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火爆背后的虚拟内存太低怎么办“制作人鲍国安”模式
作者:张燕丽
来源:《文化产业》2013年第09
        改革使得艺术生产和市场实现了有效对接,让艺术创作不断提升。
        今年,天津人民艺术剧院(以下简称天津人艺)的大剧场和小剧场演出均异常火爆,一派繁盛景象。在大剧场,津派大戏《相士无非子》参加戏剧节演出,获得大奖;在小剧场,《关系》作为全国优秀剧目进京展演,吸引了全国专家的关注;此外,通过与明星刘晓庆合作,成功推出的《风华绝代》,创造了一年140场、单场票房30万的好成绩,且即将赴美演出,可谓创造了中国话剧界的奇迹。通过扎扎实实的市场戏,在全国各地把票一张一张地卖出去,天津人艺凭借精心打造的作品,赢得了观众,赢得了市场,在话剧艺术繁荣的背后,是天津人艺率先迈出的市场化探索步伐。他们推行的制作人制大大激发了话剧市场活力。
        话剧艺术的市场突围
        在传统的观念中,话剧是高雅艺术,是艺术家们关心的事情,与老百姓的生活似乎距离
韦雪微博
遥远。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经常坐到剧场中欣赏话剧的人并不多。在创作领域,过去,由于国有话剧院团大多是事业编制,每年排什么戏、怎么排都是按计划进行,演职人员自我发挥的空间有限。不仅如此,国家每年还要从财政中拨出不菲的款项,养活这些艺术院团。
        天津人艺宣传策划营销部主任郭鸿斌就是在话剧演出最低谷的时候,主动请缨,开始走进话剧宣传策划营销这个领域的。曾经负责天津人艺党务、人事工作的郭鸿斌,满可以顺利地走仕途,当时,正值天津儿童艺术剧院被并入天津人艺,剧院一下子增加了交通局长>取个静心昵称100多人,全院职工达到400多人,管理任务繁重。但是,2008年的话剧市场低迷深深刺激了他,那时,全剧全年只排了一部戏,从剧本审定到组织排练,到演出,只用两个月就可以完成。全年的其他10个月,导演、演员们无事可干,就自己出去挣钱,接拍电视剧等等。而这全年排练出的唯一一部话剧,还要靠四处求人包场来收回票房。郭鸿斌曾做过统计,最惨的一次票房记录是只卖出零售票qq超拽网名17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