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全国高考语文甲卷、乙卷对比分析金世佳个人资料
一、现代文阅读
李小冉 钟汉良
考题梳理
2021甲卷
2021乙卷
2022甲卷
2022乙卷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3题,9分)
单篇论述文。
扬之水《“更想工人下手难”(中国金银器)导言》
杨义《中国叙事学:逻辑起点和操作程式》
1
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不正确的一项(3分)
2
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不正确的一项(3分)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不正确的一项(3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3题,12分)
材料
单篇文本:科普文
三则新闻材料
材料一:袁隆平《杂交水稻培育的实践和理论》
材料二:雷毅《科学研究中的创造性思维与方法一以袁隆平“三系”法杂交水稻为例》
材料三:李晏军《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发展研究(1964~2010)》
材料一:杨振宁《对称与物理》
材料二:尹传红《由雪引发的科学实验》
材料三:肯尼思•利布雷希特《冰的形态发生:雪晶中的物理学》
4
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3分)
[选项以流程图的形式呈现,与2017年卷1设题形式相同。]
图解最符合材料表述的一项(3分)[选项以图片的形式呈现,以前的题目图表出现在材料中。]
5
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分析/评价,正确/不正确的一项(3分)
6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6分)
杂交水稻培育的成功有什么意义?请根据材料进行概括。(6分)
开普勒关于雪花的思考对科学研究有什么意义?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3题,15分)
材料
散文王小鹰《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
小说谈歌《秦琼卖马》
文本一为小说:王愿坚《支队政委(节选)》
文本二为报告文学[美]哈里森·索尔数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节选)》
书信体散文:萧红《“九一八”致弟弟书》
7学习心理学的体会
分析鉴赏文本内容和艺术特(3分)
8
分析作品结构,鉴赏作品文学形象(6分)
分析作品结构,鉴赏文学形象(6分)
分析人物形象特点(6分)
理解文中重要词句(6分)
9
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6分)
分析人物心理变化,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6分)
探究不同文体在艺术表现上的差异(6分)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6分)
考情分析:
[论述类]设题形式和考查的能力无变化。第2题仍然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第1题、第3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以及逻辑思考、理解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
[实用类]
①选材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和科普文,在选材上侧重于自然科学方面的学术论文和科普文。比如,甲卷的材料一选用袁隆平科技论文《杂交水稻培育的实践和理论》,材料二是对袁隆平杂交水稻研究方法进行总结;乙卷选文介绍了科学家对雪花六瓣原因的探索和雪花形成的物理学知识。。
②选项呈现方式有变化——流程图、图片。甲卷第4题,设问方式为“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考查的依旧是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与2021年考题相同,但选项的表述形式不同,是以流程图的形式进行表述,但这种考查形式并不是第一次出现,2017年的新课标卷1的新闻文本也采用了这种形式设置选项。
乙第4题,选项的表述形式也与去年不同,4个选项都是图片,要求选出符合材料表述的一
项。以往的实用类文本阅读,多选用图表作为其中一则命题材料,这次则是作为选项出现,但是都考查碎片化阅读时代学生阅读图表的能力。
[文学类]
主要变化在2022甲卷阅读材料。试题材料为两则文本,其中第9题考查探究不同文体在艺术表现上的差异。主要变化是在甲卷的阅读材料上,甲卷的小说由两篇文本组成,去年的新高考卷也采用了这种命题形式,但在课标卷中还是第一次使用两篇文本。具体分析甲卷两篇文本,文本一是当代作家王愿坚的小说《支队政委》,文本二在文体上则属于报告文学。第9题就针对这一特点来设问,要求分析“两则文本不同文体在艺术表现上的差异。”
乙卷是萧红在抗战时期写的《九一八致谢弟弟书》,是一篇书信体散文,第8题要求分析作者“恍恍惚惚”的情感状态的由来第9题充分挖掘萧红对青年命运的观察和思考,要求学生分析萧红对弟弟先后在上海和山西的两段生活的不同感受。这两道主观题都是要求学生概括文章内容,尽量打破文学类文本固有的答题套路,考查学生是否读懂文章的能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
考题梳理
2021甲卷
2021乙卷
2022甲卷
2022乙卷
考情变化分析
(一)文言文阅读(4题,19分)
表白材料
《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
《通鉴经事末·贞观君臣论治》
《战国策·秦策二》,传文史
《说苑•贵德》,散文
[文言文]①2022年的甲卷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乙卷选自《说苑·贵德》,《说苑》是汉代刘向所编纂的小说集。今年文言文阅读材料也说明,文本不再局限于人物传记或纪事本末,各种题材和体裁的古文皆有可能入选高考卷第11题不再查古代文化常识,辨析句中加点文言实词,并且考查与课内篇目的比较辨析以课本为基础更加注重知识迁移。比如 乙卷涉及到的课内篇目,《曹刿论战》是初中课文,《短歌行》《孔雀东南飞》是高中重点教学篇目,这些都有意识地加大对教材的考查力度,也是考查学生对文言文词语的积累。
[诗歌]依旧是选取唐宋名家篇目。变化在于甲卷为两首诗歌的比较鉴赏;乙卷第15题考查课内外比较鉴赏,注重与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建立知识链接,增强和教材的关联度。
