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屠龙记》之主要人物解读
前言作为80末的一代,我可以说是在金庸先生的陪伴下长大的。由《雪山飞狐》到《天龙八部》,再到《鹿鼎记》,我被一步步的带入到金庸武侠的博大领域中,也逐渐地领略到金庸先生作为当代武侠宗师的深深的魅力!
正是凭着这份喜爱、这份敬意之情,我选择了这样一个论文题目。
一方面它得以让我再一次重温经典,去回味曾经的那份挑灯夜读小说的“美味”时光——那一份无忧的年少童年;另一方面在于,在自己不断成长中,积累的东西逐渐增多,思想和认识也在发生改变,特别是改变了曾经的一些稚嫩偏激的看法,对金庸作品又有了一些新的看法,这些或许还是现在研究金庸及其作品的学者们尚未发表的,特别是关于《倚天屠龙记》这本书,部分学者虽有一些表述,但这些观点都是比较零散的,认识也不够彻底。因此,我也想借此机会把前辈们零星的观念收集起来,整理得系统些,并且寄希望能写出一些关于这部书的一些新的东西来。
接下来,我将分别就《倚天屠龙记》这部小说中主要人物形象或全面或从某一方面做一些浅显的解读。
一、张无忌在小说中的形象定位
    在《倚天屠龙记》中,不管从情节结构,所占书目分量或其对表达主题的重要性哪一个方面看,张无忌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大主角。作者精心塑造的“张无忌”这一形象也以其人物形象的复杂性而广受读者争议。下面就来谈一下我对这一人物的一些看法。
作为“射雕三部曲”之一《倚天屠龙记》的主人公,张无忌和郭靖、杨过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在《倚天居龙记》的“后记”中,作者写道:“这三部书的男主角性格完全不同。郭靖诚朴质实,杨过深情狂放,张无忌的个性却比较复杂,也比较软弱。他较少英雄气概,个性中固然颇有优点,缺点也很多,或许,和我们普通人更加相似些。杨过是绝对生动性的;郭靖在大关节上把持得很定,小事要黄蓉来推动一下;张无忌的一生却总是受到别人的影响,被环境所支配,无法解脱束缚。在爱情上,杨过对小龙女至死靡他,视社会规范如无物;郭靖在黄蓉与华筝公主之间摇摆,纯粹是出于道德价值,在爱情上绝不犹疑;张无忌却始终拖泥带水,对于周芷若、赵敏、殷离小昭这四个姑娘,似乎他对赵敏爱得最深,最后对周芷若也这般说了,但在他内心深处,到底爱哪一个姑娘更加多些?恐怕他自己也不知道。作者也不知道,既然他的个性已写成了这个样子,一切发展全得凭他的性格而定,作黄舒骏
者已无法干预了。[1]这一段话应该是对“射雕三部曲”的最权威的概括和总结,三部作品的主人公的个性差异是一目了然的。
(一)、优柔寡断的天性
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设想:张无忌其实就是张“无计”。缺少主见,胸无城府,凡事只能被动面对。和其父张翠山一样,缺少一种大侠的气概与大英雄力挽狂澜的风度,性格软弱、处事优柔寡断。其在小说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感情上张无忌与其身边四个女人之间的徘徊。今天赵敏不在身边,有周芷若陪着,就不会去思念赵敏;抱着敏敏时,却又想着对不住芷若。如在小说中张无忌被周芷若紧紧相逼,答应了周的婚事,在与周芷若拜堂时,赵敏的一个出现就轻而易举的让其放下还没拜完堂的新娘子和满座的江湖大人物,不辞而别,虽然有其义父作为幌子,但是明眼读者心里却很清楚,只是其还放不下他的敏敏。其实这并不是其花心,只是流露出其性格上的优柔寡断,在爱情上的不知所措必然导致其事业上的失败。又如,在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时,张无忌开始还只是充满矛盾的旁观,看得很不忍也只是叹气,犹豫不决。直到静玄奉灭绝老妮之令要诛杀魔教一干人等时,他才不得已出手。不到万不得已,不到实在看不下去,他是缺乏勇气主动去干涉介入的。相对于“侠之大者” 的郭靖和“侠之风流”的杨过,这实在不能不说是一种退步了。
(二)、至仁的集中化体现
在“射雕三部曲”中,《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是至勇的体现,《神雕侠侣》中的杨过是至智的代表,《倚天屠龙记》中,作者所追求的是至仁的主旨。移动开通国际漫游[2]
