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Journal of Shaog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好听的钢琴曲大全
2011年5月第32卷
第5期
杨幂刘恺威离婚是真的吗May.2011Vol.32
No.5
《封神演义》人物的分类研究
黄景春,穆劲伊
(上海大学中文系,上海200444)
摘要:《封神演义》中描写了众多的人物,他们有一个历史的形成过程,在小说中标示的意义也各有差异。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将这些人物区分为《武王伐纣平话》原有的人物和《封神演义》新增的人物、封神榜上人物与未上榜人物、阐截二教人物与西方教主、神怪人物与非神怪人物等四种。通过四种区分,分别从不同的侧面讨论这些小说人物的特性,可以更好地把握《封神演义》的总体特征,有助于深化对该小说的理解和认识。
关键词:封神演义;人物;分类;特征
中图分类号:I2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348(2011)05-0043-04
赵传个人资料简介收稿日期:2010-09-20
作者简介:黄景春(1965-),男,河南确山人,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乡土文化与文学研究。
《封神演义》出现之前,武王伐纣已经是民间艺人和戏曲舞台上经常表演的题材。元代刊刻的《武王伐纣平话》(又名《吕望兴周》)的开场诗道:“三皇五帝夏商周,秦汉三分吴魏刘,晋宋齐梁南北史,隋唐五代宋金收。”[1]诗中没有提到元朝,应是宋金时期瓦肆勾栏艺人的开篇唱词。元杂剧有《武王伐纣》、《比干剖腹》两部,已佚,从《录鬼簿》校注可知,《武王伐纣》又名《夷齐谏武王伐纣》、《渡孟津武王伐纣》,《比干剖腹》又名《谏纣恶比干剖腹》、《摘星楼比干剖腹》[2],这些标题显示二剧对武王伐纣故事的演绎不出《史记》之《殷本纪》、《周本纪》、《齐太公世家》所载故事框架。明代嘉靖初年的《九龙柱》,演绎闻太师伐西岐的情节。明代后期的《列国志传》(卷一)叙述武王伐纣故事。不过,《武王伐纣平话》和《列国志传》(卷一)的情节都比较干枯,文学性较差,虽出现一些神怪人物,但主要情节仍紧扣《史记》的相关记载,可视为历史演义小说。《封神演义》虽然承袭了武王伐纣的故事框架,却增加了大批神怪人物和的阐截二教的激烈冲突,它
因而也蜕变为一部神怪小说。本文拟对《封神演义》中的各种人物作四个层面的区分,以期通过多角度分析,厘清其人物的来源、体属性及特点,以便对这些人物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
一、《平话》人物与《封神》新增的人物
对比《武王伐纣平话》和《列国志传》(卷一)可以
发现,二者的人物和情节结构总体相符,后者对前者也有所演绎和扩增。将此二者与《封神演义》对比会发现,后者衍生出大量的人物和情节,主要是在“武王伐纣”开始之前,从第三十五回到第六十六回,以大量篇幅描写“纣伐武王”(以闻太师伐西岐为主),其中新创了很多神怪人物。第六十七回“姜子牙金台拜将”之后,才真正开始“武王伐纣”,但主要冲突仍在神怪人物之间进行。截教的通天教主先后摆下诛仙阵和万仙阵,阐教联合西方教前来攻打,引发无数神仙参战并丧命于战阵之中。到第八十四回,万仙阵被打破,通天教主战败,鸿钧道人赶来调解双方矛盾,阐、截二教和解后退出纷争。此后,小说情节大致上又回到《平话》的框架之内。也就是说,《封神》前三十四回和后十六回的情节与《平话》的情节大体相符,中间五十回的情节,是在后来民间讲唱艺人演绎的基础上,由文人作家创作而完成的。这个演绎和创作的情况,可以从明代中期的杂剧《九龙柱》看出一些端倪。此剧从纣王到女蜗庙降香开始,到闻太师火烧九龙柱结束,主要演绎的是殷纣王无道和“纣伐武王”的故事。因此,《封神》的情节是由两个部分构成的:《平话》的情节框架,它仍是故事的主干;由艺人演绎和
