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慧李光洙
调查时间:2012年12月18号24号
调查地点:浙江省杭州市下沙区浙江财经学院
调查对象:浙江财经学院金融学院全体学生
调查方法:随机访问
调查分工:阿力米热,木耶沙尔随机访问
          林达明整理访问内容
谢佳轩不雅照          钱亦琛专业知识搜罗与整理
          胡云云,王圆圆书写报告与后期整改
 
正如古话“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所说,军队保护人民安危,保卫国家主权,抗击侵略打击分裂。同样如古话所说“事物有其两面性,有好的一面也必然会有坏的一面。”如果不能正确利用军队或者让其被不法政治分子利用,则贻害无穷。
  古代的君侯争霸,近代的国家战乱,甚至于现代的信息化、生物化战争,有硝烟或者无声无息。 据不完全统计,在有记载的5 560年的人类历史上,共发生过大小战争14 531次,平均每年2.6次。从1740年到1974年的234年中,共发生过366次,平均每年1.6次。在第二
次世界大战后的37年中,包括现在仍在进行着的,就有87次之多,平均每年2.3次。其间,29次在亚洲,26次在中近东和北非,17次在中、南部非洲,10次在中南美洲,5次在欧洲。
    为数众多的战争以各种方式让我们记住了它们的存在。就距离我们最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来说,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等轴心国及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二战参战国家前后共有61个,但实际上,主要作战国家中有重要意义和地位的还是轴心国的德国、日本;同盟国的英国、美国、苏联、中国这6个国家(法国和意大利都没有什么战绩,所以不纳入排名)。在这6个国家中,有的国家之间强弱之分一看便很明了,关于二战
范冰冰和王学圻世界各国军事实力排名的文章并不少见对于很多排定的位次总是难以得到多数人的认同。就我们调查情况来看,有的以正义非正义的标准排序,有的以实际军事实力强弱划分,有的则个人单纯喜好。其实,这个问题从来就是一种见仁见智的事情。考虑的角度不同,那么排定的位次也不尽相同。下面是我认为的二战中主要交战各国的军事实力的穿青人是什么民族的人位次,主要的评判因素有:国家实力、军队军备水平、战略思想和战绩等。
第一名:美国
美国的国防工业实力无疑是主要交战国中最强大的。早在20世纪初美国就已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和经济大国,虽然在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首先爆发了空前的经济危机,但在罗斯福新政的引导和二战初期战时需求的刺激下,美国重新繁荣起来。数据显示,1940年时美国的GDP即达到2000多亿美元,遥遥领先于其他工业大国。依托强大的经济,美国同时建立起了世界上生产能力最强也最具活力的工业体系,1940年美国钢产量达到2800万吨,石油产量1466百万吨煤炭产量3758百万吨,均居当时的世界之首。
到1945年时,美军总兵力达到1050万人,美国军事工业已经可以年产飞机4万架、坦克2万余辆。二战期间美国共生产8万多辆坦克,其中近半数是位于底特律的克莱斯特工厂生产的
M4谢尔曼坦克。军用汽车的年生产能力更是达到百万辆的规模。海军装备方面,1941-1945年,美国共建造了航空母舰(包括护航航母在内)131艘、战列舰10艘、巡洋舰48艘、驱逐舰355艘、护卫舰498艘、潜艇203艘;而同期的日本在海军装备上拼尽全力也只建造出航母15艘(也有17艘一说)、战列舰2艘、巡洋舰6艘、驱逐舰63艘、潜艇126艘。 美国强大的军工生产能力不仅能够满足自身的战争需要,而且还被大量用来支援同盟国作战。其实对盟国的物质支援早在美国参战之前就开始了,苏德战争期间美英援助苏联的大量军用装备和物资(仅美国援苏的飞机就超过了13000架、汽车超过40万辆),这些物资(尤其是机械化装备)为苏军取得对德作战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应当说,美国巨大而不受任何干扰的工业生产能力为同盟国服务是同盟国最终取胜的根本保证。
从战绩上看,美国除了在珍珠港被日本阴了之外,从太平洋战场上珊瑚海海战,中途岛海战,瓜岛之战的捷捷连胜,到北非战场上支援英军强势反击,再到诺曼底登陆霸王行动,和最后打破日本幻想的两颗,美国几乎没打过败仗。
中国军事力量排名有评论这样说:若没有苏军在东线牵制德军主力,没有中国消耗了日本的实力,美国能有这样的战绩吗?而且美国在自己本土上从未动一一炮,占尽了便宜。但是以最小的代价
取得最大的胜利,这是古往今来各国军事家们的最想做到的!无疑,二战美国做的最好,因为它使世界上一半的财富和生产力集中到了自己手上,为战后的世界霸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二战最大的赢家。排在NO.1的位置,当之无愧。
第二名:德国
德国在十九世纪末期超越英国成为欧洲头号的工业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工业强国。数据显示:1932-1938年,德国生铁产量由390万吨提高到1860万吨,钢产量由560万吨增至2320万吨。1933-1936年,德国新建300多家兵工厂,包括55家飞机厂、40家汽车和坦克厂、70家化工厂、15家造船厂和80家火炮厂。到1941年2月,半年之内德国军火生产增加近60%,其中弹药增加100%,坦克增产25%,德国及其占领区的钢产量达到3180万吨,整个西欧还有4876家工厂为德国生产军火。但隐藏在“辉煌”数字背后的却是二战时期德国工业存在的一些关键性问题:
