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方言简述
谁不说自己的家乡美,事实上,我的家乡于都的确很美,好山好水热情好客的于都人民。很多人都说我们赣州是客家之乡,我不确定究竟我们赣州、于都到底有多少是客家人,多少是土著人,这个可以通过参考各家的族谱获得答案,没有第一手的材料,我不敢妄下定论。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我应该算是半个客家人,因为我妈妈是畲族的,而江西境内的畲族基本可以肯定最近(近代以前,更早就不知道了,未曾考究)是从福建一带迁过来的。其实这个关系也不大,现在我们国家人口流动如此之大,比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人口迁移还要大,后世的人如何评定这样的一移民呢?话说回来,单就我们于都县的方言可以管中窥豹,于都地方不大,但是方言如果细分的话,足足有上百种之多,比如我们车胜村,姓段的姓王的姓郭的说的话都不同,声调差得远,因为长期居住一起,彼此交流也没有问题。他乡的话就更不同了,有些地区的话如果是初来乍到,哪怕同为于都人也听不懂,只能通过普通话交流,这一点和北方地区是有很大区别的,北方话大都接近普通话,比较容易听得懂,相对而言我们的家乡话就有点像是外语了,由此可见,于都很多人都是客家人,称为客家之乡也当之无愧的,当然,这里我并没有和谁争的意思,大家都知道客家之乡是广东梅州,专家权威们的评定,我听听就可以,就好像专家们还不认同我们于都是长征第一渡,但是于都人民都知道,
国际化妆品品牌
事实上,确实有红二方面军的一部是在于都集结出发的,有故址和照片为证。
于都县位于江西省南部,东与瑞金、会昌二县接壤,南与安远县相连,西与赣县毗邻,北与兴国、宁都二县交界。县境南北长83.25公里,东西宽63.33公里,总面积2893平方公里,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全县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传统手工业的“三锤三匠”(打铁、补缸、弹棉絮和木匠、蔑匠、泥水匠)名扬省内外。
于都旧称零都,历史悠久。素有“三省往来之冲,东南之一要区”之称。秦始皇统一全国,分全国为三十六郡,于都属九江郡。’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灌婴平定江南,设豫章郡,郡治南昌,零都始设县,以北有零山,取名零都县,治所在今天于都县西郊乡的古田,属豫章郡。汉献帝初平二年(公元191年)析豫章郡之庐陵县为郡,零都属庐陵郡。三国吴嘉禾五年(公元236年),分庐陵地置南部都尉,零都属之。晋武帝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废南部都尉置南康郡,粤都属南康郡。唐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改南康郡为虔州,霉都归虔州。唐太宗贞观五年(公元631年),县治毁龄洪水,始迁入灌婴垒(今县城)。宋高宗绍兴二十三年(公元1153年),改虔州为赣州,零都属赣州。从元朝至清朝,零都一直归赣州管辖。1949年零都解放,1952年8月起,零都归赣州地区管辖至今。1957年6月1日,改“零都”为“于都”。
自汉高祖六年建县至三国昊嘉禾四年(公元235年),于都幅员辽阔,县境范围包括今于都、宁都、石城、安远、瑞金、会昌、寻乌七县,以后其他六县陆续从于都分出。三国吴嘉禾五年(公元236年),析于都县东北之白鹿营,设阳都县(今宁都县)。南朝梁大同十年(公元544年),析于都之南乡设安远县。五代南唐保大十一年(公元953年),升于都瑞金监为瑞金县;同年析虔化[唐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宁都县改为虔化县;南宋绍兴二十三年(公元1153年)复改虔化为宁都县]之石城为石城县。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析于都九州镇之地设会昌县。明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析安远双桥、石溪等置长宁县(今寻乌县)。
至1985年,全县有25个乡,3个镇,总人口678029人。全县有汉、舍等十二个民族,其中汉族占总人口的99.59%,含族占0.4%。据今存的族谱记载和县地名普查资料,居住在县境内的各姓的祖先,大都是唐以来从北方迁来的,但都极少直接迁居于都,多数是几经周折,最后定居于都。
半个世纪以来,促使于都方言演变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二:首先,不论是官话还是客家话历来都比较稳定,但在现代也受过两次较大的冲击。第一次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一批又一批的大学生和文化人一一有作家、诗人、教授、记者、演员、医生、画家和音乐家等等一一从EDGFLAG
