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十大名将——戴安澜.txt
戴安澜戴安澜(1904~1942年),又名戴炳阳,原名衍功,自号海鸥。汉族,安徽无为练溪乡旗杆戴村人。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为黄埔系骨干。戴将军曾参加北伐战争、保定、漕河、台儿庄、中条山诸役、昆仑关战役,1942年,戴安澜奉命率20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在缅作战中,大战同古、收复棠吉等战役。1942年5月18日,戴将军在郎科地区指挥突围战斗中负重伤,26日下午5时40分在缅甸北部茅邦村殉国。他在抗日战争中战功显赫,抗战胜利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中文名: 戴安澜
别名: 戴炳阳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安徽无为练溪乡旗杆戴村
出生日期: 1904年11月25日
三伏天从哪天开始逝世日期: 1942年5月26日
毕业院校: 黄埔军校
主要成就: 率领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军衔: 中将(追授)
目录
国内抗战
远征作战固守同古
收复棠吉
艰难撤退
事迹年表
叶贝文纪念诗词蒋中正诗作
诗作
彭德怀诗作
孙立人诗作
人物评价国内抗战
远征作战 固守同古
收复棠吉 怎么清理手机垃圾
艰难撤退
事迹年表
纪念诗词 蒋中正诗作
诗作
彭德怀诗作
孙立人诗作
人物评价
展开 编辑本段国内抗战
  1925年,戴安澜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学习,翌年参加了北伐战争。1932年冬,任第25师145团团长,率部移防抗日前线北平。1933年3月,在长城古北口抗击日军。七七事变爆发后,戴安澜已升任第73旅旅长,先后参加了保定、漕河、台儿庄、中条山诸役。   1938年,在台儿庄对日作战中,因战功晋升为第89师副师长,参加武汉会战。   1939年1月,升任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第5军200师师长。12月奉命参加桂南昆仑关战役,苦战一月,毙敌6千,击毙日军前线指挥官第 5 师团第12旅团旅团长中村正雄中将,写下了抗战史上辉煌的一页,各报记者在国内外报刊上报道大战经过,盛赞戴安澜师长颇具北宋大将军狄青的风度。
编辑本段远征作战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应美国和英国的一再请求, 1942年初,中国组建了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戴安澜奉命率20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扬威国外,藉伸正义”。
固守同古
  掩护英缅军安全撤退   1942年3月8日,作为远征军先遣部队的第200师星夜赶到同古。这是一座位
于缅南平原的小城,距缅甸首都仰光260公里,扼公路、铁路和水路要冲,战略地位十分突出。此时的英缅军,在日军凌厉攻势下,正如潮水般溃退。   19日,追击撤退英缅军至皮尤河西岸的日军,率先与防守同古的第200师先头部队接火。战讯传来,戴安澜宣布
韩雪老公:“命令各团营进入阵地,准备战斗。本师长立遗嘱在先:如果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团长战死,营长代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   21日,同古城北的永克冈机场被日军占领,守城的200师后路被断。28日夜,日军派出小股部队突袭200师司令部,师长戴安澜手提一挺机,率部与日军作战。激战通宵,司令部全体官兵的子弹全打光了,刺刀也拼弯了,危在旦夕。幸亏天亮时,一营援兵赶到,师部才化险为夷。   由于英缅军已按计划撤退到卑谬,并且在与尾随而至日军的战斗中一触即溃,造成卑谬失守,使第200师陷入到日军第55、56、33师团的三面包围之中。为避免全师被聚歼,30日晚,同古守军主动战略撤退。   同古一战,第200师以仅9000人的队伍,竟抗击两万多日军达12天之久,使日军遭受了南侵以来的第一次重大挫败。这也是远征军入缅作战的首次胜利。
