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忘却的达斡尔族抗战英雄——郭荣茂
2018年11⽉的最后⼀天,在呼和浩特,⼀位年过⼋旬的⽼⼈把⼀沓厚厚的资料交给了记者。这位⽼⼈叫刘⾃如,不到⼀年前,她的丈夫去世了。“这是我家⽼头⼉⽩雅尔泰⽣前花费了30年时间搜集整理的关于他⽗亲郭荣茂的英雄事迹。我想替他把这些故事告诉给⼤家。”
翻开这些资料,⼀位达斡尔族英雄的不凡⼈⽣轨迹清晰呈现,⼀段⼆战时期在呼伦贝尔上演的达斡尔族情报组的神秘传奇拨云见⽇。
踏上⾰命之路
⽩雅尔泰家中郭荣茂的塑像
1902年,郭荣茂(⼜名哈斯巴特尔)出⽣于呼伦贝尔索伦左翼镶黄旗南屯(今鄂温克族⾃治旗巴彦托海镇)的⼀个达斡尔族贫苦牧民家庭。⼩时候⽗亲供他读过私塾,1918年,内蒙古早期民族民主⾰命先驱郭道甫在海拉尔创办了私⽴学校,郭荣茂进⼊该校学习。
五四运动爆发后,受郭道甫及其他⽼师宣传俄国⼗⽉⾰命、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影响,海拉尔地区出现了⼀批向往共产主义、渴望投⾝⾰命的达斡尔族青年,年少的郭荣茂正是其中之⼀。
1921年初,郭荣茂赴苏联接受了共产国际培训。在这期间,他结识了布⾥亚特蒙古族⼈⾊颇勒玛,她是苏联红军的随军翻译,1924年⼆⼈结为⾰命夫妻。1925年,郭荣茂和⾊颇勒玛回到呼伦贝尔,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开展地下情报⼯作。
郭荣茂与⾊颇勒玛
txl 是什么意思1926年春天,郭荣茂夫妇在南屯创建了民办学校,共同任教。起初条件艰苦,他们把伊敏河畔当课堂,把沙滩当⿊板,
1926年春天,郭荣茂夫妇在南屯创建了民办学校,共同任教。起初条件艰苦,他们把伊敏河畔当课堂,把沙滩当⿊板,把柳树条当粉笔,⼀⽅⾯对少年⼉童进⾏⽂化教育,⼀⽅⾯积极地向青年学⽣讲授俄国⼗⽉⾰命的伟⼤胜利及对中国的影响,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过了不久,他们利⽤地下⼯作经费租了两间⼟房⼦当教室,改善了办学条件。内蒙古卫⽣厅离休⼲部苏和毕⼒格在幼年时曾进⼊该校学习,他回忆:“我在1928年—1929年间进⼊该校学习,当时我才五六岁,⼤概是年龄最⼩的⼀个学⽣。学校的课程主要是学习蒙⽂及⼀些历史和科学知识,也教我们唱⾰命歌曲。”
按照共产国际的指⽰,郭荣茂夫妇积极⼴泛地接触青年,发现和培养⾰命⼈才。1926年—1931年期间,他们先后将40多名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优秀青年秘密送到苏联、蒙古国学习,接受⾰命教育。原内蒙古妇⼥杂志社副总编辑那仁图雅曾表⽰:“当年我的堂兄多尔纳就是被郭荣茂⽼师送往到苏联学习的。他们这些青年后来在抵抗⽇本帝国主义的战争中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九⼀⼋事变后,郭荣茂夫妇在教师⾝份掩护下,从事地下⾰命⼯作。他们多次将搜集到的⽇军情报翻译成俄⽂、蒙⽂后转交给苏、蒙派来的情报⼈员;或以寻丢失的马匹等为理由,冒着⽣命危险越境递送情报。
