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导演】20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的拓荒者
①代表人物:张石川 郑正秋 但杜宇 杨小仲 邵醉翁
②代表作品:郑正秋《难夫难妻》、张石川《火烧红莲寺》
③补充:
A背景:是中国电影的先驱,在拍摄条件非常简陋、艰苦,又缺乏经验的条件下,创作了中国第一批故事片。
B内容:这些影片中的一部分是受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不同程度上表现出一些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D成就:“第一代导演”中成就最大的是张石川(1889—1953)、郑正秋(1888—1935)。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第一部长故事片《黑籍冤魂》、第一部有声故事片《歌女红牡丹》,第一部武侠片《火烧红莲寺》,以及早期最有影响的《孤儿救祖记》等都出自他们两人之手。但两人相比,郑正秋比张石川更有艺术主见与追求,张石川的制片方针是“处处惟兴趣是尚”,郑正秋则提出影片不仅要迎合观众,而且要引导观众的欣赏趣味。他的影片故事性强,结构严谨,戏剧冲突较强。特别是后期的《妹花》十分注重故事的雅俗共赏,表演的朴素细腻,导演手法的自然流畅,使得该片在上海新光影院上映创下连映60天的记录。
【第二代导演】三、四十年代活跃在影坛上的一批导演,如蔡楚生、费穆、吴永刚等。他们是第一代导演的学生
①代表人物:吴永刚、夏衍、费穆、蔡楚生、孙瑜、史东山、沈西苓袁牧之、郑君里、汤晓丹
②代表作品:吴永刚的《神女》,夏衍的《春蚕》,费穆《城市之夜》,孙瑜的《大路》,史东山的《女人》,蔡楚生的《渔光曲》以及沈西苓和袁牧之的《桃李劫》等等
③补充:
A内容:中国电影就思想内容而言,开始真正从单纯的娱乐中解放出来,开始比较深入地反映社会生活,从娱乐中发挥社会功能。
B艺术技巧:
凌美仕①最大的特点是写实主义,把“写实”和电影化结合起来,开始逐渐掌握电影艺术的基本规律。
②尽管这代导演的“戏剧意识”还比较强烈,但他们已从对戏剧的摹仿从形式转向内涵,即逐渐摆脱舞台的局限,充分发挥电影艺术之所长;但是在故事情节上强烈地追求戏剧悬念、戏剧冲突、戏剧程式。可以这样说,中国电影从这一代导演开始,才显出自己独立的价值。
背景:自1913年始,中国电影正式进入故事片拍摄阶段,尽管作品内容、情节各异,人物性格迥然,但以故事为核心、以教化为宗旨的主流创作倾向始终未有实质性改变。到了四十年代,苏联蒙太奇技巧理论开始逐步改造“影戏”,的传统戏剧式技巧,但也只是以叙事蒙
姜文是第几代导演>党的思想汇报范文太奇手段取代了戏剧舞台式调度,“影戏”戏剧式叙事本体的性质依然如故,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
【第三代导演】五、六十年代活跃于影坛的导演
①代表人物:成荫、谢铁骊、谢晋、崔嵬、水华、凌子风等
②代表作品:成荫的《南征北战》,谢铁骊的《早春二月》,崔嵬的《青春之歌》、《小兵张嘎》,水华的《白毛女》,谢晋的《女篮五号》、《创业》、《海霞》、《闪闪的红星》《芙蓉镇》、《战争》、《骆驼祥子》、《边城》、《春桃》
③补充:
A主题:50年代中国电影最为集中的主题是为党歌唱,为共和国呐喊。大量歌颂革命历史的影片诞生,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而60年代主要是描述阶级斗争的政治宣传片。
B总体特征:第三代导演的活跃时期,也是中国电影的曲折发展时期。这一代导演在遵循
现实主义原则、表现生活的本质,在影片努力反映时代,深入地展现矛盾冲突,以及在民族风格、地方特、艺术意蕴等方面的追求上,都有十分有益的探索,而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第四代导演】指在“”前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或各电影厂培养出来,在新时期崭露头角的一些导演。由于种种历史的原因,其艺术才华到1977年以后才发挥出来,因此已是几近不惑之年的“第四代导演”。
①代表人物:吴天明、吴贻弓、张暧忻、谢飞、滕文骥、杨延晋、黄建中、黄蜀芹等
②代表作品:吴贻弓的《城南旧事》,张暖忻的《青春祭》、《沙鸥》,谢飞的《本命年》,滕文骥的《生活的颤音》(1979年),杨延晋的《苦恼人的笑》(1979年),黄建中的《小花》,黄蜀芹的《人·鬼·情》。
胖人衣服③补充:
A内容:
①主题意识得到强化,创作更加自由,风格更加多样化;
②将政治由主题变背景,由于对传统固守和理想主义彩,影片带有诗化历史的彩。
③提倡尊重现实和人的命运,还历史和人物本来面目,善于从生活中去开掘社会和人生哲理。
C艺术技巧:
①提出中国电影要“丢掉戏剧的拐杖”,“打破戏剧式结构”;(1979年中国电影节)
②以开放的视野,吸收新鲜的艺术经验,不懈地探索艺术的特性,力图用新观念来改造和发展中国电影;
③是纪实美学的倡导者和实践者,运用电影手段创造自然朴素的纪实风格,重视长镜头的拍摄和实景拍摄。
