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混沌”作为一种从哲学中分离出来的美学概念,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形式特征:物我一体、浑然天成、模糊性、朦胧性、不规则性、空灵、缥缈等。“混沌”突破了传统“中和”思想对“度”的把握,强调有序与无序的和谐浑成,为当代艺术设计注入了东方美学精神。著名电影海报设计师黄海,以其作品中传达出来的含混、弥漫、朦胧等美学特征,完美地诠释了现代设计与中华传统混沌美学的融合。通过对黄海电影海报设计的审美分析,为促进中国传统美学在现代艺术中的继承和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关键词:混沌;海报设计;黄海;美学
在西方,“混沌美学”作为一个美学概念,第一次被正式提出,是在1966年,由著名的意大利后现代主义
哲学家安伯托•艾柯(Umberto Eco,1932—2016)在其著作《混沌美学:詹姆斯•乔伊斯的中世纪》(The Aesthetics of Chaosmos: The Middle Ages of James Joyce)中提出的。然而在中国,“混沌”的观念和意识,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道家思想中,在老子的《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中有记载:“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①将混沌视为天地的原初之道。道家思想第二阶段的集大成者庄子在其《应帝王》篇中也写道:“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②“浑沌”同“混沌”,庄子认为有为政治是对混沌状态的破坏。此后,关于“混沌”的论述常常出现在中国古代的文论批评中,例如晚唐司空图以“雄浑”作为评价文章的最高标准,严羽在其《沧浪诗话》中也有“气象混沌,难以句摘”之说,都将“混沌”作为一种整体不可分割的有机体。这种独具特的东方民族审美特征,对中国的艺术创作和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例如诗歌意境的浑然天成、书法艺术的浑然一体、山水绘画的浑化之境等。“混沌”强调的是艺术整体的不可分割性,与传统美学强调的对称、有序、明晰相比较而言,它包含模糊、不规则、不确定、朦胧等特征。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美学特征也在我们的生活中被传承和应用着。近几年来,声名鹊起的海报设计师黄海,因其海报作品中独特的东方审美,受到了国内外观众的喜爱。出生于福建、毕业于厦门大学艺术系的他,曾被评为“将中国电影海报送上了世界之巅的设计家”。透过其设计的电影海报作品,笔者
发现其中大量体现了独具东方美学范式的“混沌”美学特征。从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开始,到最近火热的校园霸凌题材电影《少年的你》,他这种独特的审美风格一直备受人们关注。本文将试从中国传统的“混沌”美学角度,分析其在黄海电影海报中的应用。
一、“混沌”的意境
电影海报作为一种视觉文化,需要通过文字、图形、彩等基本元素来建构一定的观念和意义,并在观众的审美体验中,向其传达电影的主题与内涵。因此,电影海报的意境关系到观众的视觉体验,以及对作品整体艺术风格的把握。一幅优秀的电影海报,在意境上,总是能够让观众快速进入到与作者对话的交流状态中,从而产生强烈的审美共鸣。在黄海的电影海报中,很明显能看到其对意境营造的重视,在他的多幅电影海报作品中,明显地体现出了东方美学中的“混沌”美。所谓混沌,指“气”的状态。在《列子•天瑞》中有云:“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浑沦,浑沦者,言万物相浑沦而未相离也。”③“混沌”是一种时、空未判,阴、阳未分,天、地未生之时的“气”的状态,也是一种“无状之状”“无象之象”的原始状态。这种原始的状态应用于艺术创作中,即是审美创造的最高境界——“浑化之境”。
在黄海的海报设计作品中,体现了“混沌”意境的作品很多,例如2014年由许鞍华导演的萧红人物传记电影《黄金时代》的海报设计。在《黄金时代》的日本版海报设计中(图1),浓墨像滴入水中一样从上方向下沉,散开在留白的背景上,颜逐渐地变淡,与下方电影男女主人
. All Rights Reserved.