作家创作而完成的阐、截二教神仙冲突等情节,它是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前一个部分主要依托于《史记》的相关记载和历代民间传说,多数角都
是商周时期的历史人物,也出现了个别神怪人物,如殷郊、雷震子等;后一部分则是宋元明时期民间流传的神怪故事,其人物也多为道教、佛教和民间信仰中的神仙,或者比附这些神仙而创造的神怪人物。对于《封神》与《平话》的人物关系,如下图所示:
说明:C1表示《平话》原有的人物,以历史人物为主,有少量神怪人物。C2表示《封神》新增的人物,以神怪人物为主。
《封神》中的C1贯穿小说始终,部分属于中心人物和次中心人物;C2大多出现于小说中间的五十回,是依附于C1而新增出来的一人物。当然,《封神》新增的有些人物,如闻仲、殷洪、土行孙、三霄、四大天王、魔家四将、哼哈二将以及玉虚门下十二大弟子等,也得到了充分描写,虽然他们只出现在小说中间的五十回中,开头和结尾几乎不到他们的踪影;然而,如李靖、哪吒、杨戬等人也贯穿小说始终,他们帮助姜子牙完成伐纣,后隐居山野,肉身成圣,在《封神》中是十分重要的人物,不过他们在小说中的作用仅限于冲锋陷阵,都不属于商周集团的核心人物。他们凭借宋元以后广泛的民间传说而获得民众的熟知和喜爱,小说增加对他们的描写,突出他们的故事,有民间信仰和叙事的历史依据。
小说的中心人物是那些在《平话》中得到较多描写的人物,如周文王、周武王、姜子牙以及殷纣王、妲己等人,他们处于各种矛盾的焦点之上,是各种斗争的决策者;次中心人物有南宫适、散宜生、周公、比干、费仲、殷郊等人,与中心人物有较多的牵缠关系,是多个后来被充分演绎的原发性故事的参与者。由于民众的天命观和神仙信仰,在讲述这些人物的事迹时,就连带出了各种仙道神怪人物,而大多数情节的进展也被说成是由这样一神怪人物执行和完成的。这是我国民间叙事的一贯品格,也是《封神》的基本叙事特点。《封神》大肆增加神怪人物打阵斗法的场面,“似志在于演史,而侈谈神怪,什九造虚”[3],丧失了历史演义的基本品格,因而也就蜕变为神怪小说。当剥离掉对这些神怪人物的描写时,我们又会回到《平话》历史演义小说的基本情节;而有了对这些神怪人物的铺张性叙述,《平话》也就转变成了《封神演义》。
二、封神榜上人物与未上榜人物
按照人物的归宿又可将《封神演义》的人物分为两种:死后进入封神榜的人物和幸存下来未入封神榜的人物。
进入封神榜的人物,小说中宣称共有365位,实际上并不止此数,如果连同清福神柏鉴、冰消瓦解之神飞廉、恶来在内,姜子牙共封神373位。他们有的属于阐、截二教的神仙,有的属于凡夫俗子;不过要是追踪他们前世的话,都是三尸未灭、犯下杀戒的在劫之人。小说第十三回太乙真人对石矶娘娘说:“
你乃截教,我乃阐教,因吾辈一千五百年不曾斩却三尸,犯了杀戒,故此降生人间,有征诛杀伐,以完此劫数。今成汤合灭,周室当兴,玉虚封神,应享人间富贵。当时三教佥押封神榜,吾师命我教下徒众降生出世,辅助明君。”[4]111封神榜上人物都奉师命降生,阐教辅助明君周武王,截教则帮助暴君殷纣王。战死的人不分阐教还是截教,都是“封神台上标名客,怎免诛身戮体灾”;完此劫数以后,灵魂径赴封神台上,等待姜子牙将他们封为正神。小说第九十九回,元始天尊“敕命姜尚依劫运之轻重,循资品之高下,封尔等为八部正神,分掌各司,按布周天,纠察人间善恶,检举三界功行”[4]884。应该说,进入封神榜的八部正神,大多是在《封神》中间的五十回表现十分活跃的人物。尤其是诛仙阵、万仙阵,很多人命丧其中,魂赴封神台而去。
