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梅煮酒话“奸雄123
青梅煮酒话“奸雄”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人物形象
胡宝鑫
(渤海大学文学院辽宁锦州121000)
摘要:三国世界,波澜壮阔。作为一个典型的英雄辈出的历史时代,有无数的文学作品对其进行了撰写与 讴歌。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个性鲜明的传奇人物纷纷袍笏登场。然而传奇人物众多,但其中最为杂糅 复杂却又吸引人眼球的人物非曹操莫属。作为三国最大集团实力的领袖,曹操具有相当的研学价值。但由于 《三国演义》其本身带有“拥刘反曹”“拥汉忠君”的作者主观立场,对曹操的描述或多或少都有些“不公平”。
宣萱个人资料作为一部通俗小说,《三国演义》塑造出的曹操的文学形象,比其他三国学术性著作如《三国志》中的曹操形 象更为被大家所接受。本篇论文因此希望通过对《三国演义》这部文学作品本身情节的研究,来加深有关曹操 这一特定人物的人物形象理解,通过系统化的梳理、分析,得出相应的形象结论。360手机助手怎么用
关键词:三国曹操人物形象
中图分类号:1207.4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 (2016) 2卜0123-02
首先,我们需知道《三国演义》是一部描写东汉末年,反映三国时期时势造英雄的主题的长篇历史小说。其描绘的历史背景和主题的重点就落在雄主、谋士、勇将等历史人物的身上,也是这部小说的主要落笔点。作为主要人物的曹操,他的生平是《三国演义》的故事脉络和重要行文线索之一。
一、曹操的性情论
杀伐果断
曹操在“三国”,给人的是一种复杂、自私、善变的印象。《三国演义》中在第一回曹操人场介绍便稍长于刘备等人的人物介绍,对其描绘篇幅最长,而后直至第七十八回身死,刻绘出的是一位性格最为复杂、立场因素转变最为频繁的君主形象。小说开篇点出曹操的狡诈不顺,这种反面性格便暗示曹操本身的多层次复杂性格,为其之后的转变奠定基础。比如对吕伯奢的滥杀和“梦中杀人”事件。这固然是一方面,但也很片面。曹操杀伐果断,有中正堂皇之风,善断更善行。从刺董献刀,到洛阳勤王,又 曾挟天子以令诸侯,大道之基已定。曹操灭袁绍、除袁术、征乌丸、定宛城、斩吕布、收荆州、平汉中,直至受封魏王,无不体现曹操的善断善行。同刘备和孙权相比,曹操性格更为强势,透露着强大的自信。但自信过头的人往往容易好大喜功,容易冒进。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赤壁之战。曹操收荆州后,未等队伍修正和后续部队的支援补充,就急功近利地兵锋直指东吴,间接促使孙刘结盟,导致赤壁大败。但曹操也并不刚愎自用,知人善任也是他一大性格表现。虽说被《三国演义》有意忽视,但
曹操集团手下的人才是最多的,文有荀或、郭嘉、贾诩、荀攸等为其谋;武有张辽、夏侯惇、徐晃、夏侯渊,乐进等供驱策,人才济济,数不胜数。用曹操自己的诗来讲,就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因此曹操性格虽有瑕疵,但也有可取之处。
二、曹操的忠奸论
曹操是雄才,这点是毋庸置疑。但他为什么被称“奸雄”,而非“枭雄”或“英雄”?“奸”是对立的“忠”。曹操的“奸”指的是不忠于君主,主要论点就在其“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事上。小说记载:“建安元年……太祖(曹操)将迎天子(献帝)。”此时献帝年方十六,试想十六岁的孩子又怎么可能治理好国家?而曹操又正值壮年,
作者简介:胡宝鑫,渤海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语言学谋略野心正至巅峰,所以方有“大权便皆归曹操;朝廷大务,先禀曹操,然后方奏天子”。曹操此时名为汉臣,但实为汉主,那么作为“汉主”的曹操又需忠于谁?汉朝倾危,灭亡是板上钉钉的事,曹操不做,自有他人来做,这是历史的必然结果,并不能全归咎于曹操。而且,曹操为汉帝留下了最后一丝颜面,整部小说当中,有无数人建议曹操称帝,但曹操却从未迈过这坎儿,直至最后,也不过讨个魏王的名号,并未篡位。也可见,他本人对皇权尚存一丝敬畏之心。虽说他曾在天子寻猎时替献帝受百官朝拜,但如果没有曹操,汉王朝恐怕也早就成为过往云烟罢了。
dnf周末送疲劳
小说最初,曹操是想做“治世之能臣”的。他单身刺董之后,名望大增,正逢十七路诸侯欲联合讨伐董卓。曹操作为大会主要发起者,当时“宰牛杀马,大会诸侯”,威望一时无二。但在推选盟主之时,他却主动让给四世三公的名门袁本初。有人说当时曹操之所以让位,其实也是他摆正自己的位置,避开大浪潮和与地位不符的责任,以 免遭他人猜忌,相对而言袁绍当时更适合一些。我不否认这种观点,但曹操此时对汉王朝的认可也是无法否认的,此事发生在曹操自告奋勇地刺杀董卓之后,虽说不成,曹操依托机智才脱离虎口,但汉室忠臣的形象非常深人人心,不管是对于当时的诸侯还是现在的读者。
季风气候>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而后在《三国演义》的第六回中,董卓放火烧洛阳,孙坚随后率众救灭宫中余火,“是夜星月交辉,乃按剑露坐,仰视天文……”将孙坚刻画成一个多谋且忧国的英雄人物形象。对于人物刻画这点,暗含着大多数三国研究大家所认为的《三国演义》意识性主题:英雄人物与上天旨意休戚相关。孙坚无疑是应时势而生的英雄之一。孙坚叹曰:“帝星不明,贼臣乱国,万民涂炭,京城一空!”忠君爱国的心态表现的特别生动。可出人意外地,孙坚在从井中打捞出一个妇人尸首,并发现象征大汉权利正统的传国玉玺,孙坚的态度就急转直下,竟打算偷偷带走玉玺。而董卓挟持天子迁都长安后,诸侯当中只有曹操因担心天子安危携兵追赶董卓。虽不幸中计、惨败而归,但是计策上的失误,并不代表曹操战略上的失误,曹操因忠于汉室而迫不及待营救汉天子的行为的忠贞是毋庸置疑的。前后两种比对下,曹操此时在忠君上,三国诸侯无出其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