1932年,⽇本关东军侵占呼伦贝尔地区后,郭荣茂受到⽇军的怀疑和指控,于1934年被调⼊伪索伦旗公署任职员,以监视和限制他的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国际指⽰郭荣茂以⽣病的名义辞职,以治
病为理由常驻哈尔滨,在海拉尔、哈尔滨等东北地区活动,全⼒投⼊抗⽇地下⽃争。这段时间他们的⼯作范围和任务更加繁重,甚⾄深⼊到⽇军的要害部门,搜集⽇军的军事计划、军事设施、物资来源等重要情报。
改变⼆战格局的达斡尔族情报组
1932年,在距离南屯⼆⼗⾥的伊敏河畔,郭荣茂了个柳树林茂密的地⽅建了三间半窑洞和⼟房,以其侄⼦的名字命名为恭格布冬营地,实为情报组联络点,给来往情报⼈员提供⾷宿,喂养马匹,保证安全。正是这个达斡尔族情报组,对苏军取得诺门罕战役的胜利起到了关键作⽤,对改变当时第⼆次世界战争格局⾛向作出了重⼤贡献。
台湾美食有多诱人1936年11⽉25⽬,⽇本与德国在柏林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这是德、⽇两个法西斯国家发动第⼆次世界⼤战的⼀个重要步骤,通过这个协定的签订,使⽇、德两国法西斯在反苏反共的旗帜下建⽴起公开的军事联盟,以联合起来实现其重新⽠分世界、称霸全球的野⼼。1939年,⽇军向距海拉尔以南约200公⾥的诺门罕地区(今蒙古国东⽅省的中蒙边境)秘密渗透,计划在这⾥打开⼀个切⼝侵占蒙古然后攻取苏联。5⽉,诺门罕边境⽇本关东军与蒙古军队的摩擦逐渐升级为边境冲突,战争⼀触即发。
此时,苏蒙联军却在与⽇军的接触战中频频失利。1939年6⽉,朱可夫被任命为驻蒙苏军第1集团军司
乔振宇老婆令员,与蒙古⼈民共和国乔巴⼭元帅组建苏蒙联合指挥部,阻击⽇军的进攻。然⽽⼀到诺门罕前线,朱可夫发现苏蒙联军对⽇军的真实意图、武器配置等情况⼀⽆所知。情报缺乏,不明敌情,成为苏蒙联军接连失利的致命原因。
朱可夫向苏联最⾼统帅部发了⼀份电报:“我们对⽇军情况⼀⽆所知,我军损失严重,请最⾼统帅部尽快解决情报问题,派来优秀情报⼈员。”于是,苏联派来了功勋情报员额尔登毕⼒格,⽽此⼈正是郭荣茂的亲妹夫。
额尔登毕⼒格的⼩⼥⼉玛尼
奚天鹰玛尼是额尔登毕⼒格的⼩⼥⼉,如今已年过⼋旬的她思维敏捷、⼝齿伶俐,作为亲历者,⼆战时期家族成员的命运沉浮在她⼼底留下了此⽣不可磨灭的印记。她向记者滔滔不绝地讲述了亲⼈们在那段沧桑岁⽉中的光荣故事。
1903年,额尔登毕⼒格出⽣于南屯。28岁时,他与两个兄弟在郭荣茂的推荐下到苏联参加⾰命。额尔登毕⼒格通晓⼋种语⾔,接受过5年特殊训练,是苏联的⾼级情报员。当年远赴苏联时,他在家乡留下了妻⼦乌克布,5岁的⼤⼥⼉马茹西,2岁的⼩⼥⼉玛尼。额尔登毕⼒格离家后的第⼆年,乌克布因病去世,临终前,她将两个⼥⼉托付给了⾃⼰的哥哥郭荣茂收养。
