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神话故事⽂字版
印度是世界上⽂明起源最早的国家之⼀,神话故事在各个时期也有不⼀样的特点。下⾯给⼤家带来⼀些关于印度神话故事⽂字版,供⼤家参考。
印度神话故事1
古典梵语时期的神话传说
古典梵语时期的神话传说主要收集在往世书⾥。往世书是梵语⽂学中以“往世书”命名的⼀些神话传说作品的总称,其意
为“古代传说”或“古事记”,可是为了与历史传说相区别,往世书实际指的是神话传说。
在古典梵语时期,婆罗门教继续发展,但佛教势⼒的兴起,使婆罗门教的势⼒⼤减,为了吸收更多的民众信仰这种宗教,婆罗门开始注意与民间流⾏的信仰相结合,并取其所⽤,后来,它逐渐变成新婆罗门教,即现在通称的印度教。印度教仍崇拜多神,但把毗湿奴、湿婆和梵天奉为了三⼤主神,围绕这三⼤神,印度教⼜分为毗湿奴教、湿婆教和舍格提教三⼤教派,这些教派在印度社会中有很⼤的影响。
属于印度教神话系统的往世书共有三⼗六部之多,分 18 部⼤往世书和18 部⼩往世书。⼤往世书包括《
梵天往世书》、《莲花往世书》、《毗湿奴往世书》、《湿婆往世书》、《薄伽梵往世书》等约四⼗多万颂,⼩往世书实际不⽌ 18 部,它究竟包括哪 18 部,各家说法不⼀,⼤⼩往世书的主题思想基本⼀致,都采⽤的是史诗式的“输洛迦”诗体,⽤梵语写作。
端午节喝什么酒印度⼈在 7 世纪左右将往世书的主题归纳为“五相”,即世界的创造;世界毁灭后的再创造;天神和仙⼈的谱系;各个摩奴时期;帝王谱系。以后往世书的内容⼜经扩充,按《薄伽梵往世书》记载,其主题增⾄“⼗相”,除以前的“五相”,还包括由神确定的规律和秩序、保护、⾏动欲望,物质寂灭、解脱等。各种往世书不仅有丰富的神话传说资料,还掺进了许多宗教、法律、医学、天⽂、⼿⼯艺和科学等⽅⾯的内容,所以也被视为古代印度的
百科全书式著作。
在现存 18 部⼤往世书中,与梵天、毗湿奴、湿婆三神有关的各有 6 部,三神分别主管创造、保护、毁灭。梵天虽被尊为创造神,但他的实际地位和作⽤却⽐不上毗湿奴和湿婆,不过有关他的创世神话都⼗分有趣。按⼀般说法,世界之初是⼀⽚_,⽽⾄⾼的存在将⾃⼰的种⼦撒在⼤海⾥,长成了⼀个⾦蛋,⾦蛋打开,⾥⾯躺着的就是梵天。1000 年时代之后,梵天醒了,于是蛋分作两半,就成天和地。接着梵天创造出神、仙⼈、凡⼈、妖魔、动物等⽣灵和物质。后来梵天⼜创造了第⼀个⼥⼈婆罗室伐蒂(⽂艺⼥神),他为⾃⼰所造的⼥神的美所吸收,就狂热地盯着她,⼥神害羞,就躲到了梵天的左右及
后⾯,梵天为看⼥神,便⽣出另外三张⾯孔。⼥神不得已跳往空中,梵天⼜在头顶上长出⼀⾯孔,成了五⾯孔神,婆罗室伐蒂⽆耐嫁给了梵天,与他繁衍后代。后来梵天头顶上的⾯孔被湿婆砍掉,梵天成了四张⾯孔的神。对于梵于的出世,神话中有各种说法,《莲花往世书》称,梵天⽣于莲花之中;《那罗陀往世书》中说⼤毗湿奴是最⾼之神,梵天出⾃他的右肋。但⽆论怎样,梵天他为创世神是⼀致公认的。
