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和赫菲斯提昂的亲密关系看古希腊的同性恋现象
    前段时间看了电影《亚历山大大帝》,首要的震撼来自于亚历山大所向披靡的雄心壮志以及无所畏惧的追求梦想的坚强执着,其次还有一个问题让我很是困惑,那就是我们伟大的男主人公和赫菲斯提昂之间的“亲密关系”,按照现代的说法,这就是同性恋啊!难道说,在遥远的古希腊,在亚历山大身上就存在同性恋,这是真的吗?为了解答我心中的疑惑,我查了一些资料,也了解到古希腊同性恋的一些渊源。
即使在当代社会,大家思想比较开放,但是对于同性恋话题,大家基本上是比较避讳的,似乎很少有人能真正理解为什么男人会喜欢男人,女人会喜欢女人,除了当事者。我一直认为,除了亲身经历同样的事情,否则一个人很难理解别人的感受。但是看完了《亚历山大大帝》,看到亚历山大和赫菲斯提昂之间的亲密关系,甜蜜告白,老实说是让人觉得有一点点别扭,但更多的是让人感觉到的是一种温馨,一种温暖,一种感动,也是电影中演员优秀的缘故吧,尤其他们四目相对的时候,真的就觉得他们的眼神特别真诚。人生路上,不管是策马奔腾还是闲庭信步,得一知己如此,足也!亚历山大和赫菲斯提昂从小一起习武,一起师从亚里士多德,一起慢慢成长。当亚历山大毫无准备地被推举为国王的时候,当亚历山大不
断远征,荣誉加身的时候,当亚历山大“高处不胜寒”的时候,只有赫菲斯提昂始终如一的陪在亚历山大身边,在亚历山大情绪低落的时候,给他安慰,在亚历山大站在荣誉的巅峰的时候,他就站在一旁微笑地注视着亚历山大。
有人指出神话故事里的神阿基里斯和帕特洛克罗斯是一对堕落的恋人,以此暗指亚历山大和赫菲斯提昂时,亚里士多德说了这样一段话:如果男人和男人处于情欲同床共枕,那好似对感情的屈服。那样对我们一点好处都没有,是不可取的。但如果同床共枕的男人之间交流的是知识和美德,那就是纯洁的、高尚的,他们为了追求卓越而竞争,这对双方都是最好的……
    当亚历山大征服波斯之后,他和赫菲斯提昂之间有一段对话,亚历山大说死亡的力量会推动人前进,赫菲斯提昂问难道就没有其他的力量了吗?接下来,亚历山大没有正面回答赫菲斯提昂的问题,而是开始了他最动人的告白,与此同时,赫菲斯提昂也说出了心中的感受。
    “我只知道我在这世界上只信任你,我需要你,我爱的人是你,赫菲斯提昂,没有别人。”
    “你就是我关心的一切,有阿佛洛狄斯的甜蜜的气息为证,因为你太想要这世界,我觉得我会失去你,我非常嫉妒。”
    “你永远都不会失去我,赫菲斯提昂,直到最后。”
即使赫菲斯提昂深明大义,作为相爱之人,他也无法直视亚历山大要成为别人的老公,要娶妻生子,但是他永远不会反对,面对亚历山大,他永远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在亚历山大洞房花烛夜之前,他送给爱人一枚戒指并说“这枚戒指来自人们崇拜的太阳和星星的时代”,事实上,赫菲斯提昂一直把亚历山大看作他的太阳。他含着眼泪对亚历山大说“我祈祷你的梦想能够照耀到所有人,我愿你有个儿子,你是个伟人。”
当我反复看这这部电影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好像明白了,只要有一份纯真的、真挚的感情,不管它是存在于异性之间还是同性之间,只要把他们当作人,他们的感情基于人性的需求,一切基于人性的分析,那么似乎一切都可以理解了,就是相识、相知、相恋、相爱!张国荣也说过,我爱的人,不管他是男人还是女人。好了,亚历山大和赫菲斯提昂的故事就讲到这里吧,接下来,我们就看看古希腊的同性相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说起古希腊的同性相恋,我们不得不说柏拉图以及他的精神之恋。柏拉图认为,“在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真理的时候,这时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而当灵魂被肉体的罪恶所感染时,人们追求真理的愿望就不会得到满足。当人类没有对的强烈需求时,心境是平和的,是人性中兽性的表现,是每个生物体的本性,人之所以是所谓的高等动物,是因为人的本性中,人性强于兽性,精神交流是美好的、是道德的。”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柏拉图式恋爱,也称柏拉图式爱情。柏拉图在其著名的对话录《会饮篇》中,通过他老师苏格拉底之口,阐述了自己关于真正的爱的见解。