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宗对于“三时”、“常”及“无常”各自的解释
宗义宝蔓略讲(见悲格西):
三世即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属性问题,一直是各宗派间的争论点。经部宗等认为,虽然现在是实在的、实有的,但是过去、未来都不实在;而有部宗认为三世一样实在。在有部宗来说,水变成冰块,再变成碎冰,针对冰块而言,水是它的过去,而碎冰是它的未来。又如昨天的人、今天的人,及明天的人,虽然都是人,但是前者及后者是过去人及未来人,这三者虽有三世的差别,但同样是人。或如前例,水、冰块、碎冰三者虽然有不同的相,但本质完全相同,因此三者在是否实有上,也都完全一样,都是实有法。总之,有部宗认为,某法的因及它的果等三者,或可说三世的因果,只是相上有差别,本质上并无不同。有些因果法,因与果同样都是水的本质,有些因与果同样都是木的本质等。而经部宗等并不认为水是冰块的过去,冰块虽然实实在在,但是其过去却非实在,冰块的过去是指冰块生而已灭之法,而非指水,因此过去及未来是常法。
三时
某一他法在产生自己的第二刹那息灭的层面,就是过去的定义。某一他法虽有能生起之因,但是由于缘不具足,而在某些时空下不生的层面,就是未来的定义。已生而未灭,就是现在的定义。过、未二法是常。现在和事物是同义。应该要知道这些差别:某一事物的过去产生于该物之后,某一事物的未来成立于该物之前。
什么叫做过去、现在、未来?这边的定义比较复杂,简单说来:生已坏灭,就是过去的定义。虽然有生长的因,但因为缘不具足,还未生起或不能生,就是未来。生而未灭,是现在。
问:秦始皇是过去、未来、还是现在?秦始皇是现在,不是过去,原因是他是事物,是无常。现在与无常等同。认为秦始皇是过去,是自己设定现在这个时点,往回看。就如同问:以我们现在来说,秦始皇是什么?那当然是过去。但是问者不是这样问,问的是「秦始皇是三时中的哪一个?」对此就要答现在。若回答秦始皇是过去,会有什么问题?就可以问:秦始皇已经坏灭了吗?若答是。再问:他是秦国的皇帝吗?若答是。问:他会不会颁发很多圣旨?会。问:刚才说他坏灭了啊!因此就有矛盾了,所以不能说他是过去。总之,一切事物(无常法)都是现在式。然而昨天的我是不是事物?就不是,它是过去,有这个差别。
一切无常法都是现在,过去、未来是常法。「生已坏灭」,坏灭是什么?如大楼倒塌,之后我们看到的、用相机照到的,都是废墟。大楼倒塌后的废墟不能说是房子的过去,倒下来是个动作,也不叫做房子的过去。人死亡、大楼倒塌等是常法,为什么是恒常法?这边曾经有过一栋大楼,现在没有了,这是非常清楚的一件事情,可是这个无法把它拍下来,要拍「没有」、「曾经有过,现在没有」是没办法的。又如冬天时,西藏地区寸草不生。有生长青稞的因素,可是因为没有那个缘天气太冷,温度这样的缘没有具备,所以草还没有生、青稞还没有生。我们可以拍下土壤,可是要拍出「没有生长」、「现在没有」是不可能的。这边说「某一他法在产生自己的第二刹那息灭的层面」、「某一他法虽有能生起之因,但是由于缘不具足,而在某些时空下不生的层面」,什么是层面?层面其实是一种常法,不是无常法,所以这边就说到过去、未来是常法。陈思诚佟丽娅什么时候离的婚
对于三时,经部宗、唯识宗、中观自续派的说法与此相同,有部宗和应成派的说法与此不同。有部宗说三时实有也有不同的解释。像某一个妇女,针对她的母亲来说,她是女儿;针对她的女儿来说,她是母亲,所以你说她是母亲也好,是女儿也好,反正就是这个妇女,这是第一种解释。另一种解释:如数学中有个位、十位、百位、千位等,有很多位置,我们要表示某一个数字,就把石头放到那个位置上,放在个位上,就叫做个位数,挪
