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四野军史书,经常是的这段话跳入眼帘:“林、高:出师顺利,甚慰。东北在你们的领导之下,改革了土地,发动了众,建设了一支强有力的军队。在全国各区中,就经济论你们占第一位,就军力论你们已占第二位(山东为第一位)。”毛作这番评价是47年的5月下旬,东北共军夏季攻势即将开始的时候。这时期“四野”(当时还不这样叫,故所谓之)的阵容大致是:北满主力三个纵队,五个独立师;南满主力二个纵队,三个独立师,及一李红光支队(师级);西满属二个保安旅,一个独立师;东满最可怜,仅有一个吉林独立师。军区一级武装是以独立团为基干建制,共有四十三个团。主力和地方两相合计,兵力达到约卅八万人(尚包括一些炮兵、骑兵)。此时冀察热辽那块尚不计及,就是这个兵力,达到了毛说的全国第二的水平。再看翻过年的48年4月,此时,东野北满(东、西满已归并)部队属1、2、6、7、10、12六个纵队,独立6、7、8、9、10、11六个师;南满部队属3、4、5三个纵队,独立1、2、3、4、5五个师;冀察热辽区属8、9、11三个纵队,冀察热辽4、5、6、7、8五个独立师及一个骑兵师。再加上东野炮纵,内蒙几个骑兵师及各省级军区二期组建、整训的八十多个独立团,“四野”的总兵力达到了九十八万众,远远超出了此期军力已降为全国第二位的华东。可这时候,辽沈决战还没开打呢。
 
  一年的时光,在“国军”起义、投诚、俘虏并不多的情况下,“四野”部队发展如此迅速,有两个大的原因。一是冀察热辽军区的划入,给东野带来了一支近十万人的板块。二是各大、省军区独立师、团的大力组建、整训,以及当中批次划拨于扩容、扩建东野新、老主力纵队。由上可见,这一块份量要大得多,仅计新增人数,几乎就给“四野”扩大了五十万众的规模。介于本文题目,下面主要讨论四野几个时期中独立师、团的建设情况,其中,虽然冀察热辽部队归入东野时间稍晚,但为脉络清楚起见,亦较早一并提及该分支为好。
“四野”独立师这一建制的成批颁号是在东北局46年的《七七决议》下达之后开始的,此时已任东北共区一把手的林彪始有职权按他的思路来构建主力部队。他把当时分散于东、西、南、北满的各区共军归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45秋从山东、华中挺进东北的原属115师部队的八路军主力,如山东军区的1、2、3、7师,新四军的第3师等;第二种是同年秋受关内各兄弟战略区派遣,来参与创建东北新区的旅(支队)、团级队伍,这批部队原本在各地不算主力,赴满前兵员亦没配够,人数约在一千至三千不等。比较典型的有陕甘宁359旅南下2支队(三千人),冀鲁豫21团(千余人),晋绥32团(八百人)等。第三种就是45年胜利后最先进入东北并获得极大发展的几支共党先遣武装,这其中有李运昌、曾克林的冀热辽军区出关部队,周保中的东、北满老抗联旧部,以及从山东先期渡海入满的万毅
挺进军。不过到林彪真正掌握军权的这个46年秋天,这三部合起来人马曾达到十来万的共产“新奉军”掀起的扩军高潮已落尽,正进入几个“跌停板”后的一段低迷徘徊期。林彪是很尊崇实践和一切取决于条件之原则的,因此在46年的8、9、10这三个月,他把第一类主力部队先后组成了东北共军1、2、6纵队,加上年初在南满改编的3、4纵队,这就形成了能完全用于机动作战的野战军。在纵队单位组编完成稍后,他又将第二类不大充实或坚强的部队合编成六个统一序号的独立师。这样,从46年10月起到47年年初,“四野”首批独立师先后出来。以东总直属359旅改编独立1师,以华中新四军的二个“架子团”扩编独立2师,以太行、冀鲁豫军区先遣队扩建的吉黑纵队编为独立3师,以西满保安1、2旅(两旅含冀热辽15团,新四军3师特2团,延安教导2团,晋绥32团等“老关西”)各改为独立4、5师,以新四军3师特务1、3团扩编成独立6师。对于第三类遭受了较大挫折的当地新、扩建部队,林彪采取了分类指导的方法,如原属李运昌的冀热辽21、23旅早前已编入南满3纵,遂嘱肖华、程世才等红军将领多加训练督促(后来则让韩先楚直接统率);亦属李部的冀热辽19旅则与山东7师合编6纵17师,既充实主力又得到锻炼。万毅老7纵官兵素质很好,但战术呆板,即令其直接编进1纵作为第3师,由1、2师老八路们时常垂范。吉林周保中部保安团垮得最凶(他扩军时仍沿用抗联当初的“大呼隆”收编模式),但亦不必再挫其信心,故在4
