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2011,(1):33-36.
[8]郝小琴,罗兴录.农业院校本科毕业论文与创新教育几个问题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13.
[9]李仁方.关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工作的几点思考[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1,1(3):8-10,38.
[10]金素梅.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管理途径探索[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1,(4):129-131.
[11]王贵元,刘乐承,吴强盛.提高农林院校学士学位论文质量的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2009,(4):98-100.
基金项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1YB064);河南省高教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立项课题(11007)”;河南科技大学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项目(2012Y-046,2012Y-043)资助
作者简介:苗艳芳(1956-),女,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土壤肥料学教学和科研工作。
郑州市中等职业学校从2010起开始试行学分制,共分两批进行试点,首批试点学校共7所,分别是郑
州市艺术工程学校、郑州市经济贸易学校、郑州市信息技术学校、郑州市财贸学校、郑州市商贸管理学校、郑州市科技工业学校和郑州机电工程学校,其中,前6所为市教育局直属公立职业学校,后1所为唯一一所县属中职学校。第二批试点学校共11所,分别是郑州市金融学校、郑州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郑州市国防科技学校、郑州市财经学校、郑州市财税学校、郑州市外资企业管理专修学校、黄河科技学院附属中专、新密市职教中心、新郑市中等专业学校、中牟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和登封市中等专业学校,这一批试点学校不仅包括公立职业学校,还包括民办和行业办的职业学校。为了保证学分制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郑州市教育局高度重视,于2010年6月份下发《关于郑州市中等职业学校试行学分制的通知》,要求学校自愿报名试行学分制;郑州市职业教研室也出台了《郑州市职业学校试行学分制指导意见》,并邀请有关专家和学校教学管理人员进行研讨,几易其稿。经过将近两年的运行,学分制试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大型活动策划流程第一部分学分制有关理论问题研究
一、实施学分制的背景
1.政策背景。1994年原国家教委颁布的《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学籍管理规定》指出“中专学校可试行学分制,试行的具体方案由学校提出,经主管业务部门同意后,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1]1998年12月由教育部制定、国务院批转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中等职业教育要改革专业和课
程结构,实行弹性选课制度,提高培养质量,使毕业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产业结构和就业市场变化的需要”;[2]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也指出“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要创造条件实行弹性学习制度”;[3]2000年3月教育部在《关于全国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又指出“中等职业学校要开展学分制的
试验,改革教学组织和管理制度,使学生能够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兴趣、条件选择课程和学习时间。要建立校际之间、相近专业之间学分相互承认的机制,允许学生跨专业、跨学校选择课程”;[4]2001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又下发了《关于在职业学校进行学分制试点工作的意见》;2004年7月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在职业学校逐步推行学分制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经济、教育欠发达地区要积极推进职业学校开展学分制试点工作,为职业学校实行学分制提供更为灵活的政策,在优化教育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地区成熟经验,积极试点、大胆创新,为逐步推行学分制创造条件”,[5]郑州市属于经济、教育欠发达地区,也要积极推进职业学校开展学分制试点工作。
2.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和普通教育有着密切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但由于一些人为因素,将两种教育割裂开来或者是片面强调普通教育,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学分制的实行能够较好地将两种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避免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人为割裂的现象。此外,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都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它们之间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但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和人为原因,两者自然衔接很不容易。学分制作为衔接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纽带,它
宁波疫情最新消息今天封城了
的建立能够较好地处理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自然衔接问题,通过衔接课程的学习,使已接受了中职教育的学生能够顺利地过渡到高职中去,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也避免了教育资源的浪费。中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它培养的学生一毕业就面临就业的问题,这就彰显了岗位培训的重要性,在学分制条件下,学历教育和岗位培训能够很好地融合起来。
3.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进入职业教育的学生,不仅有就业的需要,还有升学的愿望。所以,当前的职业教育要满足学生升学和就业的双重需要,从而满足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部分学生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需求,比如有些学生适合这方面专业的学习,有的学生适合那方面专业的学
郑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郑亚楠
(河南省郑州市教育局职业技术教育教研室,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学分制是以选课为前提,以学分作为计量学生学习量的单位,以取得最低学分为毕业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本文在分析实施学分制的背景、理论基础,对有关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回顾了郑州市中等职业学校自2010年推
行学分制改革的历程,并对学分制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7-0032-04
苗族的风俗习惯. All Rights Reserved.
