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网络研修互动平台推动校本教研有效展开
1、网络研修互动平台是以学校校园网络为载体,以现代信息技
术为主要手段,在网络互动式校本研修过程中,借助当前学
校的校园网络,为常规形态校本教研的运作提供基本载体,
使日常校本教研活动在网上得以延续、扩展、生成、提升的
一种参与性强、实效性强、主题鲜明的网络研修模式。立完
善的建制度,保障研修活动有效展开。
封神演义的演员网络研修互动平台是为教师服务的,同时每位老师即是平台的使用者,也是平台的管理者。学校结合学科特、常规教研工作建立了基于网络环境下与新课程相适合的、开放的、动态的校本研修的管理体系。该体系实行分级管理。学校网络教研管理重心下移,网络教研的理念渗透到了日常教学工作之中,通过制定校本研修的具体工作制度和对学校校本研修工作的检查、辅导和考核,逐渐形成了校长--教导主任--学科教研组长--教师的分级责任制。校本教研的基础组织在各学科教研组。每位教师则是学科教研组中的一个细胞。将网络教研与学科教研紧密联系,与每位教师的日常教学紧密联系,使得校本研修的
理念渗透到了教师的日常教学教研工作当中,成为每位教师自我发展的根本途径,学科教研组则成为教师体合作的学习型组织。而学校教导处通过增强自身建设和学习,又为学科教研组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纵向的专业引领。
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网络研修管理体系的建立,从人力、物力上对校本研修予以保障,保证了校本研修能够有序有效的展开下去。
2、将常态资源转化为网络资源,最大化达到资源共享
网络教研最大的优势就是资源能够共享。无论是专业人员的理念与实践研究,还是一线教师以提升教学效果为目标的行动研究,其
孙菲菲电视剧成果和经验都能够通过网络,最大化地加以推广和应用。让最多的教师从中受益,促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取得最大的效益。
我们将所有基于学校常态环境下的校本教研活动内容,都转化成为“网络化教研”,成为能够为广大教师能够共享的资源。包括各类课例、案例、论文、随笔、反思、课件等文本、视频;课堂实录、报告讲座等音像视频,这为我们组织展开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网络校本教研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这些资源由教研资源的第一生成者负责将资料发布在网络教研平台上,为教师参与探讨交流提供范本与资料。
除了这些产生于教学一线的资源外,我们定期从外网上收集国内外最新的教育理论、案例、课例、视频等,上传到资源库中,供广大教师学习。王阳个人资料及简介
3、利用互动交流平台,让校本研修自主、实效
在互动交流平台上,每一位老师能够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自主选择参与相关教研主题的讨论与研究,在相互思辩、争论、交流中实现真正的互动式研究。
(1)展开网络互动课堂教学研究,突破校本研修时空限制
在教学实践中听评课是一种常见的教研方式,但这种方式受时间安排的限制,参与人员不广泛,效果不明显。所以,我们通过开设网络互动课堂来解决这个难题。我们将主题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视频上传到网络研修互动平台上,请其他教师在评课时间点之前观看授课视频。这样其他教师就能够自主选择时间、地点在网络教研平台上通过点播,观摩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观看后,再组织教师在网络课堂上展开评课活动,互听互评,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也能够利用网络课堂实行微格评价,对某一环节或和研究主题相关的片断,反复调出左小青的电视剧
观看,定格探讨研究,使校本研修细化、深化,从而有效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这为教师突破时空界限、克服学习研讨没有整块时间创造了条件,也充分发挥现实教研活动无法实现的网络优势。
(2)博客互动,实现校本研修自主化。
我们通过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学科组博客、课题博客、教师博客,引导教师将网络研修互动平台视作一个共同体,经常性互访,请求对方对自己实行指导,或对对方的相关案例、文章、观点实行评论,在网络平台上展开松散型的理论学习交流、互动式磨课评课、论文案例修改等活动。使我们的教师充分使用博客这个平台,在“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上做文章,在“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共同构建教育生活,在研究中共同成长。例如,四年级语文组刘金华老师在上《井底之蛙》公开课前,先把整理好的设计思路上传到个人博客主页上,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教师们发表了很多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在思维的碰撞后,刘金华老师即时调整思路,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课后,她又即时实行反思,发表在自己的博客上,与同行分享她这节课的得与失。教研博客,让教师充分享受到“注重与被注重”的喜悦。