幸存下来未入封神榜的人物,又分为得根行深厚的仙人和被加封爵位的功臣两种。《封神》明确区分仙和神,仙的修行层次要高于神,如第三十八回写道:“大抵神道原是神仙做,只因根行浅薄,不能成正果朝元,故成神道。”[4]308第七十七回元始天尊对通天教主说:“当时在你碧游宫共议封神榜,当面弥封,立有三等:根行深者成其仙道,根行稍次成其神道,根行浅薄成其人道,仍随轮回之劫。”[4]672凡人的根行最浅薄,难以脱离生死轮回;战死者的根行也较浅薄,后来被封为神;而战斗中的幸存者根行最深厚,所以能成其仙道。“决定是成神还是成仙的重要因素是‘根行’的深浅。根行深的就可以成仙,根行不够深的就只能成神。《封神》一书中共有三百六十五位正神,而真正的‘仙人’却只有鸿钧道人、阐截教的掌门、玉帝、阐教门下十二大弟子、燃灯道人等,和‘神’比起来,‘仙’的
数量要少得多。”[5]这些仙人当中,李靖、金吒、木吒、哪吒、杨戬、韦护、雷震子七位阐门弟子战后隐居山野,后来都肉身成圣。他们都由神晋阶为仙,是小说中比较独特的几位仙人
有了如此多的神道和仙道人物来管理人间,“纠察人间善恶”,那么凡夫俗子作为被管理者本不应发挥太大作用,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这些凡人在战后,由继承大统的周武王,对功臣们分别予以加封,如
姜子牙封于齐,周公封于鲁。周武王分封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共七十二国,使有功之人各有所归,享人间荣华富贵。虽然小说突出渲染的是姜子牙封神,对周武王分封诸侯的描写并不那么富有文采,有些地方还暗示加封功臣也是阐截教主的安排,但它分明是保留历史成分最多的地方。实际上,姜子牙封神是比附周武王分封诸侯而出现的情节,因而加封功臣所涉及到的人物——
—虽然这些人物大多数在前文并没有直接描写——
—对于小说的矛盾冲突更加具有决定意义。无论小说怎样企图把这些人推到一个由神仙主导的神怪世界的配角地位上去,我们仍是从周武王、姜子牙、周公、微子、散宜生、南宫适等人那里,才看到了《封神演义》人和事的最初原型以及各种冲突的原因,因此,这些凡夫俗子才是小说真正的主角。
三、阐、截二教人物与西方教主
阐、截二教人物大量涌现构成了《封神》不同于《平话》的重要特。小说中有“一道传三友,阐截二教分”之说,“一道”就是鸿钧老祖的玄门,“三友”则指鸿钧的三位弟子老子、元始天尊、通天教主;前二人为阐教教主(有时又把老子当作人道教主),通天教主则是截教教主。《封神》中绝大部分神怪人物都被归在阐、截二教门下,封神榜也是鸿钧老祖和三位教主共同签押的。阐教支持周武王,截教辅助殷纣王。截教先是帮助闻仲攻打西岐,后来又调集本教弟子阻止武王伐纣,设置了多个凶险的阵法。阐教联合西方教打破万仙阵以后,通天教主的截教被打败,鸿钧老祖把三位弟子重新聚到一块,
每人赐一粒丹吞下,然后说:封神榜是你们一起所立,你们三人却又加入到杀伐之中。你们吞下的丹,不是给你们治病的,也不是让你们长生的,是控制你们的。你们谁将来违背师命,再起纠纷,丹药自然发作,当时即死。三位弟子给老师叩头“拜谢老师慈悲”,阐、截二教和解,退出纷争。
总的来看,阐、截二教原本一家,却又分出森严门派和分明阵线。在双方对阵之时,也有一些人背叛师门,投入到敌方阵营。从截教投入阐教的有洪锦、孔宣、长耳定光仙等,从阐教投入截教的有殷郊、殷洪、申公豹等。土行孙原本是阐教弟子,先是被申公豹唆使投了截教,后来又被本师衢留孙活捉重归阐教,可谓是两度反水,历经坎坷。至于那个申公豹,原本是姜子牙的同门师兄,不仅自己背师投敌,还策反其他阐教弟子,到三山五岳游说截教门人,挑动了三十六路神仙前来攻打西岐,这就是小说第三十七回所说的“邀仙全在申公豹,四九兵来乱似麻”。申公豹比任何一个截教人物都更加积极地与姜子牙作对,他虽是阐教弟子,却极力躬行截教门徒之事。也正因为有申公豹这样的人物,阐、截二教在敌对之中又出现一定的交织,双方关系比较复杂。
除了阐、截二教的人物之外,《封神演义》还描写了接引道人、准提道人的西方教。西方教虽只有接引、准提两位教主,但他们的地位都与老子、元始天尊相埒,在攻打诛仙阵、万仙阵中都起到很大作用。《封神》多次提及“三教”,且宣称“三教元来是一家”。这个“三教”在小说中前后所指不一,有时指儒、释、道三教,有时指阐、人道、西方三教,有时又指阐、截、人道三教,这让研究者很感困惑,以至于在这个问题上众说纷纭,各执己见。但是纵观小说的描写可以发现,真正有明确的教主、门徒
