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与版权
C HUANB O YU B ANQUAN
中国好声音》叙事策略分析
□俞敏武
:作为真人秀节目的叙事策略,往往注重的是节目参与者的选择和展示,以及怎样在节目的运行过程中结合电视镜头语言的特点进行全方位独特的诠释。本文拟对《中国好声音》第一季的学员、导师和运镜等方面进行叙事策略的分析,指出该节目开启了中国综艺节目的“大片”时代。
关键词:《中国好声音》;叙事策略;精品化;故事化;技巧性
作者:俞敏武,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影视传播系讲师,研究方向:影视文化传播、影视批评。
从最早的表演选秀类真人秀节目《流行偶像》(英国,2001年)开始,经历了《美国偶像》、《X音素》的火爆,中国的此类真人秀节目也随着2005年《超级女声》的兴起,在中国电视银屏上刮起了一股选秀旋风,先后出现了《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绝对唱响》、《舞林大会》、《快乐男声》等节目,连央视也接连推出选秀节目如《梦想中国》、《星光大道》等。但是,还没来得及好好消
化欧美真人秀模式的成功之道,匆匆上马的此类节目泛滥成灾,渐渐受到众多质疑和诟病以致跌入收视低谷。然而,2012年7月,浙江卫视的音乐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异军突起,获得收视率和口碑的双丰收,从节目中选出的“中国好声音”吉克隽逸、吴莫愁等学员一夜之间迅速成为新的流行音乐偶像。
《中国好声音》是由S MG控股的星空华文传媒旗下的灿星制作公司向《T he Voice》荷兰版权方购买来的,从比赛规则、流程设置到制作细节等方面都与原版有着高度惊人的一致。在目前国内表演类真人秀节目低谷时期,仅仅靠引进版权购买的“舶来品”节目并不一定能旗开得胜。《中国好声音》真正的成功之道是在既有成功模式的包装之下,剥离西方文化的内核,从传播主体、传播途径等多方面实现全面的本土化,打造符合中国市场规律的精品节目。本文试图从选手、评委、镜头语言等方面入手,分析总结该节目品质化、故事化、技巧化的叙事策略。
一、参赛选手:摒弃海选,实力优先;前台展示,后台煽情
2005年的《超级女声》在当年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放大“海选”效应。海选本是一个政治用语,用来描述全体村民自由提名村委会候选人。但是该词用于娱乐节目后,影响力早已超越了原先的意义。《超级女声》以“不分唱法、不论外形、不问地域”的海选作为卖点,让中国的电视观众第一次接触到了何为“真实”电视。于是,屡屡出现“走音王”等让人啼笑皆非的选手,海选现象的出现甚至导致了知
识分子的二次分化。有人为大众文化的到来欢呼雀跃,称其为“庶民的胜利”;也有不少学者出来炮轰,称其是“低俗不堪”、“令人作呕”、“没有社会责任感”,甚至定性认为“超女是一种文化病态”。随后,广电总局也批文规定严格控制海选类选秀节目。
在经历了选秀类真人秀的低谷之后,《中国好声音》的选手设置和以往《超级女声》利用海选来夺人眼球不同,参赛者都是节目组分赴全国各地走访音乐学院、酒吧等演出机构场所,挖掘已经颇具实力的音乐唱将,并且结合门户网站、热门视频和音频网站推荐名额产生,可以说参赛者的音乐实力和品质一开始就有了保障。从《超级女声》急于向电视受众展示“超真实”魅力到《中国达人秀》利用国外成功电视模式打造平凡人的梦想舞台,再到《中国好声音》打造高品质专业音乐选秀平台,这种“螺旋式上升”过程正好展示了选秀类真人秀节目在中国本土化过程中的演变轨迹。这种演变既有莽撞又有忐忑,既需要鼓励,又需要反思。
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提出的“拟剧论”认为,人们为了表演,可能会区分出前台和后台。前台是让观众看到并从中获得特定意义的表演场合;后台是为前台表演做准备、掩饰在前台不能表演的东西的场合。《中国好声音》在比赛的过程中,也较为清晰地区分出了前后台,并且节目展示的过程中把前台和后台的情景交叉剪辑,行云流水般展示了出来。如参赛选手曹寅,在上场前有一段V CR,就展示了他后台的生活:每天穿着脏兮兮的制服,开着货车到处送货。采访他的爸爸,也表现出对儿子喜欢唱歌的不解。接着,曹寅上场,就进入了一个主要由布景、评委、观众等构成的表演区,即前台。在曹寅的
