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
摘要:中国古代建筑生来就是有机的,从上古时期挖穴筑木;到原始社会竹篱茅舍;到奴隶社会高榭台、美宫室;到封建社会碧瓦朱甍、高堂广厦,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其建筑形制的更迭与变化在各个历史阶段形成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对此,文章从后世的复原遗址、专家着作及现存史料典籍中略窥一斑,梳理成章使之成为一种有脉络可寻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中国古代建筑;土木结构;形制演变。
 
  一、前言。
男子染疫疲劳工作诱发心肌炎 
  中国古代建筑生来就是有机的,不仅因其立于"天人合一";、人为与天命相依、顺天造物等和
谐理念之上,而且因其自然的材料和结构大量建筑以土木为主辅以砖瓦。《尚书-大义》中记载:"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作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也;是为人用";,可见万物之母乃土也;木者,水土之精华也。因此建筑在动土伊始便是有生命的存在,成为人类生存、繁衍、生命延续的一部分,这种以土木材料为主的建筑方式前后历经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个阶段形成一种独特而纯粹的木构系统建筑,数千年来一脉相承都没有遽变或渗杂的迹象。然而这种土木结构的建筑因其材料的特殊性和局限性难以完整地留世长存,"中国建筑之原始,究起之何时,殆将永远笼罩于史前之玄迷中。地面所遗实物,其最古者,虽待考之先秦土垣残基之类,已属凤毛麟角,次者如汉唐石阙砖塔,不止年代较近,且亦非可以居止之殿堂";①。并且文献资料与实物资料又都是极少,所以很难对其追源寻根。只能从后世的复原遗址、专家着作及现存史料典籍中略窥一斑,梳理成章使之成为一种有脉络可寻的理论参考。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萌芽和雏形。
 
中国古建筑
  《易传-系辞》中关于原始社会时期建筑的记载有:"上古穴居而野处";,在《韩非子-五蠹》中有记载说:"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害";.人类从"挖穴为居";"筑木为巢";到有意识地建造房屋,分别在黄河流域出现了由穴居演化而来的木骨泥墙建筑,在长江流域出现了由巢居演化而来的干栏式建筑。这二者同属于仰韶文化,又在晚期发展出一脉龙山文化,两种文化被认为是中国古建筑的开端。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隼卯技术的出现奠定了中国古木构建筑结构基础,同时人们在建筑造物活动中基本掌握了夯筑技术和木材加工技巧创造了简单成型的原始木构建筑,同时遗址中还发现白灰面、土坯砖和烧制日用品的窑场,这种制陶技术的始廓成为后期砖瓦等建筑材料出现的先备条件,因此这段时期被称为中国古建筑萌芽阶段。
 
  三、中国古代建筑的创立和伊始。
 
  到了奴隶社会时期,夏的建立成为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开始大
兴土木,修筑宫、楼、台、榭、监狱、城池以巩固统治。到了商朝奴隶社会的大发展时期就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夯土技术,出现了大规模的宫殿、陵墓,例如河南二里头建筑遗址,武汉盘龙城建筑遗址是目前发现的规模较大、筑期较早的廊院式木架夯土建筑,也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宫殿建筑雏形。到了周朝及春秋时期,此时木构架成为建筑的主要结构方式,最具代表的是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被称为合院鼻祖中国第一四合院。上述为中国古建筑的创立和伊始阶段,这一时期夯土技术、木架结构技术趋于完善,抬梁架和穿斗架的主要架构方法已发展成熟,形成了夯土台、木构架、陶瓦顶、饰彩绘、屋顶如翼、庭院平整的"高榭台、美宫室";标志着中国古建筑在这一时期已初具雏形,而以后各时期的宫殿建筑之"式";皆与之大同小异。
 
  四、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和融汇。
 
范冰冰为什么被踢出娱乐圈  从战国时代开始中国封建制度逐步建立,社会发展进入封建社会早期,随着人口增多城市
规模扩大促进了建筑进一步发展,从而带动建筑技术和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到了秦汉时期,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为了巩固统一,大规模营造宫殿城池,此时的木构建筑不仅类型趋于丰富表现出宏伟壮美的气派,而且在高台建筑的基础上发展了多层建筑这就为以后朝代修筑高层建筑奠定了技术基础。到汉朝这是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也是中国古建筑史上一个繁荣时期,汉武帝时大兴宫殿、广辟苑囿,较秦建筑规模更为宏大、组合更多样、技艺更高,建筑风格突显威严雄伟的气势,成为中国古建筑发展史上第一次高峰阶段。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异族文化融入中原文化,佛教的盛行成为推动建筑发展的一大动力,宗教建筑大肆兴起发展势头极为澎湃,以寺庙、佛塔和石窟建筑成就最为显着,呈现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之大观。此时的建筑风格在继承秦汉高层建筑技术的基础上,创造了独具中国特的本土化建筑例如登封嵩岳寺塔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高层砖结构佛塔(图4)。另外留存现世的洛阳龙门石窟和大同云冈石窟在世界建筑史上都谓之奇观。
 
