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瑞玲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
能不能再听一听听你的声音摘要:当陌生化作品被翻译到另外一种语言中时。译者往往因其不同的伦理取向而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本文从陌生化作品的翻译入手,对翻译伦理问题进行了再度思考。
吴秀波 红孩儿关键词:陌生化;艺术价值;翻译伦理讷怎么读
引言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运动的领袖人物什克洛夫斯基按照俄文构词法生造的一个新词.首见于后来被认为是形式主义运动纲领性宣言的《语词的复活》(1914)。“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形式主义方法的原则。什克洛夫斯基曾言:“1916年出版了‘陌生化理论’.我力求用它来概括复杂感情和表现现象的方法”(什克洛夫斯基,1989:9)。在俄国形式主义看来,艺术的过程,就是事物的“陌生化”,就是使事物复杂化的手法,就是设法增加感受难度。从而延长感受的时间。“陌生化”很快被推广开来。正如什克洛夫斯基讲的:“陌生化像一条断了尾巴的狗,跑遍了全世界”附克洛夫斯基,1989:181。
一、陌生化的艺术价值
“陌生化”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手法.被艺术家自觉不自觉地体现在艺术创造的各个不同维度和方向。并充斥于作品的各个层面。正如什克洛夫斯基所说:“凡有形象的地方,就有‘陌生化”f什克洛夫斯基.1989:8)。“陌生化”的运用能够促使文学形式进行演变.语言的文学性也由此而生.从而使作品体现出特有的文学价值.而艺术的价值就在于让人们通过阅读作品恢复对生活的新鲜感受。实现陌生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使用比喻、夸张、通感、移就、拈连等修辞方法。凡是能大胆颠覆习惯性的用语方式并赋予语言以创造性、新鲜感和表现力的.无疑都是符合陌生化标准的。“陌生化”还常常体现在篇章结构的安排和一些特殊技巧的使用上。比如叙述性作品中就经常采用倒叙、插叙的手法,使结构更为灵活。而且更能吸引读者。人们在创作中还发展了各种各样的艺术手法.如意识流小说中的时空错位、蒙太奇等手法。如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有些作品则开辟独特的叙述视角,如托尔斯泰的《量布人》就以马的视角来描述人类社会的不合理现象.这些方法无疑极大丰富了文学语言的表现手段,文学语言语义的陌生化艺术魅力即由此产生。艺术贵在创新。唯有语言的创新。才有文学的超越。要永葆艺术语言的特质。就要义无反顾地走陌生化道路。
翻译领域。女性的话语空问正在不断得到拓展。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一事实:“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女权主义迄今为止始终没有得到认真的公正的对待”。(王宏印,2006)
三、后女权主义时期的翻译
女权主义运动虽然顺应了妇女争取平等独立和获得解放的潮流.对以父权制为中心的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因其过于激进,所以难免失之偏颇。“于是80年代以来后女权主义.即一种更强调跨学科性与政治倾向温和性的女权主义.以妇女学(w om ens t udi es)与社会性别学(gender s t udi es)相号召.事实上已取代了此前过多聚焦于颠覆男权的激进女权主义”。(孙桂荣.2005)在后女权主义时代。女性与男性进入一个“合作共赢”的良好发展阶段。女性的主体地位不断突出.她们要求以一种崭新的视野来重新审视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在翻译活动中.女性也在扮演着FI益重要的角.不再是男性垄断翻译.而是共同翻译、合作翻译。对于女性作品的翻译.由于女性对女性语言的特征和心理活动相对而言要比男性熟悉.因此可能选择女性译者可能会更好。同样.在翻译作品或评价作品的翻译效果的时候,如果将女性读者的反应考虑进去。翻译将会更客观、更全面,取得更好的效果。刘楚恬
总之,在翻译领域,女性远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仍然处于从属与“他者”的地位。女性在翻译活动中的地位问题应该引起更多的社会关注。
参考文献:
任敏个人资料图片…费拉德.翻译与性别:女性主义时代的翻译.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f21柏棣.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理论.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f31陈惠芬、马元曦.当代中国女性文学文化批评文选.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f41程香、张德让.一片“冰心”在亚非——从阐释学谈冰心与翻译.《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年9月第22卷第5期。
『51降红燕.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管窥.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61罗钢、襞亚莉.种族、性别与文本的政治一后殖民女性主义的理论与批评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学版)》,2000年第1期(总第157期)。
阴潘学权、叶小宝.翻译与女性身份的重塑——谈西方女性主义翻译实践的三个阶段.《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3月第14卷第2期。
罗钢『81孙桂荣.后女权主义:消费社会的女权走向.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f91王宏印.文学翻译批评论稿.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f10】王莉娜、苗福光.女权主义与生态女权主义:共同的阵地.《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1月第30卷第1期。
31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