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立的主权
Ξ
谢晓娟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100872)
[ 提    要 ]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由于历史背景 、经济实力和国家战略的不同 ,  在主权问题上长期存在 着尖锐的分歧 。从国际法的角度 ,  可以看到发达国家的主权观是远背国际法的基本原则的 ,  是为推行西方
的全球战略和价值观念服务的 ,  也是为干涉别国内政寻理论依据的 。发展中国家的主权观是为维护民族 独立与国家发展服务的 ,  是对发达国家强权政治的反抗 。主权的对立导致两者在国际政治领域的斗争与冲 突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 关键词 ]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主权观 [ 中图分类号 ]  D50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009  —8267  2003 02
—0106 —04
自从 16 世纪法国政治学家布丹提出主权理论以来 , 围
绕主权问题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 , 这主要是由于主权问 题即是一个复杂的理论问题 , 也是一个实践问题。由于不 同的历史文化背景、经济基础和国家战略 , 发达国家同发 展中国家形成了截然对立的主权观。从国际法的角度可以 判断主权观的法律依据 , 剖析不同主权观的实质。
权说 , 主张主权是绝对的、至高无上的 , 不可分割的。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 , 资本主义迚入帝国主义阶段 , 帝国主义导致了资本主义国家国内外活动范围的广泛扩展 , 向主权理论提出了新的要求 , 以利于消弥国内尖锐的阶级 矛盾 , 因而对主权的否定和限制的观点应运而生。“随着现 代国家机器的完善 , 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和资本主义国家之 间的矛盾迚一步激化。西方许多理论家把其原因归结为意 识形态和思维模式 , 想通过否认主权来消弥矛
盾。”[ 1 ]  同 时 , 战后一大批新独立国家的出现和反殖民主义运动的兴 起 , 被压迫民族提出的建立民族国家、争取平等地位的政 治要求给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带来危机 , 促使发达国家抛弃 了传统的绝对的主权观念。
二战后 , 西方国家的国际法学家认为战争的根源在于 主权 , 主张最大限度地限制甚至取消主权。从当前西方国 际法学界的主流看 , “他们趋向限制和取消主权 , 建立一个 受国际法约束的太平世界。”
[ 2 ]
发达国家主权观的开始从
一 、不同的历史背景形成的不同主权观
1 、发达国家主权观的形成。主权理论最早产生于欧洲 国家 , 是与现代民族国家相伴而生的。在国家主权理论诞
生初期 , 西方国家处在民族国家形成或巩固时期 , 在经济 上
也处于资本原始积累阶段 , 这些因素客观上要求有一个 强大的国家权力在国内政治中实行专制统治 , 来满足巩固 国家统一和加强对外扩张的需要。因而 , 在这一时期 , 西 方学者倾向于绝对主权论 , 布丹、霍布斯等都主张绝对主
[ 作者简介]  谢晓娟 ( 1964 —) ,  女 ,  辽宁阜新人 ,  辽宁大学副教授 ,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00 级博士生 ,  从事世界经济与
政治研究。
·106  ·
Ξ
绝对主权发展到否定和限制主权。
经济全球化为发达国家否定主权提供了客观的条件。从客观上来说,经济全球化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国家主权的弱化。这种弱化包括主权国家为了促迚世界经济贸易组织或区域性经济组织的形成和有效运行,把国家的主权部分地转移给某些国际性经济组织;也包括经济全球化对行使国家主权的潜在影响。但是,发达国家学者和政治家把这种客观因素人为地夸大了,典型的理论观点提出包括人权高于主权、主权无国界、主权过时论等。
2、发展中国家主权观的形成。发展中国家的主权观是发展中国家在争取国家独立与争取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从13 世纪开始的欧洲文明国家的历史就是发展中国家受压迫、受奴役的历史。直到20 世纪, 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才获得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
才有机会形成自己的主权观。
1955 年4 月24 日, 亚非会议召开幵提出的十项原则是首次以集体的名义阐释了发展中国家的主权观, 是发展中国家主权观形成的标志。1962 年, 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关于天然资源之永久主权宣言》, 宣布“各民族及各国家行使其对天然财富与资源之永久主权, 必须为国家之发展着想。”1963 年5 月25 日, 32 个非洲国家的代表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贝斯亚贝巴签订的《非洲统一组织宪章》中规定了国家之间的主权关系, 包括保卫非洲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和独立等。[ 3 ]  1974 年第六届特别联大通过了七十七国集团提出的《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和《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行动纲领》的文件, 宣布要为建立一种新的国际经济秩序而努力,这种新秩序将建立在所有国家的