(3)展开主题式互动教研,让校本研修更具实效性
因为网络的随意性,也带来了它的复杂性。为革除随意讨论的弊端,摒弃虚假的恭维与恶意的攻击等不良行为,在追求网络教研活动实效的过程中,我们突出“问题”意识,增强“专题”探讨,落实网络教研目标。我们以“主题”为主线,以课例为内容,以网络平台为载体来展开研究。即以在推动新课程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为教学研究的“主题”。发挥教师个人自主的实践反思与教研组同伴和专家的诊断、指导及经验共享的交互作用。我们引导学科组根据自身教学实际生成需解决的主题序列,以研究课为载体,围绕一个主题着力探
索解决之道。网上主题式网络教研从教材的分析、执教者的教案与说课、组内教师的建议与素材提供,到课后组内教师的点评、执教教师的反思,始终贯穿于教学的全程,且讲求参与的全员性。通过网络教研,为教师营造了一种伙伴对话、引领的气氛,在这样的开放环境下,没有权威式的霸气,没有授道者的居高临下,没有统一的价值标准,有的是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思考,有的是合作得到尊重,碰撞催生民主,争鸣推动发展。因为伙伴间的对话互动,思想交流就趋向了广度与深度,获得了研学双赢、教管双赢。
同时,这种主题式的评课改变了过去那种即兴而来听课,蜻蜓点水评课的现象,它促使听课者在课前带着研讨的主题分析教材,随后带着自己对主题的独到见解,着力观察、审视执教者的教学,进而在课后展开研讨。此外,这种网上教研使教研真正回归为全组成员共同参与、相互分享、协同发展的教研,在一定水准上补充了过去定时定点可能带来的意犹未尽,现在,教师何时有空只要有网就能延续研讨话题,又因为网络的延时性使教师的发言更具理性,思维更趋严密。
以数学组在上期展开的“课堂提问有效性”主题研究活动为例:(1)4月6日,“课堂提问有效性”活动方案在网络研修互动平台上发布。
(2)根据方案要求4月6日-4月13日,数学组教师自主学习“课堂提问有效性”理论知识,在自己的博客中上传一篇理论文章或撰写一篇读书笔记。
博客上传视频
(3)4月13日-4月20日拟定主题献课教案,上传到博客中。
(4)4月20日-4月27日学习组内教案,互评,4月27日确定本次主题活动以肖薇老师《长方体的理解》一课实行重点研究。
(5)4月27日-5月4日肖薇老师《长方体的理解》教学设计发布在学科组博客上,数学组教师对教案提出各自的看法,以回帖的形式发表在学科组博客上。
肖薇老师见到博客上的回帖后,针对老师们提出的建议实行反思,并与数学组实行反复的交流,直到教学方案的确定。
(6)5月7日第一次磨课、评课、反思,并将这些内容发表在学科组博客上。
根据课堂实践再次审视教学过程,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回帖,在数学组老师的指导建议下再次修改设计方案,调整教学策略。
(7)5月9日第二次磨课、评课、反思,请数学专家听评课。再次将新的思路发表在学科组博客上。又一次对教学过程实行修改。
(8)5月11日,肖薇老师上课。
(9)5月14日数学组对活动实行总结、反思撰写了《浅谈小学数学教师的提问艺术》发表在自己的博客上。
网络研修的缺乏在于研讨形式方便但却随意;研讨内容自由但却常偏离主题。展开主题式互动研修活动就能有效的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将网络研修互动平台的优势最大化的体现出来。
4、利用积分累积制,建立教师成长激励机制
网络研修互动平台的第四局部是教师成长档案,在这里随时都在更新每位老师的在线跟帖数,博文数量等,这些都将作为教师的学分实行记录。每位教师理应在每个学期完成一定学时的自主培训,每学时固定学分,最后根据获得的网络研修的总学分,评价教师是否通过本学期的基本培训。每学期学校还将评选优秀教研标兵,将结果纳入期末的绩效考核,并列入教师岗位目标考核方案,激励老师们积极参与到校本研修中,保障了我校网上教研活动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
网络研修互动平台的建立和完善,改变了以往教师“上网无目的,资源不利用”的局面,现在老师们上网就是丰富自己的博客内容,学习同事们的优秀做法,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提出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难于解决的问题,相互之间探讨教学的经验与体会。学校网络研修互动平台的建立,打破了原来一盘散沙的教研局面,强大的后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