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战役:日军在大陆战场上第一次被“全灭”
作者:暂无
来源:《读报参考》 2015年第13期
    抗日战争末期,中国远征军以牺牲7000多人为代价,在滇西用最惨烈的方式,消灭了盘踞松山的日军,打通了滇缅通道,拉开了对日战略反攻序幕,史称松山战役。松山,是日军在整个大陆战线上第一个“玉碎战”的战场。“玉碎战”是日本自我美化的一个称呼,实际上就是全军覆灭。
    日军在亚洲战场上的“玉碎战”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就业前景
    在松山战役中,松山日方守军1300余人,有1250人以上被击毙或自杀,只有极少数被俘和突围,是名副其实的全军覆没。应该说,松山战役是在二战时期亚洲战场上的第一次“玉碎战”。当时还有一次,就是和松山很近的腾冲。这两次战役,日军基本上是被全歼,仅有极少量跑掉。那么,松山战役究竟是怎么打起来的呢?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国邀请中国派出十万大军入缅。当时,日本人占领东南亚以后,就从仰光登陆,侵占缅甸。缅甸当时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人请求中国出兵,帮助他们迎击日军。于是,中国成立
了第一次入缅远征军。当时正式的叫“中国远征军第一路”,由新任命的中国战区参谋长兼东南亚战区美军的司令官史迪威将军任总指挥。史迪威也是匆匆到任,三个军10万人,入缅的时机比较晚,导致日军一路所向披靡。视频号怎么开通
杨钰莹年龄多大    1942年,日军占领松山,并在其上修建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同年,中国远征军首次入缅作战失利,滇缅公路被切断。撤退到怒江东岸的中国远征军余部与日军隔岸对峙。
    第一次入缅作战失利以后,经过两年酝酿,1944年5月,新组建的中国远征军和在印度组建的中国驻印军,一东一西,同时对滇西日军发起反攻。按史迪威的构想,滇缅战场的作战就是X+Y:X部队(驻印军)从缅北向滇西打,Y部队(远征军)从滇西向缅北打,最后在中缅边境实现会师。
    中国抗战中最为惊险的一幕
    在滇西方面,远征军的主要战场集中在三处:松山、腾冲、龙陵。这是当时日军第56师团在滇西三角防御体系的三个支撑点。因为第56师团代号为“龙兵团”,对于这三地之间的关系,一名日军军官曾在其回忆录中形象地绘图,比喻其为“双头龙”:松山、腾冲是两个“龙头”,龙陵是“龙身”。
克拉拉个人资料简介
    日军是1942年在缅北击溃我第一次入缅远征军,沿滇缅公路于5月5日打到怒江边的。当时,他们组建了以160辆汽车运送兵力的快速部队,从畹町进入我国门后,经芒市、龙陵,进抵怒江边的腊勐街。
随后,在松山架起野炮,疯狂轰击对岸公路上的我方车辆和难民。 幸亏我桥头工兵及时爆破,炸断惠通桥,随后,第11集团军宋希濂所部第36师赶到怒江东岸阻击,与空中的美军“飞虎队”战机协同作战,粉碎了日军渡过怒江继续进犯的企图。
    当时的情景,可谓中国抗战最为惊险的一幕,按美国“飞虎队”飞行员空中侦察发出的预警:倘若不能在怒江成功阻击日军,日军渡江后,十天左右即可打到昆明,包抄我抗战大后方,逼迫中国投降。很多史家评说,小小的惠通桥之战,在那一刻,成了中国抗战命运的转折点。此后,日军第56师团令第113联队驻扎在了怒江西岸的“桥头堡”松山,因为滇缅公路是环绕松山盘旋而下到惠通桥的,占据了松山,等于卡住了滇缅公路的咽喉,切断了我军从印度经缅甸进入国境的国际援助物资补给线。攻占松山的这支日军,以松山下的村寨腊勐街,取谐音命名为“拉孟守备队”。他们在松山构筑了大量钢筋水泥工事,使之成为一座坚固堡垒,并吹嘘它是“东方马奇诺防线”。在隔江对峙的两年,怒江边基本无大战,敌我仅派出小股兵力渡江侦察、袭扰和游击。
