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赵圆瑗 张檬
电影作者论角度赏析电影的案例报告 (1)
摘要 (1)
一、电影作者论概念 (1)
二、《江湖儿女》叙事策略 (2)
三、《江湖儿女》中精心设计的声音 (2)
四、《江湖儿女》的主题与情怀 (3)
五、总结 (4)
摘要
蔬菜保鲜冷库
贾樟柯作为出的电影导演,他的电影中经常以平凡人的生存状态为故事,注视于他们的精神迷茫与精神解放,具有现实主义风格特点。同时,贾樟柯的电影中经常有着特殊含义的符号化影像和独特的家乡时代情怀,这些都是其电影中最为鲜明的特点。本文以作者论为理论基础,通过从叙事策略、主题情怀两个方面分析《江湖儿女》的作者电影特征,以期能通过理论分析对《江湖儿女》这部电影有更好的理解,对贾樟柯导演的电影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关键词:电影作者论;《江湖儿女》;电影分析
演员张桐>锦觅死了一、电影作者论概念
“作者论”是1954年,弗朗索瓦·特吕弗在《法国电影的一些倾向》中首次提出的。特吕弗认为,在一系列作品中仍能坚持题材和风格一贯特征的导演即是电影作者,电影作者论就是评判影片“作者”身份的准则,。对于一部电影影片来说,导演在影片中的自由创作不易,导演“作者”的身份需要得到确认,其核心便是要保护导演的个人表达权利。
“电影作者”,就是为了强化导演个性,把导演个人的理念与设想带进影片之中。导演应当像作家一样,通过他的所有作品表现他对生活的观点。导演可以用不同的手法和技术来表达自己的看法,达到“作者”的目的,只要能够做到独立的思想表达,就是电影的“作者”,而当其在用电影向世界传递思想的时候,
农村赚钱好项目
必须要坚守独立的情感和表现力。
二、《江湖儿女》叙事策略
贾樟柯的叙事策略是其电影的重要特征,贾樟柯通过鲜明的社会空间分化和符号化特征构建出清晰可辨的作者电影烙印。
贾樟柯的叙事手法具有现实主义的叙事特征和一种散文式叙事方法。在《江湖儿女》中,贾樟柯惯用长镜头、景深镜头,让人看不到激烈的矛盾和明显的技巧性情节,所有事件都像是自然发生的,电影故事不太注重情节的完整性和因果关系,只是在很平淡地展示生活中发生的一桩桩事件,用最平淡的叙事方式讲述普通大众平凡的故事。
贾樟柯在《江湖儿女》中用段落化的叙事将整部电影的时空分割成三段,青年时期的巧巧生活在斌哥的江湖、中年时期的巧巧漂泊在斌哥的路上、老年时期他们彼此释怀。同时,在《江湖儿女》中,贾樟柯用开放式结尾激发观众想象力,《江湖儿女》最后没有给巧巧特定的结局,没有人能看清她的面部表情观众只能看着她的背影,在脑海里给巧巧设定无数个不一样的未来。
贾樟柯有自己的一套符号系统,是表达主题的一个重要因素。《江湖儿女》中,关羽像代表着忠义。巧巧从不拜关公到跟着斌哥拜关公,再到独自拜关公,代表着她从未入江湖到深入江湖的过程。前两
次巧巧拜关公时,关二爷居于画面正中央,巧巧最后一次拜关公时,关公像并未出现,这意味着在金钱为大的社会中,“义”已被抛弃。而在影片中既是权力的象征也是暴力和威胁的象征,从斌哥手中转到巧巧手中,象征着男权女权的错位,是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符号。巧巧出狱后,新疆男子用UFO的言论骗得了巧巧信任,飞碟是贾樟柯最具个人特的魔幻符号,飞碟表现出主人公的压抑和孤独,也表达出贾樟柯个人的孤独意识。
三、《江湖儿女》中精心设计的声音