公的影子一起,共同营造出了一个朦胧的空间。画面中的两滴浓墨似乎像是要将这两个正在嬉戏的人物吞噬一般,水墨晕染的画面,为整张海报定义了一个缓慢的基调,从而暗示了时代与人物的命运是在不知不觉中沉入历史的洪流中。黄海通过加入传统的中国画水墨的元素,并利用传统的留白艺术,运用墨迹的不规则流动形态,给人带来了凌乱并富有强烈动感的视觉印象,为整个海报营造出了一种朦胧、含糊的意境。在这里特别是留白手法的运用,给人以自觉意识活动的空间,“空”并非等于无,它正是古代意境理论所说的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的蕴含着生命律动的审美境界。
此外,在黄海的电影海报设计中,我们不难看出其对电影海报意境的独特和深刻的理解,他笔下的美不是空洞的形式,而是更多地注入了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思考。正如著名的美学家宗白华先生所说,“意境不是自然主义地模写现实,也不是抽象的空想的构造。它是从生活的极深刻的和丰富的体验,情感浓郁,思想沉挚里突然地创造性地冒了出来的”④。透过黄海的海报作品,不仅能看出他对中国哲学思想的形式化表达,也能看出其融入了自己独特的思考。例如张艺谋执导的《影》的海报设计(图2),这幅海报只采用了黑白两种调,在八卦太极图为背景的地面上,三个人物在上面展开决斗。海报中下方,利用行书书法写成的“影”字,笔法苍劲有力,墨迹之间时断时连,字体灵动的姿态寓意了“影子”的变幻莫测。《影》融入了很多中国阴阳哲学和水墨山水画的元素,整部影片围绕怎样去除脸部皱纹
着主角和其替身展开,在太极八卦图上的针锋相对,寓意着真身与替身之间矛盾而又相融合的关系,人立于天地之间,无法摆脱的宿命之感跃然于纸上,总体为观众呈现出了一个天地人相互交融的雄浑境界。
然而,“混沌”的意境,不仅包括雄浑、含混、朦胧等,它还是一种和谐、物我一体的境界,这在黄海的电影海报设计中也有所体现。例如2016年走红的国产动漫电影《大鱼海棠》的海报设计(图3),这部由上古神话改编的电影讲述的是大鱼“鲲”与海棠少女“椿”的故事。在这部电影的海报设计中,黄海利用线条、层次、颜的变化,为我们呈现了天地海水相接,一条红的大鱼与一个纤细的少女似作离别倾诉的景象。在海天相接的背景里,大鱼的身体若隐若显,仿佛与海水融为一体。大鱼的庞大与少女的渺小在对比之中衬托出了海天的辽阔,整个画面和谐浑成,像充满神秘的宇宙梦境,绚丽而奇幻。
总之,在黄海的电影海报设计中,“混沌”的意境在多个海报中都有所体现,除了以上分析的三幅海报外,还有电影《白鹿原》《捉妖记》《江湖儿女》等的海报设计。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黄海在海报设计中对含混、朦胧、飘逸的独特审美,而这些特征正是混沌美学的形式特征之一,这也就很好地说明了黄海电影海报设计的混沌美学特征。
二、有序与无序的交错
陈学冬女友是谁
除了在意境上体现“混沌”美的特征之外,黄海在图形元素的拼接、组合上,也体现了混沌美学的不规则性特征。
最明显的地方在于通过图形元素有序与无序的交错,图1
. All Rights Reserved.
美,而“混沌”美在其形式上正好与之相反,非线性、参
差不齐、非对称、混乱等常常出现在“混沌”的艺术作品
中。在黄海的电影海报设计中,对混沌美特征的瞩目和表桶装水保质期
现,也突出体现在对非线性、非对称、非平衡等元素的使
用上。例如电影《黄金时代》的国内版海报设计(图4),
在海报中,白纸浓墨,萧红的饰演者汤唯顽强伫立在一片
泼墨的纸上,横七竖八的墨汁象征着乱世,而汤唯静立其
中,那种坚定的安静具有非常强的冲击力。“黄金时代”
四个字设计为金,不仅契合了电影“黄金”的时代,也
契合了萧红黄金的一生。作家萧红就是用笔墨书写了自己
传奇的一生,整个以“墨”为设计元素的画面,水墨线条
无序地交织于白纸之上,有粗有细,有实有虚,混乱而充
满戏剧张力,一位民国才女与时代对抗的主题被表达得淋
漓尽致。
除了利用墨迹这种不规则的图形元素,黄海还利用在
电影中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物品,以小见大,继而烘托出
作品的主题思想。例如大型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
海报设计(图5),就利用瓷器破碎后产生的不规则裂纹
为背景底,在裂纹的中间,有一个小小的工匠侧影。运
用调一致的技法,将人物与瓷器完美地融为一体。从小
处着眼,通过众多大小不一的裂纹与埋头认真修复的工匠
互为衬托,生动地展现了电影想要表达的“大历史,小工
匠,择一事,终一生”的工匠精神。
. All Rights Reserved.