    决定滇西反攻成败的“瓶颈”
    在静默中蓄势两年后,1944年5月11日,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从怒江上游高黎贡山方向率先发起反攻,目标指向腾冲。
    由于日军事前缴获了一本中国军队密码本,通过破译,在我反攻前5天,掌握了我军作战计划,于
是,迅速调集滇西日军主力增援高黎贡山。得知此情后,我统帅部亡羊补牢,于5月底令怒江下游第11集团军亦全线投入反攻,目标直指松山、龙陵等地。
    虽然此时驻守松山的日军主力已调往北线增援,但留守松山的仍有步、炮联合兵力1300余人。自6月4日起,远征军第71军新28师及配属作战的第117团(属第6军新39师),攻击松山一个月,付出伤亡近1700人的代价,却未能取得显著进展。这时,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才感到,此前对于松山敌情了解不明,过于低估。于是,令总预备队第8军准备接替作战。
    由于松山切断了滇缅公路咽喉,我左翼反攻兵团不能以车辆运输粮弹,仅凭民夫拉骡马驮运,加之在雨季恶劣天气下只能依靠飞机空投补给,使得我一个第71军,居然无法歼灭困守龙陵的700余名留守日军。
    6月16日,日军松井支队1500余人,携火炮7门,从腾冲南下增援龙陵,冲溃我军防线,转而向东疯狂扑向黄草坝,企图一举打到松山,解救被围困松山的日军。危急时刻,卫立煌急令第8军副军长李弥率荣誉第1师率先渡江增援,与第71军部队在黄草坝一线拼死阻击,方稳定了龙陵阵线,与日军陷入胶着局面。这时,尽早攻克松山,打开补给通道,就成了决定整个滇西反攻成败的“瓶颈”。
    中国抗战以来第一次收复失地
感慨逝去的青春的句子
    有浓郁“黔系”彩的第8军(很多军官和士兵为贵州籍),在军长何绍周指挥下,自7月1日起开始接替作战。然而,由于战前分散各处的部队相继开进、陆续投入,围攻松山的兵力始终未超过两个步兵团,完全以“填油战术”进行“车轮战”,未能对松山日军形成绝对兵力优势。
    虽然配属作战的有重炮第10团及第7团混合营,加上军属炮兵几个连的近百门火炮轰击,加之美军飞机不间断地空中轰炸,然而,由于日军松山工事异常坚固,且不断采取攻势防御,反扑疯狂凶猛,我战事进展极为艰难。
    7月底,第8军副军长李弥转赴松山,加强了第8军指挥力量。此后,第8军先将松山外围的滚龙坡孤立包围,以山炮300米抵近射击和掩护步兵轮番突击,于8月2日攻克了这一重要前进阵地。8月20日,第8军指挥部又作出决策,由军工兵营及师属工兵连四五百人,经过近20天坑道施工,挖掘两条暗道,直通松山主峰腹部,将3000公斤美式填入,以“人造火山”式的大爆破,颠覆松山阵地“锁钥”部,才撕开了日军松山防御体系的口子。
    这次大爆破,共震死、活埋日军约70名,从浮土中扒出被震昏的5名。此后,我军又经过艰苦卓绝的17天扫荡战,终于在1944年9月7日黄昏,将退守滇缅公路边的最后一股日军歼灭,取得松山攻坚作战的全胜。
    从6月4日步兵攻击开始,远征军陆续投入2.4万余兵力,在95天里先后发起10次总攻击,以伤亡777
3人的惨重代价,才将据守松山的日军约1280人全歼,俘虏日军9名及慰安妇约14名。
    松山近20平方公里的国土,在沦陷两载后终于得以收复,这也是中国抗战以来第一次收复失地。
    (摘自《新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