表演中,刘欢和杨坤首先转椅,镜头立马转移到一开始反对他唱歌的爸爸的脸上,用一个特写镜头扫过,他眼中流出了激动的眼泪,接着那英也转椅了,观众也抱以一阵热烈的掌声,最后进入评委的点评之中。接着是和导师的互动问答,最后选完导师后走下场,和家人拥抱。观众在整个比赛的展示中能看到选手原生态的行为举止、赛前的生活介绍、比赛准备、比赛过程中音乐才能的尽情展示到成功后的兴奋和喜悦,或者失败后的失魂落魄。
二、音乐导师:双重身份、品质为上;人文关怀,真情流露
《中国好声音》第一季的音乐导师分别为刘欢、那英、杨坤和庾澄庆,他们和以往《超级女声》、《中国达人秀》等选秀节目单纯的评委身份不同,承担的是“评
72
――
影视传播Y ings hi Chuanbo袁春望黑化
委”和“导师”的双重身份,在比赛的过程中,他们不仅要对选手做出选择和点评,更要在选手通过导师的转椅认可后接受他们的选择,然后再变换身份,作为选手的老师尽心教导,使得学员能在自己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出更高层次的水平。这样的设置使得导师不仅是选手去留的直接决定者,更是选手能否
在已有水平的基础上挖掘音乐潜力的引导者,可以说这种参与度比以往任何选秀类节目更集中、更彻底。从评委到导师的身份转换不仅使得节目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叙事过程,更能呈现从选手到不同导师组从点到面的竞争关系,这种竞争一个追着一个,密集地发生、发展直到推向高潮,使得节目充满了悬念和张力。另外,这种身份的设置更把导师们在音乐道路上积累的才华充分施展在学员身上,对节目本身的专业度有了更深层次的介入和提高。同时,在选择和被选择之中,体现了在音乐面前学员和导师是平等的,充分体现了此节目把音乐的专业性和纯粹性作为最高标准,这也是《中国好声音》受欢迎的本质原因。
我们知道,由于欧美真人秀节目注重娱乐性,而且不会因为一个节目的言论造成全民的讨论,所以节目的评委往往擅长用“毒舌”来吸引观众的眼球,如《美国偶像》的评委西蒙,经常发表一些骇人听闻的言论,如:“人类能承受的惩罚是有限的,我再也无法忍受了”;“你的表演很特别。不幸的是,特别地差劲”。这些点评也经常招致选手的厌恶和恶语相向,给节目造成了紧张的戏剧冲突。但是这一点评方式要是运用到中国的真人秀节目中,却万万不行。《中国达人秀》的评委伊能静就在一个访谈节目中爆料在录制第一场秀时曾经被达人秀英国制作方强制要求毒舌而愤然离场,原因是为了她在一个选手不太专业的表演后用了鼓励性的言语而没有直接进行批评。其实,伊能静已经意识到中国的选秀节目容易成为一个全民话题,如果太多的批评反而会招致观众的反感而不符合中国重人情味的审美趣向。后来在和英国制作方的沟通下,同意第一场先按照这个思路试试,结果不出所料,收视率获得全国第一。
《中国好声音》同样也遵循了这一规律,导师即使没有转椅,也会在互动环节充分用鼓励性、安慰性的话去和选手沟通,甚至处处流露出真性情。如有一位名为董贞的选手认为自己长相和声音不搭,用蒙面的造型出场,演唱过后没有导师为她转椅。当选手正在抹眼泪的时候,庾澄庆夸奖她的声音是中国式的、优美的,那英则说她的声音是甜美的、游刃有余的,但不是她要的那种风格。言下之意是他们认可她有好声音,但不是他们各自团队需要的那种类型,比较委婉地表达了不选她的原因。接着各位导师都问她可不可以把帽子摘下来一看庐山真面目,但是遭到了选手的拒绝,说怕大家看到她的长相会把她声音的美好破坏掉。这时,急性子的那英马上指出:“对不起,你的心理障碍太大了,我跟你说,我小的时候长得也很丑。”但接着刘欢的表现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说:“姑娘,今天你摘不摘这个帽子都不要紧,有一点我可以在这里充分地鼓励你,唱歌与长相没多大关系。”然后刘欢摘了帽子,站立起来,用激动的语气并且眼含热泪地说:“我刘欢长成这样子在中国的流行歌坛上唱了十年了!”这一举动马上赢得了现场所有人的共鸣,这就是真性情的流露,而且这个选手的出场和导师们的点评恰好起到了“点题”的作用,他们用这样的表现证明了此节目摒弃一切外在的因素,只关注声音本身。