1938年,苏联运动扩⼤化期间,额尔登毕⼒格的哥哥、弟弟被错误杀害,1939年,被关押在苏联的⼀个采⽯场劳改的他也即将被处死。但因战事需要,撤销了对他的所有指控,额尔登毕⼒格重新回到了部队。在苏军总参谋部的命令下,潜回家乡,在恭格布东营地与郭荣茂、恭格布汇合,与达斡尔族情报组并肩作战,迅速建⽴起从呼伦贝尔直到整个东北的情报⽹,给苏军提供有关⽇军的⼀线情报。
要想准确、快速地弄清敌⼈的相关部署,必须深⼊敌⼈阵地。这时,⽇军有⼤量⽣活物资要送到前沿阵地,需要⼤批搬运民⼯。额尔登毕⼒格、郭荣茂、恭格布三⼈扮成民⼯,潜⼊⽇本招收的装卸⼯队
伍,利⽤⽇本军官听到防空警报后躲进防空洞的机会,钻进⽇军指挥部的帐篷,偷拍各种军事⽂件、军⽤地图,把⽇军炮兵、坦克、装甲兵的部局、战壕的深浅拍照,并制成战地地图。将情报汇总后,送往苏蒙联军指挥部和苏联边境情报站。在诺门罕前线当装卸⼯时,他们三⼈在帐篷中发现了化学药品和防毒⾯具,原来是⽇军调来了臭名昭著的731部队企图进⾏细菌战。苏军在得到他们搜集的这⼀关键情报后,马上调整部署,从后⽅征调给⽔车,甚⾄铺设了输⽔管道。果然,⼏天后731部队秘密潜⼊哈拉哈河上游投放了22.5公⽄的细菌。此时苏蒙联军的⽇常⽣活已经⽤上了清洁的⽔源,⽇本关东军却为了⾏动的隐秘性向下级官兵保守了秘密,结果前线⼝渴的⽇本⼠兵误饮了哈拉哈河⽔死伤⽆数。
九⼀⼋事变⽇军侵占中国东北后,在中苏、中蒙边境修筑了17处军事要塞,号称“东⽅马奇诺防线”。其中海拉尔要塞是⽇军对苏作战西部战线重要的战略基地,由⽇本关东军抓骗来的数万名中国劳⼯修筑⽽成。苏⽅命额尔登毕⼒格配合情报组到海拉尔北⼭要塞现场搜集要塞的规模、构造、⽕⼒⽹点等情报。额尔登毕⼒格、郭荣茂等情报⼈员潜⼊施⼯场地周围,进⾏⼤量调查。期间,郭荣茂偶然结识了海拉尔北⼭要塞逃出来的⼀名劳⼯,并从他的⼝述中了解到要塞的具体布局、规模等情况,从⽽绘制出详细地图。这份情报助⼒苏军迅速突破了⽇军⾃以为固若⾦汤的海拉尔要塞。
战争期间,13岁的马茹西成为情报组中年龄最⼩的情报员,她以勤杂员、打字员⾝份深⼊到伪索伦旗政府,凭借着过⽬不忘的本领,先后收集了⼀⼤批重要情报。1939年9⽉,朱可夫向苏联最⾼统帅部
⼜发了⼀份电报:“感谢最⾼统帅部,现在情报准确、及时,对⽇军情况了如指掌。”这份报告充分肯定了郭荣茂、额尔登毕⼒格等情报⼈员的功劳,这对打赢诺门罕战役起到关键作⽤。
1939年9⽉15⽇,⽇本被迫与苏联在莫斯科签订《诺门罕协定》,规定双⽅⽴即停战。诺门罕战役沉重打击了⽇军的嚣张⽓焰,也是⽇本放弃“北进战略”,未敢与希特勒联⼿从东⽅进攻苏联的⼀个重要原因。这使得卫国战争开始后,苏联得以避免两线作战的不利局⾯,可以集中精⼒对付纳粹德国,从⽽迅速扭转了⼆战战局。郭荣茂和额尔登毕⼒格在前⽅的情报⼯作告⼀段落后,⼜转回海拉尔,协同其他情报员,侦察⽇军南北调动的动态。侦察到的情报由⾊颇勒玛翻译成俄⽂,郭荣茂翻译成蒙⽂,由额尔登毕⼒格和恭格布分别送往苏蒙。
1940年秋天,⾊颇勒玛调查731部队在海拉尔地区搞细菌试验的情况时,不幸染上伤寒病,于1941年元旦病故。1942年3⽉初,因遭叛徒告密,郭荣茂在南屯被⽇军和伪警察逮捕⼊狱。⽇本宪兵队对他⽤尽了种种酷刑,但他始终守
