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级分数分配情况作者:***
来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22年第10期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为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式的发展,落实国家教育体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加快做好互联网技术的实际应用,加快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国家明确提出在互联网时代推动“双一流”高校建设的战略目标。为保证该战略目标的实现,高校财务资金的安全运转,特别是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武汉高校作为切入点,认真分析了“双一流”建设“互联网+”的内涵特点,分析此背景条件下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现状及其存在的风险和问题,并提出了对应解决的策略途径。
关键词:“双一流”;“互联网+”;高校财务;内部控制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为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式的发展,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会议精神,加快建立现代大学步伐,国家从高等教育发展战略高度出发,始于2015年相继在目标规划、教育信息化发展手段方面提出高校教育现代化建设要求,与此同时,作
为高校教育现代化后勤保障的高校财务资金的安全运转显得尤为重要,就必须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强化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以保证高校教育现代化的安全有效实施。
一、概述
(一)“双一流”的内涵推进
建设“双一流”高校是国家为了深入教育体制改革,推进我国高校教育现代化发展,尽快跻身于世界教育一流高水平行业而采取的战略措施。2015年8月国务院提出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通过,“双一流”高校建设成为继“985工程”“211工程”之后,又一个“国字头”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
在此背景下“双一流”建设被人解读为大学的又一次重新洗牌,能否进入新的“双一流”名单,决定了将来能否在政策倾斜和资源支持上占有有利地位。
2015年10月国务院正式公布的“双一流”高校建设的总体方案,提出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国家“双一流”建设由此启航。
2016年2月教育部印发的《教育工作要点》明确要求加快“双一流”建设。201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统筹推进“双一流”高校建设的实施办法(教研[2017]2号)文,2018年教育部等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教研[2018]5号),进一步推进了“双一流”建设的发展步伐。截至目前,资料显示北大、清华、上海交大、浙大、华科大等“双一流”大学137所,占全国2740所本科高校的5%,占全国3005所高等院校(本科及高职)的4.6%,是当年推行“双一流”建设47所高校的3倍,至目前这项建设工程仍在推进中。
(二)“互聯网+”的概念发展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一种新的经济形式即是“互联网+”,它主要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将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结合,用以业务体系的更新、生产要素的优化、商业模式的重构等等途径进行经济升级转型。2015年国务院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首次将传统行业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加深融合,创新了服务理念,推动了生态发展。为提升高校的整体教学水平,加快与之相适应的教育资金的流转,教育部并于2018年4月拟定了《教育信息2.0行动计划》印发全国,要求引入“平台+教
育”服务模式,构建一体化的“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教育部为建成国家数字教育资源服务体系,要求整合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构建支持系统。由于《教育信息2.0行动计划》的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高校,全国各级高校纷纷探索并建立高校信息网络,将高校传统教学、科研管理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等主要活动相结合。在提升高校办学条件和水平的同时,又完善了高校信息化发展体系,不仅促进了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还使与之相适应的资金活动也日趋频繁。在资金流转呈现复杂化、多元化趋势的情况下,经费种类及其金额都相应增长的同时,作为高校资金核算部门的财务管理部门的收现量、报销量和核算量都急剧增加,各类相关问题与矛盾日渐凸现。只有加快高校信息化建设,才能解决高校财务管理和服务的相关问题。近年来各高校纷纷上线不同版本的网上报销、收费、财务核算系统,使得核算效率低、收费报销排队难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使得“互联网+”时代财务信息化的发展得到有力推进。
(三)财务内部控制的范畴内容扩展
