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
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的西部,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据史书记载,作为长江主要支流的岷江曾泛滥成灾、危害甚重。公元前256年,秦蜀郡太守李冰率众借助四川岷江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结合当地的水流态势,以疏导型无坝引水方式建成都江堰水利工程。该工程核心系统包括鱼嘴、飞沙堰、宝瓶口,分别承担着自动分水、泄洪与排沙、引水等作用。经过历朝历代的加固、维修与扩建,都江堰这项全世界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不仅改变了“蜀人几为鱼”这样严重的水涝灾害局面,而且在2274年后的今天,仍旧发挥着巨大作用。截至2018年,都江堰水利工程灌溉总面积已由解放初期的282万亩,增长到1076万亩;同时还向成都主城区以及龙泉驿、青白江等城区提供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生态用水。
(材料二)
中秋祝福姜席堰位于浙江龙游县,创建于公元1330年至1333年。姜席堰由渠首引水枢纽、灌排渠系和控制工程组成。渠首枢纽包括姜堰、席堰、进水闸和冲砂闸。工程布置充分利用“S”形河湾、江心沙洲、天然河汊及河床高差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姜席堰建设施工等技术均超越了当时,自创建680余年来,一直发挥着灌溉作用,是古代山区河流引水工程的典范。1973年以后,姜席堰渠系经过整合优化,干渠总长18.8公里,15条支渠,总长度30.87公里,主要灌溉龙洲、东华街道和詹家镇所辖的21个行政村,灌区总面积3.5万亩。
(材料三)
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的灵渠,是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为了统一岭南的广大区域而修建的。它连接了湘、漓二水,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将南中国的水运网联系在了一起。开凿之初,只为通船运输。自宋代开始,灵渠新增了灌溉供水功能。目前,灵渠总灌溉面积达6.5万亩,灌区覆盖兴安县的5个乡镇、186个自然村,受益人口5.9万多人。灌区除种植水稻外,还有葡萄、柑橘、草莓等经济作物,农业年产值约13.16亿元。灵渠全长37公里,由铧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和陡门组成。它独特的工程结构,体现
了古人因地制宜、科学巧妙地治水智慧。铧嘴将湘江水三七分流,其中三分水由南渠入漓江,七分水由北渠入湘江,无论汛期还是旱季,永远不变,显示出古代中国水利建设先进的科技水平。
67.2018年8月14日,我国都江堰、灵渠、姜席堰、长渠四座水利工程正式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依据上面三则材料,分条写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申遗条件。(写出三点即可)
68.下面这首诗是描述的上面三则材料介绍的哪座水利工程,判断并陈述理由。
三七分派北南渠,水碧湘漓向两区。
凿筑秦时流惠远,今来览渡尽欢愉!
69.阅读(材料一)的文字及图表,说说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答案】
67. 答案示例:①历史悠久,且运营到现在 黄河的诗句②在工程设计和建设中注重环保 ③为农业
发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做出了贡献 ④工程设计领先于时代农村信用社借款
68. 灵渠 堰怎么读理由①“三七分派苑丹琼”说明铧嘴将湘江水三七分流 ②“湘漓”指的是湘水和漓江③“凿筑秦时”说明是秦朝开凿的 什么生意最赚钱
69. 需水总量的大幅增加,主要原因是并不是灌溉用水的增加,而是城区生活、工业和生态用水量加大。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