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缅作战前戴安澜的家书----转载
第一篇:赴缅作战前戴安澜的家书----转载
迪丽热巴和鹿晗亲吻照赴缅作战前戴安澜的家书----转载
[摘要]那时家里的生活很苦,母亲用积蓄在贵阳购置了马车,雇人赶马车赚点生活费。戴安澜与夫人王荷馨及子女们写信人:戴安澜 讲述人:戴澄东(戴安澜之子)戴安澜(1904~1942),国民党名将,原名戴炳阳、字衍功、自号海鸥,汉族,安徽省无为县仁泉乡(今洪巷乡)练溪社区风和自然村人。1926年黄埔军校三期毕业。曾血战古北口,是二战中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1942年,戴安澜率第20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取得同古会战、收复棠吉等战功。1942年5月26日下午,在缅甸茅邦村作战中负伤的戴安澜因伤口溃烂感染光荣殉国,年仅38岁。亲爱的荷馨:葱烧海参的做法视频
余此次奉命固守东瓜,因上面大计未定,其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所念者,老母外出,未能侍奉。端公仙逝,未及送葬。你们母子今后生活,当更痛苦。但东、靖、篱、澄四儿,俱极聪俊,将来
必有大成。你只苦得几年,即可有福,自有出头之日矣。望勿以我为念,我要部署杀敌,时间太忙,望你自重,并爱护诸儿,侍奉老母!老父在皖,可不必呈闻。生活费用,可与志川、子模、尔奎三人洽取,因为他们经手,我亦不知,想他们必能本诸良心,以不负我也。安澜明道女朋友
民国三十一年三月二十二日 子模、志川、尔奎,三位同志鉴:
余此次远征缅甸,因主力距离过远,敌人行动又快,余决以一死,以报国家!我们或为姻戚,或为同僚,相处多年,肝胆相照,而生活费用,均由诸兄经手。余如战死之后,妻子精神生活,已极痛苦,物质生活,更断来源,望兄等为我善筹善后。人之相知,贵相知心,想诸兄必不负我也。手此即颂勋安。安澜
三月二十二日
惠州社保1942年,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的第5军200师师长戴安澜到达缅甸同古。3月22日,同古保卫战进入危急关头,戴安澜开始作最坏打算。在下定死守孤城的决心后,他提笔给妻子写下了上述义无反顾而又儿女情长的家书。不过,这封家书没能寄出。妻子王荷馨见到这封家书时,见到的还有戴安澜的遗骨。
母亲的名字是父亲取的
父亲是安徽无为人,7岁入私塾就读,14岁拜桐城派学者周绍峰为师,因古汉语基础很好,深得周先生青睐。后来他还在陶行知创办的安徽公学学过半年,也颇受新思想与新文化影响。父亲与母亲是打小定下的娃娃亲,父亲在安徽平原地区,母亲在山区。
父亲在黄埔军校毕业之后,留在了国民革命军司令部里面工作,是叔祖父将母亲带到了那里。1927年,父亲与母亲在广州结婚,当时母亲目不识丁,也没有名字,只是叫做“王家姑娘”。母亲的文化是父亲教的,母亲的名字也是父亲给取的,但并不是这封家书中的“王荷馨”,而是“王荷芯”。之所以取这个草字头的芯,是因为父亲说,做军人的妻子就要像荷花的芯,像莲子一样,要含辛茹苦。结婚一年之后,在父亲的帮助之下,母亲读书认字,两人感情也日渐升温,母亲自己把名字改成了“王荷馨”,取馨香之意。
父亲很爱学习。小时候读私塾,不会几何代数,是后来自学所得,解不出的题会让他困惑自己怎么这么笨,好不容易解开了题又会开心得像个孩子。当了团长之后,父亲还跟着东北来的大学生学习英语,到了缅甸之后,父亲已经能用英语进行一些简单的交流。一些当时在缅甸当翻译的人告诉我,戴将军经常会问一些单词,比如缅甸天气很热出汗怎么讲,
出汗出得很多又怎么讲。
父亲更爱看书,即便行军打仗期间,也不离书本,他规定自己一年要看一两百本书,如果到了年底发现没有完成目标,第二年还要再增加。大哥哥跟父亲在一起的时间比较长,那时候大哥哥跟父亲一起在司令部,每天晚上就在俩人住的庙里看书。当时的油灯要用灯草,哥哥一根,父亲一根,哥哥在灯下做小学作业,父亲看自己的书。哥哥看完书灭掉灯草去睡觉,常常一觉醒来,发现父亲还在看书。当场提拔了重机连的中尉
这种严格要求不仅对父亲自己,也对他的部下。1939年1月份,父亲到了200师,扩成第五军之后,有一部分是老兵,还有一部分是临时拉来的壮丁,这样一个部队怎么才能带好?父亲是着实下了一番功夫的。父亲要求团长以上包括师长,也就是他自己,各种型号的机都要会使用,由连长、排长、营长来教。父亲说,知识技术是没有官阶的,你懂你就是老师,你教我们就学。
湖南老兵李正义原来是父亲部下重机连中尉副连长,有一天父亲去到他们连队座谈,父亲问,如果重机晚上在黑暗中出了故障怎么办?李正义就举手说自己不需要用眼睛就能修理好。父亲真的叫人蒙上了李正义的眼睛让他拆装重机,又让他一个人扛着原本两个