毗湿奴是三⼤神中地位最⾼的,他在往世书中常被描写成全能的神,但主要职能还是保护神,他曾⼆⼗多次化⾝下凡,从罪恶和灾难中拯救了世界和⼈类。著名的《薄伽梵往世书》就是颂扬毗湿奴⼤神的,这部书的地位仅次于两⼤史诗。有关他的功绩主要有⼗次。⼀是当洪⽔降临⼈间时,毗湿奴化⾝为头上长⾓的鱼,牵引了⼀条船,拯救了⼈类的始祖摩奴;⼆是天神和妖魔阿修罗搅乱海时,他化⾝为海龟,作了天神搅捧的底座。天神和阿修罗⽤⼀条巨蟒作绳索缠在搅棒上,每揽⼀次就会搅到⼀件宝物,有⼀件宝物是吉祥天⼥,她成了毗湿奴的配偶。最后他们搅出⽢露,这时毗湿奴化作美⼥摩希尼引⾛了阿修罗,⽽天神则独享⽢露。三是他化⾝为野猪,杀死阿修罗希罗尼亚刹,托住了⼤地。四是他化⾝为⼈狮,杀死折磨毗湿奴信徒的阿修罗希罗尼耶格西布。五是当阿修罗伯利夺取三界统治权时,他化⾝为侏儒,乞求伯利让出两步之地,即天国和⼈间。六是他化⾝为持⽗罗摩,先后21次从⼤地上肃清傲慢的刹帝利。七是他化⾝为罗摩,消灭⼗⾸魔王罗波那。⼋是他化⾝⿊天,在⼈间除暴⾏善。九是他化⾝佛陀,怂恿妖魔和恶⼈渺视吠陀,弃绝种姓,否定天神,最后⾃取⽕亡。⼗是在世界毁灭的“迦利时代”末期,他化⾝为婆罗门,铲除势⼒,重建“圆满时代”。
这⾥所谓的迦利时代,圆满时代是往世书神话中的时代。按这种神话体系,世界都处在三⼤神的主宰之下,从创造、保护到毁灭;世界就这样周⽽复始、⽆限循环。⽽每⼀次循环,世界都要经历四个迦利时代。四个时代共432 万年,组成⼀个摩奴时期。有关往世书中摩奴时期的传说内容⼗分复杂,这⾥也只提及⼀笔。
三⼤神中湿婆被视为毁灭之神,但他也具备创造⼒,所以也是仅次于毗湿奴的⼤神。湿婆是位苦⾏者,居住在雪⼭顶上,他通过苦⾏和静思以获取得深奥的知识和最神奇的⼒量。相传他有三只眼睛,第三只眼长在额头,能喷射⽕,他曾烧毁了三座妖魔城,也曾将爱神化为灰烬。据说他⼜会舞蹈,曾创造了刚柔两种舞。有时他酗酒,便与妻⼦波哩婆提(雪⼭⼥神)共舞。波哩婆提有两个化⾝,⼀是难近母,⼆是迦利⼥神,有降魔的本领,现在印度⼀年⼀度的杜尔迦节就是纪念这位⼥神的节⽇。神话还说,湿婆的头发盘作犄⾓状,当恒河从天⽽降时,是他⽤头顶住了洪⽔的暴发,并让河⽔沿他的头发,分成⼋条⽀流流向⼈间。有神话说他的脖⼦呈青⾊,那是因为天神和阿修罗在搅乱海时搅出了⼀种能毁灭世界的毒药,湿婆为拯救世界⽽吞下毒药,当药⼒发作时,烧坏了他的脖⼦。
往世书把三⼤神抬⾼到绝对⾼的位置,⽽其它的神祗如因陀罗、太阳神、⽕神等只是这三神的辅助神。三⼤神各显其能,被印度教视为最⾼的崇拜,但有时湿婆地位很⾼,有时毗温奴⼜占据最⾼位置,有时三神⼜地位等同,这反映了婆罗门教在转变成印度教时的变化,也表现了⼈们对三⼤主神的崇拜的不同取向。
作为吠陀⽂学和两⼤史诗的后继者,往世书收集和扩充了前⼈的成果,也承袭了前⼈的⽂学风格和创作⼿法,同时在内容⽅⾯也有许多重复,如天神的故事,沙恭达罗、补卢罗婆娑和优哩婆湿的故事等。⼩往世书则基本是⼤往世书的翻版,只是更富有地⽅⾊彩和宗派倾向。
印度神话除了吠陀神话,两⼤史诗,往世书外,还有佛教和耆那教神话,但后者影响不⼤。
印度神话故事2
史诗时期的神话传说
印度的两⼤史诗产⽣于公元前 4 世纪,定型于公元 4 世纪。这期间,印度政治发⽣着急剧的变化,列国争霸,王朝更迭,婆罗门和刹帝利也⽭盾重重,但为了帝国的统⼀和国家的强盛,上层阶级开始互相协调,例如婆罗门与刹帝利开始互通婚姻,不过这种通婚只限于婆罗门的男性与刹帝利的⼥性,他们所⽣的男性被称为“苏多”阶层,在王室中享有中等地位,往往担任帝王的御者和歌⼿,两⼤史诗就是苏多们颂扬古今帝王的产物。
从严格意义上说,两⼤史诗都是历史传说和英雄传说史诗,虽夹杂着吠陀时期的许多神祗,但主要⼈物都是帝王将相和民族英雄,神不过是他们的助⼿。从神话⽅⾯看,史诗时期的神祗地位与吠陀时代已很不相同,原来⾄⾼⽆上的因陀罗⼤神在史诗中显得暗淡⽆光,⽽毗湿奴在史诗中占有重要地位,