习,还有的学生可能适合不同类型课程的学习,学生的多样化的需要如何满足,那就可以通过学分制中的选修课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通过选修课的学习,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学生发掘自己的兴趣和需求,从而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二、实施学分制的理论基础
1.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他认为人的智力应该是一个量度他的解题能力的指标,它至少可以分成七个范畴(后来增加至八个)。多元智能理论的多元性和开放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中职学生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它对传统智力理论指导下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课程结构、教育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方法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它是我们进行学分制课题研究和实践的重要理论支撑。
2.发展理论。学分制是建立在发展理论的基础上的。[6]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状元,这是我国的传世名言。它告诉我们,不管从事哪个行业,都是光荣的,都是有发展空间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那
些技术含量高的、工作环境好的工作逐渐被人尊重;而那些技术含量稍低的、工作环境较差的工作逐渐被人冷淡。此时就需要舆论的支持和经济政策的调节。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虽然学业成绩相对较薄弱,被普通教育所淘汰,但并不意味着这些学生就一无是处,他们中的部分学生可能擅长动手,部分学生可能擅长形象思维,他们同样可以通过职业学校的学习,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在未来的岗位上能够一展风采,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因为很多生产一线也需要优秀的技术工人。
3.选择理论。学分制是建立在选择理论的基础上的。[7]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作为一种商品,也需要满足消费者家长、学生和用人单位的不同需求。在现行教学制度下,实际上也存在着选择制度,只不过这个选择制度是以考分为前提的,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考分靠后,就被选择进入了职业学校。而进入职业学校后选择什么专业,也并非出自学生本心,更多的是受了周围人的影响。从选择学校到选择专业,学生都“被选择”了。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的深入,学生也应该有自己的选择,这种选择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是不断发展的,人的认识也是在不断发展的。
4.终身学习理论。学分制是建立在终身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的。[8]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是一种终结性的教育,其实不然,由于科技的日新月异,人的一生中,一次性的学习就显得远远不够了,要想在这个社会上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坚持终身学习。终身学习不仅仅是单纯地学习知识和技能,而是要“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是满足个人在学校和工作中不断学习之需要的唯一出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是21世纪人才的四张通行证。
三、有关概念的界定
1.学年制。是指用学习时间和课程来控制教学量和学习量的教学制度。它是按照学习年限计算学生的学习量,学生在规定的年限内修完全部学业或者学完规定的课程、其成绩及格为学生毕业的标准的教学制度。
2.学分制。是指以取得规定的最低学分为毕业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以学分衡量学生学业完成情况,并以学生必须取得的最低学分作为毕业标准的,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多选择余地的教学制度。金素梅
3.学年学分制。是介于学分制和学年制之间的一种教学制度。它以学年制为基础,以选课制为核心,管理上采用学年制的做法,在根据培养目标所制订的教学计划中确定每学年的必修课、选修课及相应的学分,并规定每学年应修满的学分,学生在学制年限中修满规定的总学分可以毕业。[9]
4.必修课。是为保证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和质量,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它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其中,公共基础课是国家和教育行政部门以教育文件等形式规定必须开设的;专业技能课是学校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和市场的需求,为适应社会职业岗位的岗位标准所开设的。