再例如2018年上映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我不是药
神》的海报设计(图6),利用传统的风俗画像与手绘漫
画相结合,浓艳的彩将影片中小人物的平凡、卑微、无
助等神态定格在一瞬间,在看似杂乱的背景下勾勒出了众
生百态,而同时,海报中人物充满无助的表情,又暗含着
悲剧的人物命运。此外,电影名字“我不是药神”运用霹
雳体字体,似破碎,又似撕裂,在视觉上给人以撕心裂肺
的效果,应景地突出了这部现实题材电影的批判意味。
综上分析,黄海在电影海报设计中,利用不规则图
形、线条、字体等元素看似随意无序的交错,以带给观众
混乱的视觉冲击,而这些元素在整体上又为表现电影主题
视频没有声音怎么办
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因此,黄海电影海报的混沌美,并非
是支离破碎、杂乱无章的,它是于混沌杂乱之中自有章
法,是体现着一定艺术规律的参差之美,这充分体现了混
沌作为一种有机体的不可分割性特征。
三、隐而不露的思想表达
混沌美之所以成为中国传统的美学特征,一个重要的
原因在于中国人欣赏作品的“体悟”习惯。对于艺术,我
们常常强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混沌美一个重要的特点姜文是第几代导演
黑人陈建州也在于此。混沌的这种美,通常是不清晰、不能一眼就看
明白的,从而导致了在艺术欣赏和评论的过程中,往往有
一定的难度。然而,这种感兴、体悟式的审美习惯,不仅
开拓了思维的空间,还为艺术创作的自由发挥起到了促进
作用。黄海的电影海报设计,成功地把握住了观众的审美
心理,在其设计的作品中,通常将电影想要表达的主题和
内涵“藏”起来,通过极简的设计,给观众带来无限的审
美体验空间。因此,混沌美在黄海的海报作品中还体现为图4
隐而不露的思想表达。
正如山水诗人王维所云,“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⑤往往看不见的才使我们心生向往,所谓妙在知止。例如《我在故宫修文物》的一系列海报设计中,工匠形象的设计往往藏匿在文物的破裂之处,不留心观察往往会被忽略,然而细心一看,便能从无声之处一鸣惊人。由姜文执导于2018年上映的电影《邪不压正》,其海报设计(图7)也充分体现了这种“藏”和“隐”的思想表
达。这部电影原名“侠隐”,改编自张北海的同名小说,讲述了在“七七事变”爆发后,黑暗的北京城里,一场关于复仇的暗杀。在其电影海报中,女主角回眸站立在具有北平建筑特征的城墙下,表情平静,树枝的影子稀稀疏疏地映在墙上。初看这幅海报,可能视觉上给观众的信息很少,但稍微仔细端详,便会发现墙面上有一个倒立行走的影子,健步如飞一般,隐隐绰绰,一下子给人无限的遐想:人在地上走,影在檐上随,正如同电影里的男女主人公,直抒胸臆和隐忍十年,执念的两面,显者为人,隐者为侠,此所谓“侠隐”。
此外,黄海为王家卫2015年执导的电影《一代宗师》做的海报设计中(图8),这种隐而不露、含蓄的手法更是运用得恰到好处。这部影片讲述了“南北武林”宗派的恩怨纠葛,以及中国武术融会贯通的精神。在这部电影的海外版海报设计中,黑白基调的背景下,是男女主人公武术切磋的剪影,章子怡饰演的女主人公叫宫若梅,明明是进攻,却又有小女儿家的柔,梁朝伟饰演的叶问,撤步欲迎招,却又不乏君子谦让之势,只有看过电影,才能领会两人之间仿佛远山,朦胧难辨,亦如枝叶,若即若离的微妙情意。
黄海设计的电影海报,最惊艳观众的还属为陈凯歌导演设计的《道士下山》海报(图9)。浓墨之下的山道,一个小道士缓缓走下,山鸟惊飞四散,落日昏暗,天地仿佛变了彩,一段即将开启的江湖恩怨,近在咫尺,一切似乎都因为一个小道士的下山而起。然而,究竟这个小道士下山之后的命运如何?巨大的想象空间遗留给了观众,更是为电影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且不论这部影片的艺术性如何,就光是这幅海报的亮相,就足以吸引眼球。
总之,混沌美隐而不露,含蓄的表达方式在黄海的设计理念中多有体现,传统元素加上现代的设计理念,使得这种表达方式在现代海报设计艺术中焕发光彩。黄海海报作品的表现形式并不固定,但他的作品总是能够精准地传达出电影作品表达的情感和氛围。无论是混沌的意境,还是混乱交错的拼接,抑或是隐而不露的思想表达,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黄海电影海报设计中的混沌美学特征。
四、结语
以往,我们都认为混沌美只存在于传统的艺术作品中,它含混、朦胧、不可言说的特性常常让人捉摸不透,然而也正是这些特性,表达出了东方民族独特的审美特征。相对于西方对物和自然主观的改造,混沌美接受物体天生的、不规则的、模糊的形态,并在这其中发现其美的精髓,从而应用于艺术创作之中。黄海电影海报设计的成
功,正是这种美学思想在现代艺术中的体现。从混沌美学角图5. All Rights Reserved.
度对黄海电影海报设计进行分析和梳理,不仅能看出其将中国传统元素应用于现代设计中,还能看出其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敬畏。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语境下,传统文化要想发展和传承,就必须得有文化自信,黄海的创作不仅贴合了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也促进了东方审美在世界舞台上的精彩表现。
注释:
①老子:《道德经》,安徽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13页。
②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1983
年,第249页。③列子:《新编诸子集成•列子集释》,中华书局,1979年,第147页。
④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58页。
⑤李永祥编著:《王维诗集》,济南出版社,2007年,第68页。
参考文献:
[1]张红.字由像生——论电影海报片名中的字体设计
[J ].美与时代(上),2019(08):70-72.
[2]刘璐.新媒体时代动态电影海报的视觉特征分析
[J ].艺术教育,2019(04):183-184.
[3]宗白华.美学散步[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
韦  露: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