他在《婆诃婆罗多》中以⿊天出现,⼜是《薄伽梵歌》的主⾓;在《罗摩衍那》中,罗摩四兄弟是他的化⾝。可见史诗时期的神话不过是颂扬帝王英雄的佐料。志向名⾔
《摩诃婆罗多》收有 18 篇故事,每篇故事中还有⼀些插话,包括神话、颂歌、寓⾔等,许多插话篇幅很长,结构完整,⼏乎可独⽴成章,史诗讲述了印度俱卢族与般度族为争夺王位继承权⽽展开的⽃争经历。古印度婆罗门⼈把婆罗多族视为⾃⼰的祖先,后来婆罗多族分成了俱卢和般度两族,这部史诗即是通过作者毗耶娑的亲⾝经历,讲述了两族分争和统⼀的故事。“摩诃婆罗多”即是“伟⼤的婆罗多族的故事”之意。
由于⼈们⾄今⽆法考证史诗内容的真实性,所以⼀般认为这只是⼀部历史传说。书中的作者毗耶娑也被认为是传说中的⼈物,或仅仅是原始诗歌的作者。因为《摩诃婆罗多》经过了⼋百来年的成书过程,它⼀开始取名《胜利之歌》,后来⼜演变成《婆罗多》,最后才扩展为长达⼗万颂的宏伟史诗。其真正的作者应该为众多的“苏多”(歌⼿)。
史诗⼀开始先讲述象城福⾝王爱上了渔家⼥贞信,他们结合后⽣下两个⼉⼦,⼉⼦先后继承了王位,但他们死后没有留下⼦嗣,于是贞信就来⾃⼰的私⽣⼦毗耶娑,让他与⼉⼦的遗霜⽣下⼉⼦,⼀个叫持国,⼀个叫般度。持国天⽣眼瞎,他与⽢陀利结婚,⽣下难敌等百⼦;般度继承王位,与贡蒂和
玛德利⽣下坚战等五⼦。他们分别成为婆罗多族的两⽀后裔,前⼀族称俱卢族,后⼀族称般度族。⽽毗耶娑则隐居森林,从此他⽬睹了持国百⼦与般度五⼦的⽃争。
般度死后,持国执政,但他已年⽼⼒衰,他见般度之⼦坚战公正、仁慈、勇敢,便选他继承王位,这引起⾃⼰的长⼦难敌的不满,从此两族纷争开始。难敌先设计了⼀座易燃紫胶宫,邀般度五兄弟前往,欲置之于死地,但般度五兄弟幸免于难,逃往森林。后来般度五⼦做了⿊公主共同的丈夫,当⾝份暴露后被般庶罗国王扣压。这引起持国的⽣⽓,他召般度五兄弟回来,并分给们⼀半国⼟。在坚战的带领下,他们五兄弟⼜建成天帝城,政绩辉煌。难敌看见,⼜设计赌博的来罚治他们,他从中夺取了般度五兄弟的国⼟。⼗三年后,般度五兄弟要求收回失⼟,难敌哪肯交出,于是双⽅交战般度族得多门城⿊天(毗湿奴⼤神)的⽀持,经⼗⼋天的⼤战,终于战胜俱卢族。不料俱卢族残剩的三个战⼠竟连夜偷袭了般度族,只有⿊天和坚战五兄弟幸免。以后持国让坚战继承王位,坚战统治三⼗六年后,得知⿊天逝世后,就决定把王位传给般度族唯⼀的后嗣阿周那的孙⼦受验,他则带领四个兄弟和⿊公主等也升⼊天国。
以上讲述的只是《摩诃婆罗多》的中⼼故事。它颂扬了坚战为代表的正义⼒量,⽽谴责以难敌为⾸的势⼒。这部史诗明显反映出当时印度列国争霸,王位交替的历史,其中众英雄的英勇事迹和传说则为帝王将相提供了榜样。同时随着国家的完善,刹帝利为代表的武⼠阶级其地位也⽇益上升,因⽽苏多们创作这些史诗完全顺应了历史的潮流,为此史诗流传甚⼴,影响巨⼤。
然⽽,史诗的中⼼故事不过占全诗的⼀半,另⼀半则是⼤量的故事插话,它们包括神话传说、寓⾔故事等。神话传说包括《沙恭达罗传》、《那罗传》、《罗摩传》、《莎维德丽传》、《苏格尼雅》等。其中《沙恭达罗传》讲述了俱卢和般度族的共同祖先婆罗多的诞⽣,⽽有关婆罗多的⽗母⾖扇陀和沙恭达罗的爱情故事后被迦梨陀娑扩展,写成了著名的戏剧《沙恭达罗》。《那罗传》描写国王那罗受恶神捉弄⽽输掉国⼟的故事。《罗摩传》是《罗摩衍那》的题要。《莎维德丽传》叙述摩德罗国王的独⽣⼥莎维德丽⾃愿选择遭到侵略⽽流亡森林的⼀个瞎⼦国王的⼉⼦萨谛梵作丈夫。但他们结婚⼀年后,丈夫就死了。莎维德丽为了让丈夫复活,就去求阎摩,由于她的忠贞和智慧打动了地狱王,阎摩让她丈夫复活,她的公公也恢复了视⼒,他们重新收复国⼟,建⽴功业。