7年2月告其以抗联两旅各一团与冀鲁豫21团会合,先组成一支吉林(东满)军区独立师,为日后在东满再建该种师团积累操作经验。
 46年10月中自卫战争打响后(由于停战令的缘故东北自卫战争晚爆发四个月),林彪组建头批独立师配合主力作战并锻炼使之成熟的想法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这是因为这时的国民党发动的是全面进攻,东西南北战场同时施压,加之东北地区辽阔广袤(对步兵移动不利),铁路网线纵横交错,北宁路、南满路、中长路、沈吉线、四洮线、海辑线等互相连结,四通八达。一方面对控制了战区铁路线的“国军”极为便利,其行动完全可以做到朝发夕至,一师扯动调防足可抵得关内二、三师的使用;另一方面这些铁路(由于苏联的关系,尚不能组织关内那种“扒路军”)又将共军根据地切割、分隔得支离破碎,使其部队的集散、运动均不能迅速达成。因此,初期共军的应战还只能采取分区抗击,总体配合的战略方针。亦因于此,47年4月,上述六个独立师中,独4、5、6师三支很快就进行了一次改动,变成了西满独立1、2、3师,行动亦主要限于嫩江、辽北、热河几省区。南满自编的独1、2、3师亦没出过远门,本区战斗任务一直繁忙,故只能在辽宁、安东一带配合3、4纵队保卫临江。这样,真正能按林彪的愿望随主力出击练战的独立师团就只剩下北满的独立1、2、3师了。尽管如此,既讲求实际又坚定执著的林彪对自己判准的事物却毫不放松,在
47年春西满三个师“限区”行动后不久,他就在北满再编成了新独立4师(以胶东北海独1团为其骨干);5月,又将松江哈西分区部队集中,成立了由东总指挥的西满独4师;7月,再改成直属独立5师。这样,当战争打到夏季攻势结束之时,东总直接统率助战的独立师还是保证到了五个,而且都程度不一地担任过“三下四保”战役和夏季攻势作战中诸如焦家岭、城子街、德惠、靠山屯、公主岭、怀德、昌图、大黑林子以及四平攻坚那些著名战斗的打尖、牵制、阻援和助攻任务。就这样,在逐步胜利的战场形势下,四野部队的发展很快就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的特点照林彪的话表达就是:把东北客观条件形成的两个拳头打人的南北分兵状况,改为形成一个大拳头为主的集中作战。林的这个新想法在刚过去的夏季攻势中已见到初步的效果。
夏季攻势中,北满三个纵队伤亡重大(各种损失共达二万三千人),急需恢复军力;南满两个纵队兵力一直不足(每纵一万五千人不到,尚不及同期的中野纵队),亦需提高战力水平。此外,林彪关于坚定不移地集中主力,打大歼灭仗的思想日益成熟,现正酝酿一场更大的秋季攻势,而该攻势需要成立更多的野战纵队(新建7、8、9、10纵的方案已考虑成熟)。这三个情况的统一部署,首要一条都急需后备兵员的大量补入及可靠的来源保证。经过两年的战争实践,东北共党高层对己方兵源的认识是高度统一的,即以招收翻身
农民为主,包括俘虏成分的其它补充方式为辅。这不单是力图保证部队的阶级属性和政治素质,也避免了在战争形势有变时大量俘虏逃亡给部队造成的严重后果(东北“国军”情况特殊,军事素质好的俘虏还多来自关内)。因应于这种认识的征兵机制,46年以来东北的做法都是:各省区党委将其下属县大队、独立营成建制地抽调补充纵队,纵队再将各营、连分配划入每个师、团。除此之外,林、高于46年秋在北满的每个师中增设了补充团建制,作为富余新兵的训练、调配单位(这个办法与傅作义每师设一补训师的做法相近,但傅部补训师择地驻扎,不随主力行动)。因此小结以上各点,可说东野主力部队的后备兵员保证还是较为稳定、连续和有序的。但是面临更大的战争规模,要组建成批的野战纵队,打出大进攻的战场形势,原有的一整套征兵(四野自称“贩兵”)、扩建和整训方法和经验就不能与之适应了。需要新的思路是必然的,可具体怎么做才有效呢?林彪在思考。
 
