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基本特征:
可比性:不同国家、民族和文化体系中的文学存在相同相异相联系等诸多关系因素,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可以获取知识,发展理论,促进交流。
亚里士多德《解脱》  红楼梦“三种境界”外事 闺房 幻境
开放性:是比较文学研究中的另一个本质特征,这是由于比较文学必须是跨越一定界限的,文学研究的定义核心所决定的,它要求冲破传统的以民族国家为界限的封闭性的狭窄文学观念,建立世界文学这种开放型的博大精深的观念为人们提供一个认识文学本质的最佳角度。
1.从时间上看,法国文学巨匠斯康达笔下的《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于连可以和一个半世纪后产生的路遥《人生》中的高加林加以比较,也可以把中国古代屈原和意大利中世纪但丁进行比较。
2.从空间上看,中国作家王蒙可以喝美国作家海明威进行比较。
3.从题材上看,易卜生的戏剧《玩偶之家》可以喝鲁迅的《伤势》进行比较。
宏观性:比较文学的最终目的之一在于帮助我们认识总体文学乃至人类文化的基本规律,比较文学研究的这一最高要求可以达到最高境界,使各个民族、各国家创造的文学具有了世界意义。当民族文学国家文学成为了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并产生特别普遍的影响时,比较文学的研究目标就不仅是着眼于作家作品两级而是要着眼于作家作品读者世界。
在如此广博的文学研究的基础之上比较文学要探索文学的共同规律,显示了宏观上对文学现象的把握。
比较文学视野之宽广,胸怀之博大,通古今之变,学中外之文的整体观都是一般文学研究所望尘莫及的。
理论性:比较不能只是为文学研究提供比较方法,不能仅仅为了发现一些文学现象的同与异不能只是为了说明文学现象之间的传承,渊源,影响,媒介等简单事实,比较文学必须冲破这些概念所形成的着一种浅层研究模式,升华为从深层的理论探索,那种认为比较只不过是比较文学出发点,最后又成其归宿的简单认识,是与比较文学的性质格格不入的。比较文学的理论性还包含另外一层意思,即对不同民族、国别文学理论的比较研究,从而形成新的学科,新的研究方向,如比较诗学,比较美学。
包容性
跨越性
二、学科意义
1.拓展研究领域。
比较文学突破了各种界限,以无数的网络上挂下连,这种跨越障碍的文学研究是传统文学研究的围城涉猎过的新的独立领域。
比较文学的开展使其它相关学科的研究出现了另辟蹊径的崭新局面,使文学史、文学理论、文学批评等学科的研究向着纵深发展。
2.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
季羡林曾说:“比较文学研究属于文化交流的范畴,可见比较文学与文化交流之间的密切联系。其实比较文学这一学科是在各民族文学相互渗透,各国之间交流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还将继续在这种交流中得到巩固反过来促进这种交流过程的发展。
3.加深对文学本质的认识。
比较文学可以更准确更科学更全面的认识文学本质及其规律。任何文学作品都有自身的美学价值,作家也有独特的创作个性,文学发展也有自身规律在文学研究领域内只有比较文学可以成为跨越这三种之上的桥梁,并把研究对象定为跨越民族与语言、界限的文学现象。
钱钟书:通过比较研究,我们应该能加深对作家作品的认识,对某一文学现象及其规律的认识。
勃洛克:攻读文学的学生为摆脱民族和语言的束缚。以便使文学研究接近文学的本质,也越来越转向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即具有国际视野、跨学科视野的文学研究)
比较文学发展“四类型说”    1)、影响研究    2)、平行研究  3)、历史类型学研究  4)、阐发研
平行研究
一、定义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特鲜明,并无直接关系的民族文学现象加以比较,比较它们在主题、题材、文体、情节、形象等方面的类同和差异,并通过理论深化得出有益与文学发展的结论。杜甫和但丁;《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关汉卿与莎士比亚。
二、步骤
1、明确切入点,限定题材范围。《白蛇传》与济慈《雷米亚》(archetypes)文学的共同文心。原型意义。
许仙与李西亚斯;白素贞与雷米亚;法海与尼亚斯。理智与情感的斗争经过与结果;采用象征手法,
2、透过表层现象,深入辨析异同。
3、突破认知模子,实现超越与汇通。中国的,或者西方的——共通的。
二、影响研究
一、什么是影响。
何炅个人资料及简介诞生于法国
主要理论依据:
各国文学的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的。
影响定义:真正的影响,是当一国文学中的突变,无法用该国以往的文学传统和各个作家的独创性来加以解释时在该国文学中所呈现出来的那种情状。——究其实质,真正的影响,较之于题材选择而言,更是一种精神存在。而且,这种真正的影响,与其是靠具体的有形之物的借取,不如是凭借某些国家文学精髓的渗透。
幸男《比较文学原理》所引法国郎松的《试论“影响”的概念》。
一位作家和他的艺术作品,如果显示出某种外来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又是他的本国文学传统和他本人的发展无法解释的,那么,我们可以说这位作家受到了外国作家的影响。“影
响”是一种渗透在艺术作品之中,成为艺术作品的有机的组成部分,并通过艺术作品再现出来的东西。约瑟夫·T·肖:《艺术借鉴与比较学研究》
特点:外来性;隐含性。
影响研究的步骤:
1、影响存在的提出:发现可比性(基于影响的可比性)