⼝如瓶,视死如归。期间,马茹西也被⽇军特务机关抓去严刑拷打,但她只字未露,因此受了严重内伤。这⼀年,苏联最⾼统帅部命令已经完成任务的额尔登毕⼒格迅速返回苏联,因其掌握⼤量苏⽅军事机密⽽被要求加⼊苏联国籍,从此故乡成了难以回去的远⽅。
⽇军见未能撬开郭荣茂的嘴,改⽤另⼀招,把他放出来做诱饵,企图诱捕其他地下⼯作者。在⽇本特
务的严密监视下,郭荣茂在家⾥过了⼀段时间,⽇寇仍是⼀⽆所获。
1944年4⽉,郭荣茂再次被捕。第⼆次⼊狱后,玛尼曾见过他⼀⾯,⾄今难忘:“那时我上⼩学五年级,有⼀天,正在上课时被⽇本⼈带到⼀个⼜⿊⼜臭的屋⼦,见到了我的舅舅。他的⼀只⽿朵被割掉了,⼿指甲没有了,头发被拔掉了,脸被烧烂了,⾛路⼀瘸⼀拐。我的舅舅原本是⼀个⾝材⾼⼤魁梧的⼈,已经被折磨的让我完全认不出来了。我傻乎乎地问他:‘你的⽿朵怎么了!’他说:‘不要说话!以后不要来这⾥了!膏药(指⽇本国旗)快烂掉了,你要好好学习,不要学⽇⽂,不要去⽇本。你们别盼着我回去了,我回不去了。’ ” 会⾯只有三分钟,成为了舅舅与玛尼的诀别。过了不久,郭荣茂被⽇本731部队秘密杀害,就义时年仅42岁。
为了忘却的记念
1945年8⽉15⽇,⽇本宣布⽆条件投降。不久之后,苏联和蒙古两国将军⼀起到郭荣茂的家中进⾏慰问,送来了⽩⾯、⽩糖、蜡烛等慰问品。
苏联将军想把⽩雅尔泰带到苏联去学习,但那时候因为母亲病逝、⽗亲牺牲,年少的⽩雅尔泰⾝⼼遭到重创,需要治病,负责照顾他的家⼈谢绝了这件事情。
“保密,什么都是保密,什么都不让问。”这是玛尼⼩时候对郭荣茂最深刻的印象,对⽩雅尔泰来说亦
是如此。他⽣前回忆:“因为情报⼯作的保密性,⼩时候,我并不知道⽗亲具体在做什么事情,但是我知道他是个好⼈,是个好⽼师。当年⽇本⼈到家中抓⽗亲的时候我不在,直到⽗亲牺牲,我也未曾再见到他⼀⾯,现在越想⼼⾥越难受。”
⽂⾰期间,郭荣茂突然被认定为苏修特务,整个家族都受到了牵连。在这期间,马茹西也受到牵连,遭到百般折磨,因旧病复发去世,年仅52岁。这使⽩雅尔泰受到了巨⼤的打击和触动:“⼀个为抗⽇战争牺牲的⾰命者被认定为反⾰命,这是天⼤的扭曲。”
⽂⾰以后,⽩雅尔泰的⾝体很不好,治病治了⼗五年。⾝体好⼀些之后,他开始去调查了解⽗亲的战⽃经历,想把郭荣茂的英勇事迹整理出来、弘扬出去。同时希望他能被追认为⾰命烈⼠。
海拉尔、哈尔滨、蒙古国......前前后后30多年,⽩雅尔泰单匹马地⾛访了很多次郭荣茂曾经⼯作和居住过的地⽅,搜集历史资料,寻当年的亲历者,了解⽗亲当年的⼯作任务和线路,把点滴的故事碎⽚整理还原,使郭荣茂的英雄事迹浮出⽔⾯。
不仅是郭荣茂、额尔登毕⼒格、马茹西、恭格布, 1920年—1945年期间,在呼伦贝尔及其周边地区,以达斡尔族为主体的红⾊秘密情报组织共有30多位成员。其中还包括达斡尔族情报组另⼀位主要领导者奈勒尔图;在执⾏任务时被⽇军发现,把最后⼀颗⼦弹射向⾃⼰的苏和巴特尔;潜伏在⽇伪军中的郭⽂通少将;为了发送情报⽽舍弃照顾重病⼥⼉,在敌⼈眼⽪⼦底下架设电台的⼥密电员晓云……
他们把搜集到的⽇军情报通过红⾊地下交通线和⽆线电波源源不断地传到共产国际,与⽇寇展开了⼀场况⽇持久惊⼼动魄的情报战。