哪种病人不宜饮茶?人才能扛起来的重机跑了十多米远。第二天9点多,师部来了一个命令,李正义升任重机连上尉连长。父亲还给连队里发锣鼓、发纸笔,教大家学唱戏、学画画、学写字,用现代的话来说,应该叫“丰富士兵的业余文化生活”。
除了军事素养,军队的纪律也是父亲严格要求的一方面,“忠、勇、勤、廉”四个字是父亲给200师士兵的要求。部队在云南保山一带时,有个士兵买烟没有给钱,差点让父亲毙。父亲也从不任人唯亲,而是以人的品德好坏来知人善任,他的军需是一名品德优良、为人可靠、一心抗日的东北青年。父亲有严格的一面,也有另一面,在部队里士兵还称呼他为“菩萨”。十八九岁的士兵奶气未消,因为觉得笨重,晚上站岗不愿意穿棉大衣,父亲怕他们寒气入体,一定要拿了棉大衣给他们穿上。
父亲小时候家里很穷,在安徽公学之后因为家里没钱就回了农村教书,经常喝点凉水充饥。在广州考黄埔军校的时候,体能考试要跑3000米,他跑了1000米身体就吃不消了。叔祖父要去人说情,保荐父亲,但父亲他不肯,他说将来我假如要进黄埔军校的话,我将来就要过军人的生活,我要带兵,要打仗,我要有一段时间自己去当兵,去了解战士的情况。因此他也就去了国民革命军,当了个二等兵。在国民革命军里面有饭吃,还学广东人
冲凉水澡,很快身体就壮实起来。1924年12月,父亲进入了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学习。老乡说出“我们一定能回国”,父亲才闭眼
我出生在1941年,当时日军占领了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香港、新加坡、缅甸等地,中国西南大后方日益孤立,从陆上和海上取得国际补给的渠道逐渐被隔断,中国和英国签订《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成立军事同盟。1942年元旦前,200师到达与缅甸山水相连的云南保山,等候入缅的命令。2月底,第5军、第6军和第66军编成远征军向缅甸进发,中路作战的第5军既要抵御正面之敌,又要策应东西两路,任务最为艰巨。
父亲在缅甸打的第一仗在距离当时的首都仰光50公里的同古。3月6日,父亲率师部进驻同古。3月8日,仰光即陷落。作为从仰光北进曼德勒的铁路要冲,同古成为阻止日军北进的一道屏障。3月的缅甸正值旱季,同古附近又是一片全无依托的广漠地区,对阻止日军进攻极为不利。待200师集结完毕之后,父亲就派兵到同古以南12公里的皮尤河畔,接替英军防务,掩护英军撤退。
3月18日,驻缅英军全部撤退,日军跟踪追击。经过3个多小时的激战,敌遗尸20余具、步11支、轻机2挺、摩托车19辆。在清理战场时,还从日本军官的尸体上搜出日军作战部
署图,摸清了敌军的底细。日军先头部队遭此打击后,其后续部队仍猛烈攻击。
3月21日,经过一整天的激战,父亲发现日军不断增兵,并配属重武器。援军不至,为恪尽职守,父亲准备战死同古。他给各团团长打电话,表明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命令各团营进入阵地,准备战斗。本师长立遗嘱在先:如果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团长战死,营长代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然后,父亲就坐在小桌前,给母亲写了一封家书,之后又给军中至交子模、志川、尔奎三人写信,希望倘若自己战死,他们能够为自己善后,帮妻子儿女渡过难关。写完之后,父亲即将信与日记本装入他使用的作战皮包之中,他因决心战死,所以连一生养成记日记的习惯也停了下来。
经过同古、棠吉战斗,200师还有兵力5800余人,父亲决心要把这支部队带回国,尽快与军部会合,重整旗鼓,再击倭寇。但回国之路尽是险途,他们需要渡过两条大河,跨越三条公路。200师在不见天日的森林中钻来钻去,没有给养,没有水喝,路经常走错,头顶上还有终日盘旋的敌机。5月17日,父亲率200师越过细泡至摩谷公路时,没料到早有敌军兵力预先埋伏在公路两旁。待前卫部队通过后,敌人开始了扫射。在滂沱大雨中,全师经过一夜激战才摆脱了敌人,伤亡惨重。父亲胸部、腹部各中一机弹。
贸易公司取名
如果在正常作战条件下,父亲应该可以挽救回来,但当时连日大雨,父亲的伤口被雨水浸泡后感染化脓,卫生员在奔跑中又丢了急救包,他伤势很快恶化,高烧不退。部队到达茅邦后,在村旁有一座寺庙停下休息,待规划了回国路线之后,父亲示意身边的卫士把他扶坐起来,面对北方祖国的方向深情地望着,似乎还想说什么,但没能说出来,就这样与世长辞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