2022年双一流大学最终名单 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旨在保障高校财务资金的来源、支出、运用周转的有效安全。具体来讲,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是为保证高校资产的安全完整、会计信息的安全可靠、
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经营活动的实现,达到促进教育体系最大化健康发展的目的,而采取的风险防范措施。内部控制贯穿资金运行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审查、审核、监督全过程,贯穿财政预算、会计核算、内部审计的整个监控环节;从制度理论建设上它属于风险管理范畴,从风险防范措施上它属于内部控制机制、安全手段范畴。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它的基本内容、原则、目标、主要特点如下:
1. 基本内容
一是明确高校重大经济业务活动所涉事项的预决算及执行程序;二是明确高校财会相关人员、相关环节、相关事项的职责权限范围;三是明确财产资金的运用库存,核查程序制度;四是构建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风控平台;五是构建内部审查体系。
2. 基本原则
一是全面性原则;二是重要性原则;三是制衡性原则;四是适应性原则;五是成本效益原则,总的原则做到高校财务资金运用的安全有效。
3. 基本目标
一是合理保证高校资金资产安全;二是合理保证高校经营管理合法、合规;三是合理保证高校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四是合理保证信息化网络掌控环节安全衔接;五是合理保证信息沟通快速便捷、安全,促进高校达“双一流”建设发展目标。
4. 快速扩展奠定了高校建设内控机制的基础
目前我国高校仍属典型的事业单位,其内部控制主要存在于职能部门。在“双一流”“互联网+”背景条件下,依据COSO内部控制的界定,应提升职能部门的工作效率和程序规范,为了其财务及战略目标的实现,保障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从我国内部控制的发展来看,主要经历了账实相控、制度相控、环程相控、内评相控、风险相控五个时段。第一个账实相控时段即是从20世纪的内部牵制时段。在这时段不相容职务间的分离,简言之主要体现为,会计核算与收纳两岗位的分设,可理解为账实的分离及相控,达到以账控实物,以实物核账的目的。第二个制度相控时段即是从20世纪40—70年代的内部制度控制时段。在这时段依据会计财务核算情况,修订相应的财务制度实现规范组织运营为其主要目的。第三个环程相控时段即是20世纪70—90年代的内部结构控制时段。在这时段为了形成系统、环境、程序三位一体的控制体系,将环境要素纳入控制框架内达到引入三方相控的目
百想艺术大赏2013的。第四个内评相控时段即是从20世纪90年代—本世纪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时段。在这时段将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内部环境以及内部监督五大要素纳入控制框架内,形成新的内控体系,其主要体现为COSO五因素框架,达到对整个财会经验严控的目的。第五个风险相控时段,即是企业风险管理重要时段。在这时段旨在考虑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间的关系,为加大对财务的监控管理,为把控内控与风险管理间的关系,在2.0评估时,将内控机制引入实践管理中,并将战略要素也纳入内控关系中,达到对会计财务核算更加严加管控的目的。通过几年的实践摸索,2012年财政部研究制定发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对推动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夯实了良好基础。该规范从财务预算、核算、结算的整个经济活动过程都做了相应规定,搭建了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整体框架。2015年、2016年针对我国高校未构建实施完整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财政部、教育部先后拟定相关文件反复强调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紧迫性,并发布了高校经济活动内部控制工作指南。此后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陆续出台了规范本省市属高校内部控制建设的通知。这对推动和完善我国高校财务内部控制机制夯实了基础。
(四)“双一流”“互联网+”背景条件下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关联作用特点
在高校教育现代化建设中,“双一流”建设是实现高校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总体规划和方向,而“互联网+”是应用于校园智慧网络、师生一体化信息综合平台等方面的高校信息化建设,这所有的一切均与高校财务管理息息相关,准确来说“互联网+” 在与高校财务管理系统紧密结合的部分,才是高校核心应用的方面;这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而在社会现实发展的大环境中,资金活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呈多样性变化,无论是按照建设高校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总体规划和方向发展,还是采取现代化信息手段,推进建设的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风险和漏洞,这就必须要加强风险防范,资金运营安全涉及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方方面面,对高校教育现代建设的进程影响非常大。因而高校财务的风险防范,加强高校资金运转强化的内部控制,是高校资金资产运转在“双一流”“互联网+”背景条件下实现高校教育现代化的有力措施,是高校教育现代化不可分割的整体。战略目标、基本规划、方向+现代化信息手段+实现目标、有效利用手段防范风险的重要措施,构成了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它们各具鲜明的特点。
