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_____———————————— _
* * * 大学
通识教育公共选修课学习报告
课程名称影视欣赏与文化比较
考试时间
考试地点
考生姓名________
考生学号 ________
考核方式
任课教师
通识教育选修课《影视欣赏与文化比较》学习报告
《影视欣赏与文化比较》历年是热门课程,许多学生认为这门课就是看电影,而且觉得可去可不去上课,我认为这门课是对那些热爱电影但看完一部电影之后又不知其讲的是什么的同学开设的课程,意其让同学们学会如何鉴赏电影。当我们看完一部电影后,我们要去挖掘电影里面的知识,其讲了什么,反映了什么,给我们的触动是什么,导演为什么要把剧情这样安排……。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门课程做简单的总结:
1、内容概述; 2、课程学到的知识; 3、个人体会与意见; 4、所学用于实际。
一、课程内容概述
该课程分两阶段,一阶段是观看电影;另一阶段时对该电影的评论。在观看的电影中,主要是围绕以下几个内容:引导学生如何去欣赏电影,并用于实际,使学生在课后能通过电影学到知识;通过文化题材影片培养学生在英语语言学习中的跨文化意识、文化比较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利用影视作品引导学生对英语国家概况和英美社会与文化作基本的了解,培养对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差异的感知力;通过对影片中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的介绍与分析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体之间的文化差异以及这些差异给跨文化交际带来的影响以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质量。
二、从该课程中学到的知识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主要是对中西文化的比较。对中外教育的特和不足、语言文化交流、当代年轻人的价值观、中西方饮食和婚恋观念、中国人在西方的形象、中西体育精神的比较、中国人的面子问题和“香蕉人”的定义等等作了较细致的分析。同时在这欣赏电影的基础上,自己也独立分析其中的影片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一) 罗钢录取通知书
在中美教育之间存在着教育体制、教育理念、管理方法、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差异,但最明显的还是教育观、知识观的差异。 美国的教育注重广而博,中国的教育注重窄而深;美国的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自主、自立精神,中国的教育注意培养学生严格、严密、严谨精神。从发展创新能力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学生容易偏于自我约束、自我控制,以及因害怕出错而习惯于固守规范。
(二)撞车
语言是人类逻辑思维与交际的工具。因而语言不通是跨文化交际中的一大障碍。人们对某一语言知识的一知半解或知之甚少同样难以进行顺畅的交际。其原因在于:首先,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拥有自己一整套语言符号系统,虽然这一语言符号系统通过学习可以掌握,但由于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部分,而文化内涵又是非常丰富的,跨文化交际难以一帆风顺。其次,语言本身具有模糊性。克服文化交际中的潜在障碍途径之一,首先是要培养人们的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要做到摒弃定势、偏见与民族中心主义,然后在不同文化影响下对他人行为和自身行为等作出正确的诠释。通过有意识地表达对他人生活、习俗、信仰、价值观的情感与看法,从而进行更有效的交流。
(三) 风雨哈佛路
所谓的美国梦(American Dream),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美国梦则源于英国对美国的殖民时期,发展于19世纪,是一种相信只要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在美国获得更好生活的信仰,亦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富裕,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尽管有些人批评美国梦过度强调了物质财富在衡量胜利和快乐上扮演的角,但许多美国人的确认为,这种获得成功的机会在世界上其他国家是不到也并不存在的。如果说早期的美国人还提倡“诚实和勤奋”来致富,今天则是越来越热衷于寻求“快速致富”。比如,现在美国人最推崇的致富方式是:与大企业打赔偿官司、去拉斯维加斯赌博或买、以及参加有奖电视竞赛节目。沃肖尔认为,这表明美国社会正在逐渐丧失勤奋劳动的动力。
(四)饮食男女
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 餐饮产品由于地域特征、气侯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在原料、口味、烹调方法、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的差异。正是因为这些差异,餐饮产品具有了强烈的地域性。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
一路向西的女主角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对比注重“味”的中国饮食,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不论食物的、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所以,归根结底还是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差异。但是,这种差异似乎在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变的模糊。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已不再只注重菜的、香、味,而更注重它的卫生与营养了。 中西方爱情观相差甚远。朱光潜对此有精辟论述:“西方人重视恋爱。有‘恋爱至上’的标语。中国人重视婚姻而轻视恋爱。”西方人认为爱情本身是一种价值.持“爱情至上”的观点。他们把爱情看得高于一切甚至生命,不懂爱就不懂生活。罗密欧与朱丽叶不顾家仇,为追求恋爱自由和幸福宁愿双双殉情。这在西方的爱情悲剧中并不少见。
(五)消逝的星星
《消逝的星星》并不是旨在批判中国,它只是将中国摊开在观众眼前,人们的劣根性同他们的善良、坚韧一样清晰,电影中的一切细节都如此精确,以至于文森佐看到的中国并不比我们看到的更奇特, 却比一般中国电影更为一针见血,玩弄权术的官僚、滥用职权的执法者、生存在恶劣条件下的农民工、不负责任的责任人、柔弱的孩子、孤独的老人……难