因此,由于历史的原因,发展中国家对主权有着特殊
的政治情感, 对主权问题格外敏感。在实践上, 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不公正的待遇, 因此, 抵御国际垄断资本的剥削和控制, 抵制国际关系中的强权和霸权, 致力于改变不合理的国际政治与经济秩序成为发展中国家追求的目标。发展中国家为了防止外来的干涉而坚定不移地主张主权原则, 甚至奉行“绝对国家主权”原则。因此, 形成了与发达国家截然相反的主权观。
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立的主权观
发达国家的主权观主要体现在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
所实施的行动上和西方国家学者的论述中。从某种程度来说,发达国家的学者大多数是为其政府的对外政策出谋划策或为其对外政策提供理论依据的。1996 年以来,西方相继出版了有一些代表性的著作,如1996 年的《超越威斯特伐利亚》、《作为社会建构的主权》、1997 年的《主权的体系》、2000 年的《超越主权》等, 其基本观点包括为:主权
演变论、主权可分论、道德相互依存论、主权弱化论、主权让渡论、人权高于主权论等。发展中国家的主权观体现在领导人的讲话、政府和国际机构所发表的宣言中。有的学者归纳为“国家主权的平等与不平等”、“绝对主权与相对主权”、“领土主权的可分性与不可分性”、“内政的不可干预性与可干预性”、“主权高于人权还是人权高于主权” 等十种分歧。[ 6 ]
总结起来,西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主权理论上
的分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人权高于主权和主权高于人权发展中国家
强调主权是人权的保障,反对人权高于主
权。1991 年9 月2 日, 中国代表范国祥在世界人权大会第一次筹备会议上发言指出, 没有国家主权, 个人人权就失去了基本保障。秘鲁代表在1990 年联合国第45 届大会上发言指出:“联合国还应该避免将人
权置于国家权利之上。”1992 年2 月18 日, 哥伦比亚代表针对人权机构问题在人权委员会第48 届会议上说, 应该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基础上加强保护人权的机构。[ 7 ]
发达国家主张人权高于主权。西方国家的一位总统在1991 年4 月说过:“人权的价值对所有国家都是一致的和高于一切的”。[ 8 ]  英国著名的国际法专家、曾仸联合国国际法法院法官的劳特派特(1897 —1960 年) 说:“当主权国家的法律的制订或适用远反了起码的人权从而可以正当地被认为震动人类良知时, 人道法则是高于主权国家的法律的。”[ 9 ]
公平、主权平等的基础上。[ 4 ]
已经形成。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主权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改变了过去那种国家在内政、外交、军事上至高无上的主权观念。虽然,这种主权被限制和弱化的状态是普遍的,但是对于那些对发达国家存在单纯依附关系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国家主权受到牵制和制约的程度更甚。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主权的直接干涉在冷战结束后愈演愈烈,以民主、人权和人道主义为借口的干涉行为越来越普遍。1999 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联盟的长达二年的武装干涉及对中国大使馆的导弹袭击都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主权干涉的例证。经济制裁是发达国家干涉发展中国家主权的又一武器。美国可以说是当今世界对别国经济制裁最多的国家。仅1996 年美国采取的经济制
裁就多达22 例,[ 5 ]  其目的是为了控制发展中国家,实现其独霸世界的野心。
这样,发展中国家的主权观
2022年世界杯时间
(二) 内政的可干预和不可干预
内政是国家主权的重要方面,包括国家的政治主权、经济主权、领土主权和属人主权等内容。长期以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围绕国家内政的可干预与不可干预一直存在着激烈的斗争。
西方发达国家认为“过去曾被禁止的不干涉现在不一定依然被禁止。”[ 1 0 ]  西方国家往往从人权的角度对发展中国家的内政迚行干涉, 提出“人权不属于内政”、“人权无国界”、“新人道主义干涉”理论等为干
涉别国内政寻理论依据。美国学者皮斯和福斯特认为, “过去曾经被认为是不允许的干涉现在也许变成了可允许的国际行动。⋯⋯甚至发生在一国境内的侵犯人权事件也开始被视为在实质上是国际或跨国迚程的一部分。”[ 1 1 ]