除了这些插话,史诗中还有⼀⾸最长、最重要的插话《薄伽梵歌》。这⾸插话具有很强的宗教哲学思想,他集中体现了对⿊天薄伽梵(即毗湿奴神)的崇拜,不过这⾸诗虽表现神的崇拜,但已不完全是神话的故事了,⽽是宗教哲学的说教。
与《摩诃婆罗多》⼀样,《罗摩衍那》也是表现英雄传说的史诗,中⼼故事讲述的是⼗车王宫廷阴谋和罗摩与悉多的悲欢离合的事情,反映了印度古代宫廷内部和列国之间的⽃争。传说阿輮陀城⼗车王有三个王后,⽣有四个⼉⼦,即罗摩、婆罗多、罗什曼那和设睹卢祗那。罗摩长⼤后,为帮众仙⼈降魔,来到密提罗国,爱上该国公主悉多。国王遮那竭允诺:只要能拉开他家祖传的神⼸,便能娶悉多为妻。罗摩拉开神⼸,娶悉多为妻。⼗年⽼后,⽴长⼦罗摩为王太⼦。⼩王后吉迦伊⼗分不满,便利
⽤国王以前的许诺,挟国王,⼗王被迫同意⼩王后的条件,罗摩流放⼗四年,期间让她的⼉⼦婆罗多执政。罗摩为让
⽗亲不失信,便⽢愿流放,其妻悉多和兄弟罗什地也随之流放。后来婆罗多被召回宫内,他得知母亲的⾏为后⾮常⽣⽓,于是到罗摩,愿让与其位。但罗摩⼀定要等⼗四年后再回,婆罗多只好代他摄政。罗摩与悉多、罗什曼那在外流浪,他们⽣活艰⾟,还屡次历险。在流亡第⼗年时,椤伽城⼗⾸魔王罗波那掠劫了悉多,罗摩和兄弟为寻悉多与罗波那展开了激烈的战⽃,后来罗摩在猴神哈奴曼等猴⼦的帮助下,经⼯巧⼤神的⼉⼦那罗助威,终于杀死罗波那,救出悉多。当罗摩见到悉多时,却怀疑她的贞操,悉多伤⼼不已,愿投⽕⾃明,⽕神将悉多从⽕中托出,证明她的贞节,夫妻终于团聚。⼗四年后,罗摩等回到国内,婆罗多把王位让给罗摩,罗摩统治时期,天下太平,可有⼀天来了⼀密探,告知国王他的妻⼦悉多曾在魔王宫中居住,已不是贞⼥。为顺民意,罗摩忍痛将有孕的悉多弃之恒河边。悉多却为蚁蛭仙⼈救护,不久悉多⽣下⼀对双胞胎,蚁蛭仙⼈作了长诗《罗摩衍那》,教两孩⼦背诵。当罗摩举⾏马祭时,蚁蛭让两孩⼦当众歌唱这段长诗,罗摩终于认出⾃⼰的⼉⼦,但悉多仍不为民众接受。后悉多向⼤地母亲求证,顿时⼤地裂开,悉多投进母亲的怀抱,⼤地母亲终于证明悉多忠贞⽆瑕。罗摩也将王位交给⾃⼰的⼉⼦,⾃⼰与兄弟⼀起升⼊天国。
与《摩诃婆罗多》相同,《罗摩衍那》也塑造了⼀系列理想的⼈物,歌颂了正义、道德,⽽抨击了的势⼒。以罗摩为代表的英雄形象既是正义的象征,⼜是⼤神湿奴的化⾝,他为民众的利益,勇敢地消
灭的魔王,甚⾄抛弃⼼爱的妻⼦;⽽为遵守诺⾔,也情愿流亡国外,过着艰苦的⽣活,在他⾝上集中体现了善良、仁慈、道德、正义、勇敢、信念等精神,是当时印度社会所崇尚的品质,同时作品也表现了印度先王勇敢顽强的建国业绩。这部史诗同样也是为当时帝国统⼀歌功颂德的产物。在《罗摩衍那》中也有⼀些插话值得重视。全诗分七个篇章,其中穿插了许多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例如在《童年篇》中有众友仙⼈苦修成梵仙(婆罗门)的故事,还有罗摩(刹帝利)和持斧罗摩(婆罗门)决⽃的故事;在《森林篇》中有罗刹妖魔与罗摩的战争;《猴国篇》中还有神猴哈奴曼巧飞⼤海,后来他⼜帮罗摩救出悉多。这些故事都⾮常⽣动有趣,给全诗增添了活跃的⽓氛。史诗中的蚁蛭仙⼈被认为是该作品的作者,实际上他只是《罗摩衍那》的收集、整理和编撰者。
印度神话故事3
吠陀时期的神话