而且参加到商周纷争的教派却是阐、截、西方三教。西方教是小说中描写的一股重要力量,在接引、准提两位教主身上也显示出高深的道德根行和法术功力,后来阐、截二教的燃灯道人、衢留孙、文殊广法天尊、慈航道人、普贤真人、毗卢仙等相继投到西方教门下。所以,西方教是一个与阐、截二教相并列的、鼎立而三的教派。它被暗示就是佛教,但是小说中并没有把它与佛教简单等同起来。
四、神怪人物与非神怪人物
迭的拼音《封神演义》充斥着对神怪人物的描写,“三教”人士无不拥有法宝,具有法术神通,还有其他一些精怪人物,如轩辕坟三妖,梅山七圣,棋盘山高明、高觉,也都能变化飞行、施展妖术。这些神怪人物斑驳纷纭,是元明时期民间所崇奉的神灵体系的映现。通过民众讲述和民间艺人讲唱,这些神灵以神怪人物的面目融汇到小说当中,并成为商周战争的主要承担者。封神演义的演员
相比之下,非神怪人物,也就是那些凡夫俗子,被掩盖在神光魅影之下。然而,神怪人物虽然很多而且有神通,实际上他们都是应着“成汤合灭,周室当兴,玉虚封神”的劫数由教主策遣而降生或入世的。他们卷入到商周冲突之中,分别接受西岐主帅姜子牙和殷商主帅闻仲等人的调遣,为他们所忠于的君王冲锋陷阵,所以他们只是不断活动的木偶,周武王、姜子牙、殷纣王等人才是手持线绳的操纵者。就故事发展的动力而言,人(主要是君王)的道德行为及其矛盾冲突是驱动情节发展的动力源泉。尽管小
说一味地夸饰神仙的神通广大和法宝神妙,并把大量描写集中在神仙打斗的场面上,但是,他们都是在为人间的事务而打拼,自己并没有真实的利益和诉求。人的重要性远非这些神怪人物所能比拟。
应该注意的是,在神怪人物与非神怪人物之间,似乎并没有一个截然分明的界限。有的人处于神怪与非神怪之间,其身份难以判断。李靖在小说中完全脱离了他的历史面目(初唐时期的著名军事家),被塑造成胆小怕事的陈塘关总兵,是一位凡夫俗子,但是他手中却有一个令人生畏的玲珑宝塔,用于降伏神魔猛将。姜子牙也曾学道四十年,但终究难成仙道,是一个凡人。然而,他不但有打神鞭和杏黄旗两件法宝,还具有未卜先知、料敌如神的本事,连很多神仙都比不上他,都在他的号令和驱遣之下奔走,那些应劫而死的幽魂也都是经过姜子牙之口加封为八部正神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一位超越于八部正神之上的大神。就连不善武事的周武王,在第四十九回也成了破除红沙阵的关键人物,更不要说黄飞虎、邓九公、邓婵玉、南宫适、苏护等人,阵前冲杀更是不逊神仙。这种非神怪人物的神怪化倾向还有很多具体表现,如有的人能土遁或水遁,可以与神仙通婚,可以生出神仙转世的后代,等等。
神怪人物与非神怪人物是相对的,黄天化、殷郊、殷洪、杨任等人原本是凡人,但是通过拜师学艺,在神仙洞府修炼多年,也具有了法术神通,可以称之为凡人的神怪化倾向。这样的人物可以罗列出一大串,按照《封神》所体现出的文化逻辑,甚至可以说每一位神怪人物都是由非神怪人物修炼而来的,连老子、元始天尊也不例外,只是修炼的时间长短和根行深浅不同而已。相比较之下,那些凡夫
俗子只不过是修炼较少或者尚未修炼的人,而神怪人物是修炼时间较长的人。这也正是小说第七十七回所说:“根行深者成其仙道,根行稍次成其神道,根行浅薄成其人道。”是仙,是神,还是人,都是自己修炼的道行高低和根行深浅决定的,三者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这种认识反映了我国古代民众的基本宗教态度和观念,具有广泛的普遍性和代表性。