收复棠吉
  亦难挽远征军之败局   进入4月,缅甸战场的局势瞬息万变。由于英缅军连连丢城失地,中国远征军与英缅军间结成的中英盟军,正一步步陷入失败的泥淖。   4月5日上午,缅甸眉苗。时任中缅印
战区总司令的蒋委员长,乘飞机抵达设在这里的远征军前线指挥部,部署作战。其间,戴安澜一直不离委员长左右,备受青睐。   60多年过后,时任缅甸华侨志愿队队长的王楚英老人回忆,在眉苗,蒋除与含戴安澜在内的远征军第五军、第六军重要将领商定作战方案外,“(蒋)还特意召见戴安澜,一同进餐,留宿行辕,勉慰有加,甚为倚重”。   孰料一夜之间,战局陡转直下。24日拂晓,棠吉之战爆发。负责收复棠吉的第200师将士率先向日军发起进攻。鉴于敌守军强大,戴安澜便命部队先行强攻棠吉西侧的敌警戒阵地,并一举夺下。   然而,此时局部战斗的胜利,已无法遏止整个缅甸战场上中英盟军疾速溃败的车轮。日军第56军团除策应正面之敌外,继续秘密穿越缅泰边境1500公里的原始大森林,并神出鬼没地出现在后方腊戍、密支那等城的中国守军面前。   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有力抵抗,中国远征军返回国门的咽喉之地便一一失守。
艰难撤退
  将军殒身缅北丛林中   5月初,中英盟军全面溃败。5月10日,远征军大部队退至胡康河谷,受到日军第56师团阻击。在进行地面攻击的同时,大批日机还屡屡向路面俯冲而来,对着人密集扫射。于是,大军不战自乱,争相逃入山林。负责在温佐一带掩护撤退的戴安澜第200师,一时与军部失去了联系。   在后有追兵、前路不通的情形下,戴安澜毅然决定带部队进入缅甸中北
部山区打游击,并寻隙退回国内。18日,第200师兵分两路,横穿细抹公路。前卫部队突然遭到大股日军伏击,意欲逃跑的缅甸向导被士兵抓了回来。向导坚决拒 
gmail注册
绝为中国军队带路,戴安澜气极,不停用马鞭猛击自己的马靴,随后命令部队立即分散突围。副师长郑庭笈劝阻:“白天突围目标太大,是否改到晚上?”戴悲怆不已,“关公走麦城,也不过如此。缅甸非久留之地,今天只能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迎着日军用机关、步和炮火交叉组织的密集火网,数千名中国士兵义无反顾地端着刺刀冲了上去。敌人以逸待劳,据险伏击,200师伤亡惨重。激战中,一梭机子弹射中了戴安澜胸腹部,身后将士赶紧将其救起。师长受重伤,剩余官兵便轮流用担架抬着他,一边与日军周旋,一边艰难奔波在缅北的高山峡谷和原始密林之中。   26日傍晚,200师与敌周旋至缅甸一个名叫茅邦的克钦山寨时,因伤口溃烂感染,一代抗日名将戴安澜遗恨而逝,年仅38岁。当时缅境无木棺,将军马革裹尸回国。途经保山、昆明、贵阳、柳州等地,至广西全州,将遗体安放于湘山寺内,沿途民众无不怆然泪下,隆重奠祭戴将军。
编辑本段事迹年表
  1904年11月25日出生在安徽省无为县仁泉乡(现洪巷乡)旗杆戴村。   1923年考入陶行知先生创办的安徽公学高中部。   1924年投奔国民革命军。   1926年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历任国民党军队排长、连长、营长、团长。   1926年参加北伐。   1933年3月,率部参加长城古北口抗战,荣获五等云麾勋章。   1937年8月升任第25师73旅旅长。   1938年3月,在台儿庄战役中,戴旅火攻陶墩,智取朱庄,激战郭里集,迫使台儿庄之敌后撤,得华胄勋章(一说宝鼎勋章)1枚。   1938年5月,在徐州会战中,曾率部在中艾山与日军激战4昼夜,因战功卓著,升任第89师副师长兼第31集团
军总部干训班教育长。   1938年8月,率部投入武汉会战,被第31集团军记大功1次。   1939年1月5日升任第200师师长,接替杜聿明。该师是新建的第五军的主力师。   1939年5月,率部参加抗击日军进犯的随(县)枣(阳)之战。   1939年9月,参加长沙保卫战。   1939年11月,参加桂南昆仑关战役。   1940年1月,在坚守昆仑关的战斗中,戴部确保441高地,毙敌百余人,毁敌坦克2辆、炮4门,缴获械百余支。11日,戴安澜身负重伤。国民党政府颁授四等宝鼎勋章(一说青天白日勋章)1枚嘉奖之。   1941年12月16日,第200师开赴缅甸协同英军作战。   1942年3月,参加东瓜保卫战。在没有空军协同作战的情况下,同4倍于己、配备有步