发展中国家认为:各国有权选择自己的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制度而不受外来干涉。为了保持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尊严和有效性,各国必须严格遵守不干涉别国内政原则。西方国家不能以人权为借口干涉发展中国家的内政。
(三) 主权的平等和不平等西方国家的学者和政
治家很少公开主张主权是不平等
的。但是, 国际社会的实践证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实际主权从来就没有平等过。这也是导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主权分歧的根源所在。
主权从一开始就是欧洲“文明”国家的特权,西方发达国家从来没有想把主权理论推广到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国家主权”这个概念被资产阶级首先提出来时, 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还处在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之下, 根本没有自己独立的国家主权。在发展中国家争取到民族独立, 建立了民族国家之后,面临的是资产阶级按自己的实力建立的国际秩序和国际格局。在现存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两者之间在政治
、经济领域还存在着种种事实上的不平等。发达国家常常奉行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限制和破坏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独立,主张国际实力决定国家的国际地位, 强国高于弱国,大国优于小国。发展中国家的主权面临着更大的威胁。
(四) 坚持主权与否定主权西方国家在主权问题
江的英雄事迹上经历了从绝对主权到相对主权
的变化。在国家主权最初形成时, 西方国家处于民族国家形成时期, 为了满足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和巩固专制政权的需要, 倡导绝对的主权观。19 世纪末20 世纪初西方国家开始否定主权。最早的代表人物是法国公法学家狄冀。他主张否定国家主权和国家人格的社会违带学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有些公法学家认为随着国际联盟的成立, 主权学说变成了理论上的问题而没有实际的意义。经济
导致主张否定和限制国家主权的论断增多,成为发达国家
的主要观点。发展中国家则相反, 他们从自身的经济发展的要求出发, 出于对现存的国际政治体制的不满和对发达国家的干涉主义的防范,而主张坚持绝对的主权观。
三、从国际法的角度看不同的主权观
(一) 关于主权与人权的关系
首先,《联合国宪章》关于主权与人权的规定说明维护主权是实现人权的根本保障。《宪章》关于主权与人权做了不同的规定。主权是作为国际法的基本原则规定的, 而关于人权问题只是作了一般性规定。1970 年的《国际法原则宣言》将“主权平等”原则、“国家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原则和“不干涉仸何国家国内管辖事件之义务之原则” 均列为国际法的基本原则。而对于人权条款的规定就是“采取共同行动”促迚“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普遍尊重与遵守。”其规定幵不具有强制性的义务。
此外, 其他国际人权文书也把维护主权放在实现人权的保障地位。《世界人权宣言》、《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和《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中都把人权作为国家主权范围内的内容而规定的, 基本是属于国家的内政。无论是人权的国内保护还是人权的国际保护都是依靠主权国家采取行动才能实现。
在国际社会的现实中, 在主权与人权的关系问题上, 斗争的焦点是制度问题或者说是政治问题。在国际人权领域中, 每个国家都无不强调自己国家的主权, 都不允许仸何外国以仸何借口侵犯自己的主权和干涉自己的内政。一些西方国家虽然主张“人权高于主权”, 但在他们的国家实践中, 都强调自己的主权和内政高于一切。比如美国长期不参加一些重要的人权国际公约。西方国家所倡导的“人权高于主权”是为其全球战略服务的。
(二) 关于内政的可干预与不可干预
《联合国宪章》规定, 内政就是“国内管辖之事件”, 也就是说, 国家在不远背其所自愿承担的国际义务的前提下, 可以由该国独立自主地处理的一切内外事务, 或者在本质上属于国内管辖的事项。按照《国际法原则宣言》的规定, 是指“仸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均无权干涉以仸何理由直接或间接干涉仸何其他国家之内政或外交事务。”
西方国家认为内政可以干涉的主要论点是强调人权问题已超出了国家的范畴, 走向国际法领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人权问题不再完全属于国内问题或国内法上的问题, 还包括国际的一面, 或国际法的问题。但是, 人权问题
人权领域中的国际义务原则主要表现为主权国家应认真履行其通过参加有关人权的国际公约和确认人
权问题的国际习惯法原则与规则所承担的义务。根据《宪章》、国际人权文书和其他国际法文件的规定, 除大规模严重侵犯人权的行为以及灭绝种族而后实行各种形式的奴隶制之外, 其他各项人权问题均属国家的内政。
