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教育·教学9/2011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0沈阳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关于职业技术院校专业设置调整与沈阳市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振兴老工业基地对策研究”研究成果,(编号:SYSK2010-15-01)。
专业设置是高职院校办学的核心问题,也是高职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基本手段。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和产业结构的特点,深入社会、行业、企业进行细致的调研工作,掌握区域经济发展特点,是高职院校合理设置和调整、优化专业的前提条件。
一、专业设置应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
高职院校设置专业应深入调研区域自然、社会和经济状况,包括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文积淀,专业设置应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特点。在设置专业时口径宽窄并存,并具备向宽化发展的趋势,这样设置专业既有利于资源共享,且紧贴区域经济发展方向,也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和今后的发展。
高职教育是与经济建设、劳动就业和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紧密的教育。高职教育的区域性、地方性是其主要特点,培养的人才最主要的目的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区域经济学认为:“同一类人才基本上是同一地区性生产投入的要素。”因此,发达的区域经济离不开发达的区域职业技术教育。高职教育的地方性决定了其专业设置必须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特点,依托区域经济主体产业,融入区域经济发展方向,主动构建与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相适应的专业结构。
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就业及生源数量质量情况是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是否符合社会需求的主要指标。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方向、专业背景强大,则人才需求量就大,毕业生就容易就业,生源就充足,反之亦然。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是按照职业技术领域岗位的实际需要设置的,而现代社会职业岗位是庞大的动态系统,职业岗位变化较快。所以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及建设过程中,必须时常开展社会调研,时常进行专业调整。比如,选择行业背景强、受经济波动幅度冲击较小的行业设置专业,选择行业与专业关系相对紧密行业设置专业,选择校企容易合作、便于双向参与,能够共同育人,能够形成互惠互利关系的行业设置专业。日美德等发达国家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理论研究认为:“社会需求是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动因;就业与地域性是高职院校设置的基础;地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和行业背景是专业设置的关键;政府宏观调控是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保证。”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口径要宽窄并存,逐渐向宽化方向发展,以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当前区域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是经济发展的基本状态,孤立的高职教育专业已经不能满足区域经济的需要,必须将一性质相同或相类似的职业共同考虑,依次建设,形成专业集,才能实现宽化专业口径、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良性状态。当前,“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出现了职业技术教育拓宽专业宽度的
趋势。”社会职业岗位的变更周期缩短,社会职业分工出现了明显的综合化趋势,人们传统的终身从事一项稳定的职业观念已经淡化,适应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布局调整、职业岗位的周期变更、职业活
动的不可预见转换,成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必须面对的课题。西方八国集团研究就业问题的部长级会议发展的《最后声明》中写道:“未来劳动就业市场将要求每个人具有从一项职业转到另一项职业的能力。”所以,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时应充分考虑采取宽口径覆盖岗位,为学生提供更大的择业和职业转换空间,实现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动态匹配。
二、专业设置应符合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
产业结构反映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与结构状况,并随着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产业结构决定了人才需求结构,也自然影响就业,间接影响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结构。可见,区域的产业结构直接决定高职专业结构的调整和改革方向。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地方支柱产业的确立必然会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调整、改造产生影响。因此,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和调整必须从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及支柱产业布局出发,深入研究区域范围内高职院校专业结构状况。如,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针对辽宁及沈阳大经济圈经济发展和支柱产业布局,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他们的办学定位是:服务于国家装备制造业振兴的战略,(沈阳市为国家装备制造业基地),围绕装备制造业领域及其服务业培养高等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为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智力支持。
从另一个角度看,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对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具有逐步影响直至产生制约的特点。职业技术教育是直接并主要为区域经济服务的,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调整,势必引起相关
