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不可错过的旅游景点介绍
丁村民俗博物馆
的有40座院落。分为北院、中院、南院和西北院四大组,据建房题记,北院以明代建筑为主,中院为清代雍正、乾隆时期为多,南院
以道光、咸丰时期为首,西北院为乾隆、嘉庆时期所筑。丁村民居
风格典雅,时代特征鲜明,是明清时期民居建筑的佳作,对研究民
间建筑及民俗学具有重要价值。1988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
博物馆藏有文物11000余件,以明清字画、瓷器、家具为主,其中珍贵文物70余件。博物馆利用丁村民居中院做展室,面积3500
平方米,又分为七个小展院。一、二院展出晋南民间历代相承的岁
时节令习俗;三、四、五院展出婚丧嫁娶、人生礼仪等内容;六、七
院展出晋南地区广为流传的刺绣、剪纸、木板画等工艺品以及歌舞、小戏、木偶皮影戏、交通、纺织、农耕等实物或资料。内设办公室、陈列部、工部、保卫科。出版有《丁村民俗丛谭》。1995年被山
西省委、省政府公布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陶寺遗址
山西襄汾县陶寺遗址位于襄汾县城东北7公里处,汾河以东7公里,上个世纪50年代文物普查时发现,是一个面积为300余万平方
米的超大型遗址。1978-198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
第二工作队协同临汾地区文化局,为了寻历史上夏王朝的踪迹,
探索夏文化,对陶寺遗址的普通居住址和早期大贵族墓地进行了大
规模的发掘,取得了巨大的成绩,陶寺文化得以确立,九座早期贵
族大墓0土了一批精美的彩绘陶器、木器、玉石器等,其中彩绘龙盘、陶鼓、石磬、木仓形器、木豆形器、玉、玉戚(圭)、玉壁、玉
琮等都是有可能代表着王者地位的礼器。另还发现了红铜铃和朱书
文字等。这些发现不仅确立了陶寺文化,建立了陶寺文化的年代标尺,更使陶寺文化的文明曙光愈发夺目。1988年1月13日,经国
务院批准,陶寺遗址被列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襄汾燕村生态园
襄汾燕村生态园,位于襄汾县北部邓庄镇境内,山西的母亲河—汾河由北向南自燕村西侧流过,岸边是较为开阔的汾河滩地,地势
比较平坦。燕水滩大片郁郁葱葱的紫花苜蓿,形成了万亩苜蓿基地
和优美的田园风光。在苜蓿基地旁有千亩杨柳树林,造就了森林生
态景观和优质的绿天然氧吧,并吸引了大量的珍禽异鸟来此栖息。蜿蜒的汾河景观、优美的田园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淳朴的乡土
风情,为农业观光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襄汾县龙澍峪
襄汾县龙澍峪位于襄汾县县城西北的吕梁山支脉姑射山中,占地约30平方公里,距县城23公里。
龙澍峪自然风光秀丽,古代建筑各具千秋,古老传说美丽动人,人文景观星罗棋布,"龙斗双阙"是自然景观中最为著名者;100余间
庙宇或横空出世,或半藏半露,气势宏伟,古朴典雅,各种塑像,
千姿百态,堪称艺术瑰宝;摩崖石刻汇集了古代名家遗墨数十处,真、草、隶、篆,苍劲婉约,庄重潇洒,各具神韵。
景区内庙宇、寺、庵、亭、观遍布全境,附近的娥皇女英泉、九泉如明珠点缀,使这一地区成为极具发展前景的旅游避暑胜地。
为此,1991年至1999年,我县先后投资近千余万元,完成清理地
基2600平方米,修复台阶700个,修复山门、元代舞台、唐代华佗庙、千手佛殿、真武庙、三皇庙等;
绘彩画2500平方米,塑像250尊,架高压电线4公里,修沙石路4.5公里。使景区形成一定的规模,1996年,景区被省政府确立为社会办旅游先进单位,并列入全
国热线旅游线路。
香严禅院
香严禅院位于山西省美丽的汾河岸畔。上接著名的壶口瀑布,下临大运高速,交通便利,四通八达。香严禅院始建于元大德十一年
间(公元一三〇八年),重修于明弘治十二年,乃平阳一带著名的佛
教道场。此寺院原建筑金碧辉煌,布局合理,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千佛殿、藏经楼,东西两边为配殿及
厢房。寺内佛像雕塑艺术精湛,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由于年久失修,几经战乱,寺院已是断垣残壁。民国年间,山门、大雄宝殿等