兵特种兵和空军的日军苦战12天,完全是以步兵对抗日军的立体进攻,戴师长立下遗嘱:如果本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团长战死,营长代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掩护了英军的安全撤退,并歼敌5000余人。4月25日,又率部克复棠吉。5月18日,在郎科地区指挥突围战斗中负重伤,26日下午5时40分在缅甸北部茅邦村殉国。   1942年10月16日,国民党政府追赠戴安澜为陆军中将。29日,美国国会授权罗斯福总统追授戴安澜1枚懋绩勋章。   1943年4月1日,国民党政府在广西全州香山寺隆重举行有1万多人参加的国葬。国共两党领袖均亲撰挽词。的挽诗《海鸥将军千古》是:“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殉命,壮志也无违。”周恩来题写了挽词:“黄埔之英,民族之雄。”蒋介石的挽词是:“虎头食肉负雄姿,看万里长征,与敌周旋欣不忝;马革裹尸酹壮志,惜大勋未集,虚予期望痛何如?”   
1948年5月3日,安葬于故乡安徽省芜湖市小赭山。   1956年9月21日,被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追认为革命烈士。
编辑本段纪念诗词
蒋中正诗作
  当时国民党最高领导人、中华民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国战区最高司令官蒋中正为纪念戴安澜将军赋诗。   诗文    虎头食肉负雄资,看万里长征,与敌周旋欣不忝;   马革裹尸酹壮志,惜大勋末成,虚予期望痛何如?
诗作
  1943年3月,当时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为纪念戴安澜将军赋诗。   诗文      五律·捥戴安澜将军   外侮需人御,   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   勇夺虎罴威。   浴血冬瓜守,   驱倭棠吉归。   沙场竟殒命,   壮志也无违。   注释   外侮:外国侵略者,指日寇。   采薇:即诗经小雅中的采薇。   虎罴:指敌人。   冬瓜、棠吉:缅甸地名。
新春贺词范文
彭德怀诗作
  将略冠军门,日寇几回遭重创;   英魂羁缅境,国人无处不哀思。
孙立人诗作
  伟哉将军,战绩辉煌。   立功异域,蜚声盟邦。   袍泽兴荣,民族增光。   身虽成仁,挞伐是张。   大汉声威,赖以远扬。   勋炳史册,名斯永芳。
编辑本段人物评价
  戴安澜去世后,美国政府为表彰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出的巨大贡献,1942年10月29日向其颁授懋绩勋章一枚,戴安澜将军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斗争中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的命令中说:“中华民国陆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于1942年同盟国缅甸战场协
同援英抗日时期,作战英勇,指挥卓越,圆满完成所负任务,实为我同盟国军人之优良楷模”   同年12月,国民政府发布命令,追赠戴安澜为陆军中将,并批准戴安澜的英名入祀南京忠烈祠。 1943年的秋天,戴安澜的灵柩由广西全州迁葬于安徽芜湖故里。   1956年9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追认戴安澜将军为革命烈士, 10月3日,主席向戴安澜的遗属颁发了《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   为纪念戴安澜将军,芜湖市人民政府于一九七九年重新整修了墓地,并树立了石碑。   “精忠报国,浩气长存”——女儿眼中的戴安澜将军( 2010年08月14日21:22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8月14日电 (记者 俞菀)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也是中国抗战名将戴安澜将军诞辰106周年。   戴安澜将军留下了永远值得人们追忆的身影。新华社记者在上海专访了戴安澜将军的