外省或本省省会南昌涌入赣南,使赣南方言首次受到普通话的冲击。明显的例证之一是:在此之前赣州市区的中小学全部用赣州话进行教学,此后才逐步改用普通话。第二次是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末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作战,北方党政干部南下开辟工作,便把普通话带到了赣南的每一个角落,加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播和电影事业迅速发展,使方言再次受到冲击。冲击的结果明显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普通话的运用已经从学校教育进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城镇逐步走向农村;二是本地区的方言从普通话中吸收了一批又一批的新鲜词语来丰富自己,从而给方言的语音乃至语法以某些积极的影响。
很多人都认为客家方言内部差别不大,其实我个人觉得差别还是蛮大的,就像我一开始介绍的,一个村就有好几种方言。我们于都方言是有很多的,有些地方的人刚见面甚至是只能通过普通话来交流的。打个简单的比喻,比如我们于都人说“干什么?”,有“走来西?”、“屋马该?”、“屋子该?”、“屋挠累?”“屋喃”等等,还有一些我不知道如何翻译,太生僻了,还有我很多没听过不知道的,有些地方的方言我听不懂。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我们于都人都懂的方言,我称之为官方方言,其实和广东话有好多相似之处
1:称呼类:
艾(我)、 呢(你)、牯(他、她)、人家(他人)、 父亲(爸爸)、 母亲(妈妈)、 哥(哥哥)、 嫂子(嫂嫂)、 太爷(爷爷)、 太婆(奶奶)、 外公(外祖父) 、外婆(外祖母)、 大叔(叔叔)、家()、 小弟(弟弟)、 新(布)抱(儿媳妇)、 舅父(舅舅)、 孙(孙子)、 仔仔(儿子)、 女女(女儿)、 契爷(干爹)、 契仔(干儿子)、 寡佬(单身汉)、 仔(儿子) 、女(女儿)------。
2:人员交往用语类
嘿(是)、 哇事(说话)、 点喃(这里)、芥日(某日前)、芥喃(那里)、 喃喃(哪里)、毋曾到(没有到)、喊毋(叫你)、咁子(这样、那样)、 娘处的(为什么)、冇冇(有没有)、记冇(忘记)、兮人家(走亲戚)、夜晡转(晚上回家)、明朝(改天、第二天)、艾想(我想)、屋子该(干什么) 、几多(多少)、 自然车(自行车)、包车子(小汔车)、蛮好(很好)、芥好(这么好)、冇想(没有想到)、壁脚下(房屋墙)、撑门棍(入赘女家的男人)、过身(死亡)------。
水立方明星跳水
3:生活用语类:
起身(起床)、 着(穿)、 解(脱)、 涮牙(漱口)、 替脑(理发)、 吹头(烫发)、 洗面(洗脸)、 屙屎(大便)、楷屎(擦屁股)、 屙尿(小便)、天光(早晨五点左右天亮)、 闩门(关门)、 打火(开灯)、关火(熄灯)、电油(电池)电筒(手电筒)、洋火(火柴)、 洋碱(肥皂)、洋油(煤油)、竹扫(扫把)、口盅(茶杯、口杯)、番暑(红暑)、籴米(买米)、粜米(卖米)、艾乜一下(我困了打个盹)、鼻公(鼻子)、龙头(水龙头)、撒娇(得意)、灶前(厨房)、 困觉(睡觉)、 食(吃)、食粥(喝稀饭 食晨朝、(吃早餐)、 食晏久(吃午餐)、 食夜晡(吃晚餐)、食水(喝水)、食烟(抽烟)、滚水(开水)、 敬神(拜神) 碰杯(干杯)、 口澡(口渴)、蛮打粗(胃口好)、打蛮(挺得住)、冲凉(洗澡)、楷水(担水)、打赤脚(脚没有穿鞋)、打赤膊(没有穿上衣)、上岽(上山)、座车(乘车)--------。
4:骂人或损人的用语类:
粪机子、伙机子、伙机婆、绝代婆、三嫁四卖、老不死的、、烂棍、拱屎棍、皮条客、贼牯、贼婆、鸡婆、告发子、口子、前头婆、杀猪佬、田螺婆、卖B婆、炮子鬼、猪牯子、耙灰狗、野种、红花子、撑门棍、地主、狗东西------(它只是坊间传承下来、此类不用作其损人之用)
5:草饿类。-----(造孽~)
如何申购基金  波挖反泥---(不告诉你)
  你嘿于都奈喃仁哦---(你是于都哪里人哦 )
  呢黑淤赌难妠蔫?--- (你是于都哪里人? )
  啵袜翻妳! --- (不告诉你 )
  艾黑蛮图饥诶 ----(我肚子很饿了)
  呢才屋子该?----(你在干什么?)
  屋子该------干什么的意思
  娘出德-----(怎么啦。)
  滴滴子粪机子----一般骂小孩的
  食饱毛事做呀!---(吃饱没事做啊)
  外拿你里虚撩-----(会被你收实)
  泥里嘿嘛有伟套--(你们是很有味道)
  艾野黑滴娘子凶勒---(哎呀是这样子想啊~)
   
李宇春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