首先,德国工业缺乏足够的原料。德国拥有的自然资源十分有限,军工生产需要的很多原料德国都很紧缺,这影响到了军工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其次,德国严重缺乏石油等燃料来让它的军工产品充分发挥作用。但是惊人的是德国的军工生产在1944年底以前竟然可以维持在相当高的产量上,前纳粹德国将军冯•梅林津在其所著的《坦克战》一书第二十三章中引述了纳粹德国军工部长施佩尔在向纽伦堡国际法庭作证时说的话:“如果用数字来说,德国的军工生产是很可观的。就拿1944年来说,我可以装备130个步兵师和40个装甲师。就是说,可以使200万人得到新的武器装备。如果没有飞机轰炸,产量还可以提高30%。整个战争中,我们弹药生产的最高峰是在1944年8月,飞机产量的最高峰是1944年9月;火炮和新潜艇的生产是在1944年12月。” 1944年7月德国武器生产量比1939年扩大5.3倍,飞机厂从1943年的80家增至550家,全年飞机产量39870架,其中战斗机30511架,是1941年的6.6倍;坦克产量增长33.9%,达到2.7万辆;火炮增加50.3%,达到8.7万门。 在1944年冬季之前,德国还看不出有失败或崩溃的迹象,然而德国一直没有足够的燃料让这些可观的装备充分投入到战场上,同盟国的战略轰炸以及燃料来源的丧失最终使得德国的军工生产在战争后期几乎失去了意义。从军工厂生产出来的成千上万架的飞机、数千辆的坦克、为数众多的潜艇都只能如废铁一样摆在地面上或泊在港口里,因为没有燃料可供它们前往战场。 德国的战时工业生产无法像美国那样在完全不受干扰和破坏的环境中进行。自从1944年5月以后,德国的燃料工厂已成了盟国空军
集中攻击的目标。此后,德国失掉了90%的燃料,这才是真正的大灾难。施佩尔对此做了深刻而痛苦的表述:“敌人飞机的轰炸使我们输掉了这场战争,武器生产再多也无济于事,因为新式坦克和喷气飞机没有燃料是没有用的。”
到了战争的末期,尤其是进入1945年之后,德国军工生产体系在同盟国空军的狂轰滥炸和陆军的不断推进之中终于土崩瓦解,不再有能力支撑德军的作战。而同时期的同盟国军工生产却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也就是说,和总的战争形势一样,德国的军工生产是一个逐渐被削弱直到最终垮台的过程,同盟国则是越打越强。
  从战绩上看,德国在前期是无可匹敌的:41天使波兰投降,6周打败法国,三个月占领苏联150万平方公里土地,大半个欧洲大陆都落入了德国手中。但是到战争中后期,德军迟迟不能在英吉利海峡发动海狮计划,在西线犯了战略性的失误,在莫斯科没能取得优势,在斯大林格勒后节节败退,陷入被盟军两面夹击的境地。
从根本上看,德国进行的是法西斯侵略战争,本身既是非正义的,而正义终究是会压倒邪恶。但从战争的角度考虑,德国绝对值得这个位置。
第三名:苏联
 
苏联的工业体系在二战中也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众所周知,十月革命之后的苏联用了不久的时间就把一战时虚弱的俄罗斯改造成了一个强大的工业化国家。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的钢产量为1830万吨,这个数字在当时的世界范围内仅次于美国和德国。 不过很多人以为二战中苏联的工业都集中于西部地区,并且在1941年德军的悍然入侵中被大部占领和摧毁。实际上,斯大林早在二十年代后期起就开始了国家工业布局的战略性调整,他早已经意识到在自己国土的东部纵深建立强大工业区的深远意义,当希特勒上台后,面对咄咄逼人的纳粹德国,这种工业重心调整的必要性就显得更加突出。 尽管表面上看,苏联西部的工业在战前仍然支撑着国家的经济基础,但是东部工业区的存在为苏联提供了宝贵的战时工业储备,为苏联在苏德战争初期遭受重大挫败后继续抵抗德军提供了后续的支撑力。当德军以闪电般的速度攻入苏联、苏联在三个月的时间内丢失了西部超过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相当于英法两国国土面积之和的两倍)时,斯大林大大加速了重工业东迁的工作。到1941年下半年苏联从西部搬迁了2593个工业企业的设备和大量物资。1942年5月,基本完成乌克兰、白俄罗斯、波罗的海沿岸地区企业的转移,第二阶段又疏散了斯大林格勒和北高加索等南部地区企业。不少内迁企业平均不到两个月就在新址开始运转,有些甚至在
鸡蛋糕怎么做中途或露天就部分开工。到1942年夏,苏联完成了国民经济战争转轨,有1200家东迁的工厂和850家新建工厂投产,东部地区工业产值的比重从1940年的28.4%上升到70%。1944年,苏联飞机年产量达到40300架,坦克28983辆,火炮122500门。 二战期间苏联共生产了10.8万辆坦克和自行火炮、82.5万多门火炮和迫击炮,苏联强大的生产能力和英美的外援及时弥补了这些损失。飞机生产方面的数字我们在前面分析主要交战国的空军实力时已介绍过,数字超过13万架之多。平均计算,苏联在苏德战争期间平均每年要生产出2.7辆坦克、近21万门火炮和迫击炮、34250架飞机,还不包括数量更为巨大的军用车辆、轻装备、弹药等必要的军需物资,毫无疑问,这个数据反映出了苏联非常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 1944年苏德双方在陆军主战装备方面的产量,两国的差距并不很明显,苏联方面的数量优势微弱,尤其是在坦克和飞机的数字上更是接近。这一现象表明德国的战时工业生产能力绝不在苏联之下,何况苏联取得的生产成绩还是建立在德国根本无法企及的资源优势和安全环境的基础上。德国生产出的装备由于燃料的匮乏和陷于瘫痪的交通无法大量运往战场发挥战斗力,而苏联则可以不受制约、最大限度地使用它的装备进行作战,这也是为什么在苏德战争的中后期,苏军投入到战场上的装备数量总要远远超过德军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