5.选修课。是学校根据学校实际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所开设的课程。它主要分为限选课和任选课,
其中,限选课是指学生在专业业务范围内,按照规定要求选修的深化、拓宽课程;任选课是指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实际需要选修的深化、拓宽课程。
四、郑州市职业学校试行学分制的基本要素
1.学分的类型。学分分为课程学分和非课程学分,课程学分指学生通过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的学习获得的学分;非课程学分指学生在课程以外取得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或校级(含校级)以上荣誉证书、参加校级(含校级)以上组织的各种竞赛受到的表彰和获得的奖励,以及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等折合成学分后获得的学分。学生总学分=课程学分+非课程学分。
2.学分的计算。课程学分以16~18学时为1个学分计算,三年制总学分不得少于170分(社会实践活动学分不得少于5分)。每门课程学分的获得以学生实际参加教学活动的课程占该门课程总课时数百分比为前提,如学生参加该门课的学习时间不到总课时数的70%,则该门课的学分为0;如超过70%,则根据考试及出勤情况给予相应的学分。学习成绩的衡量采用等级权重的方法,即:课程学分=出勤课时数÷(16~18)×等级权重(等级权重以优秀为1.2、良好为1.1、合格为1.0、不合格为0计;其中85~100分为优秀、70~84分为良好、60~69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取得的分数为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之和,其中平时成绩占30%,考试成绩占70%)。成绩不合格者,允许补考以取得学分,补考成绩在60分以上一律按合格计。
3.免修。学生根据已有的学习经历和成绩,可申请免修相应的课程,经考试合格或经学校审阅同意免试者,可取得相应学分。
4.提前毕业。学生如在校期间无违纪现象,无补考情况且按上述条件修满170分以上(含170分)者可申请提前毕业,提前毕业时间不超过半年,由学校根据学生的表现择优推荐,提前毕业人数不超过本校该届应毕业学生人数的2%。
5.选课。学校应在学期末向学生公布下学期的实施性教学计划的课程及相关的学分,要指导学生根据专业需要和个人兴趣、条件进行选课,逐步实行走课制、走专业制、走校制,逐步允许学生跨校、跨专业、跨年级选择课程和学习方式,鼓励教师校际兼课。
.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二部分郑州市职业学校学分制
研究与实践的工作过程
一、准备阶段(2010年6月至2010年9月)
1.工作目标。掌握理论、转变思想观念、统一认识,为学分制的实施做好思想、组织、制度、培训和教育教学物质条件等诸多方面的准备。
2.工作形式。学习有关理论著作和政策性文件、经验材料,召开讨论会、说明会、培训会。(1)学习方面。学习了教育部《关于在职业学校逐步推行学分制的若干意见》、教育部《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学籍管理规定》《职业院校实施学分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郑州市中等职业学校试行学分制指导意见》。(2)会议方面。全市共召开了四次重要会议。会议规格从省级职业教研室领导参加、市教育局有关领导参加到市职业教研室组织和第一批试点学校参加,会议内容主要是围绕制定郑州市中等职业学校试行学分制的指导意见和各学校的实施方案召开。(3)培训方面。共举行了两次培训。一次是关于学分制软件的使用培训,一次是邀请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上海同济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职业院校学分制工作的权威专家杨黎明教授讲授开展学分制工作的若干理论问题,为下一步学分制工作的实施做好理论准备。在这个阶段,我们对学分制的推行工作实行联络员制度,分别由两名教研员专职负责七所学校学分制的具体实施工作,并充当学分制试行工作的联络员,更利于学校在实施学分制工作过程中与我室的沟通。
3.工作结果。在准备阶段形成了有关学分制工作的下列材料:《郑州市中等职业学校试行学分制指导意见》、各试点学校实施学分制的具体方案和各项规章制度。
二、实施阶段(2010年9月至2012年3月)
1.三次会议。第一次会议于2011年6月在嵩山饭店召开,会题为“郑州市职业学校首批学分制试点学校
工作总结暨第二批试点学校工作启动会”,会议明确了第二批实施学分制工作的试点学校,自此,学分制试点学校达到18所。会议回顾了我市学分制工作的开展情况,首批试点学校分别从思想观念、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硬件准备、软件运行情况等不同层面介绍了学分制工作的实施情况。第二次会议于2011年9月在郑州市职业教研室召开,此次会议七所试点学校围绕在试行学分制过程中的进展情况、取得的主要成绩、好的做法以及存在的困难等问题进行了汇报。第三次会议于2012年3月在郑州市职业教研室召开。此次会议围绕学分制“给学校带来了什么变化”“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推动作用”“给企业带来了什么好处”“为经济建设带来了什么贡献”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2.四次培训。这四次培训都是针对学分制系统的使用进行培训,旨在通过培训使学分制系统管理人员能够尽快熟练使用学分制软件,充分发挥学分制系统的功能,提高工作效率。
