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怡福中学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①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崔颢《黄鹤楼》)
②舂谷持作饭,______。(《十五从军征》)
______,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
④俗子胸襟谁识我?______。(秋瑾《满江红》)
⑤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鱼》)
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主火炬大雪花,连接了各国友谊,展示了“天下一家”的美好愿望。撷取古典诗词中的几朵“雪”花,来读懂诗人的情怀。有的诗句含有“雪”字,但并非是在写雪,例如韩愈《晚春》的“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和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的“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有的诗文,字面上不着一个“雪”字,却成为写雪的名句。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还有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中“______,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当然,也有诗句直接写雪,例如白居易的《卖炭翁》“____________。”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 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jīnɡ wēi ______ ,倒变得不适实用了。
(2) 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duàn zhānɡ qǔ yì ______ 造出来的。
(3) 不要轻觑了事业对精神的rú yǎnɡ ______ 或反之的腐蚀作用。
(4) 是出于无聊,是fù yōnɡ fēnɡ yǎ ______ ,是毫无意义的忸怩作态。
3.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于不懂的问题,我们就要刨根问底,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
B. 这个年代,发生江苏无锡312国道立交桥这种整段垮塌的事故确实骇人听闻
C. 他以过人的毅力钻研技术,精益求精,最后成为举国闻名的水利工程师。
D. 学贵在疑,有了疑问才可能进步,所以学习中我们不可缺少这种杞人忧天的精神。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研发的第一艘航空母舰“山东号”于20191217日在海南军港交付海军,表明中国已经通过了建造航母的毕业考试。(“设计、建造、研发”调换为“设计、研发、建造”)
B. 我国成功发射的北斗系统第五十五颗导航卫星是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充分体现了航天科技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在“充分”前面加上“这次发射”)
C. 傍晚,我们登上娄山关观景台,映入眼帘的是似海苍山、如血残阳和阵阵涛声。(改为:“映入眼帘的是似海苍山、如血残阳,进入耳中的是阵阵涛声”。)
D.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开启了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是我国太空探索的又一次飞跃。(“飞跃”改为“飞越”)
5.班级拟开展“自强不息”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的任务。
【材料一】“自强不息”一词出自《周易》,原文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天道运行刚健有力,永无止息,而君子处世,也应该遵循天道,刚毅坚韧,持之以恒,努力奋
进。
【材料二】因为儿时的一场疾病,湖南90后女孩江梦南患上了极重度神经性耳聋。父母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带着她四处求医问药,但是每次面对的结果却总是让人失望。但是她没有向命运妥协,而是克服种种困难,从小开始学习唇语和发音。从最简单的音节开始,整个过程重复枯燥,但是江梦南终于学会了“听”和“说”。凭借不服输的劲头和超乎常人的毅力,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2018国庆手抄报资料年她考取了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坚强少女自强不息的励志故事,感动了无数人。她因此入选了“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
(1) 任务一:仿照示例,写出下表中诗文名句所揭示的自强不息精神的具体内涵。
诗文名句
内涵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不畏艰难,求索不止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______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______
(2) 任务二: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二主要内容。
(3) 任务三:把下列8个词语或短句组成一副以横批为“自强不息”切合本次活动主题的对联。
苦心人百万秦关终属楚事竟成卧薪尝胆
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有志者破釜沉舟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ㅤㅤ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ㅤㅤ
ㅤㅤ②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