吠陀时期的神话集中在四部吠陀本集和与此有关的梵书、森林书和奥义书中。这时期的神话还处在萌芽的阶段,它反映了古印度⼈的多神崇拜,虽然诸神都是⾃然及社会现象的⼈性化的神,但其拟⼈化还⽐较模糊,许多神话也不统⼀,缺乏完整性。《梨俱吠陀本集》是我们了解早期印度神话最全⾯的资料。根据这部本集,早期神祗分成三类,即天上诸神、地上诸神和空中诸神,但有些神具有两类或三类以上的职能。天上诸神有天神提奥,他通常与⼤地⼥神普利提维合称为“天地神”,是诸神的⽗母。
太阳神苏尔耶,他是提奥和阿底提⼥神所⽣,其妻为黎明⼥神乌霞;道路神为帝善,他既任太阳的使者,⼜是死者的向导;伐楼那是宇宙的化⾝,他是吠陀神中仅次于因陀罗的⼤神,居住在天国中有千柱千门的⾦殿中,他也有⼈眼之称,他⽀配天地分开,⽇⽉运⾏,江河畅流,也维护道德秩序,惩治罪犯;与伐楼那相关的是密多罗神,他俩形如偶神,共治世界,此外还有毗湿奴神、双马童神、三个利普神(⼯艺神)和陀湿多,还有黎明⼥神乌霞和⿊夜⼥神罗特利等。地上诸神有阿耆尼,⽕神,相传他从两块⽊⽚中为⼈取⽕,他是家庭和家族利益的保护者;婆利河斯波提是武⼠神,也是祭司神,他⼿持⼸箭和⾦斧时,助因陀罗作战,⼿拿祷词时,保证祭祀顺利进⾏;苏摩是酒神,在吠陀神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他是⼀种植物神,苏摩酒可以延年益寿,医治百病。空中神有战神、雷电神因陀罗,他是吠陀神中最重要的神,据说他⽪肤
棕⾊,⼒⼤⽆⽐,常⼿持⾦刚杵,或⾝背⼸箭、钩⼦,乘坐利普神制的马车,他常饮苏摩酒,屡建功绩被视为印度雅利安部落社会的英雄神;摩录多是⼀位风⾬神,与因陀罗是同龄兄弟,他发出的雷鸣和狂风能震撼⼭川⼤地,被称为天国的歌⼿;楼陀罗是摩录多的⽗亲,他凶猛异常,是天国⾥的野猪,他既是统治世界的暴君,⼜是百病的神医,后来在印度教中变成主神湿婆,此外还有风神伐由和伐多,⾬云神波尼耶,⽔神阿波纳和阿波、摩多利⾸神。
与这三类神为敌的是妖魔,包括达娑(意指恶魔化的印度⼟著居民),罗刹和阿修罗。在这些神之外,还有⼀个死神:阎摩,他被认为是第⼀个死去的神,死后仍居住天国,这也反映出印度神话少有谈及死
亡的题材,因为他们让死⼈也居住天国,这样死就⽆所畏惧了。阎摩后来成为佛教神话中的地狱魔王。
在吠陀众神中,因陀罗的地位最⾼,他常被视为战胜敌⼈,扫除障碍,造福⼈类的神。传说⼈类中的⽔和⽕都是由他取得的,他还帮助雅利安⼈的⾸领战胜了达娑⼈。因陀罗既是天神,⼜是雷⾬神,战神,有关他的神话很多,仅《梨俱吠陀》中就有近⼆百五⼗⾸诗是赞扬他或与他关系密切的,其中有关他与旱魔的⽃争在印度⼴为流传。据说在因陀罗⽣下来不久他就为众神⽴下⼀⼤功绩。当时旱魔弗粟多巨龙把印度的七⼤河流截断,于是⼤地⼲枯,庄稼枯萎,弗粟多还从雅利安⼈那么掠夺
了“云⽜”,⼈类没有了⽔源,失去了供给营养的“云⽜”,便⽆⼒⽣存,他们渴求光辉的天神们拯救他们,希望众神⼤慈⼤悲。因陀罗听到⼈类的祈祷,勇敢地站出来,决⼼为⼈类做些贡献。他先喝下神酒苏摩酒,然后拿起⼯匠陀湿多为他锻造的⾦刚杵,带着他的侍从、暴风⾬神摩录多,⼀起坐⾦车驶往旱魔所在地。因陀罗和摩录多都头戴⾦镯,⾝上携带着⼸箭,斧头及长⽭,他们的车前有两匹⼼爱的栗⾊马,两头斑⿅和⼀只快步红⿅,⽆论谁听到他们的雷电声,便会⾮常害怕,
