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二: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以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为主要载体,满足人民众接受职业教育需求,构建经济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教育系统,具有适应需求、与时俱进、相互衔接、多元立交的现代特点。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构建适应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促进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贵州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各行业、产业发展规划,编制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2013—2020年,是我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加快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系统培养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
具备熟练操作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就业再就业、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
(一)主要成绩。近年来,我省职业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着力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改革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
——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模不断扩大。2012年末,全省有高职院校24所,在校学生14万人,中职学校262所(其中技工学校33所),在校学生50万人(其中技工学校3.7万人),“十二五”以来培养输送了60万名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基本满足了人民众学有所教的要求。
——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持续增强。近年来,我省重点建设了一批示范(骨干)职业院校,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国家级示范(骨干)高职院校,省建设学校等19所中等职业学校被列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单位,形成了一批服务白酒、医药卫生、能源、化工、电子信息、旅游文化等特优势产业发展的专业体系。
——职业技能培训广泛开展。坚持“两条腿”走路,在办好学历教育的同时,积极发展成人继续教育,面向城乡劳动者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十二五”以来培训城乡劳动者逾600万人(次),为我省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培养输送了大量技术技能人才和合格劳动者。
(二)突出问题。
——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受传统人才观、择业观的影响,社会公众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还存在偏见,加之社会用工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亟待提高,职业教育对初高中学生及其家长缺乏吸引力,学生选择接受职业教育的意愿不强,优质师资等办学资源难以向职业教育领域汇集。
——职业教育投入不足。学校基础设施薄弱,资金投入及办学条件不能满足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2012年,我省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校舍面积为10平方米,仅为中职学校设置国家标准的一半,生均仪器设备值不足2000元,排全国倒数第2位,高职院校生均校舍面积和仪器设备值在全国处于挂末位置。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办学规模的扩大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职业教育办学水平不高。2012年,我省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2.8和4.5个百分点,在全国处于挂末位置。高中阶段教育学校127万名在校生中,中职学生仅50万人,普职比例为6:4;高等教育38万名在校生中,高职学生仅14万人,普职比例为6:4,与国家提出的普职比例大体相当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师资队伍建设滞后,中职教育生师比为30:1,排全国倒数第4位,教师学历合格率仅78%。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规模、质量还不能满足人民众多样化教育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服务我省“主基调”、“主战略”的能力亟待增强。
——职业教育发展机制不顺。发展理念落后,校企合作松散,开放程度不高,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特不突出;职业教育体系不健全,中职—高职—本科教育“立交桥”不畅通,学生就业优势不够明显,升学通道不宽敞;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以及督导机制不健全,就业准入制度不完善;职业教育发展机制不顺,多头主管、同质化办学、管理不规范等问题突出。
表1 贵州省重点产业和领域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统计
重点产业和领域 | 2015年需求量 |
能源矿产和原材料产业 | 28万 |
特轻工产业 | 13万 |
战略性新兴产业(含电子信息产业) | 8万 |
装备制造业 | 11万 |
文化旅游产业 | 25万 |
特农业 | 48万 |
金融业单鞋搭配 | 5万 |
产业园区 | 20万 |
水利和城镇发展领域 | 4.2万 |
卫生等社会发展领域 | 64万 |
(三)发展形势。当前,我省职业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实施,《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的贯彻落实,全省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加快,“5个100工程”的加速推进,教育“9+3”计划的全面实施,既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输送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和大好机遇。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我省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改革为动力,紧紧围绕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整合优化职业教育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统筹职业教育协调发展,重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建设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构建具有贵州特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基本原则。贴近市场需求,贴近产业发展实际,贴近学生就业愿景。面向产业办学,面向广泛就业办学,面向脱贫致富办学。
——坚持对接产业,服务发展。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全面谋划职业教育发展,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体系融合,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
——坚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根据不同区域发展战略重点和主体功能定位,重点发展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中等职业教育,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集中力量培育一批骨干院校和重点专业,推动职业教育多样化、特化、优质化发展。
——坚持内涵发展,提高质量。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以优化调整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为抓手,以改进人才培养方式为重点,大力提升职业教育质量。
——坚持改革创新,开放融合。打破传统的学校类型和办学层次界限,促进各层次职业教育衔接互通。与东部地区职业院校、教育机构、行业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加强职业教育对外交流,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对外开放水平。
(三)建设目标。遵循终身教育理念,以构建适应需求、灵活多样、有机衔接、多元立交的基本架构为重点,形成与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相适应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系统化、
办学类型与学习形式多样化、开放立交与内外衔接体系化,适应服务区域发展战略空间布局科学化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到2015年,以“改善条件,扩大规模,合理布局,加快普及”为重点,初步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职业教育发展条件得到改善,办学规模大幅扩大,吸引能力明显增强,基本满足人民众学有所教的需求。职业院校布局基本合理,各层次、各类型的职业教育加快发展,专业设置更加科学,中高等职业教育紧密衔接,集团化办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基本建立,职业教育发展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表2 贵州省职业教育发展主要指标
指 标 | 单位 | 2015年 | 2020年 |
中等职业学校数量 | 所 | 174 | 140 |
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数 | 万人 | 85 | 66.5 |
其中:技工学校 | 10 | 6 | |
中等职业教育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比例 | % | 50 | 50 |
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就业率 | % | 95 | 科学发展观要求95 |
高等职业院校数量 | 所 | 30 | 32 |
其中:新增高职院校中民办院校比例 | % | 25 | 25 |
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数 | 万人 | 20 | 26 |
高等职业教育占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比例 | 大日如来% | 41 | 44 |
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就业率 | % | 90 | 92 |
继续教育年均参与人数 | 万人 | 200 | 250 |
职业院校职业教育集团参与率 | % | 90 | 100 |
专兼职技能型教师占教师总数比例 | % | 40 | 60 |
职业院校宽带和校园网覆盖率黄百鸣个人资料简介 | % | 100 | 100 |
注:根据人口变化情况,预测2015年我省高中阶段教育学龄人口为200万人,2020年下降到147万人。 | |||
——到2020年,以“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特发展,突出效益”为重点,基本建成具有贵州特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体系的层次、结构和布局科学合理,技术技能人才的供需结合更加紧密,职业教育服务全省产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竞争力不断提高,发展职业教育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职业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