在电影中,与影片适应的音乐或声音能够给观众沉浸式的体验,让观众随着音乐和声音的变化体会到故事情节的变换,同时也能通过听觉给影片增添相关的主题彩,让影片的主题更深入人心。
在《江湖儿女》中,影片中的人物对话用的都是方言,相比于普通话,方言具有其独特的发音方式和语调,能够让观众与电影人物通过语言产生亲切感或陌生感,从而更好地吸引观众融入到影片的故事中去。同时,在《江湖儿女》中,火车的轰鸣声、麻将馆的喧闹声等声音,贾樟柯用的都是同期声,相比于后期配音,同期声更显得真实自然,这些声音夹杂在一起,将人物所存在的环境更加真实地表现了出来。
《江湖儿女》的音乐氛围注重在“江湖”二字之上,在电影中我们可以听到《霍元甲》、《浅醉一生》等重情重义,带有浓重“江湖气息”的音乐,随着音乐的节奏,观众的心也跟着电影情节的发展而紧张
、兴奋起来。而一首《有多少爱可以重来》唱出了巧巧心情的郁闷,唱出了巧巧与斌哥之间爱情的一去不复返,不仅渲染了人物的感情,也让观众在音乐中开始思考导演想要表达的对于爱情的理解与定义。
李玉刚老婆和女儿照片四、《江湖儿女》的主题与情怀
贾樟柯生活成长于山西的农村,从小他便体会到了底层劳动人民的辛劳,改革开放的潮流既让人看到了未来的希望,也让一部分人在生活中陷入了迷茫。贾樟柯电影中故事的发生地总是在山西,这里面寄托了贾樟柯浓厚的乡情。
贾樟柯经历了改革开放的变迁,他电影中的“现实感”总是参照了真实的历史环境下人物的生存和发展状态。《江湖儿女》从头至尾都在讨论“江湖”的意义,但实际上“江湖”是什么,连电影中的人物没能弄懂,斌哥和他的兄弟们在经历国营工厂改革后,陷入了迷茫,并且和时代发展中的“新势力”水火不容,他们旧的“江湖”已经崩塌,而巧巧不愿意去接受新的事物,但他们又不得不随着时代的变迁去重新寻自己的江湖,重新寻自己的定位和人生目标。
斌哥的人生在时代变迁中是停滞的,巧巧举起的那一晚,“江湖”上的新生势力取代了以斌哥为代表的旧势力,在大环境下他们都是掌握不了自己命运的蝼蚁。那个讲情义的江湖在斌哥心中彻底被击垮了,取而代之的是金钱为大的世俗思想。斌哥年轻时脑海里充满了宏伟的理想,可一夜之间他坚持的
一切都付诸东流;他那把用来威慑人的手扳机从未扣动过,第一次在众人面前击响却换来了牢狱之灾,正如他自己说的“有的人死得最快。”抛弃江湖的信仰,大步迈
向他以为的人生目标,最终却被囚禁在轮椅之上,此时的他才明白别人的成功是不能如法炮制的。
在《江湖儿女》中,巧巧不再依赖男性也不与男性对立,完成了从丧失自我意识的附属品到拥有主体意识的独立个体的转变,冲破了男强女弱的格局,冲破了“他者”身份,完成了对自己女性的认知。而作为一名男性导演,贾樟柯的镜头能够聚焦于处在迷茫和困难中的女性实属不易,但他从未忽视女性的生存与困境,并且以客观视角展示女性的价值,塑造出一个个鲜活的女性形象,诠释了女性主义的思想,而女性主义也成为了贾樟柯电影具有先锋意识的标志。
五、总结
贾樟柯的电影《江湖儿女》如同一个缩影,它用符号化的形式将贾樟柯从前的电影串联了起来,电影中的每一个平凡的人物都走向了他们不同的命运,也透视出故事人物所处大时代背景变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贾樟柯的电影中蕴含了他丰富的价值理念和对自身经历的情怀,虽然在娱乐化的时代里,它并不为大众所欢迎,但随着观众素养的提高,相信贾樟柯的电影以及电影中所蕴含的“作者话语”会被更多的人看到与赞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