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酿葡萄酒“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应用研究
吕耀东
(平凉机电工程学校,甘肃平凉7434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水平的不断提高,各行各业都开启了新的发展模式,加快了转型升级的步伐。这其中不乏诸多的新兴产业,计算机作为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炙手可热的行业,其行业的发展能量来自诸多的专业技术人才,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便是其尤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而在中职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模式一直是重难点所在。“现代学徒制”是在新的社会发展背景之下进化而来的教育手段,在教育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基于此,本文将从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育教学入手,分析“现代学徒制”的应用现状、必要性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
学徒制是我国流传最久远的传统工艺学艺模式,曾经的发展背景是以我国的家庭作坊经营体制为模板,在坊间盛行。学徒制最大的特点是突破了以往师生限制,古语有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便凸显了学徒制的最大特点之一:师徒间的亲密感和超然感。但是传统的学徒制显然是不适合现代社会发展基调的,所以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学徒制逐渐被瓦解和弱化。直到当今社会教育模式和体系逐渐的多元化,学
徒制作为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重要模式,又逐渐地被人们所改造并重视了起来。“现代学徒制”的理念最早是在2014年由教育部提出的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此之后开始了学校和企业的深入合作,但是学徒制目前仍然处于发展与普及阶段,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发展的前景仍然需要人们探讨。
二、当前现代学徒制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学校不够重视
目前,受我国整个中职学校招生环境的影响,大多数的学校都将重点放在招生上,教育模式仍然沿用以往的传统模式,对于其创新和改革的必要性认识较少。“现代学徒制”的发展需要的首先是人们的深入理解与精诚合作,学校领导对于学徒制的认识不深,必然会直接影响到学徒制的实际应用,以及后续与企业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如果无法开展有效的校企合作,那么学徒制的发展就将成为一纸空谈,中职学生学习专业技术的目的是就业和与社会建立有效的联系,学徒制的作用就是给予学生和学校更大的教学便利,提髙学生的学习水平,到了社会和企业中能更好地接洽工作,取得进步。但这都需要学校领导进行重视并在校内进行全面的推广。
(二)企业不够积极
企业是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最终的落脚点。学校是教学的开端,企业就是继承学生在学校学习内容
和学习精神的地方。但是就目前来看,“现代学徒制”在企业中的科普力度不够,其影响力甚微,大多数的企业在选择人才时还是将自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学徒制的精髓被忽视,与高校合作无法短期内看到人才成长和收益,这导致了部分企业并未深入的了解学徒制就先将其排除在外。这不仅会影响学徒制的整体社会发展,还将直接影响到中职学校在学徒制的普及与改革方面的积极性。
(三)教学模式不够流畅
由于目前的“现代学徒制”仍然处于发展和摸索的阶段,所以很多学校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都处于摸着石子过河的状态,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岀现了偏差。首先是教师的授课,中职计算机专业的课程需要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但是教师在实际教授的过程中往往还是遵循陈旧的教学模式,并不能够将学徒制进行灵活的运用,与企业的联系略有偏差,这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依旧是死板的教学模式,学徒制徒有空壳,无法得到真正的展示。二是对学生的影响不到位。学徒制讲求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根本上来说需要师傅与徒弟双方的努力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没能打破死板的传教作风和教育模式,学生仍然保持着被动受教的身份,在心理上也没能完成新的教学模式与角的转变。这既不利于学徒制的改革,也不利于学生学习力的培养,将来与企业的接轨考验的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对市场发展的理解力,这些内容都需要在中职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中进行培养。
三、现代学徒制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应用中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重视度
要想使“现代学徒制”对中职计算机课程真正产生实质性的影响,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对学徒制的重视程度,并在学校自上而下地进行宣传工作。首先要让学校内部对学徒制都有基本的了解,然后开始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在不了解学徒制的情况下贸然进行推广,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到位,教师也不能做到真正吸收到学徒制教学的精髓。需要根据中职计算机课程的需要来进行课程的重构,将学徒制融入其中,并根据学生学习的重点进行适当的调整,需要同时具备科学性和系统性两大特点,从教师到学生要同时做到精准教学和精准培养。学生在第一次接触学徒制教学的过程中要抓住学徒制教学的精髓,逐渐转变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位置,以学徒制教学中“徒弟”的身份进行求教,真正融入学徒制教学的氛围之中,避免割裂学习结构,造成无所适从的现象。
(二)建立学校与企业的有效连接
在学徒制教学中,学校和企业的位置同样重要,同样是不可分割的部分。而学生在学校学习知识目的也是将来为企业更好的服务,所以在学徒制的推进过程中,应当提高企业和学校之间的有效沟通,建立更为亲密的合作关系。这样
【作者简介】吕耀东(1974—),男,本科,研究方向:计算机专业教学。
啊海15