《封神演义》塑造的人物众多,角构成复杂,有的是历史人物,有的在宋元说书中是中心人物,有的则是在后来民间讲唱中演绎出来的人物;有的神怪人物早就是民间神灵(如赵公明、李靖、哪吒),而有的则是说书人或作家新创的人物(如陆压);有的人物神性十足,有的人物却是肉体凡胎并无特异禀赋。最关键的一点是,这些人物大都有一个民间传说、说书人加工的过程,经过《封神》的描写,特别是经过姜子牙封神之后,民间更把这些人当作神灵来崇拜了。《封神演义》是民间造神的宝典,对我国民间信仰,乃至于对佛道二教都影响巨大,获得民间崇拜广泛而且持久。这说明《封神》人物具有独特的宗教价值、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通过多种方法对《封神》人物加以区分和研究,有助于认识《封神》这部仙道小说,更好地理解小说中各种人物的特点。
任桥梁胳膊被砍图片参考文献:
[1]武王伐纣平话[M].南昌:豫章书社,1981:1.
[2]钟嗣成,贾仲明.新校录鬼簿正续编[M].蒲汉明,校.成都:巴蜀书社,1996:115-130.
[3]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150.
[4]许仲琳.封神演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5]潘百齐,刘亮.论《封神演义》的道教文化涵蕴[J].明清小说研究,2000(2):182-190.
The Classification Research of Characters in Romance of Enfeoffment to Deities
HUANG Jing-chun1,MU Jing-yi2
(Department of Chinese,Shanghai University,Shanghai200444,China)Abstract:Romance of Enfeoffment to Deities describes numerous characters.Each character is formed in a historical process and thus has different significance in the novel.According to different standards,these characters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types,which are the original characters of The Romance of King Zhouwu Defeating King Yinzhou and the additional characters of Romance of Enfeoffment to Deities,characters on the list of Gods and not on the list,characters believing the religions of Chan and Jie Sect and the Founder of the Western religions,and fantasy figures and common characters.By dividing the characters in the novel in four types,we can discuss the features of these characters in different aspects.In this way,we are able to grasp the general features and deepen our reorganiza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novel.
Key words:Romance of Enfeoffment to Deities;character;classification;feature
(责任编辑:王焰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