道我们不是生活在其中吗?文森佐在这个巨大的国家和拥挤的人中显得如此疲倦和无助,我们就是他。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国家、民族、文化,而且同一国家、民族、文化的人也千差万别,要说清楚中国在外国人眼中的形象的确十分困难。不过,总体而言,中国形象总是有一些关键的点,它们是整个国家形象的关键部分,它们直接影响中国的发展和国际地位。如果我们能将这些关键的点描述出来,也就差不多呈现了一个大致的中国国家形象了。这些关键点,也是构成国家形象的维度。具体而言,这些中国形象的关键点存在于中国自近代以来纵向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也体现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不同领域的横向维度。
(六)功夫梦懂我再爱我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了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体现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伴随着中华文明走过几千年风雨历程的中华武术,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粘附和涵摄,逐渐形成了以儒、道、墨等家思想以及中国传统哲学、美学、医学、兵法学、宗教学等文化内容为内核的,以高、难、精、美等形态特征为外延的,具有鲜明民族特的传统性体育项目。 关于"文武双全" 儒家认为,作为君子,必须同时掌握"
六艺",即如懿传 演员表"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礼"、"乐"、"书"、"数"为文,"射"、"御"为武。儒家还认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史记·孔子世家》)这种追求文武双全的思想,对武术超越纯武的范畴,积极与中国文化相融合,起到了驱动的作用。被尊为中国兵法经典的《孙子兵法》中指出,"不可胜,守也,可胜,攻也",明确地指出攻与防的目的性。"因攻以制胜"、"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攻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明确地指出进攻与防守的方法。"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后人发,先人至",明确地指出守后转攻、防守反击的战术运用原则。这些兵法,在武术技击中,被广泛采纳,并演化出"主于搏人"、"主于御敌"、"后发制人"的不同打法。体育文化是人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反映,体育文化在满足不同社会文化条件下的人们的需要时,形成不同的体育文化个性特征。
(七)面子
“面子”,亦称“礼貌原则”,在社会语言学研究领域,学者们一般把其定义为“交际事件中的参与者所相互给予的、相互协同的公共意向”(贾玉新),“是有选择行为的自主权以及自己的观点能得到对方的认可,具体地说面子就是每个人为自己争取的公共的自我形象”(何自然)。
丢脸、长脸、不要脸、没脸见人、脸皮厚、体面、给面子、留点面子、要面子、看我的面子等概念,是描述中国人日常生活和交际中关于荣耀的基本概念。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面子观也体现出很大的差异。中国人重在千方百计“保面子”,怕“丢面子”,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很多年轻人因为高考失败等原因自杀.很大程度上是觉得自己在众人面前丢了面子,不会得到社会的认可。所以中国面子是体取向的个人从属于社会的面子观。相对而言,中国人的面子并不包含Brown和Levinson所定义的“负面面子”的元素。牛年祝福语2021最火朋友圈
(八)上海之吻
电影《上海之吻》的男主角Liam Liu是一个典型的香蕉人,最初也叫ABC,即American-born Chinese,是指华人的皮肤虽是黄(中式外表),但内部却是白(西式思想)的意思。广义而言,香蕉人是指那些亲西方文化、不了解甚至鄙视中华文化的华人;狭义的香蕉人则泛指不会说中文、或不喜欢说中文的华人。“黄皮其外、白瓤其内”、“黄皮白心”、“夹缝中的人”、“中文盲”、“边缘化”,是描述“香蕉人”时使用频率最多的词汇。固有的种族特征和难以摆脱的历史渊源让这些新生代的华侨无论在外表上还是在思想上都难以被西方主流体和文化所完全接纳,他们常常会感到自己被社会边缘化,虽然已经取得了居
住地的国籍,但缺乏作为主人的安全感。因此,他们迫切地希望融人主流社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接受西方文化。他们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拒绝接受汉语和民族文化的教育,甚至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产生心理上的排斥,存在民族虚无感,不愿被贴上华人标签。
三、对课程的意见或建议
我在学完该课程之后,个人感觉八部电影都是在谈论中西方,对比中西方,没有其他方向的评论,要知道中国电影对这方面还是挺少的,所以八部电影应有不同的方向,涉及的范围广,当然,主要集中在中西方的对比上进行细致的讨论也不批评。我们这课叫《影视欣赏与文化比较》,我当时选这课程时认为我能在这课程学习之后,对欣赏电影有一定的方法掌握,并运用于实际中,因为我比较喜欢欣赏电影。但结果好像不太理想,只在对中西方的不同中进行评论,发表一下看法而已,相当于纯粹的讨论课。我想象中的影视欣赏课是老师能引导我们该如何欣赏,例如剧情中的故事情节表达的是什么;怎样挖掘剧情中深沉的内涵;导演为什么要把剧情这样安排;演员如果不这样演的话是否会对剧情有影响(特别是现在大部分电影都有男女演员激情热吻,床上动作……)。老师在让我们评论时要鼓励同学多发表的体会及内心的感悟,把内心的真实情感表达出来,这样不但锻炼了学
生的表达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勇气,让他们能在公共场合中学会怎样去打动别人,这样我感觉会更有意义。
四、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
正如我上面所说,学到的就是如何对电影进行评论,用于实际中的具体方法较少(这是我个人感觉,不带批评意味)。非要说的话,就是看完电影之后,有一种内在自觉出现的感觉,那就是该影片的大概主题,只要进一步细细的分析,品味一下,就能大概体会出电影的内在意义,对自己有何触动,有何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 赵一凡、张中载、李德恩主编.西方文论关键词.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
[2]罗钢、刘象愚主编.文化研究读本[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3]张京媛.后殖民理论与文化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4]袁素华,郑卓睿.试析欧美华裔新生代文化身份认同的困惑[J].湖北社会科学,2009(8):109-
几号母亲节2022111.
[5] 任易. 上海之吻[Y]. [美国]洛杉矶:Bigfoot Entertainment Ltd &Konwiser Brothers,2007年.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