1.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特点
按照國家推进“双一流”建设的方案,要求高校注重自身的综合发展,高校财务管理作
为高校发展的重要基础显得尤为重要。高校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其营运手段,从资金营运的来源分配管理来看,具有兼容性、激励性、统筹性的特点。
第一,资金来源的兼容性。国家《方案》在第十一条曾这样指出,为在拓展资金渠道、争取社会资源扩大办学力量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就得要加快建立资源募集机制。这表明为推进“双一流”建设,中央和地方财政对高校建设发展给予了相应的资金政策与资源支持,这就要求高校可多方开源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到高校建设中去,不能仅依赖政府的投入,而应建立资源募集机制。
第二,资金分配上的激励性。国家《方案》在第十五条曾重点指出,为形成激励约束机制突出绩效导向,就得创新财政支持方式。在资金分配上侧重点应多考虑学科水平、办学质量和办学特等因素,倾斜的重点对象应是特鲜明办学水平高的学科或学校。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对优、强、特的扶持中要体现公平竞争。将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评估评价结果等数据作为依据,进行有效性的动态调整,加大增强建设的支持力度。对实施有利、进展好、成效明显的学科或学校适当加大支持力度,反之减少支持力度,形成约束、激励机制,改变高校重申报、轻建设的问题,高校财务在这方面要跟进,要重建设见成效,加大约束激励机制。
第三,资金管理的统筹性。国家《方案》在第十五条强调指出,要增强高校财务统筹安排经费的能力和自主权,进一步完善管理方式。在“双一流”建设中,专项支持资金、财政支持资金、资源募集资金都相应增多,这就要求高校财务在预算核算管理、收入支出管理、结转结余管理、专项专用基金管理、资产管理等方面都有所提高,增强财务自主权,统筹安排、统筹管理资金,提高效益,以利于高校“双一流”建设。
2. 在“互联网+”条件下高校财务管理特点端午安康怎么回
高校财务管理不同于社会企业,不同于政府机关,它是典型的事业单位,传统的高校管理模式束缚了高校的发展,在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在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广泛运用着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互联网的发展极大地冲击着传统服务与管理的思维模式,为实现高校教育现代化,为广大师生服务。就必须对现有管理模式和方式进行变革;就必须加大大数据规划统筹、进行智慧校园建设;就必须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这个变革呈现出明显的两个特点。
目前我国高校仍属典型的事业单位,其内部控制主要存在于职能部门。在“双一流”“互联网+”背景条件下,依据COSO内部控制的界定,应提升职能部门的工作效率和程序规范,
为了其财务及战略目标的实现,保障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从我国内部控制的发展来看,主要经历了账实相控、制度相控、环程相控、内评相控、风险相控五个时段。第一个账实相控时段即是从20世纪的内部牵制时段。在这时段不相容职务间的分离,简言之主要体现为,会计核算与收纳两岗位的分设,可理解为账实的分离及相控,达到以账控实物,以实物核账的目的。第二个制度相控时段即是从20世纪40—70年代的内部制度控制时段。在这时段依据会计财务核算情况,修订相应的财务制度实现规范组织运营为其主要目的。第三个环程相控时段即是20世纪70—90年代的内部结构控制时段。在这时段为了形成系统、环境、程序三位一体的控制体系,将环境要素纳入控制框架内达到引入三方相控的目的。第四个内评相控时段即是从20世纪90年代—本世纪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时段。在这时段将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内部环境以及内部监督五大要素纳入控制框架内,形成新的内控体系,其主要体现为COSO五因素框架,达到对整个财会经验严控的目的。第五个风险相控时段,即是企业风险管理重要时段。在这时段旨在考虑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间的关系,为加大对财务的监控管理,为把控内控与风险管理间的关系,在2.0评估时,将内控机制引入实践管理中,并将战略要素也纳入内控关系中,達到对会计财务核算更加严加管控的目的。通过几年的实践摸索,2012年财政部研究制定发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键盘按键错乱规范(试行)》,对推动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夯实了良好基础。该规范从财务预算、核算、结算的整个经济活动过程都做了相应规定,搭建了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整体框架。2015年、2016年针对我国高校未构建实施完整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财政部、教育部先后拟定相关文件反复强调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紧迫性,并发布了高校经济活动内部控制工作指南。此后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陆续出台了规范本省市属高校内部控制建设的通知。这对推动和完善我国高校财务内部控制机制夯实了基础。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