ㅤㅤ①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
ㅤㅤ②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
ㅤㅤ③其二,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嚣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
ㅤㅤ④其三,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节选自张岱《西湖七月半》,有删改)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日更定矣 ______
长堤一痕 ______
③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______
④金陵人, ______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3)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学生会面试自我介绍词 ______
A.余拏小舟/无可看
B.独往湖心亭/身在月下而实不月者
C余大喜曰/看月而人不其看月之态
D.更有痴似相公/亦不作意看月
全国乙卷语文答案
(4) 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三五。
(5) 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下面问题。
①两文同写西湖,请概括各自不同的特点。
②张岱看雪与哪种看七月半的人意趣比较一致?在选文中摘出一个你认为能体现这种人高雅的句子。(用原文回答)
7.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材料一】
2004年,画家张中和办起了深圳梧桐山第一所私塾,取名“蒙正学堂”。他是梧桐山私塾教育的肇始者。后来,在他的拉动下,小学教师、餐馆老板,也在梧桐山开办了自己的私塾。数年间,越来越多的国学爱好者汇聚这里,租民房,挂上学堂的匾额。梧桐山从一个寂寂无名的山村,一跃成为民间国学教育的重镇。
张中和喜欢南怀瑾描绘的读书画面 --“一乌鸦噪晚风,诸生喊破好喉咙”。培养这个时代的
圣贤之人,是张中和的理想:“我的教育理想十年来都没改变。”梧桐山最辉煌的时候,一所所学堂像雨后的蘑菇般纷纷生长,堂主们互相鼓励:“以后梧桐山的圣贤,得一卡车一卡车地往外拉啦。”
鼎盛时,近千名孩子放弃了体制内的学校教育,在梧桐山读经诵典。《论语》《大学》《中庸》《老子》……学生们朗朗而读,喁喁而诵,在一遍遍地记诵中,将圣贤之言装进脑子。 商业承兑汇票与银行承兑汇票区别
2004年第一间私塾开办,这场投注无数人心血的教育实验,已经持续十年。在京、沪、浙,乃至全国各地,私垫、学堂、读经联谊会等已超过3000所,影响了上千上万的家长和孩子。
但是,今年,张中和的学生只有最多时的一半。出现同样状况的私塾不在少数。原本期望的教学效果没有出现。从小读经的孩子,可以将经典读得烂熟,但五六年后,家长却发现他们中的一部分认字都有问题。而那些曾经引以为傲,将整本《大学》《诗经》《易经》一口气吐出唇边的文字,也早就忘得一干二净,若想重温,只剩吞吞吐吐和自难堪。这是因为,学生从小只是跟着老师一遍遍复读,就和唱歌一样,听熟了就能唱,但既不认识音符,也不了解意思。
很难说之前没有人察觉,这更像是一个终于耗尽耐心的故事。“当时家长就‘反’了。”在某一家学堂,十几个家长,接走了自己的孩子。
对私塾的失望,迅速演变成一场金融危机。失去了每个学生 5万到10万不等的学费,这一年倒闭的私塾就有十来所。速9演员表
【材料二】 李祥祥女友
传统文化的回归,在如今却以“变味儿”的形式继承。有学者忧虑地指出,如今的孩童齐背古书,不过是填鸭教育的翻版,而高收费的国学班试图隔绝外部环境,将学生们置于一个“仿古”的时代,对恢复传统文化的精粹没有任何作用,相反,“国学热”背后隐藏的相关机构的急功好利,才将社会的“浮躁”又推动了一把。
【材料三】
传统文化是民族内在的灵魂和血脉,是民族的身份证明,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中华儿女和睦相处、携手发展的共同精神家园,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几大文明古国之中绝无仅有的延续至今的国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华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与内在的活力。
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对传统文化确乎不怎么客气。固然,传统文化有不容回避的缺陷,有
让人诟病的糟粕,它的封建专制思想,纲常名教和等级尊卑观念,它的保守拘泥,僵化固执,不善开拓,应该对中国近代以来的落后承担责任。但话说回来,世界上有哪个民族的文化是完美无缺、无懈可击的?又有哪个民族对自己的文化鞭挞、摧残得如此绝情?相反,我们恰恰到处可见人家对传统的爱惜与保护,包括一片街区、一栋楼宇、一所殿堂、一座故居,都尽可能保存其原有的风貌,尽可能给后人留下曾经的情感记忆。
有缺点不是不可以批评,我们一贯的主张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统也不是不能变,我们一直强调立足时代,推陈出新。只是我们这样做的时候,应当非常慎重,应秉持一种庄严与神圣的感觉,致力于挖掘其永不磨灭的精神力量,弘扬其高贵的精神品格,以此丰富我们的时代精神,突显民族个性。那些打着“创意”“文化”的旗号对古人的所谓“开发”,除了急功近利的、赤裸裸的商业的利用之外,还能给人什么样的启示与教益呢?一个不尊古人和传统的民族,不可能是健康的民族,也不可能赢得尊重。在全球化背景下,不着力爱护、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也有被他国“抢走”的可能。
实际上,彻底否定传统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庞朴认为:“传统不是可以逐气温而穿脱的外衣,甚至都不是可以因发育而定期蜕除的角质表皮……它无法随手扔掉,难以彻底决裂,除非谁打算自戕或自焚。”既然不能像包袱一样一丢了之,就不如好好地对待它,改造它,
变化它,更新它,注入新的精神与血液,让它焕发神采,激发它的活力,清理、挖掘、弘扬其中有价值的因素为现代化服务。
文化是灿烂的,也是脆弱的,它需要精心的照料和培育。全球化时代,民族传统文化已经和正在遭受严峻挑战,但致命的伤害往往不是来自于外部,而是文明传承者的随意亵渎与践踏。
(摘自《人民日报》2018124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