到十位数上,它就叫做十,挪到百位数上,它就叫做百,挪到千位,它就叫做千。又有另一种解释:如黄金可以打造成黄金首饰,再把它打造成戒指,再把它打造成手环,从首饰变成戒指,再从戒指变成手环,形象上是变了,但是质的部分并没有变,全部都是黄金。这些是世友等有部宗论师所说,也就是即使承认三时实有,解释起来也是各自不同。
经部宗、唯识宗、中观自续派认为过去、未来是常法,不是无常法。有部宗认为过去是无常法,应成派也认为过去是无常法,但是想法上大不相同。应成派认为过去是由因产生的,所以它是果,举的例子是灯熄灭、人死亡。人的死亡是有因素的,所以人的死亡是无常法。而且佛经中也说生导致死亡,即十二因缘中的有生故有老死。所谓死亡就是此生命根的停止,某一生命的停顿就叫做死亡,那是有因素的,所以命的停顿就是无常法。同样,如房子倒塌,以经部宗的立场不能说是过去,以应成派的立场,要说这是房子的过去。应成派在解释这个概念时,会牵扯自相空,这个概念是了解自相空很好的工具。如前所说,有部宗也说过去是无常法,但解释时,把它推向实有;比起有部宗的说法,经部宗的解释比较虚;应成派讲过去是无常法,是在自相空的理念之下讲出的。过去、未来是无常法,是中观八难之一,所以内容上是很深奥的。
常和无常:
有关常、无常这个部份,经部宗、唯识宗、自续派、应成派的说法一样的,唯独有部宗的说法不同。
无常的定义是剎那生灭。剎那生灭的无常法具备什么?生住异灭,可是什么叫做剎那生灭就有不一样的说法。有部宗说:某一物刚开始生,接着住,接着异,接着灭,生住异灭是有次序的。经部宗以上的说法就不是如此,某一物,具备生时,就会存在,也可以说是安住,从相续上来说有异,它也是灭,也就是生住异灭不是依次的,是同一体。
问有部宗:为什么生住异灭是有层次的,这样是剎那生灭吗?有部宗会说剎那生灭的意思就是要经过生住异灭这四个内容。也就是有部宗也承认剎那生灭,剎那生灭是从剎那生到最后灭,好像要经过四剎那。剎那有时边际剎那、成事剎那等。时边际剎那即一弹指分成六十五份的其中一份,是最短的剎那。成事剎那是一件事情完成的剎那。短的如一弹指也是一件事情,弹指这件事情完成,即一件事情完成的剎那。长的如一个世界形成到它坏灭也是一件事情的完成。有部宗和经部宗都承认成事剎那和时边际剎那,但是问什么是剎那生灭时,有部宗说因为它是成事的剎那。所以它是剎那生灭,为什么?因为要经过生住异灭四相,而不是时间的剎那。这是一个差别。
因为这样的差别,有部宗认为物质本身刚开始产生时只是生,没有住;接着才会产生住,产生住时,生就没有了;接着会产生异,异时,住又没有了;接着产生灭,灭时,前面三个都没有了。也就是,一切无常法都具备生住异灭四相,可是具备的方式是生的时候没有住,住的时候没有异等。因此,生有它生的因素;住也有它住的因素;异有它异的因素;灭有它灭的因素。如火能产生烟,烟是火的果,烟跟火不是同一体,二者是因果。二者内容不同,所以它们是不同的物质,与此相同,生的因素与生本身是不同的。
在经部宗来说,生住异灭是从果方面去讲。瓶子是不是生住异灭的法?是。它为什么是生住异灭的法?就要从作用方面去讲。有部宗是从因素上去解释生住异灭。第一剎那为什么是生?因为它前面有生它的因素,所以第一剎那就生了;第二剎那为什么会住?因为……,也就是生因让它生,住因让它住,从这边去解释它。这样就会变成物质本身不具备生住异灭这些内容,而是由其它的因素导致它的生住异灭。经部宗以上对有部宗的反驳或最大的批评是:无常法本身要带坏灭,不是其它的因素让它坏灭。
对经部宗以上而言,无常法是自己在坏,自己一直在变化。生的意思是以前没有,现在有了就叫生,如以前只有牛奶而没有优格,经过发酵,以前没有的优格就产生了,这个就叫
做生,这个优格本身就是生。牛奶、优格不同于铁、钢,优格跟牛奶有相续安住,从相续上说它的住。它本身一直在变化。牛奶变成优格,其实是牛奶坏掉,所以牛奶的坏掉和优格的产生是同时的,优格的产生代表牛奶的坏掉。
