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出过哪些文化名人
扬州名人快乐心情
文化名人鉴真
【鉴真】(688~763)唐代高僧。俗姓淳于,扬州人。14岁出家大云寺,从智满禅师为沙弥。18岁,由应邀来扬州的南山律宗开创人道岸律师授菩萨戒。27岁,回扬州大明寺,是年夏主持大明寺法会。此后,在扬州兴戒坛,缮道场,建寺舍,造佛像,修塔宇,讲法阐律,写经刻石,广施医药,普济众生,为4万余人授戒。为道岸、义威之后一方宗首。唐天宝元年(742),日本学问僧荣睿、普照来大明寺请求推荐一传戒师“东游兴化”。时已55岁的鉴真,同思托等人先后6次东渡日本,前5次均未成功,鉴真于第五次东渡中失明。天宝十二载十一月十六日,鉴真同普照、法进、昙静、思托、义静、法载等24人,第六次东渡日本,历时1个多月,于十二月二十日抵达日本阿多郡秋妻屋浦,由延庆师引入太宰府。次年二月,鉴真一行入京(奈良),安居东大寺,为圣武上皇、皇太后、孝谦天皇、皇太子等授菩萨戒,后为沙弥澄修等440余人授戒,又为旧大僧灵福、道缘、忍基等80余人舍旧戒后重授具足戒。是为日本佛教徒登坛受戒之始。唐乾元二年(759)鉴真率弟子普照、思托等在奈良建成招提寺,遂
由东大寺移居于此。鉴真除弘扬戒律外,还将中国的建筑、雕塑、医药等介绍到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秦少游
【秦少游】(1049~1100)宋代词人。名观,字太虚、少游,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人。北宋元丰八年(1085)进士,授定海主簿,调蔡州教授。后经苏轼、范纯仁等举荐,参加制科考试,授为宣德郎、太学博士,校正秘书省书籍。不久又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馆编修官。此间,秦少游发表过许多切中时弊的言论,并望朝廷审时度势,安都定策,区别朋党,任用贤能,遂遭旧党攻击,屡遭贬谪。绍圣元年(1094)调任杭州通判。又因御史刘拯谗他增损《实录》,贬为处州监酒税。复以他罪削职流放郴州,后又除去名籍,贬谪横州。元符二年(1099),贬徙雷州。徽宗即位,大赦党人,秦少游复为宣德郎,还放至衡州,途经藤州,游光化亭(一作华光亭),为友人吟诵梦中长短句《好事近》,索水欲饮,水至,笑视之而卒。秦少游长于议论,文丽诗深,兼有诗、词、文赋与书法多方面才能,尤以北宋婉约派词宗驰名于世。著作有《淮海集》40卷、《淮海词》(又名《淮海居士长短句》)、《劝善录》、《逆旅集》。又辑《扬州诗》、《高邮诗》。?
关于党的名言简短
郑板桥
【郑板桥】(1693~1765)清代画家、书法家、诗人。名燮,字克柔,号板桥。兴化市(原属扬州)人。“扬州八怪”代表人物之一。17岁读书于真州(今仪征)毛家桥,20岁从乡里陆种园学填词,23岁于乡里及真州江村教馆。其时已中秀才,教书非其所愿,约于30岁前后至扬州谋生。30~40岁间,父亲、儿子、妻子先后去世,家境艰难,靠卖书画度日。40岁时,应试南京,中举。44岁时去北京应试,中二甲第八十八名进士。乾隆七年(1742)春,任山东范县(今属河南)县令。十一年(1746),调署山东潍县。次年,该县遭灾,他开仓借粮于民,并令富户平粜所积之粮。任中处理民事,多助穷苦百姓,不帮富商,因之得罪豪绅,于十八年(1753)被罢官。回扬州后,以卖字画为生,晚年回兴化。郑板桥善画,尤擅写兰竹。亦善书法,楷、行、隶三体相兼,以画法入笔,用隶体参入行楷,自成一格,号称“六分半书”,后人称之为“乱石铺街”。又善诗文,作品明白流畅,不受神韵格调之缚。其中,《悍吏》、《私刑恶》、《孤儿行》、《逃荒行》等作,描写人民疾苦;《家书》、《道情》等作,自然坦率,为世人称道。人称郑板桥诗、书、画三绝。?