  上述为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融汇时期,这时期高台建筑开始减少,多层宫室建筑开始大量增加并基本确立了庭院式建筑布局,大规模多层木结构、砖结构的运用显示了技术的极大进步。在当时政治、经济、宗法、礼制的影响下城市的格局、宫殿建筑和礼制建筑的形制都已确定;佛塔、石窟寺、住宅、门阙、望楼等都已齐备;加上抬梁构架、穿斗构架以及高台建筑、重楼建筑、干栏式建筑等相继体系化,这标志着中国建筑体系全面建立。
 
  五、中国古代建筑的成熟和全盛。
 
  到了隋唐封建社会进入中期阶段,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民族大融合时期,民族融合以及对外来文化吸收、融汇使得木构建筑体系在前朝的基础上经隋至唐更为丰富、完善且很大程度影响了朝鲜半岛和日本木构建筑体系的形成。
 
没有那么简单 歌词  隋朝再次统一全国之后大兴土木,成为唐代全盛发展的序曲,到了唐代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发展至全盛。此时建筑发展进入成熟时期如若按建筑风格特点划分,这段历史时期被认为是木构建筑的"豪劲时期";,也是全盛时期的前半期,宫殿建筑在这一时期的发展成就显着。以唐大明宫为例尤其是含元殿,其规模较前朝更加宏大严整,单体建筑形制变化突出表现在屋顶坡度平缓,出檐深远,斗拱比例较大,柱子较粗壮,多用板门和直棂窗,建筑风格舒展朴实、庄重大方、调简洁明快充分体现了大唐盛世的时代精神。另外一系列宗教建筑的修筑进一步促进了砖石技术的发展,现存的长安玄奘塔、大理千寻塔、杭州香积寺塔、西安大雁塔等都是唐代砖石佛塔建筑经典之作,此外包括古典园林建筑如大唐芙蓉园皆已发展至成熟、完善和规范。
收款码3月1日新规
 
  到了宋朝,这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大转变时期,按建筑风格特点划分这段历史时期被认为是木构建筑的"醇和时期";也是全盛时期的后半期,这一时期的建筑类型、建筑材料、建筑装饰都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如太原晋祠圣母殿是典型的宋代建筑,建筑风格一改唐代庄重朴实趋于华丽精致,单体建筑特征表现为屋顶坡度增大,出檐不如唐代深远形式丰富多样,
门窗棂格多采用菱花隔扇屋顶的,风格渐趋柔和细巧。另外园林建筑在这一时期广泛兴起,融自然美与人工美于一体,较有代表性包括苏舜钦的沧浪亭和司马光的独乐园,另外砖石建筑主要是佛塔和桥梁其建造水平已发展至新的高度,如杭州灵隐寺双石塔、开封繁塔等皆为宋代砖石建筑之典范。(图6)在这一时期最突出的成就是出现了以立法之式规范行业行为,这在世界范围内属于首创并成为建筑领域中一个革命性突破点。以李诫的建筑学着作《营造法式》最为着名,它是最早建立"营造学体系";阐述中国古建筑结构体系化的经典之作,针对各种建筑工种、操作方法、工料预算制定了严格缜密的规定。梁思成对其评价说:"纲举目张,条理井然,它的科学性在古籍中实属罕见";.
 