比较鉴赏题考查的知识点与一般的诗歌鉴赏题相同,如甲卷第15题考查鉴赏诗歌中的形象,乙卷15题考查抒情方式,都是常规考点,只是在解题中解题过程中多了一个对比的步骤。
10
断句,正误判断选择题。(3分)
11
古代文化知识,正误判断选择题。(3分)
理解文言实词,正误判断选择题。(3分)
12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正误判断选择题。(3分)
13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简答题。(10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2题,9分)
材料
宋诗:陈师道《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
宋词:辛弃疾《鹊桥仙·赠鹭鸶》
宋诗:欧阳修《画眉鸟》、文同《画眉禽》   
唐诗:王勃《白下驿饯唐少府》
14
理解赏析诗歌,正误选择题。(3分)
15
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6分)(观点态度、思想感情)
这首词的语言特鲜明,请简要分析。(6分)(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特)
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6分)(比较鉴赏事物形象)
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比较鉴赏抒情方式)
(三)名篇名句默写(3题6空,6分)——情境提示型默写,只考课内篇目。
成都黑帽吴施蒙事件
考题梳理
2021甲卷
2021乙卷
2022甲卷
2022乙卷
考情变化分析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3题,9分)
17
近义成语使用辨析,选择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3题,11分)
17
成语积累与正确使用,填空题。(4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2题,7分)
17
成语积累与正确使用,填空题。(3分)
1.整体上沿用2021年的命题形式——语境中的多向考查。
2.在题目设置和赋分上的变化:
①每则语段下的题目数量和考点不再固定,赋分也有变化。
②2022甲卷、乙卷第17题,均考查成语填空,试题答案并不唯一,学生作答只要符合上下文语境即可,题型突出了对学生语言表达的灵活性和运用性的要求。之前的成语题为选择题。
③2022甲卷第18题、乙卷是21题,考查修改病句,之前为选择题。
④2022甲卷第21题考查修辞辨析,为选择题,2021年甲卷以简答题的形式考查了修辞的表达效果。
⑤2022乙卷有新增考点,第18题是说明文中两处人称“我”与“你”表达效果的差别,分值4分。这种问法只在过去的小说主观题中出现,语用主观题中第一次见到,学生要有迁移能力,灵活应答。
第20题,要求简述“打笔仗”的含义并分析它得名的缘由,分值4分。考查对重要概念的理解也是将筛选信息和概括压缩结合起来,对句式进行灵活考查。
18
句子衔接,选择题。
18
修改病句,主观题。(4分)
18
人称代词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句子表达效果分析。(4分)
19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选择题。
19
标点用法辨析,选择题。(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2题,11分)
20
全国乙卷语文答案应境补文,填空题。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2题,9分)
20
应境补文,填空题。(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3题,13分)
19
应境补文,填空题。(6分)
20
具体语境中对关键概念的理解。(4分)
21
修辞表达效果分析,简答题。
用固定句式概括段意,简答题。
21
修辞辨析,选择题。(3分)
21
修改病句,主观题。(3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5小题,20分)
四、写作(60分)
甲卷:以红楼梦入题,衔接教材。即使没有读过原著也可作答,但是通过教材中《红楼梦》选篇的学习或对“整本书阅读”的研习则能够更好地理解试题材料。(甲卷以红楼梦为题材,以“大观园题名”的不同名字为题眼,突显了中华文化的深邃,彰显中国文化的魅力,尤其是中国汉字的魅力。题名既要符合情景、讲究意蕴,也要高雅大方、不落俗套。出题人目的是要说明:一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富有很强的解释力。二是受历史和文化的影响,对同一件事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三是要有创新思维,学会融会贯通。因此,题目主要考察学生的创新意识。
乙卷:首次在作文题目中出现表格式材料,增加了审题难度,不但文字阅读量大,而且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课外积累要求更高。(全国乙卷作文围绕“北京:双奥之城”组织信息,从两次奥运比赛成绩到两次奥运举办时的综合国力,多方面呈现体育精神、社会进步、科技创新和国家发展。试题以表格和数据的形式,直观呈现我国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学生体会冬奥精神的深刻内涵,体会奥运会成功举办背后
的国家力量和制度优势。
【考情总结】
1.加强了教考衔接,命题注重关联教材
试题材料呼应教材,题干设问、答案设计注意与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建立知识链接,增强和教材的关联度,引导学生重视教材、学好教材。
全国甲卷的写作试题“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即使没有读过原著也可作答,但是通过教材中《红楼梦》选篇的学习或对“整本书阅读”的研习则能够更好地理解试题材料。 
  2.试题材料的选用合考查形式更加灵活,充分发挥高考的育人功能和积极的导向作用,引导减少机械刷题的学习方式。
对【考后版】的几点说明
    针对上面这些考情变化,我们将对课标核按钮进行修订。主要是完成“换”和“补”两方面的工作。换:高考题。补:新考点、新题型:①文言文专题;②小说专题(两则文本);③
诗歌专题(比较鉴赏);④语用专题。
[说明]新教材老高考和旧教材老高考,两本核按钮差别:①学案中涉及课内古诗文的知识有不同;②新教材版有整本书阅读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