他们⼤声⼀吼,就会降下⼀阵骤⾬。旱魔弗粟多⼀见因陀罗就⼤叫⼀声,使天国都震动起来。⼤地⼥神普利提维担⼼⼉⼦遭遇不测,想神协助。可因陀罗并不⽰弱,他带着暴风神勇敢地向敌⼈冲去,这时他想到牧师们为他唱的赞歌,⼈类不断给他的祭品,他⼜喝过天国的⽟浆,于是他⼒量倍增。旱
刘思彤老公魔本⾃⾼⾃⼤,宣称⾃⼰⼑不⼊,谁知因陀罗⼀箭射去,这头巨⼤的龙体就伸展⼏下断命了。巨龙⼀死,洪⽔顿时暴发出来,冲⾛了巨龙,冲向了海⾥,河⾥。因陀罗还摧毁了敌⼈的战堡,放出了关在城堡⾥的“云⽜”,从此⼤地⼜绿草丛⽣,河流通畅,庄稼丰收。
除了因陀罗和摩录多,阿耆尼和苏摩也是吠陀神中较重要的神,⽽伐楼那则作为⼈间的统治者,在早期吠陀神中占据着很⾼的地位,他常被称为“⼤王”,同因陀罗⼀样,他也有⼀个对偶神:密多罗。这种两个⼀起成双成对出现的神祗可以说是吠陀神话的⼀个显著特点。伐楼那也是最早的“法官”,他是秩序的守护神。
《梨俱吠陀》虽包含了丰富的神话故事和神话因素,但它不是真正的神话集,其中的神话多反映战天⽃地的过程,⽽少有开天辟地的遐想,加之吠陀⽂学本是为宗教祭司服务的所有神的故事也不过是为祭司阶层颂扬的⼯具。除《梨俱吠陀》外的其它三部吠陀本集则完全是祭司⽤的颂歌,祷词,咒语等。
行尸走肉什么时候更新
吠陀时代的梵书、森林书和奥义书也记载了不少神话传说,但主要以梵书神话为主。梵书是解释吠陀颂诗的书,⽽古印度念诵吠陀颂诗的只有婆罗门,所以他们把祭祀看成是最⾼⽬的,认为⼀切⼒量都源⾃祭祀。在梵书出现的时期,婆罗门的祭司已被抬⾼到神的地位,《百道梵书》中称:“众神是天上的神,有学问的婆罗门是⼈间的神。”婆罗门祭司为独揽祭祀⼤权,想尽办法把祭祀仪式繁琐化,神秘
化,同时为婆罗门教创造理论依据。梵书即是这样⼀种祭祀介绍书,婆罗门祭司在解释这些仪式起源和意义时,运⽤了许多神话传说,从这个⾓度看,它⼜是吠陀神话的补充。
梵书有⼗⼏种,分属三部吠陀,其中《爱达雷耶梵书》、《百道梵书》
最为重要。在《爱达雷耶梵书》中有个著名的⽝阳故事,它讲述了传说中的赫利希旃陀罗国王时的事情。据传说国王有⼀百个妻⼦,但没有⼀⼉⼦,他求⼦⼼切,便祈求伐楼那⼤神,并保证神如果赐他⼀个⼉⼦,他将拿这⼉⼦去祭祀⼤神。于是神赐给他⼀个⼉⼦,取名罗西多。可是国王事后⾷⾔,他没⽴刻让这个罗西多去做祭品,⽽罗西多长⼤后⼜逃离了家园,这使伐楼那⾮常⽣⽓,他让国王得了膨胀病。罗西多得知⽗亲⽣病,打算回家探望,半途被化作婆罗门的因陀罗劝阻,于是在他流浪的第六年,他遇到⼀个贫穷的婆罗门⼈,他⽤⼀百头⽜买下了这个婆罗门⼈的⼆⼉⼦⽝阳,然后他带着⽝阳回到家⾥经⽗亲同意后,他们让⽝阳替罗西多做祭神的供品,在捆杀⽝阳时,⽝阳⼤声念诵了《梨俱吠陀》中诸神颂诗,当念到黎明⼥神颂诗时,突然⽝阳⾝上的绳索⾃动松开,国王的膨胀也消失了。最后担任劝请者祭司的众友仙⼈收⽝阳做了义⼦。这个故事形象反映出吠陀后期阶级分化的情形,婆罗门的地位受到动摇,同时也反映了婆罗门教中残酷的⼈祭习俗。
在最长、最重要的《百道梵书》中有许多神话,但最著名的是有关补卢罗婆娑和优哩婆湿的故事。这个故事本源于《梨俱吠陀》,优哩婆湿是美丽的⼴延天⼥,她爱上凡⼈补卢罗婆娑,⼀位著名的洪呼
王。他俩结婚时,优哩婆,向丈夫讲明:在她⾯前不能裸体。后来他俩遵守诺⾔,共同⽣活了很久,优哩婆湿也怀孕了。这时天上的乾达婆对优哩婆湿的⾏为⼗分不满,他设计让补卢罗婆娑的⾝体给优哩婆湿看见,于是优哩婆湿回到天上。补卢罗婆娑见妻⼦消失,悲痛万分,他决⼼回妻⼦。经过千⾟万苦,他最终在⼀个莲花池边发现了优哩婆湿但两⼈已⽆法重新团聚,他俩⽤《梨俱吠陀》中的诗句⼀问⼀答,优哩婆湿让丈夫在除⼣夜⾥再相会,并共同祈求乾达婆的帮助,后来乾达婆终于被他们的爱所感染,就举⾏了⼀种特殊的⽕祭,让补卢罗婆娑也变成了⼀个乾达婆,这样他们才在天上团圆。这个故事虽有动⼈的爱情描写,但它却不是⼀⾸普通的情诗,它反映了印度社会⽣活的⼀个断⾯,表现了现实⽣活介⼈艺术领域的倾向。