3.一次考察。组织18所试点学校的教学负责人赴上海、杭州等几所推行学分制的学校进行考察。
4.三次检查。第一次检查是2010年11月,联络员深入首批试点学校,了解学校学分制实施情况及在实施学分制过程中出现的困难以及问题等。第二次检查是2011年5月份,对七所学校的数据录入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并与学校教学校长、教务主任和工作人员开展座谈,详细了解学校的数据录入情况和学分制软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三次检查是2011年10月,对首批试点学校工作进行阶段性检查。此次检查的目的有二,一是为了了解学分制工作的实施情况,二也是为了对学校进行表彰,把此次检
查结果作为表彰的依据。此次检查主要是从组织机构建立情况、宣传动员覆盖情况、教学计划实施情况、选修课开设情况、学分制软件使用情况、学分制手册使用情况和设施配套情况等七个方面进行检查,检查形式有查阅相关资料、座谈、调研等。
这个阶段,我们又实行了试点学校结对制度,让首批试点学校和第二批试点学校进行自愿结对,指导第二批试点学校的学分制试行工作,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同时,第二批试点学校如果有好的做法,也可以和首批试点学校进行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三、总结
1.转变观念是前提。学分制作为一项新的教学管理制度,它的试行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也是职业教育领域的一项教育制度的变革,这种制度变革的实质就是教育观念的更新,以新的教育理念办学,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教育发展的需要。通过试行学分制,听取有关专家做报告,认真学习有关文件,提高了教育行政、业务指导部门和学校有关人员的理论水平。
2.领导重视是关键。郑州市教育局、市教育局职成教处和市职业教研室等部门的领导,都把学分制试点工作列入到年度工作计划之中。各试点学校校长、教学校长、教务主任和广大教师等也积极配合,保证了学分制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
3.制度保障是核心。学分制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来说是一项系统工程,光有改革的理念是不行的,必须有配套规范的制度才能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除了郑州市有统一的制度外,各学校也制定了具有本校特的制度,以校为本的规章制度对于学分制工作的开展才更具有指导意义。
4.实施推进是重点。学分制的实施过程中的类型选择有三种:一校试点、数校联动和区域合作。[10]目前郑州市属于数校联动,分批进行。使用这种方式,各个学校可以集中优势资源,在实施过程中互相讨论,互相学习,以点带面,及时地针对共性问题尽早地提出解决方案。数校联动的另一个优势在于资源共享,特别是师资和选修课程资源的共享。
5.众参与是基础。学分制工作的顺利实施不仅要依靠领导层的重视,更需要师生的广泛参与。我市学分制各试点学校都充分利用各种会议、校刊校报、网络等载体对学分制进行广泛宣传和全员培训,从管理人员、一线教师到学生和家长,使全体人员明确实施学分制的意义和学分制工作对学校管理工作的要求。
6.成功育人是目的。试行学分制的动因很多,但最终落脚点还要在“成功育人”这一目标上。学分制改变了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淡化了优生与差生的差别,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潜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寻到自身优势,都能得到适合自身特点的最佳教育和全面发展。这也正是试行学分制的根本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学籍管理规定[Z].
[2]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Z].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
羽毛球训练. All Rights Reserved.
修杰楷入伍受训定[Z].
[4]教育部.关于全国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Z].
[5]教育部.关于在职业学校逐步推行学分制的若干意见[Z].[6][7][8]杨黎明.职业院校实施学分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 [9]王运河,王志洲.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改革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6,(5):19.
