晚决定收购,这个决定其实真的很快。”戴蒙后来在受访中表示。
戴蒙在危机中的表现引来了白宫的关注。2009年,美国金融界和政界一度盛传戴蒙可能会成为下一届财政部长的消息。而事实上,作为民主党人的戴蒙也一度表示出对奥巴马的支持。
在奥巴马上任之后,首要问题当然是面对金融危机留下的烂摊子。奥巴马提出金融改革的时候,戴
蒙曾经是奥巴马最喜爱的“顾问”,他的许多建议也写入了2010 年5 月参议院颁布的金融改革法案。当时,外媒总戏称戴蒙是“奥巴马最喜欢的银行家”,而他的提案稍作改动便可作为奥巴马的演讲稿。
然而,好景不长。2012 年,又是一个夏天,戴蒙的前途出现了个急转弯。5 月12 日,摩根大通正式宣布一个名为“伦敦鲸鱼”的交易员由于判断失误给公司造成近20 亿美元的损失。这事的糟糕程度远超预期,戴蒙在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里都在“善后”,直到今天依然余波未平。
摩根大通的股东们怒不可遏,他们对于戴蒙未能及时发现这一风险漏洞感到愤怒。摩根大通的股价在事件披露次日暴跌10%,到5 月31 日,累计跌幅达18%。更令股东们郁闷的是未来可能面临的巨额罚单。因而,超过40% 的股东开始认为戴蒙不能再同时兼任CEO 与股东大会成员的“双重职位”。
然而,更让戴蒙头疼的是来自华盛顿的压力。
由于这笔巨额的交易损失的刺激,政府或将针对自营交易出台更详细的法规,而这将使得银行的交易活动受到更为严格的限制。另一方面,摩根大通将接受系列调查。
实质上,“伦敦鲸”事件造成的损失远超过摩根大通当时估算的20 亿美元,2013 年9 月,英美多家监管组织核定该交易最终导致摩根大通损失超过60 亿美元,并针对此事件给摩根大通开出9.2亿美元的罚单。与此同时,美国商品期货委员会(CFTC)还在对摩根大通调查,最后以1 亿美元达成和解。在
多方施压之下,他在2013 年10 月决定放弃其银行业务部门的董事长职位,仅任摩根大通CEO 一职。戴蒙将一如既往地做他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两件事情:经营华尔街最复杂的银行,面对政府越来越复杂的监管。
受“伦敦鲸”事件的拖累,2013 年摩根大通在戴蒙长达9 年的任期中首次出现季度亏损,这种局面下,戴蒙想要在2014 年做好上述两件事更为不易。这位一头灰发笑容满面的老头能否再次赢回华尔街“最精明CEO”的光环,金融圈正拭目以待。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