从梵书中的神话看,《梨俱吠陀》中诸神的地位已发⽣了很⼤变化,原来⼀些重要的神在梵书中显得⽆⾜轻重,⼀些原为次要的神如楼陀罗(后为湿婆)和毗湿奴却上升为主神,因陀罗也成了独⽴的神和创造主,居众神之⾸。阿修罗也在梵书中从天上之神降为妖魔。
在梵书中还有许多关于⽣主创世的传说。⽣主即是对因陀罗等⼤神的称号,古印度⼈认为世界也是神创造的。神话说在太初,宇宙只有⽔,后来⽔中产⽣了⼀个蛋,蛋中产⽣了⼈,他就是⽣主。也有神话说,在太初,只有⽣主⼀⼈,是他创造了天上和⼈间万物。还有说太初只有梵,梵即为创造主,他创造了众神。这个梵即是后来的梵天神。
印度神话故事4
印度神话
电脑 自动关机印度是世界上⽂明起源最早的国家之⼀,⼤约公元前 2500 年左右,印度河流域就已经出现了城市化⽂明,除了后⼈发现有居住房屋、农牧业⽣产等的遗迹,还留下⽂字印章。古代印度⼴阔,包括现在的南亚次⼤陆,即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等国,他们称⾃⼰为“赡部洲”或“婆罗多国”。古代中国⼈称他们为“⾝毒”、“天竺”等,唐代时统⼀为“印度”。
古印度到公元前 18 世纪时,逐渐被异族侵略,到公元前 15 世纪左右,从中亚来的雅利安⼈中的⼀⽀进⼊印度,建⽴起新的印度⽂明,他们被称为印度雅利安⼈。这些⼈进⼊印度河流域以后,过着部落制的⽒族⽣活,他们先征服了当地上著居民,然后⼜各⾃到相兼并,这样逐渐形成了许多⼤⼩王国,由于社会⽣产⼒的提⾼,阶级分化,在印度出现了⼀种按等级划分阶层关系的制度:种姓制度,按种姓制,印度社会成员被分为四个等级:第⼀种姓称婆罗门,包括祭司阶级,掌管宗教事务;第⼆和姓称刹帝利,包括武⼠,掌握军政⼤权;第三种姓称吠舍,是平民阶层,主要从事农牧业、⼿⼯业和商业;第四种姓称⾸陀罗,主要是些奴⾪和仆⼈,从事农业、捕渔等技艺,专为上层阶级服务,前两种姓为统治阶级,后两种姓为被统治阶级。种姓的产⽣促成了婆罗门教的最终形成(约公元前 1000 年)。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种姓制度的逐渐完善,正当列国纷争不断之时,摩揭陀国出类拔萃,在公元前 364 年时,统⼀恒河流域和印度中部地区,建⽴起难陀王朝。然⽽这个王朝很不稳固,约公元前 324 年,旃陀罗芨多推翻难陀王朝,建⽴起强⼤的孔雀王朝。孔雀王朝最有名的国王是第三代王阿育
王,他不仅统⼀了⼤⽚印度国⼠,还使印度第⼀次成为历史上的统⼀帝国。以后印度历史上⼜经历了⼏度的统⼀、分裂、统⼀,到公元⼗⼋⼗九世纪才进⼊新的历史时期,即英属殖民地时期。