吴天明(1939—2014 ) 是自学成材的导演。1979年与滕文骥联合执导《生活的颤音》崛起影坛。接着以独立执导《没有航标的河流》而受人注目。《人生》是他的代表作;《老井》、《变脸》成就了他艺术创作的高峰。吴天明的导演风格凝重、厚实,有着浓郁的民
族特。吴天明以深沉、饱含忧患意识的目光观察生活,以对人民对土地的深情处理题材,刻划人物。在他的作品中,既融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又充溢着新的艺术方法,并透视出他对社会、对历史、对人生的深沉思考。到八十年代末期以后,中国电影市场的急剧变化,使得曲高和寡的“探索片”难以为继。中国的中、青年导演在艺术追求上走向分化。吴天明继续在现实主义道路上探索。他拍出的《老井》,从表层看讲述的是八十年代初太行山深处农村青年孙旺泉带领材人打井的故事。然而打井总体上是一种象征。祖祖辈辈打井不止,死伤无数,但仍锲而不舍,体现了一种精神,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形象:原始,落后,顽强,坚韧,具有无坚不摧的生命力。影片先后获1988年第8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日本东京第2届东京国际电影节大将等多项国内外奖项。
代表作:《人生》
【第五代导演】指八十年代从北京电影学院78班毕业的一批导演
柯震东林允儿①代表人物:陈凯歌、张艺谋、吴子牛、田壮壮、黄建新、李少红、胡玫等
②代表作品:
张艺谋《一个都不能少》《红高梁》《大红灯笼高高挂》《活着》《菊豆》《我的父亲母亲》《秋菊打官司》
陈凯歌《黄土地》《霸王别姬》
田壮壮《我们的角落》《盗马贼》
吴子牛《晚钟》《天下粮仓》
黄建新《黑炮事件》《轮回》
③补充:
A背景:这批导演在少年时代卷入了中国社会大动荡的漩涡中,有的下过乡,有的当过兵,经受了10年浩劫的磨难。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他们接受专业训练,带着创新的激情走上影坛。(以下三个创新)
B他们对新的思想、新的艺术手法特别敏锐,力图在每一部影片中寻新的角度。
C他们强烈渴望通过影片探索民族文化的历史和民族心理的结构。
D在选材、叙事、刻画人物、镜头运用、画面处理等方面,都力求标新立异。
E“第五代导演”的作品主观性、象征性、寓意性特别强烈。当他们一旦作为一个体的力量出现时,尽管人数不多,却给中国影坛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第六代导演】指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90年代后开始执导电影的一批年轻的导演。
①代表人物:张元、陆川、王小帅、娄烨、王超、路学长、管虎、贾樟柯、何建军、王全安、李杨、刘冰鉴、王一持、李欣、宁浩、张海洋
②代表作品:
张元《妈妈》、《北京》
王小帅《冬春的日子》、《十七岁的单车》、《青红》
路学长《长大成人》
管虎《头发乱了》
金基范的女朋友何建军《邮差》
娄烨《周末情人》、《苏州河》
张扬《爱情麻辣烫》、《洗澡》
贾樟柯《小武》、《站台》
姜文《阳光灿烂的日子》
宁浩《绿草地》
陆川《南京!南京!》、《可可西里》
第六代导演的类型 | |
倾向意识形态的表达,表现 被控制的压抑生活感觉 | 管虎的《头发乱了》 张元的《东宫西宫 路学长《卡拉是条狗》 |
倾向商业化的表达,表现都 市时尚或新生活 | 张扬的《爱情麻辣烫》 李欣的《花眼》 施润玖的《美丽新世界》 |
倾向新艺术形式探索,表现 对生存体验的形而上思考 | 王全安的《月蚀》 娄烨的《苏州河》 |
创作特:①、当代城市的主题。《留守女士》《头发乱了》《美丽新世界》等都把被黄土地遮蔽的都市景观推到画面中心。城市的形象、城市中的人、城市中的故事被空前地放大表述,真实反映中国城市社会的边缘阶层和人,对中国的社会发展的形态变化做出及时的表述。②、拼贴式的影像风格。或许是因为置身在电影、电视、广告新媒体混杂并重的的影像时代,第六代的作品呈现出复杂的视听元素:有纪录片式的凝视,有MTV式的快切,有变形的时空,有原生态的音响,有前卫构图,有常规镜语。在复杂而难以定位的语言方式中,他们显露着后现代式的杂糅倾向。③、独立制作的概念。第六代的半地上半地下状态使他们在资金运作和制片掌控方面培养了很强的自主性,比之前辈们对电影创造性的追求,他们更注重电影的操作性。而他们常常脱离体制的独立运作直接推动了中国电影工业从单一向多元的转型。贾樟柯的从影道路是这一范式的典型。④、个人体验的电影方式。由于最初的边缘位置,第六代从开始就把自己对世界和生活的体验作为创作的出发点,并借此和前几代导演所擅长的宏大叙事区别开来。即使是主题接受主流的作品,也以微观的个体生存状态为客观对象,而拒绝全景式的象征描述。
缺陷:①、过分迷恋自己对电影的理解,往往放弃常规电影的叙事方式,使他们的影片在造型、叙事上充满陌生感;②、过分执着表达自己的生命体验,因而影片视野狭窄,自说
自话彩浓厚,难于与大众沟通。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