女儿戴藩篱,她深情回忆了自己的父亲……   精忠报国,死而后已   戴安澜1904年出生于安徽无为,原名炳阳。受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感召和端甫叔祖的指引,1924年3月赴广州参加国民革命军。“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后,父亲为表达自己搏击长空、力挽狂澜之志,更名为安澜,立号海鸥。所以人们会称他为‘海鸥’将军。”戴藩篱回忆说。1926年军校毕业以后,戴安澜就投身到北伐和抗日战争之中,功勋卓著。   1933年3月,戴安澜任国军17军25师145团团长,参加长城古北口抗战,因功获五等云麾勋章;1937年8月,台儿庄大捷后他荣获华胄奖章,并晋升为89师副师长;1938年夏天,他参加了武汉保卫战,立大功一次;1939年11月他又参加了昆仑关大战,获四等“宝鼎勋章”。   这些殊荣并非戴安澜的奋斗目标。在国内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十余年间,他时刻想着如何收复失地、挽救国家。“父亲所在那个年代战火纷飞、列强猖獗。岳飞、文天祥这些民族英雄,就是他最好的榜样—— 精忠报国,死而后已!”戴藩篱说。 她拿出了珍藏多年的父亲抗战时写的日记和书信。   1937年8月3日:“爱国心的作用,是如何的伟大啊!……收复东北失地,(中日甲午战争以来)六十年的国仇,才可以从此昭雪!夜深了,带着愤怒的情绪,去寻觅必要的休息。”   9月18日:“今日为‘九一八’六周年,国难重重,悲愤已极!……我辈应不怨天,不尤人,不消极,不悲观,来拯救国家,复兴民族。”   10月10日:“要完成大业,必须人人有做中国男儿抱负,我们战争目的,是为救亡,日本终必败亡,只在我们奋斗耳。”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1942年3月,戴安澜奉命率
中国远征军二00师长驱奔赴缅甸战区,接替英军抗击侵缅日军。同古保卫战、棠吉攻坚战的胜利,重
创日寇,扬威世界。后来在奉命转移回国途中,戴安澜不幸身中两,于5月26日在缅甸茅邦村殉国,时年38岁。   “战死沙场,马革裹尸,我们觉得悲痛,父亲却觉得很光荣。”戴藩篱说。戴安澜身陷缅甸,自知回国希望渺茫时,给爱人王荷馨写过一封家书,其中写道:“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浩然正气的“海鸥”将军   戴安澜将军殉国,震动了国内外。曾在五律《海鸥将军千古》中写道:“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殉命,壮志也无违。”   “其实,父亲能够受到那么多人的敬重与缅怀,不仅仅是因为他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为国捐躯的英勇事迹。”戴藩篱女士说,“还因为他是一位正直、廉洁,善于用兵、育兵的难得将才”。   戴藩篱说,父亲在长期的军旅生涯中深刻地认识到:“做人做官,而知识不如人,则危险实芸。”他认为,无论战争大小,凡败战,“非器之罪,乃人之罪也,要转败为胜,非有训练之指挥官,以后才有强悍之军队”。   “海鸥”将军律己甚严,时常自我反省。他曾经把《论语》上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写成条幅,贴在墙上作为座右铭。他的遗文《训令》《二十七年元旦日告官兵同志书》《军人的特性》《磨砺集》《用人要诀》等,阐述了他的军队教育思想。如“要树立远大的抱负,养成求学嗜好”“我们军人的责任就是保国为民”“要忠于国家忠于职务,要战必胜守必固,要廉洁自爱,自重重人”“要知人善任,树真理之风气”…… “父亲身前虽然仅为师级指挥官,但他对抗日战争的战略和战术问题有很深远的思考。”戴藩篱说,“1938年夏天,他在接受新华日报记者陆诒的采访时,就说国共两党合作是争取抗战胜利的必要基础,战后的国家建设也需要两党合作。他认为日军虽争城夺地不少,但‘己出于力战求生之下策,较之初期欲用不战
而胜之上策,以及连战连胜之中策,已损失甚多’,其实已孕育了失败”。   而在战术上,戴安澜将军总结出了不少具有辩证意味的作战要诀,如“长兵要短用,短兵要长用;低兵要高用,高兵要低用”等,在实战中施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承志缅怀英雄父亲   “我真正能够看到父亲的时间很少,他总是非常忙碌。”戴藩篱说,“但有一个画面,将永远印刻在我的脑海中。”   那是1940年的春天,戴安澜因为在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