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才能有针对性地培养更加适合企业的相关技术人才,并且为学徒制到更为适合的发展环境,采取工学交替的模式,带动学生真正融入到学徒制的学习环境中来。学校和企业以互惠共赢为合作的基础,双方根据各自的可教育性和可发展性进行新型教学手段的探讨,学生在校的一切学习都能够在合适的范围内进行,这样不仅大大节省了创新的空间和事件,还能够提供给学生一定的学习积极性,将校企资源共享的模式发挥到最好。
(三)改革传统的考核模式
莱姆症在传统的学校考核当中,学生能发挥的自由创作能力是有限的,这并不符合计算机这门课程的学习方向。因此,在学徒制引进和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将考核模式的改革与其同步进行,利用学徒制的伸缩性和可塑性来为学生创造更为适合学科环境的考核模式,将固定的学习内容与灵活的实践考试相结合。学生对于学习的内容可以具备一定的选择性和发散性思维,教师在考核的过程中也可以与学生产生一定的交流,这样教学和考核相结合的模式能够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容错率和进取心理,既能够得到学习的满足感,还能够按照既定的方向进行学习。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习与岗位工作的有效连接,师傅、教师和所需的工作岗位之间的联系是灵活的,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根据学生个体情况以及环境的不同进行随时的调整。学校的传统考核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和实践能力,不进行考核制度的创新最大的影响便是学生的学习内容均变为纸上谈兵,没有和实际相结合的考核过程和学习过程都是不现实的。
结束语
教育改革是艰难的,在目前的大环境之下,我们推崇现代学徒制,但是实际上学校的发展模式与教学理念与学徒制仍存在一定的出入,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实际中不断的磨合,将新式的教学模式逐步融入到中职教学当中去,并推动学校和企业进行有机的结合,这是未来中职计算机教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郭克庆.在中职计算机专业中应用"现代学茯制"教学模式
[J].数字化用户,2019,25(45):281.
[2]袁喜连.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专业应用探析
[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43):215,
213.
[3]王进.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改革分析汉语国际教育就业方向及前景
[J].科教文汇,2019(31):117-118.
[4]方莉.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Q].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1(4):30-31.
[5]颜红.浅谈现代学徒制在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中的渗
透策略[J].天工,2019(10):57.
[6]胡三宁.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
体系建设[J].无线互联科技,2018,15(18):80-81 [7]张平华.协同创新视域下的计算机网络专业现代学徒制
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29):156-157.
(上接第14页)
异。不同于出国旅游,汉语教师在国外生活的时间较长,生活中方方面面均要面对自身文化和异国文化的碰撞,深度了解两种文化的特质与差异,才利于文化冲突和不适应带来的焦虑和不安。我们关注
国际汉语教师在海外的文化适应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完全认同甚至鼓吹对方的文化,仅仅是尊重对方文化,接受自身文化和对方文化的差异性,使这种文化差异不至于影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当一个国际汉语教师能够克服文化冲突,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又能保持自己的文化传统时,才算真的具备T“多元文化”意识。实际上,除了非语言层面的跨文化意识,对身在海外的国际汉语教师而言,他们还会面临因语言不通而引发的交际问题。教学过程发生在教室,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学习者尽量用目的语进行沟通,所以在上课时间段教师遇到的语言问题或许相对不多。但在国际汉语教师不短的任期内,教师必然还会存在其他的校内交际、社会交际,语言障碍也是目前跨文化交际失败的一大因素,当对方无法正确理解自己所表达的意图或想法时,人们很容易会陷入苦闷和不悦。因此,还需要着重提高国际汉语教师的语言能力。对于教师本身而言,可以未雨绸缪,在出国任教之前有意识地加强外语学习;对于培养单位和所任教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师开设日常用语速成培养之类的晚间班。整部剧都在开车的动漫推荐
国际汉语教师在国际汉语推广中扮演着桥梁的角,在向外传播中华文化的同时,也在接收着外来文化。目前已有大量的文献调查表明,国际汉语教师整体在跨文化交际上缺乏相应的跨文化知识储备和跨文化交际应对能力,许多汉语教师任教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文化不适应甚至文化休克现象,这一现象值得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及培养单位深思。因为完善对国际汉语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和多元文化意识培养,无论是对教师本身还是对国际汉语教学工作的展开都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晓音.对外汉语教师素质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
博士毕业论文,2013:262.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
版社,1999:177-184.
[3]周健.论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及教师的双文化意识卩
语言与翻译,2004(1):64-67.
[4]毕继万,张德鑫.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文化研究的问题
电压力锅使用方法Q].语言文字应用,1994(2):40-46.
杨彤[5]邵滨,邵辉.新旧《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对比分析Q].云
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3(3):30-36.
[6]王端,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人才跨文化交际与传播能
力培养研究Q].现代语文,2015(9):97-99.
16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