2、假设的提出:对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民族的文学现象进行比较,发现某种相似性、相关性或外来性(内容或形式),并了解到两者存在一种先后关系。则提出假设。布莱希特《高加索灰阑记》与《包待制智勘灰阑记》;《赵氏孤儿》与《中国孤儿》
3、材料的搜求和考订。寻和考订事实的目的要明确:什么样的联系?通过怎样途径影响和传播,传播过程中出现哪些具体情况。在作品中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有重点有方向,起到事半功倍效果。易卜生与中国现代文学。
罗钢材料种类:文学作品,报刊杂志,作者传记、书信、日记、回忆录、游记、访谈,版本情况,翻译情况等;历史、考古、人类、社会学等领域获得。
4、辨伪问题:权威性
5、假设的证明:可以证明。假设不能成立。证明假设尚待证明。唐代诗歌与欧洲14行诗歌及波斯鲁拜体相似,但尚待证明
6、深入研究影响
7、影响的方式:模仿与创新。移植与改编。融合与分流。影响效果:效果是好是坏。
8、影响的原因:归因分析。
影响研究的原则
1、影响的超国界存在性。2、影响的事实联系性。
3、影响的历史意识性。4、影响对创作活动的理解性
阐发研究
一、 定义:具有争议性。
对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学现象进行相互阐发,相互说明,相互补充,以期达到对文学问题的新的理解,得出有文学价值的新结论。
“这援用西方文学理论与方法并加以考验、调整以用之于中国文学的研究,是比较文学中的中国学派。”《比较文学的垦拓在台湾·序》台湾东大图书公司1976年版。1978年在一篇文章《中西比较文学:范畴、方法、精神的初探》中,进一步指出:“利用西方有系统的文学批评来阐发中国文学及中国文学理论,我们可命之为‘阐发法’。这‘阐发法’一直为中国比较学者所采用。”
出路问题——探寻民族性,追问现在。
二、特征
1、跨越性:以本土文化接受西方文化。
1995年,曹顺庆《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基本理论特征及其方法论体系初探》。
“跨文化研究是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基本特征。”因为“跨越”是比较文学发展史上的动力之一。
法国学派提出影响研究跨越了第一堵墙:国家界限。美国学派提出平行研究,跨学科研究,跨越了第二堵墙:学科界限。但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的研究都在同一文化背景中进行的,只有在中西文化冲突、沟通的背景下形成的中国学派才有可能,也必须跨越中西异质文化的第三堵墙。
2、折衷精神:中国学派对于比较文学在西方发展的历史具有充分的了解,因此它不独承认上述两种学派所拥有的优点,并且加以吸收和利用。但在另一方面,它设法避免两派既有的偏失,……,中国学派循着中庸之道前进。出自《比较文学中国学派》李达三,《中外比较文学的里程碑》,李达三、罗钢主编。199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怎样做猪皮冻3、文学性做肠粉
核心词就是文学,不能偏离文学本体。
最基本。
三、步骤(一种观念)
1顺丰速运快递查询、对跨文化的文学现象加以套用、引用和阐释。(文学理论和观念)
2、考验调整、修正、补充以扩大文学现象的意义。
3、出文学创作的一般法则和共同规律,及其应用情况。
《诗可以怨》
尼采之母鸡下蛋说。解释:痛苦比快乐更能产生诗歌。
举国内最平常例子: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和《史记序》
大抵圣贤发愤之所做为也。
刘勰《文心雕龙才略》蚌病成珠说。郁结、发愤的结果。
西洋人的证据:福楼拜和海涅:牡蛎与珍珠说
钟嵘《诗品》
弗洛伊德:无法满足退一步,用“文学来过瘾”。
韩愈不平则鸣和司马迁发愤所为作的不同之处
——情为性受到骚扰——性不平而成情
心血来潮——《封神榜》
喜怒窘穷……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送高闲上人序》,解释说此为同一事态的两方面。
承认穷的标准性
提出多为伪情。1、无忧而犹。2迢、少年不知愁滋味。3、舍弟江南丧,家兄塞北亡。
四、研究范围
1、准确恰当地运用某种外来的理论或模式解释本民族文学中的文学现象;反之,也可用本民族文学中的某种理论或模式解释其他民族文学中的文学现象,经过筛选、分析,获得一个全新的认知。
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意境。
2、将经过精心选取的不同民族文学的观念、理论、方法等,进行相互阐发、相互发现,相互印证,相互说明,以求达到完善或修订某种文学理论、文学观念、文学模式的目的。陆机《文赋》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意、文、物的关系与意义:
意内而物外,文者发乎内而著乎外,宣内而象外;能逮意即能称物,内外通而意物合矣。墨子“举、名、实”;刘勰“情 事”;近代学者佩尔斯所说;英国诗人勃朗宁所谓“缘物生意”,文则居间而通意物之邮
3、在跨学科研究范围内,阐发研究是以其他学科的理论、方式、方法等对文学现象做出某种阐发,试图解释文学中的各种问题。
心理学之于文学。宗教之于文学。民俗学之于文学。哲学与文学——存在主义。《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与基督教》,《文学与语言学》
五、原则
1、保持各自的文化独特性。
2、平等对话的基础上研究。
六、局限
1、本质属于平行研究范围。《诗可以怨》。《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