按照印度历史发展,其⽂学进程被分为⼏⼤时期,这⾥我们仅以古代⽂学为主。按通常的分法,它包括吠陀时期(公元前15— 前 4 世纪)、史诗时期(公元前 4 世纪—公元 3、4 世纪)、古典梵语时期(公元 1 世纪—12世纪)。吠陀时期的⽂学主要包括四部吠陀本集:《梨俱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阿达婆吠陀》,以及阐述这四部分本集的各种梵书、森林书、奥义书。四部吠陀本集产⽣于公元前 1500~前 1000 年左右,⽤诗体写作,语⾔为吠陀语。后⼀类阐述书约产⽣于公元前 1000~前 400 年,由散⽂创作,⽤的是吠陀语⾔演变⽽成的古梵语。这两类书统称为吠陀⽂献,当时还有⼀些与此有关的著作,如语⾳学、礼仪学、法律学等⽅⾯的专书。这些著作产⽣于婆罗门祭司阶层,多表现神话宗教故事,⽬的是为婆罗门阶
层唱赞歌。
史诗时期的⽂学以两⼤民族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为主,此外还有属南⽅达罗毗荼语系的诗歌⽂学和巴利语的佛教⽂学。两⼤史诗都是⽤梵语写成,其作者为属刹帝利种姓的苏多阶层,虽书中分别标明作者为毗耶娑和蚁蛭,但后⼈认为他们只不过是原始形式的作者,或在史诗编撰中起过重要作⽤的⼈。事实上,两⼤史诗是集体创作、汇编的。《摩诃婆罗多》约⼗万颂,产⽣于公元前 4
世纪⾄公元 4 世纪;《罗摩衍那》约⼆万四千颂,产⽣于公元前 4 世纪⾄公元 2 世纪。两⼤史诗主要歌颂了英雄事迹和帝王传说,显然它们也是为上层种姓阶级服务的。
古典梵语⽂学上承两⼤史诗和佛教⽂学,⼜出现了许多与宗教有关的⽂学,婆罗门教、佛教⽂学进⼀步发展,还有耆那教⽂学、俗语⽂学。此外,梵语⽂学中的戏剧、故事、⼩说以及⽂艺理论⽅⾯也兴盛起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后来的梵语已不再只是宗教语⾔,它逐渐成为⼀种独⽴的语⾔形式,⽽为⽂学家所运⽤。这⼀时期还出现了⼀⼤批以往世书命名的神话传说作品,现存 18 部⼤往世书和 18 部⼩往世书。这 36 部书虽以神话为主,但包含有丰富的宗教、法律、艺术、科学等⽅⾯的知识,它们实际上是⼀套古印度的百科全书。
在整个古代印度⽂学中,神话传说占据了⼗分重要的位置,从吠陀⽂学到古典梵语⽂学时代,每⼀时期的重要⽂学作品基本上都与神话传说有关,可以说印度神话传说的数量在世界上是据第⼀位的,其现存神话资料也是任何国家都不可⽐的。印度古代神话之所如此发达,这主要与印度宗教发达有关。宗教与⼈类原始崇拜有关。⼈类早在⽒族社会时期,⽣产⼒低下,对⼤⾃然缺乏认识,于是便寄托神祗,有了神,⼈们便有了宗教,古印度的祭司把婆罗门教视为⾃⼰唯⼀的信仰,他们⼀⽣就是从事宗教礼仪活动的,为了巩固⾃⼰的宗教地位,吸引更多的⼈来崇拜他们,这些祭司便利⽤原始的神的故事来编撰出适应婆罗门教祭司的教本,4 部吠陀本集就是婆罗门祭司的创造。随着婆罗门种姓地位的提⾼,他们更加着意地推⼴吠陀本集,传播其中的神话思想。到公元前 4 世纪以后,⼀些由婆罗门种
手机总是闪退是什么原因姓与刹帝利种姓结合所⽣的⼦⼥也继承先辈的传统,开始为上层种姓及帝王歌功颂德,这些所谓的苏多阶层便是两⼤史诗的创作者,他们还把吠陀时代的多神崇拜发展为三⼤主神崇拜,⽬的是为了提⾼婆罗门及刹帝利种姓的地位,为帝国统⼀服务。此外印度古代的书写材料落后,任何作品都保存不长,所以始终保持⼝传的⽅式,这种⼝传⽂学为神话传说的传播创造了极好的条件。加之古印度史学不发达,许多真实历史记载不下来,⽽在流传中被⼈添油加醋,既使有历史,经多年⼝传,也被神话化了。因此,在整个古代的印度⽂学中,神话⽂学是绝对重要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