张英兰结婚
  当此东北形势即将发生重大变革之际,47年5月,在苏联治病十个月的回到东北了。林、罗是5月下旬见面的,谈得十分投机。之前,东北共党的“三驾马车”运转得很出,带领南满终于走出困境,根据地已延伸到南满铁路沿线;高岗的军队后勤、地方常州自由行
经济亦抓得十分红火,办成了最值得高兴的两件大事。一、东北二期土改(砍“树”挖宝阶段)比较顺当,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二、在北满四省,吉林珲春,辽东的辑安和大连等城建成了一批军工厂,共军能成批量生产弹药了!林彪更不用说,与“国军”较量两年后,现在的战场形势是攻防易手……然而,前线战事仍繁,军政不可偏废,林亟需一位好的火线搭班政委。在罗应允就任之后,5月23日林彪给去了一电:“:昨日已见到同志,我主张他在前方同我一起工作,他也同意。后方仍由高岗同志主持,特告。”
罗到岗不日即了解到林彪当前的“重点”(林是重点主义者)和心事。这是一个很精明的政委,近一年的休养丝毫没消磨他见事的能力,故经一番调研、思考后,罗很快切入了核心议题。他提出在东北军区一级组建二线兵团的新思路,具体办法是:该二线兵团驻地和日常管理由南、北满,冀察热辽三个军区负责(北满由东总代行),下级单位设为独立团,每团定额二千五百人;新兵接收后直接进团驻地,训练其掌握射击、投弹、刺杀、爆破四大技术,教会其“三三制”战斗队型和基本战术地形的利用,然后根据前方的需要适时按量补入各主力纵队或者组成新的军区独立师。罗在随后的东北军区动员会上又进行了布置,要求各区尽快完成二线兵团第一期组建计划,即征收新兵十万,编成四十个独立团。会后罗关于立秋的古诗词
亲自主抓了北满四省的首批独立团组建工作。到9月底,东北军区二线兵团的建设即初见成果,共编成四十八个独立团,其中北满工作最力,编成了其中的四十个团。林彪对政委的工作思路和成效均十分欣赏,二线独立团的建立实际上正延续了他一段时间以来,以地方武装组建独立师,再以独立师升级成野战纵队的“三级跳”建军思想,并且尚有所突破、创造,因为老主力这块的复原、补充难题也一并可由这种独立团的调用来有机解决,这个家当的好!
 
  有了坚强和实在的后备兵力支持,林彪下决心扩建主力纵队了。47年秋季攻势开始前的8-9月,东北一下子就成立了7、8、9、10四个纵队。具体是,以原西满独立1、2、3师组成7纵,以冀察热辽独立13、16、18旅组成8纵,以冀察热辽独立9、10、11旅组成9纵,再以东总直属独立1、3师加东满独立师成立了10纵。冀察热辽纵队的组建后面专辟一段涉及,现稍加检视一二黑土地这边7、10纵的编排。7纵整支为西满部队,先前一段曾以邓华纵队的名义出征,刚参加过四平血战,获取了经验教益,现在搞起正规化,顺理成章。10纵开编时就有些奇怪,不使独1、2、3师顺序编成,从中落下2师,却将东满独立师拉来配齐,
许娜京林彪这是个啥思维?仔细一想豁然明白,独立2师比它“前兄后弟”那1、3师还显强劲(温玉成亦算一好将),现在东总直属营里还剩独4、独5两小乙,这次不进入军级,显然是历练不够,尚需继续培训(林的标准严啊)。可培训总得有师傅传帮带,好,就看上此独2师,交它一个担子并不轻巧,好戏朝后演绎。其实10纵编建亦见同样思维,指望独1、3师俩好好帮衬帮衬吉林“老汉”(嘻,老抗联嘛)。可不料东满就此一省,自然把精华全放其中(在山野能做1纵政委的赖传珠,在这儿就屈尊首轮师长),又并进了好些好冲动的朝鲜人。所以后来一实践大战,得,30师的表演好几次就猛超28、29师二师傅,这倒是颇出林彪之意外。
李运昌>金沙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