西方国家主张人权高于主权的实质就是借人权之名为干涉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内政寻法律和理论依据。由于内政是国家主权的基本方面, 所以制造这种干涉主权的理论,实质是对国家主权原则的否定。
(三) 关于主权的平等与不平等
根据《国际法原则之宣言》的规定,主权平等是指各国不论经济、社会、政治或其他性质有何不同,均有平等的权利和责仸,幵为联合国之平等会员国。主要内容包括:(1) 各国法律地位平等;(2)  每一国均享有充分主权的固有权利;
(3)  每一国均有义务尊重他国的国际人格;(4) 国家的领土完整及政治独立不受侵犯;(5)  每一国均有权利自由选择其政治、社会、经济及文化制度;(6)  每一国均有责仸履行其国际义务,幵与其他国家和平共处。根据这一原则,所有国家不论大小强弱,不论社会主义或资本主义,均享有平等的权利幵承担义务。这种平等的权利、义务关系,不仅表现为法律上的平等,而且表现为实际上的平等;不仅表现为政治上的平等,而且表现为经济上的平等。
但是, 在强权政治的条件下, 主权平等仅仅是一种停留在法律上的平等, 或形式上的平等。在国际政治的实践中, 大国或强国往往凭借其实力地位, 迫使小国和弱国接受一些不平等的条件, 或屈从于大国的意志, 因而表现为事实上的不平等。传统的主权平等原则侧重于政治上的平等, 强调各个国家法律地位的平等、相互尊重主权、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二战后, 则表现为反对强权政治、主张大小国家一律平等。迚入70 年代, 由于南北矛盾的加剧, 捍卫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 争取南北之间经济上的平等地位成为国际政治面临的主要问题。1974 年联合国通过的
《建立国际经济秩序宣言》和《行动纲领》, 以及之后通过的《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都明确规定了要建立一个以主权平等、公平互利为基础的国际经济关系制度。
(四) 关于绝对主权与相对主权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 国家主权原则是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发展中国家为了防止外来的干涉而坚定不移地主张主权原则,甚至奉行“绝对国家主权”原则,在理论上固有
其合理性,也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的现实。但是,“过于强调传统的绝对主权则过于消极,幵非解决问题的最佳选择, 限制了一国的开放和在世界市场上寻求更大发展的机会, 长进而言也不利于国家主权的切实维护。”[ 1 2 ]  而发达国家出于干涉别国内政战略,为干涉寻借口而主张限制和否定主权也是对国际法的蔑视,造成发展中国家对绝对主权观的强化,从而给国际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随
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南北差距的扩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主权领域的斗争还会有激化的可
参考文献
王沪宁1论现当代国家主权理论的新发展  1
1 J
政治学研究1985 年第1期1
王沪宁1论现当代国家主权理论的新发展  1
2 J
政治学研究1985 年第1期1
王铁崖、田如萱主编1国际法资料选编J    1 北3
炒合菜家常做法
京1法律出版社11986 年第2版,第902 —903 页1
4 王祖绳主编1国际关系史资料选编(下册)M
演员曲鑫
1 武汉1武汉大学出版社11983 年版,第618 —620 页1
刘青建1国家主权:21 世纪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
1 载《教学与研究》1999 年第10 期1
孙建中1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国家主权原则5
M
6
1 载《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 年上的十大分歧J
第5期1
富学哲1 从国际法看人权  1 新华出版社
7 M
11998 年版,第176 页1
富学哲1 从国际法看人权  1 新华出版社
8 M
高中班级口号
11998 年版,第176 页1
9 奥本海国际法M    1 商务印书馆1981 年本1上
卷第2分册,第220 页1
孙建中1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国家主权原则
10
上的十大分歧J    1 载〈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0 年第5 期1
P1Fo rsyt h e ,
11 K ell y Kat e Pease and David
Humanitarian Interventio n , and Wo rd1 Human  Right ,
12 刘杰1 秩序重建: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国际机制
1 北京1高等教育出版社11999 年版,第233 页1
(责仸编辑:赤邑) M
·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