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刘抑曹与尊曹抑刘
04010520
高天翀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与曹操是两个性格、为人处世等各方面都有着较大差距的人。他们两个人的成功,也意味着两种不同思想的巅峰。本文希望从对刘备与曹操的差异分析与后世对两人不同的态度中,分析出其背后的时代变迁。
刘备小彬彬离婚——完美形象
在现代社会中,如果说要一个理想模板的话,被提及最多的估计是曹操和诸葛亮了,他们都是天才式的人物。一个是最符合领导标准的,霸气、多疑、雄才大略而且心狠手辣。一个是最符合职员标准的,算无遗策而且鞠躬尽瘁。
峨眉山迎第一场雪对比刘备,恐怕很少成为现代人的成功模范,刘备太完美了。
1.刘备出身不如孙权等人,可以说是毫无根基。《三国演义》第一回:“玄德祖刘雄,父刘弘。
弘曾举孝廉,亦尝作吏,早丧。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贫,贩屦织席为业。”刘备基本没有依靠家庭的积淀,除了“刘”这个姓和假借的中山王后人的名义,刘备的成就可以说都是靠他个人的努力所得。
2.刘备智慧上看不出过人之处。《三国》全文中对刘备的谋事上的成功之处描写的较少,或许是因为《三国》的传统就注重表现主公的统治与谋士的策划。但是像“东吴娶亲时要靠诸葛亮留给的锦囊”;“和鲁肃哭求不归还荆州”这些情节都让人感觉破坏了一个主公应有的形象。对比诸葛算无遗策的超人智慧,刘备不禁让人感到失望。
刘备性格看上去不如曹操。综《三国》全篇,刘备给人最大的映像就是一个字——义。刘备仁义的特点已经超过了他的智、谋。在现实的情况中,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人能靠着仁义获得成功。在现今大众的思维中,真正的领导者应该如同曹操那般的杀伐果断、奸诈、霸气。领导者是一个团队的灵魂,他可以不必那么聪慧,谋事高人一等,但是他必须对团队发展的大方向有所把握。《三国演义》里的刘备始终坚持着在个人“仁义”品质上的完美,也导致了如同“襄阳城破,带领百姓一起逃亡”和“关羽、张飞被杀,执意要向东吴报仇”这些较大的损害了团队利益的事情。相反的,刘备的人格却在这些选择中升华。
刘备这样一个没有背景、没有天分、过分重义的人,却能在雄并出、星光闪耀的三
国里最终走到了巅峰,这不禁让人感觉是理想主义的力量战胜了现实意义。
曹操——纯粹的成功
相比于刘备,曹操却成功的让人信服。曹操有胆气有雄心,从独自刺杀董卓到与比自己强大的多的袁绍军队相战于官渡。曹操有智慧懂用人,魏并不是每战必胜,但是魏势力的力量却在适当的休养生息中不断变强。曹操不能容忍手下如杨修、祢衡的恃才放旷,但是魏势力中的优秀的文武将依然不断涌现。
刘惜君是哪里人相比于刘备,更不同的一点是曹操足够坏,这样一个不被常规规则桎梏的人,往往是大众期望中最可能成功的人。
1.曹操对所谓的朝廷正统没有丝毫的尊敬。从许田打围“臣将校,见了金箭,只道天子射中,都踊跃向帝呼“万岁”。曹操纵马直出,遮于天子之前以迎受之。”到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从没有低估自己的力量,当皇家的名义对自己扩大势力无用的时候,他没有给皇家多一点尊严。皇室只是他手中的棋子而不是如刘备那样效忠的对象。
2.曹操对亲人、友人没有特别的牵绊。“又设祭祭典韦,操亲自哭而奠之,顾谓诸将曰:‘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屠杀吕伯奢一家时说“宁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可以看出一点,曹操的成功目标非常明确,长子、爱侄在他心里比不上能征善战的将领。他也不会被亲人的死,友人的不幸所牵绊而迷茫,敢做就敢接受。