几座殿堂,不幸毁于一场大火,千佛殿明代壁画及千尊琉璃佛像被毁、被盗,曾经一夜之间盗走天王殿六尊头像,所以檐残壁頺,破
败不堪,令人痛心疾首,望佛兴叹。现仅存天王殿与千佛殿两座殿堂,但也摇摇欲坠。为了保护国家文物,重振古刹雄风,恢复昔日
的风采。二〇〇一年再次修复后,香严禅院面目一新。
丁村遗址
位于襄汾县城4公里的丁村附近汾河河畔,距临汾市35公里,
北起史村,南至柴庄,长约十一公里,以发掘出我国历史上旧石器
时代的化石而闻名中外。
丁村遗址,是一片片断崖沟壑中的砂砾地,就在这里,发掘出了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的文化遗址,开始,是在1953年的挖沙工程中
发现的。1954年秋天,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山西的专业考古人员组成
发掘队在丁村长约11公里、宽约5公里的范围内,进行了考古发掘。从黄土下的古代河流沙砾层中,发现了3枚丁村人十二三岁儿童的
牙齿化石,两千多件丁村人打造的石器以及同丁村人同时生存的28
种哺乳动物,5种鱼类,和30种软体动物化石。1976年又在同一地
点的沙砾层中发现了1块小孩的头骨化石。因其发现于丁村,故名“丁村人”。丁村人形态介于现代人和猿人之间,其门齿具铲形特征,与现代蒙古人相近。
普净寺
普净寺在山西襄汾县城西南30公里史壁村。创建年代不详,现
存为元、明遗物。山门三间,天王殿五间,悬山式。菩萨殿五间内
柱设在前槽,依柱筑扇面墙一道,墙前为观音菩萨和善财童子,丰
润娴雅,两隅十八罗汉各具神态。墙后地藏、道敏、冥化端庄肃穆,
十殿阎凝神对坐两侧。最后为大雄殿,五开间六架椽,原为悬山式,后改为硬山,斗拱四铺作单下昂,殿内后槽施二金柱制成佛龛,柱
上用蝉肚形大雀替承托四椽伏,伏上架内额直达两山,次间大爬梁
由檐头直承平梁以下,结架纯系元构。龛内塑释迦、文殊、普贤华
高速又要免费了吗严三圣,其中二菩萨身式修长,衣饰合体,面形上方下圆,神态娴
静慈祥,塑工颇为精巧。
灵光寺
王志文资料灵光寺位于襄汾县邓庄镇北梁村。《襄陵县志》载:“灵光寺在县东南北梁村,金皇统中重建,平阳府尹杨伯雄撰记,后知县薛所
蕴重修,有碑。内有宝塔,高十三级,后有藏经阁。”杨伯雄,金
大定二十二年(1182)任平阳尹,有政声,《金史》说:“先是,张
浩治平阳,有惠政,及伯雄为尹,百姓称之,曰:‘前有张,后有杨。’”经过战乱,寺的殿堂毁于一九四八年,一九五八年地面被
淤平,仅剩一座砖塔,并被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襄陵文庙大成殿
该庙位于襄汾县襄陵镇粮站内,创建于金泰和九年(实为大安元年,1209年),元大德十年(1306)重建,明清时期屡有修葺。
现仅存大成殿一座,面阔五间,进深十椽,。歇山顶建筑。前设月台。梁架结构为六椽栿前后施乳栿通檐用四柱;山面梁架为十架椽
屋分心乳栿用五柱。角柱升起、侧角显著。补间设斗栱一朵,斗栱
李沁金世佳为五铺作重栱出单杪单下昂里转出两杪计心造。
关帝楼
地址:襄汾县陶寺乡陶寺村
始建于元代。为重檐歇山顶楼阁式建筑,后人维修时上下檐之间加一腰檐,现为三重檐歇山顶。吕梁景点
楼阁正身面阔4.7米见方,周匝围廊,廊深2.1米。两角柱上横架内额以承围廊屋面。其梁架、斗栱仍系元代原物。
增加c盘空间>林志颖老婆照片赵康古城遗址
地址:襄汾县城南30公里赵康镇
古城址东距汾河5公里余,西距九原山4公里,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相传为春秋时期的“古绛都”和汉的“临汾城”,当地人称“古晋城”。
古城平面近似长方形,南部较宽,周长约8480米,城内地形北
高南低,形成层层台地,高差约在10米上下。有一条明显路迹自北
墙城门外向南延伸千余米。城外周有明显的护城河遗迹,至城的右
下角处向南汇成巨川,今称泰山沟。古城墙址大体保存完好,南墙
西段破坏较甚,北墙保存较好。东西二墙皆无城门痕迹。墙土呈红
褐,夯层厚约5--6厘米,夯窝圆而平,直径约7厘米。夯土中含
有东周时代瓦片,有板瓦、筒瓦。南城墙全长约1650米,东城墙全
长约2600米。
汾城古建筑
汾城镇地处襄汾县城西南16公里处,唐初为尉迟公的封地鄂公堡,唐贞观七年县城由古城迁于此,名为太平县,由于历朝的建设,使汾城留下了大批的古建筑,被誉为山西省十大古建之一,总面
积大约为二万平方米,(以鼓楼为中心依次由北向南排列为城隍庙、
文庙、明伦庙、鼓楼、学前砖塔、县衙大堂、关帝庙、社稷庙、洪
济桥、城墙等)。
猜你喜欢: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