在他看来,最崇高的爱情是精神上的,是爱的双方对真实和美德的共同追求,但是这种追求仅仅限于男性之间,也就是说柏氏所推崇的以感情为基础的爱情完全是同性之爱,是男性的同性恋,事实上,柏拉图也给后人留下了几首关于同性的短诗,有一首写得特别温柔动情:“阿伽通,当我吻你的时候,我的双唇感觉到你的灵魂:带着颤抖的渴望,仿佛要穿透我的心脏。”另一首是写给他爱的第昂:“他的心中充满狂热的爱”。还有一点,柏拉图终身未娶,至此,我们大概能推断出柏拉图是个同性恋。如果说,柏拉图,亚历山大这些人的同性相恋只是个别现象,但是,在同一篇对话录中,美貌非常的雅典将军阿西比德对众人说,他和苏格拉底是一对情人,对此,苏格拉底没有否认,甚至,苏格拉底曾冒着生命危险去战场上救受伤的阿西比德。从这些例子我们
可以看出古希腊人,尤其是古希腊男人普遍具有同性相恋的倾向,而这个问题的产生应该有它的社会根源的。
首先,古希腊社会是一个典型的由男性主宰的社会。社会活动的主体是男性,即便女性有公民权,但是她们缺不被允许参加任何形式的政治活动,当然,不仅仅是政治活动,还有社会活动。在男性社会的意识形态里,妇女最好应该被安置在家里,而且许多时候,她们只准呆在内室,因为习俗禁止她们简单见到陌生人。希腊文中的客厅,即意思是“男人的房间”,它是举行酒会的地方,而妇女一般是不能出席这样的聚会。在公元前431年为牺牲战士举行的葬礼演说上,伯里克利这样告诫雅典妇女:“女人最大的美德是最少的为男人提及,无论是赞扬还是批评。”这个有点类似于中国古代的女子无才便是德,三从四德等等。同时,希腊人认为,和女性接触过多,会影响男性的阳刚之气,会使男性变得软弱,没有勇气,一般情况,男孩只允许在母亲身边待到7岁,然后将会被同其他男孩一起组织起来,由成年男子教导他们的德、智、体、美,而他们娶妻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生子。两性之间社会地位的严重,的不对等,简直抹杀了男女之间产生爱情的可能,因为我们知道,爱情的产生,是以共同的价值认同为前提的。因此,我们也比较容易理解为什么古希腊男性会同性相恋了,因为彼此欣赏,有共同的思想追求,按现在的话讲就是有共同语言。男性的同
性恋比较普遍,女性因为受到社会的限制,同性恋比较少,但并不是没有,著名的女诗人萨福就是一个典型的同性恋。
孤恋花床戏其次,古希腊人认为男性是几乎完美的造物,他们尤其推崇少年之美,他们认为理想的美之存在于年和年轻男子身上。古希腊文学中有很多赞美少年之美的文章,比如在卢西安的《亡者对话录》中提到的“金发,乌黑闪亮的眼睛,红润的肤,紧绷的肌肉和宽阔的肩膀”是男性美的特征。除此之外,许多的雕塑也在着力表现少年的健壮、阳光、积极的美。
在当时社会,成年男子通常与刚过青春期但是尚未进入成年期的少年发生热恋,这种热恋并伴有一定的教育功能。该成年男子被称为“爱者”,相关的少年则成为“被爱者”,这个成年男子负责教育少年的言行举止,并与之荣辱与共。在战场上,他们通常是并肩作战,因为希腊人相信,男性之间的爱能激发出双发之间的勇气,为此有些希腊城邦专门组建了由同性恋者组成的军队。柏拉图就曾证明,这种方式可以增强战斗力,让士兵不畏牺牲。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根据相关文献记载,士兵可以为了他的爱人而奋勇杀敌,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在希腊的方言里,表示爱人的字面意思是“启发灵感的人”,而表示被人爱的少年的单词的字面意思是“倾听并智慧的接纳的”。从这点上看,同性相恋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稳定和追求公民的美德,它倒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
张国荣为什么要从24楼跳下
总而言之,男女社会地位的不对等、男女之间的隔离导致的单一的男性交际环境、以及对于人体美的推崇,才导致了古希腊男性同性恋盛行。当然,必须说明的一点是他们并不反对婚姻,只不过在他们的观念里,女人只是用来传宗接代的,难登大雅之堂,而他们的高尚的同性相恋是远远凌驾于婚姻中的男人女人的生活。实际上,我们在这里所说的男性的同性相恋问题只是古希腊社会的一个主流趋势,它并没有完全覆盖到社会生活的每一角落,他们也有令现在人承认的异性相恋,当然也有女性之间的同性恋,就像我前面提到的著名女诗人萨福。我一直觉得,尽管现在人可能比古希腊人有更敏锐的洞察力来剖析人的精神世界,有更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来判断事情的是与非,但是,对于古希腊人的同性恋问题,也许我们永远都无法了解其中的精髓和内涵,我们只能根据现有的只零破碎的资料加上自己的理解力,尽可能的去想象,去还原当时的社会情况。还需说明的一点就是,在理解古希腊同性恋的这个问题时,切勿与现在意义上我们所理解的同性恋混为一谈。