杀伐果断在曹操成为了真正的掌权者之后,可以看出他并不像董卓那样施行着令百姓怨声载道的暴政,而是赏罚分明的把国家建设得井井有条。可见,曹操并不是一个天性残忍之人。他不过是一个对自己的目标——最高的权力看的很清晰,并且能够做到牺牲一切来实现的人。他的眼里善、义绝没有成功的价值来的大。三国豪杰都有各自的闪光点和瑕疵,比如曹操就是一个比较多疑的人,做不到用人不疑。但是,在如此之强烈的求胜心理之下,可以看得出曹操的成功实为必然。
真小人与伪君子
陕西历史博物馆网上订票从刘备和曹操人格上的阴暗面来说,如果说曹操是又对成功纯粹的追求导致的纯粹的恶,那么刘备就是对伦理道德的追求导致的虚伪的善。第三十四回刘备听说蔡瑁要设计害他“玄德大惊,急解的卢马,开后园门牵出,飞身上马,不顾从者,匹马望西门而走。”,抛弃了
跟随自己的赵云。四十二回赵云救回阿斗后“玄德接过,掷之于地曰:‘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为了安抚将士,竟然拿孩子出气。三国时期战乱纷纷,雄并出,完全不懂权术如吕布者很快就被别人玩弄于鼓掌之中。而只有像刘备这样的伪君子和曹操这样的真小人,才能历尽大浪淘沙。
尊刘抑曹与尊曹抑刘背后的时代意义
《三国演义》著于明代,其尊刘抑曹的思想可以说从三国时期到明清一直是符合中国人的价值判断的。世人中有为曹操的天分、奸诈的霸气所倾倒的,但是刘备那种略带些虚伪的善合乎儒家的正统思想,为更多人所接受。到了现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尊曹抑刘,这背后很是能反映一些问题:
人们对“真”的追逐超过了对“善”的崇拜。自从辛亥革命后封建制度被推翻,儒家思想就走下了神坛。儒家道德提倡“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的思想,然而能真正做到的人却很少,甚至有不少人被其中含有较多时代局限性、抹杀人的本性的部分所迫害。所以辛亥革命后,儒家思想逐渐进入了一个被否定多于肯定的时代,人们提倡对欲望的解放而不是压制欲望,恪守“仁义”之道。在这样的时代里,“伪君子”成为大家最厌恶的目标,反而
有人为“真小人”打抱不平。
白静老公在追求“真”的同时,不可否认的是现代中国社会对道德的重视程度在逐渐下降。何谓道德?“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既是共同生活的准则和规范,必然会与个人的欲望发生冲突。观察今天的社会,不仅仅是对儒家糟粕思想的摒弃,对个人欲望的解放,更有对传统道德标准的漠视,对道德追求的降低。
尊曹,可以看出现代人对成功的渴望,这种“成功”的定义是完全不包括仁义、道德素质这方面的,是一种纯粹物质上的成功。抑刘,不仅仅是因为刘备在东吴人面前表现的虚伪的一面,甚至包括了对刘备对兄弟之义、对百姓之仁的看不起。解析刘备在关羽、张飞死后对东吴的复仇之战,今人往往从可惜刘备被仇恨冲昏了头脑,不肯接受东吴的谈和,让蜀集团蒙受巨大损失的角度,认为这是刘备的失败。却很少有人能真正理解刘备在兄弟死后的悲怆,不灭吴国不罢休的意志。
从尊刘抑曹到尊曹抑刘,背后是人们对真实的追求,对物质成功的渴望,对道德标准的淡化。从不足处来说,尊刘抑曹表现出封建社会儒家思想的伪道德、灭人欲的一面,尊曹抑刘则体现出了现代人物质为上、道德沦丧、欲望不加桎梏的一面。
综观《三国演义》全文,不禁让人感叹三国时期是一个星闪耀、雄并起的年代。刘备和曹操作为三国时期为数不多的可以称作赢家的人,他们的成功一定有着必然性。千百年来,“仁德”都是君主最重要的品质之一,从这一点上来说,刘备可以说是天生最适合做君主的人了,更别说他在识人、信人、用人上的独到之处。今人对刘备的不屑,体现的却是现在人目光短浅的一面,又有谁能真正懂得“惟贤惟德,能服于人”的道理。
04010520
高天翀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