总之,有部宗认为生住异灭四相是有次序的,经部宗以上认为没有次序,是同一体的。这会牵扯到有部宗是从因素上去解释生住异灭,即有生因让它生、有住因让它住等,不是从它本身去讲。要有灭因,它才会灭,若没有灭因,它就是一个不灭的型态。对经部宗以上而言,这就不能说它是坏灭法、无常法。因为如此,经部宗以上认为有部宗的无常观念其实是恒常的观念,会说有部宗不了解无常,因为它不了解剎那生灭。
教室里的空间是恒常法。可是这个教室是会坏灭的,当这个教室坏灭时,教室里的空间也就不存在了。教室没有的时候,教室里的空间也就没有了,那么教室里的空间为什么是恒常法?又如瓶子破掉的当下,瓶子里的空间也会没有,既然瓶子是无常法,瓶子里的空间也应该是无常法才对,因为它也会没有啊?有部宗的概念比较像这样,常法也要是长长久久的,不允许马上没有的常法,所以在有部宗来说,常法的数量比较少。经部宗以上,很多都会变成常法,即使它只是停留一剎那。自己本身没有变化,是靠外力才能够改变的话,
其实这个就会变成常法。比如瓶子里的空间,这个空间自己没有什么改变,当瓶子破掉时,它当然也就没有了。自己的本性上面没有任何的改变,在经部宗来说它是常法。
对有部宗而言,瓶子里的空间要归类到哪里?这个问题可以思惟一下。我的意思是,想法不同对事物的界定也不一样。对有部宗来说,无常法需要有其它的因素让它变成无常,而不是它本身在变化。不是从本身的变化去安立无常法。瓶子里的空间是存在的,而且瓶子的空间被外物影响。既然存在,它又如此容易坏灭,只能说它是无常法。如果是无常法,不会归类到心法,也不大可能归类到不相应行法,难道是法吗?
陈慧琳合成图片在有部宗,常法是外在也无法改变它才叫做恒常法,所以只有择灭、非择灭、虚空这些才是常法。择灭是见道断除某一个烦恼时突然产生的,产生之后不会再消失,而瓶子里的空间,在瓶子消失的当下,它会消失。所以在有部宗,以前没有,可以产生一个新的常法,但这个常法再也不能够消失,如果会消失,似乎就不是常法。像「秦始皇死了」,无论过了多少劫,这个都不会改变,这一类的是常法;像这个空间这类,会归类到无常当中,可是虚空要说它是常法。
宗义建立导论:
三时
因此主张有三时的物质,三时就是过去、现在、未来。而且主张瓶既存在于瓶的过去时,瓶也存在于〔瓶的〕未来时。他们的想法是比如瓶,有成住坏的阶段,配合上三时来说,住的阶段是现在,成的阶段是过去,坏的阶段是未来。他们认为这三个时段都有瓶,比如说现在的阶段是住的阶段有瓶,过去的阶段也有瓶,未来还没发生的阶段也有瓶在。就象现在,现在的状态是现在,之前如母胎出生,我们也存在于过去那个时间,将来,可能下一秒我们也存在之后的时段当中。三个时段都会有自己,人,或是瓶等等。
带草字头的字汉译会讲「主张三世实有」,但是在藏文里面用词有点不一样,因为说明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三时)为实质的别(实质与事物同义词),事物是总,亦即这三个是事物的一部份,如瓶子是事物之别一样,这样的说法与汉译的三世实有是一样的。因为毗婆沙宗认为凡是事物一定是实有的,所以三世是实有与汉译的讲法并没有违背。差别在这里的讲法是三时是实质或事物的别,实质是总,三时是总里面的别。
常和无常:
盛夏晚晴天歌曲
微细的无常,就是前一刹那灭,第二刹那紧接着生,每一刹那都处在这种生灭的状态,这种刹那刹那生灭变化的细分无常,只有经部宗(含经部宗)以上这些宗派才会讲。毗婆沙宗总的主张,并不承认这种刹那生灭变化的微细无常,他们会说无常法由因生果,但是他们不会说刹那刹那生灭是细微无常。
  毗婆沙宗总的来讲,并不承认细微无常,但是各别的毗婆沙师,又承认细微无常,因为比较少数,所以无法影响整体的毗婆沙宗的主张。比如说,学毗婆沙宗各别宗义的的毘婆沙师,也有进入菩萨道,也有进入小乘道。同理,有一些毘婆沙师是有现观细微无常的,当他们现观细微无常之后,就会知道不承认细微无常的讲法是有问题的,但是他们的想法并不能够改变整体的毘婆沙师。
>毕淑敏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