注:因为这几天看了一些关于同性恋的资料,我也一直在想这个问题,为什么异性相恋会为世人所接受,而同性相恋却阻碍重重呢。首先,我们可以理解为这个是自然法则吧,总有些自然法则得无条件遵守吧。其次呢,因为知识的普及和受教育机会的均等,在遵循自然法则的前提下,异性之间也是比较容易到一个心灵相通的人,双方有共同的价值认同
和价值追求,有共同语言。如果,我说的是如果,一个男博士有一个从来没有接受过文化教育的妻子以及有一个很要好的男性本科生朋友,从心灵沟通上讲,男博士是不是肯定会首选男本科生呢?若是这个沟通放在一个相关的社会背景下,那么男博士和男研究生是不是也算同性恋?说到这个共同语言的问题,我又想到了路遥的《人生》里的男主人公高加林和乡下丫头刘巧珍和城里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故事,当高加林抑郁不得志,准备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干一辈子的时候,他的心中最美的姑娘就是刘巧珍,对于土地,对于庄稼,对于家里的牲口,他们之间有说不完的共同话题;当高加林有机会留在城里的时候,他的内心又动摇了,除了接受黄亚萍能带来的安排工作的附加条件之外,他的内心深处也是渴望有这样一位美丽大方,懂得时髦,领得出去又能领得回来的女朋友,即使巧珍善良的让他无地自容。相信有个故事情节大家都不陌生:有次巧珍去城里看高加林,她的话题永远是家里的猪下了几个崽,活了几个,死了几个,而这些显然不是高加林所关心的……说了这么多,我想说明的是,人的选择,不管是高加林对于女朋友的选择,还是古希腊同性恋人之间的选择,都与之生活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不同的社会经历会赋予人不同的思想,假使高加林永远靠一亩三分地生活,假使黄亚萍一直很时髦洋气,但是他们相爱着,他们能冲破重重阻力在一起吗?对于这个假设,在当时的条件下,唯一的可能就是黄亚萍跟上高加
林去种地,而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所属两个圈子里的人,而这两个圈子有没有太多交集,那么分属这两个圈子里的人该如何相知、相恋呢?在中国古代那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男女成亲之前,也是陌生人,女人同样没有多少知识,无才便是德嘛,但是,好多人也就那么过来一辈子,在那个过程中,他们双方融入到彼此的生命里。也有的人是先结婚后恋爱,赵明诚和李清照大抵就是这样。对于普通老百姓,他们不需要自己的妻子有多有才,甚至也不用识字,对于他们来说一个能生儿育女和下的厨房的妻子远远比用墨笔写几个字的妻子要来的实惠:对于那些文人墨客,他们有个天然的知己就是青楼里的头牌,不仅人长的漂亮,最重要的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还有一点我想就是,与中国古代的三妻四妾制度相关吧,娶的老婆多了,总有能说话说到一起的吧。所以说,同是古代社会,中国要比希腊好很多,就是因为男女这两个圈子的交集多,而古希腊,男女隔离实在是太严重了。如果把你或者我,最好是男性,放在古希腊那种环境下,那么爱上同性是不是会变得简单易懂一点?说了这么多,不知道会不会让看的人越看越糊涂呢,以上就是我自己的一点看法,只是我的理解,没有具体的文献材料支持,所以不好意思放到正文,于是就写了个注,希望不要画蛇添足啊!
参考文献:
1. 汉斯.利希特.古希腊人的性欲请.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 演员李滨彭小瑜等.外国史读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张予曦整容前后3. 周六日可以汽车年审吗李银河.同性恋亚文化.内蒙古: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9卢正雨
4. 李银河.性爱二是讲.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