据2010年乌恩其发表在《内蒙古边防警察》上的《达斡尔族情报组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特殊贡献》⼀⽂介绍,在中国的抗战史上,此前关于呼伦贝尔地区的反法西斯⽃争的介绍⼏乎为零,正是通过⽩雅尔泰等⼀批当时红⾊秘密情报组织成员后代的深情追忆和艰苦调查,才⼀步⼀步完善了珍贵的资料,使这个鲜为⼈知的传奇组织被逐渐挖掘了出来,呈现给世⼈。情报史研究专家指出,达斡尔族情报组的历史贡献得到挖掘,填补了我国情报⼯作少数民族部分的空⽩。
达斡尔族情报组的地下情报⼯作,对诺门罕战役的胜利从⽽改变第⼆次世界⼤战的⾛向起到了重要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抗⽇战争史上留下厚重⽽闪亮的⼀笔。
如今,在郭荣茂的家乡,由他⼀⼿创建的学校——现鄂温克旗第⼀实验⼩学已经⾛过了80多年的光辉教育历程。告别了两间⼟房当教室的艰苦年代,现在这所学校现代化教学设施齐全,致⼒于民族传统教育,成为旗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海拉尔北⼭要塞遗址
我喜欢你韩语如今,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海拉尔纪念园的博物馆中,醒⽬地展⽰着郭荣茂的照⽚和⽣平简介,园区内保存完好的海拉尔北⼭要塞遗址见证着侵华⽇军的罪⾏,警⽰⼈们要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如今,冬⽇的伊敏河上结了厚厚的冰,从海拉尔穿城⽽过的河段成⼈们休闲娱乐的景观带,有⼈在河⾯上牵着狗嬉戏,有⼈在岸边悠闲漫步。⽽这⼈们习以为常的安宁场景,正是⽤达斡尔族情报组曾在伊敏河畔上演过的⼀幕幕惊⼼动魄的传奇所换来的。
嘉兴旅游景点大全
郭荣茂(坐者)
2015年7⽉,《伟⼤胜利历史贡献——纪念中国⼈民抗⽇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展览在中国⼈民抗⽇战争纪念馆举办。此次参展的1170幅照⽚中,⾸次选⽤了“达斡尔族情报组”的照⽚。照⽚中,郭荣茂侧⾝⽽坐,笑意盈盈地望着镜头,讲解员向参观者介绍:这个英雄的笑容,展现了⾰命者⼤⽆畏、慷慨赴死的抗战精神。
在⽩雅尔泰的家中,客厅的显眼处陈放着⼀尊纯⽩的郭荣茂的塑像,凝结着他对⽗亲⽆尽地崇敬与怀念。⽩雅尔泰去世后,他的愿望扎根在了妻⼦刘⾃如的⼼底:“我应该完成我丈夫的遗愿,把郭荣茂的事迹弘扬出去。他⼤⽆畏的⾰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应该为后⼈所知。我们的先⼈是曾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献出宝贵⽣命的光荣体,我们的后代要为他们⽽骄傲,更不应该忘记他们。”(内蒙古⽇报社融媒体记者李卓⽩静)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