罗聘
直播录制
【罗聘】(1733~1799)清代画家。字遁夫,号两峰。祖籍安徽歙县,其先辈迁居扬州。“扬州八怪”中最年轻者。24岁时,拜金农为师,学诗习画,30岁时在扬州画界崭露头角。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罗聘携画至京师拜谒名流,所作8幅《鬼趣图》最受注意。次年南归,在天津因大雪受阻,整理金农诗作,并作后记。三十八年(1773)路经泰安,与几位好友相遇,滞留数月,于次年返里。42~46岁间,曾游历鲁、晋、豫、鄂等地。47岁时,第二次赴京。其间,他曾画蜈蚣、观音、杜甫与韩愈像,又作过指画。在外漫游近10年,后因囊中羞涩而返里。返里后,仍以卖书画为生。乾隆四十九年(1784),应地方之请为重宁寺作大幅壁画,画中仙佛人物维妙维肖,传为名胜,今已不存。乾隆五十五年(1790),罗聘携幼子允缵三上京师。其书画不仅达官贵人求购,在京朝鲜人亦以重金收买。其时收入颇丰,但因豪爽挥霍,8年后还需别人资助路费,才得以返回故里。返乡之后,作《梅花记岁图》。嘉庆四年(1799)逝世。?
王念孙
【王念孙】(1744~1832)清代学者。字怀祖,号石。扬州高邮人。清乾隆四十年(1775)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后,任工部水司主事、给事中,专心研究治河方略,了解古
今利弊,撰写《导河议》上、下两篇。后历官陕西道、山西道、京畿道、监察御史、给事中、永定河道、山东运河道等。职中,以秉公持正著称。历10年完成《广雅疏证》上、下两册32卷。曾奉旨编纂《河源纪略》一书,还著有《读书杂志》82卷、《释大》1卷等。其子王引之(1766~1834),清嘉庆四年(1799)进士。著有《经义述闻》32卷,皆摘经句而解释。完成《经传释词》10卷,共收160个字,与《经义述闻》互为表里,开清代文典之先河。还于道光八年(1828)参加修订《康熙字典》的工作,校正原版中错误2588条,并辑考证12册。另有《王文简公文集》4卷、《附录》1卷。?
汪中
张震妻子【汪中】(1745~1794)清代学者。原名秉中,字容甫,号颂父。扬州人。7岁丧父,家贫不能入塾,由其母邹氏授《小学》、《四书》。14岁时,为生计所迫,入书店当学徒,遍览经史百家,故扬州民间有“无书不读是汪中”的传说。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以《射雁赋》应试,列扬州府第一名,补诸生。三十三年(1768),乡试落第,遂不复应试,专心治学。四十二年(1777),侍郎谢墉督学江苏,试经解、策、赋、诗,汪中均列第一,举为拔贡生。四十八年(1783),在南京协助编纂《南巡盛典》。五十五年(1790),应聘至镇江文宗隔岸歌曲
阁检校《四库全书》,五十九年(1794),扶病前往杭州文澜阁检校《四库全书》;是年冬,因积劳病发,卒于西湖葛岭园僧舍。汪中擅诗文,早负盛名。乾隆三十五年(1770),仪征盐船遭火灾,作《哀盐船文》,名儒杭世骏以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郑虎文、朱筠等名儒称汪为奇才。五十年,作《广陵对》3000余言,被誉为“天地间有数之奇文”。汪中治学广泛,见识博大,善于融会贯通。对经史、诸子、文学、哲学、文字、音韵、训诂、校勘、金石、地理、书法、篆刻等均有研究,成果颇丰,有《述学》内外篇、《春秋述义》、《春秋后传》、《广陵通典》、《荀卿子通传》、《小学》等。?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