三、镜头语言:运动自如,生动自然;化繁为简,剪辑到位于小光和秋瓷是否离婚
作为一档引进版权的节目,版权方对该节目的制作细节做了详细的规定,其中在镜头语言方面的把控也十分到位。《中国好声音》从现场拍摄到后期编辑,都呈现出好莱坞大片式的制作水准。当然要做
到这一点,和硬件设施的完备是分不开的。“录制现场摆设了26个机位。现场圆形舞台,360度无死角。16个在场内,捕捉导师和选手表情。它们低调而隐蔽,散布在各个角落,用黑布包裹,甚至隐藏在观众席中央。记者在现场看到,导师们面前一人一台摄像机。学员出现在舞台上,马上有摄影师带着移动的摄像机上前拍摄近景。”总体说来,无论从现场机位的调度,到镜头的衔接,再到景别的变化和成片效果都是比较成功的。
所谓电视镜头语言,就是构成电视节目内容的单元镜头。在选秀类真人秀中,运动镜头往往是最主要的特征,分解开来主要包括:推、拉、摇、移、跟、甩、升降镜头和综合运用镜头等种类。以《中国好声音》第5期为例:先是音乐起,片头包装切入,紧接着是三个连续切换的快镜头——①导师转椅背面(大全景)——②导师坐在转椅正面(摇镜头,全景)——③选手展示舞台(全景、俯拍);四位导师近景、特写镜头切换(配以导师的画外音,对节目的认识和评价);清场,只有四位导师并排站在擂台上面(俯拍、摇、降镜头),接着就是四个导师分别以中景快速展示(小角度摇镜头),画面为顶灯打到导师身上;导师走向转椅,快切按动转椅特写,配以导师场外采访画面,切入选手部分精彩对话。这么多紧凑的镜头剪切到一起,时长才1分54秒,就像是本期节目的预告片一样,吸引了受众的观看欲望。接下来主持人宣布节目开始,选手伍佳丽从场外红毯上由家人陪伴一起走入比赛现场(跟镜头);场外采访、推门进场、镜头从选手脚下上升到头部(体现选手身高148cm)、和其他选手交谈(俯拍)、平底鞋和手部(特写镜头);上场前选手的背影缓缓走入(升格镜头),接着就是
舞台上歌唱的展示,镜头在舞台和导师欣赏音乐的表情之间切换,远、近景、全景交替使用,同时机位变化丰富,拍摄角度随着选手的表现和导师的反应变化。其中有一个角度较为新颖,机位处于导师正前方,正好在45度角远景景深处展示选手的表演,充分把导师和选手之间的关系通过此画面展示出来,营造出真实性与戏剧性的双重氛围。
随着电视节目的丰富性和多样化,如今要评价一个电视节目的质量已经不能仅仅停留在收视率的指标上面,还要看节目所呈现的整体风格和美学意蕴。其中,特别对于镜头语言的掌控来说,剪辑也至关重要。据《中国好声音》的总监陆伟介绍,他们在节目录制期间,特意邀请BBC的剪辑师现场指导,整个节目组有6个剪辑师分工协作,24小时不间断地将每一个学员的所有画面精心剪辑出来。如此重视剪辑工作在中国的电视综艺史上都是难得一见的。另外,如果一个电视节目相对于运镜的把握来说,剪辑更多了一些编导的主观创造能力,也是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中国好声音》节目选择的剪辑点能充分把握
7
―3―
传播与版权C HUANB O YU B ANQUAN
选手和导师的情感爆发点,把整个节目的整体气场和内在美学诉求充分展示出来。
中国好声音丁丁和杨坤正是有了以上几个重要的叙事策略,《中国好声音》才能在众多选秀类真人秀节目中脱颖而出,成为近几年中国电视当之无愧的关键词。2013第二季的开播,虽然更换了部分评委,但总体的制作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更好的提高。另外,节目在营销策略、制作模式等方面也做出了承前启后的尝试,而且它在中国综艺节目发展中开启了“大片”时代,希望中国电视综艺节目能在它的指引下有个光明的未来。
市场营销课程【参考文献】
罗志祥小号
[1]谢耘耕,陈虹.真人秀节目:理论、形态和创新[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2]孙纬,洪兵,扬击.后“超女”时代的知识分子——大众文化研究的分化契机[J].新闻大学,2005(冬季号).