[10]王志云.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2004.
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在课堂上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要建构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挖掘其潜能,树立以人为本的主体观,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
一、创设情境,以趣激学
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始终把引导学生作为发展的内在动力,即个性兴趣和求知欲放在首位,努力营造“不愤不悱,不启不发”的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情境中进行探索,不仅获得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技能,通过小品表演、动手制作、讲故事等身体的感知活动,创设认知情境,可以强化学生的表现欲、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诱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通过讨论、辩论、演讲、质疑、析疑、解释等大脑的思维活动,创设问题情境、思维情境、推理情境等,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提高他们学习的理性分析能力,使其主体精神在主动获取知识,积极思维后产生动力,这样,政治课就能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教师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整到亢奋状态,到时多么枯燥无味的大道理,也变得富有人情味,而被学生全盘接受。
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造性的人才,人是有差异的,从差异开始,以差异告终。因此,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因材施教,使学习好的学生不耽误学习,困难生的学生也不至于因过重的压力而厌学,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合理性,做到了对每一个学生负责。重视个体差异,注重教学个别化和个性化研究,推进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实践证明,如果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次数多些,学习兴趣就相对浓厚些,
因为多次成功的情感刺激,强化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形成“兴趣—成功—更有兴趣”的良性循环。反之,则形成“没兴趣—失败—更没兴趣”的恶性循环。在授课时,对不同资质不同程度的学生,分别创造条件,尽可能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从而使他们对政治课逐渐产生兴趣。如对获得成功较多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使他们觉得成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对问题生课堂提问尽可能简单些,让他们有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得到同学们的认同,从而树立学习信心。这就要求教师上课时,基于基础知识面向全体学生,授课时要求通俗易懂,让中下学生也能弄懂悟透。在此基础上,将知识横向扩展,纵向拔高,让中上学生有更好的发展。因此,课题上教师要准确把握分寸,难易结合,交替进行,以保证人人都有明确目标。分层教学的实施,既保证了优生“吃得饱”,也保证了学困生“吃得了”,这样就形成了乐学、好学的风气,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意识普遍增强,使学生坚定“我能行”、“我能成材”等信念,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激活学习潜能,促进自主发展
让学生学得轻松,又能使其全面发展,正成为眼下教改的难点。素质教育的实质是以人为核心,以人的全面、自主发展为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变以往的单向信息交流为双向交互信息,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开设多种参与途径,激活学习潜能,这种双方交互信息,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所要讲解的内容,提出问题,要学生看书回答,即带着问题看书,也可以要求学生先看书,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然后让学生讲解这部分内容都阐明
了哪些问题,即看书预习。不管是何种形式的看书,都是以塑造学生主体人格为首要,创造一种竞争的教育环境,激活学生的学习潜能及参与意识,使之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发现式学习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独立完善的主体人格,使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大为提高,学生在自我管理中到自我,从而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自学能力大大提高。从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看:培养良好的阅读、观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会终身受益。教师可以在进行每一堂课时,先让学生自学,布置适当的思考题,或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阅读教材发现问题,读的本身就是感悟、理解、消化。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思考是在阅读的基础上所进行的积极的思维活动,在思考的基础上质疑,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培养了学生主动求知的能力。
要善于通过联想抓住知识之间的联系。概念很小,它只是一个知识体系中的一个元素,是知识链条中的一个环节;概念很大,它的每一个字甚至都有着深刻的内涵,它是思维的起点,由它出发可以达到知识体系的任何一个地
初探高中政治教学中创新素质的培养
杨炳毅
(河北省磁县第一中学,河北磁县056500)
摘要:在新课标理念下,作为政治教师,应把课堂教学作为启发、培养创新精神的主要阵地,以教学内容为载体,充分挖掘利用教材相关的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精神,并注意进行相应的能力训练,为学生今后成为
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专门人才做好充分的准备。
关键词:政治教学;创新素质;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7-0035-02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