“仁”或者用佛教语“宽恕”来说,在小说中处处可见,张无忌则是仁善的集中体现。除去对明教教众的仁善不说,张无忌甚至对一个完全不认识的陌生人、对自己的仇敌都会施以仁爱。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作为与他们毫无关系的‘曾阿牛’,不惜舍命化解冤仇,目的只是要减少杀戮;其就任教主的三条施政纲领里,几乎全是一个字“仁”;“仁”在最后各门派齐聚少林寺“弑狮大会”中达到了极致,对待苦苦寻的大仇人成昆(可以说是自己一直以来唯一不能以仁宽恕的人),最终依然以“仁”放其一条生路。正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李云迪哪里人总之,优柔寡断源于他的善良和“不忍心”,他善良的本源在于他是一个朴素的理想主义者。幼时封闭而纯真的成长经历使他相信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善的,即使现在不是的,最终也能通过自己的“仁”来达到善。然而世界不是他所想象的那么简单,人心之间的险恶显然远远超出了其所能够理解的范围,张无忌仍然是心智尚未长大的少年,其所有的认识没有也不可能使他超越与他年龄不相符合的那份成熟。这一切,从其折射出的人性角度来看,虽然是
他宽容待人体现,却也是他幼稚而理想化的体现,他只是一个朴素的理想主义者。
(三)、“道”之张无忌
陈墨在其《孤独之侠——金庸小说论》一书中论述金庸小说主人公人格模式[3]时,将金庸小说中的主人公做过这样一个分类:
  1).儒家之侠:如陈家洛、袁承志、郭靖;
  2一飞就是一天).道家之侠:如杨过、张无忌;
  3).佛家之侠:如石破天、段誉、萧峰;
  4装修哪个公司好虹桥一).无侠(非侠):如狄云、李文秀;
  5).浪子:如令狐冲;
  6).“反侠”(小人):如韦小宝。
我个人觉得还是很有道理的,至少就张无忌而言,其身上虽然有一些“儒”的影子,但不管从
哪个方面来说,其主体都是倾向于“道”的。
“顺其自然”、“无为”与“不争”是张无忌性格的典型特点,同时也是道家的经典理论。——也许杨过之‘道’更接近庄子的热情与自由,而张无忌之‘道’则更接近于老子的无为与自然。张无忌的所作所为,都是被环境、形势所逼,他不愿拂了旁人的意愿才当上了明教的教主,卷入了武林及民族国家的纷争。而他的内心则总是向往自然、平和与无为。在蝴蝶谷,张无忌饱读医书,也曾读过道家《庄子》一书,结合自己苦悲经历,其一再感悟,将“道”奉为立身处世准则,道家的知雄守雌精神,与他的静思的性格更好的结合在一起。正因为如此,在他以后的处事中,他更宁愿是个旁观者而不是当事人。在小说的结尾,当朱元璋设下圈套陷害张无忌时,张无忌主动放弃了教主之位,将江山拱手让人,而自己甘愿浪迹天涯,与美人相伴,为美人画眉。
像张无忌这样的人,任他武功再高,终究是不能做政治上的大领袖,当然,他自己根本不想做,就算勉强作了,最后也必定失败……张无忌不是好领袖,但可以做我们的好朋友……
(四)、张无忌与虚竹
熟读金庸作品的读者或许会想到虚竹这个人,因为不管是人物的成长经历还是人物性格,张无忌都和虚竹有几分相似。或许我们翻遍金庸的所有武侠小说,再也不出一个比虚竹更和张无忌靠近的人物了。张无忌自小成长于与世隔绝的神仙乐园——冰火岛,集父母和义父的爱于一身,这让他看不到人世间的丑陋与罪恶,在他的记忆里有的只是爱和宽容;同样,虚竹自小成长于少林寺中,几乎没有离开过少林半步,没有和社会上形形的人打过交道,并且整日受到的都是佛家宽容、慈悲、与人和善的教育,在这样一个封闭空间里长大的孩子,无论是其性格还是思想,相对都是十分单纯、理想的。和善、宽容、中立、纯良品质、菩萨心肠,是其优良品质,同时也铸就了其致命的弱点。例如:张无忌在成功化解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救得明教所有人性命,从而顺利被推选为明教教主时,他是不得已而暂代之,等日后寻得明主再归还教主之位。在继任教主时,他的施政纲领是“约法三章”,从其约法内容看,都是些宽泛之语,都是些浅显的做人道理,无外乎与人为善,化解恩仇,明教人人友好。正是他对人的这种毫不设防,导致他的处处遭人暗算,乃至最终被人撵下‘准皇帝’宝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