[3]唐爱民.文化界:超女是美丽的病态文化[N].华商报,2005-8-30.
[4]揭秘《中国好声音》镜头的背后[DB/OL].北方网,http://h/sy stem/2012/07/27/009721420.shtml.
(上接第69页)别通常给的是中近景。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帕西诺说话那段,景别有了一个很明显的变化规律:从全景一直推进到近景,且伴随着景别的变化,演员的台词和神态拿捏得更加准确。这样的
景别变化有利于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和对事对人物的情绪反应。
这场戏的氛围通过光线营造得很好。首先,影调主要以暖调为主,古老的朱红礼堂配上学生统一的黑校服,使得整体感觉温馨而庄重。光线给予每个人物的作用在里面也非常的明显。校长的光线是属于典型的侧光,人物的脸上有明显的阴影,俗称“阴阳脸”。这常常是为了表现人物的内心狡黠阴险。而对于给帕西诺的光线可以略作分析:第一有逆光,这样很好地勾勒出他的轮廓,显得人物精神利索。第二有顺光(面光),人物脸部的明亮可以直接表现出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明亮的脸庞更加突出他内心的正义感。第三有侧光,这样也能很好地修饰他的脸部轮廓。第四有眼神光,这个光源在这运用得就非常完美。眼是心灵的窗户,从一个人的眼睛中能看出这个人的品行。虽然帕西诺在剧中饰演的人物是一个盲人,但是在这一场戏中你完全感觉不出他是一个盲人。他那坚定的目光让所有人为之敬佩。眼神光在此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三、开场戏的摄影运用分析
最后分析电影开始的一场戏,即当查理第一次见到帕西诺的情景。这场戏有很多的摄影手法值得我们借鉴,当人物在对话时应该怎样表现出人物的主次性?解读这段戏我们可以看到给查理的景别基本是以中全景为主,而给帕西诺的景别基本上是以中近景为主。这样一来很明显给人的视觉感受就是强调帕西诺的地位。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场戏的氛围营造得特别好,从光线上做了很大的设计。整体
号推荐
画面偏暗但是一束硬光从窗户斜照进来,照在帕西诺的脸上,形成明显的面部阴影。在这个时候肯定是要强调帕西诺那种压抑烦躁的心理。而查理的光基本属于顺光且光源很弱,在黑暗的环境中显得更加渺小无助。冷调的运用在这里很好地渲染了人物的情绪和环境的氛围,和后面的舞蹈戏产生鲜明的对比。可知整部影片在影调的处理上很好地进行了调节,观众不会产生审美疲劳,而且人物情绪的转变也随着环境变得更加的合理自然。既然影调是靠光线来营造,这里导演有个很巧妙的设计,就是帕西诺手中的烟起到了很好的烟雾效果。当硬光束照进来时烟雾弥漫在整个房间产生一种神秘的彩,同时帕西诺在这个环境中也显得是个很神秘的人物。这样的人物出场相信大家会对他产生很强的好奇心从而产生更强的观影欲望。
四、结语
总的来说,《闻香识女人》是一部故事性较强的电影,通过准确的人物塑造和情节设置使影片达到了很好的效果。但影片最能打动人的还是故事的真诚性,让观众能充分感受到人文关怀。
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