  上述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成熟、全盛时期,这段时期不仅在木构建筑、砖石建筑、以及建筑整体规划方面成果显着而且建筑技艺和建筑装饰上也有了进一步提高。首先,木构建筑实现了技术加工和造型艺术的统一,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开始进入定型化、标准化的成熟期;其次,运用组合梁柱确立材分模数制,形成铺作层并趋于成熟标志着建筑技术上的新发展;第三,开始使用设计图样和木质模型是建筑技术的另一大突破;第四,
建筑的组合和体规划日趋成熟,院落式建筑布局已然完全成熟并沿用于后朝后代这是中国古建筑所独具的特;最后,建筑师开始从知识分子阶层和工匠中分化出来形成专门职业,并出现了若干建筑着作。因而这段时期成为中国古建筑发展史上第二次高峰阶段。
 
  六、 中国古代建筑的延续和停滞。
 
  元、明、清三代处于中国封建社会晚期也是历史上第三次民族融合时期。因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相对缓慢,中国古建筑的发展开始进入迟缓的程式化阶段,按建筑风格特点划分这段历史时期被认为是木构建筑的"羁直时期";.因元代建筑多依赖汉匠营造,所以建筑发展相对凋敝基本上承袭前朝传统,建筑之"式";表现出巨大的出檐、柔和的屋顶曲线、雄大的斗拱、粗壮的柱身,但这一时期宗教建筑的发展异常兴盛,因蒙古人喜白又崇尚藏传佛教的原故,白琉璃瓦建筑便成为这个时代的特征。现存位于北京的妙应寺白塔就是一座由尼泊尔工匠设计并修建的藏传佛教建筑也称喇嘛塔。(图7)明朝的建立形成了中
国历史上又一个强大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筑成就以地方建筑最为显着,尤以江南各地最为突出,普遍兴建园林、祠堂,各地村镇民宅等也呈现空前繁荣之势。宫殿建筑上承宋代营造法式之传统,下启清代官修之工程作法,虽然没有过于显着的变化但建筑规模宏大气派、风格严谨稳重、气象雄伟并皆为后世所沿用,单体建筑之"式";较前朝岀檐较浅,斗拱比例也有所减小如明永乐十七年间筑建的北京正阳门。此时的建筑组的规划也发展地更为成熟,如依地形与环境所建的北京十三陵是最为杰出的建筑实例。
 
  到了清朝中国古代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历史的积淀使之成为一个集大成的时代,但封建文化的闭锁与不适应性也使之成为一个式微的王朝。建筑基本沿袭前朝传统但风格亦有较大改变,开始简化单体设计着眼于建筑体的组合规划,不再追求单体建筑规模宏大的构造美,而更着重强调细节形体的变化及建筑装饰艺术设计等方面的美学形式,因此稳重、严谨的风格日趋消失趋向于华丽、繁缛。这段时期清朝建筑突出成就在于皇家园林的建设和建筑体的规划,并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达到鼎盛,如承德避暑山庄、颐和园等都是清朝建筑之精华,规模宏大景观齐全并在结合地形、空间环境处理、变化造型等方面都
发挥了极高的水平,将中国古建筑发展推向又一个高峰。到了晚期随着频繁的对外交流和西方文化的渗入,出现了一批西洋建筑以及中西合璧的新建筑式样,如圆明园清晏舫是园中最着名的水上建筑。同时在佛教建筑领域也打破了原有的程式化结构创造出丰富的造型此外这一时期,中国的民居建筑丰富多彩、百花齐放。(图10)上述为中国古代建筑的延续、停滞时期,这段时期在建筑领域的重大变革是在传承的基础上对中国封建帝国所进行总结与终结。首先,在建筑木架结构的构造技术方面仍有创新主要表现在大量使用拼合梁柱,在内檐的构架方面逐渐摆脱斗拱的束缚形成梁柱榫接的整体结构框架,大大提高了建筑强度和刚度;其次,材分模数制的发展进一步完善了建筑设计的定型化和标准化;第三,砖石琉璃的普及和广泛使用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最后,建筑设计呈现出专业化趋势且形成了世袭制的建筑职位。这段历史时期单体建筑之"式";相对凝固、停滞而体建筑的规划达到鼎盛时期,具体表现在元朝大都的兴建以及明清时期北京城的修建。迄今为止各种宫殿建筑、皇家园林建筑、私家园林建筑、宗教寺观建筑、各地民宅建筑遗存丰富多彩因此这也是中国古建筑发展史上第三次高峰阶段。
 
  然而自1840年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封建王朝的国门,这股西方外来势力动摇了中国古代传统价值观,也撼动了中国传统建筑体系的根基,在西方文化的驱动下固有的体系愈发显得不适应由此开始走向解体,圆明园的通天大火终结了中国古代造物设计却也折射出工业革命和科学革命影响下西方现代文明之真实面貌。
床垫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