产业链的发展和人才需求,并随时间推移直接反射在市场人才需求动向的改变,致使无法与新产业对接的专业或前几年就业较好专业,突然面对就业难状况。所以,专业设置既要考虑区域产业的现状,又要考虑专业结构的前瞻。高职院校要形成专业设置、调整的内部常态化机制,才能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例如,随着沈阳经济区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人才需求突出,经济区内不同地域龙头产业的相对稳定,又要求相近院校专业设置与之进行匹配。
反之,有的地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与产业结构的整体布局不对位,直接带来学生结构性失业。主要表现为:专业设置、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错位;专业设置重复、雷同,缺乏长远规划;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造成大学生“结构性”失业。课题组对十个热门专业进行了调查,这十个热门专业出现了扎堆过剩现象。如,财经类、管理类、
上海车管所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新场古镇好玩吗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张建民
露营必备
Gaojiao Luntan
高教论坛
07
由于经济拮据,贫困学生会产生“低人一等”的失落等一系列心理反应。因为这种不良的情绪,贫困学生在学习上效率很低,在生活上不愿与人交流、朋友极少,在心理上健康水平大大降低。这些不良影响严重影响了贫困学生心理、生理、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甚至会导致贫困学生“马加爵事件”的悲剧发生。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资助贫困学生的方案和政策,在经济上对他们给予帮助。尽管如此,仍然不难看到贫困学生低落与自卑的心情状态。下面将针对贫困学生的性格特点展开探讨。
一、贫困学生的性格特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的发展壮大需要大批人才,大学生正处于一个已经成年但又不能自给自足的尴尬的社会角,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和解决大学生读书难的问题,无疑影响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1.自卑情绪严重。
贫困学生大多数自小生活便开始自理,生活非常独立,也很自强,所以他们和普通学生一样,自尊心非常强。他们大多勤奋好学,有着非常明确的奋斗目标。他们知道父母对自己期望很大,所以他们不断给自己加压。贫困学生渴望和其他同学打成一片,在同学间树立良好的形象,希望老师和同学都能对自己予以尊重。但是,因为生活条件差,见识也没其他同学广,在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便产生了严重的心理落差,从而滋生出自卑情绪。因为经济拮据、缺乏见识,从而怀疑自己的各项能力。可能同学间一个不经意的玩笑、一句无心的话语、一个小小的动作,便能让他们陷入深深的自卑中不能自拔。
2.自闭思想严重。
贫困学生因为见识上的匮乏和自卑心理,他们常常不愿过多的与人交流。一方面,他们渴望融入集体,也希望和同学们建立良好的关系;但是,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的内心过于敏感,常常担心自己说错话或能力不够、知识不够,怕在同学间落下笑话,所以各种理由将自己与集体隔开。有些贫困男生,他们更不愿意与人来往,他们担心经济上的贫困导致别人在背后嘲笑他,所以故意躲避同学。这种孤僻的性格,导致自身越来越压抑。久而久之,贫困学生的这种自闭情绪让他们再也难以融入集体,自我封闭的情绪越来越严重。
3.内心极度苦闷、焦虑。
贫困学生在经济上被人们划入了弱势体,他们
对贫困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教育的探讨
■许昌学院外国语学院杨乐
文化教育类出现严重过剩;而农林牧渔、材料能源、轻纺与食品以及制造业大类专业发展缓慢,远远不能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沈阳经济区已将装备制造业作为其主导和支柱产业,“十二五”期间,沈阳市经济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全面提速,工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升级,呈现出制造、研发、服务、联动转移的新特点,产业、资本、技术会加速向沈阳转移、聚拢。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业等主导产业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沈阳地区高职院校必须及时、准确掌握沈阳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调整方向,闻风而动,加快专业设置、调整速度,以期更好地适应沈阳经济区的发展需要,增强办学活力,拓展生存空间,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的高度对接。
三、专业设置必须具有超前眼光和国际化意识
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在进入新世纪以来,表现得更加突出。中国甚至国内的任何一个经济区域,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必然组成部分,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调整也深受世界经济总体发展影响。这使得高职
1118蛆事件视频网址
专科热门专业院校专业设置除考虑区域经济发展之外,还应树立超前眼光,通过对世界经济走势的预测,形成超前的专业设置、调整意识,才能抢占先机,形成强大的办学竞争力。这对于正在试图寻求国际合作办学渠道,推进办学国际化,力求拓展海外办学市场、加强国际交流的院校尤其重要。有关人士预测分析,未来我国在如下领域将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业、生物工程行业、环保行业、房地产业、旅游业、新材料、汽车工业等,而这些产业也是国际经济发展中表现活跃的产业。因此,高职院校适应国内和国际市场需求,可适当超前设置一些专业。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产生了许多与高新技术直接有关的职业岗位。这些职业岗位的技术含量和智能水平都比较高,要求毕业生能承担自己所涉及的专业领域内开展技术创新及成果的转化工作。据预测今后生物工程、基因工程、信息技术、光机电一体化、计算机控制等高新技术将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和应用,高职院校应密切关注这些高新技术的发展状况和前景,适当超前设置一些专业。
“经济发展、劳动力在三种产业中的分布将从第一产业移至第二产业,再移至第三产业。”这一特征,反映了发展中国家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再到知识经济的社会职业岗位的变化规律。据有关统计资料,第三产业人数占从业人数的百分比,20世纪80年代美国为66.3%,日本为54.9%,中国为18.3%;2007年统计,美国为79%,日本为72%,中国为34%。对比说明,我国的第三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从业人员大量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趋势还会长期的保持下去。所以,高职专业设置参照发达国家第
三产业发展所需人才情况,考虑我国及院校所在区域对第三产业从业人才的需求,进行超前的专业设置调研也十分必要。
总之,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应充分考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社会职业需求,同时还要具备超前眼光和国际化思想意识。
Gaojiao
Luntan
高教论坛
中国人寿养老保险08
吉林教育·教学9/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