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出版基础笔记
第一章数字出版概述
第一节数字出版的概念
2005年举办的“第一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标志着我国出版业驶入了数字出版的快车道。
一、数字出版的概念及其演变
(一)数字出版的定义
工作定义:指利用数字技术今夕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其主要特征为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数字化。
主要形态:电子图书、数字期刊、数字报纸、数字音乐、网络动漫、网络游戏、网络原创文学、网络地图、网络教育出版物、数据库出版物、手机出版物等。
数字技术是指借助一定的设备将图、文、声、像等各种信息转化为计算机系统能够识别的二进制数字“0”“1”后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传送、传播、还原的技术。
注意:数字技术如果只用于出版的某些业务环节,并不能被称为数字出版。
按需印刷,可将其视为数字出版的一个环节。
(二)电子出版的含义
《电子出版物管理规定》的定义:以数字代码方式,将有知识性、思想性内容的信息编辑加工后存储在固定物理形态的磁、光、电等介质删个,通过电子阅读、显示、播放设备读取使用的大众传播媒体,包括只读光盘(CD-ROM、DVD-ROM等)、一次写入光盘(CD-R、DVD-R 等)、可擦写光盘(CD-RW、DVD-RW等)、软磁盘、硬磁盘、集成电路等,以及总署认定的其他媒体形态。
2008年发布的ISO9707标准中,对电子出版物的解释是:以数字形式出版并通过互联网访问或物理形态承载的文献,包括电子书、数字期刊和数据库。
(三)网络出版的含义
《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中的界定:指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将自己创作或他人创作的作品经过选择和编辑加工,登载在互联网上或者通过互联网发送到用户端,供公众浏览、阅读、使用或者下载的在线传播行为。
1.互联网出版
是数字出版活动的形式之一。
与其他出版形式的区别:从根本上说,只是在于A.出版物的载体形式、B.物质生产方式和C.将出版物提供给消费者的方式不同。在出版物的精神生产方面,数字出版与其他出版物的出版时基本相同的。
2.手机出版
从内容上分类:包括手机读物、手机动漫游戏、手机音乐、手机电视等。
从内容获取方式上:分为无线互联网、有线互联网和内置手机芯片三种。
特点:A.传播与更新速度快B.开放性C.隐蔽性D.便携性
手机出版使人际传播工具变成了大众传播媒介。
手机出版的实质:内容提供商对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等信息经过选题策划和编辑加工,以数字化技术手段制作并通过无线网络传播的数字出版行为。
与通过PC终端发布的数字出版产品相比较,它具有的四个突出的特点:
1)移动性2)碎片化3)娱乐性4)个性化
3.互联网出版产品
经过数字出版单位选择和编辑加工,登载在互联网上或者通过互联网发送到用户端,供公众浏览、阅读、使用或者下载的作品。
从内容来源,分为:从以出版的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转换而来的作品;经过编辑加工后直接通过数字出版的作品。
从内容本身,设计文学、艺术、教育、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
从产品形态看,有数字图书、数字报纸、数字期刊、数字音像制品、数据库和网络游戏等。
互联网出版产品的基本特征是产品数字化。
艾米莉布朗宁
关于网络出版概念的定义,争议焦点是“口径”问题,即在多宽的范围内认可网络出版。
二、相关概念的关系
数字出版、电子出版与网络出版的适用范围是不一样的。
电子出版和数字出版都可以用来指印刷出版的印前部分,涵盖利用计算机进行的编辑加工、排版印刷
等活动,网络出版没有这一用法。
数字出版和电子出版无论从内涵还是外延来看都逐渐趋同。
电子出版、网络出版、数字出版也在逐渐趋同。
第二节数字出版产品
一、数字出版产品的分类
按照与传统出版物的承继关系,分为:数字图书、数字期刊、数字报纸、数字音乐等。
(它们既可以是传统出版物的数字化形式,也可以完全是原创型数字出版产品,知识承继了某一类传统出版物的某些特点。)
1.数字图书
来源:一是从纸质图书转换而来,并以书的形式通过互联网发布、传输;二是内容直接通过互联网发布的作品,发布形式多为网页或与阅读终端软件相适应的文件格式,发布时往往以篇、节、章为单位。
2.数字报纸
以网页形式居多,特点:即时发布、传播快捷、读者面广、回溯性强、全文搜索、编读互动、集合多种媒体。
3.数字期刊
来源:一是从纸质期刊转换而来,二是在网络上直接发布的内容。
发布形式:一是以单本期刊为单位发布、传播;二是以数据库方式存储,以但篇文章为单位发布。
4.数字音像制品:通过互联网传宝的音乐、影视和动画节目。
5.网络数据库出版物
典型类型:题库、期刊库、文献库等。
特点:根据用户输入的检索要求,即时形成相对独立的内容片段供用户使用。
注意:一些数字图书、数字报纸、数字期刊等也采用数据库技术来存储内容以方便用户检索,但这些出版物在显示时仍以单本书、单期报刊的形式呈现,一般不把这种形式呈现的数字出版物产品称为网
络数据库出版物。
二、按照是否具有交互性区分
分为:单向类和交互类。
对于交互类数字出版物,读者不仅可以与出版物互动,也可以与其他读者互动。
1.网络地图
2.网络游戏:由游戏开发运营、网络支撑、销售推广等个多个环节组成。
3.在线知识服务:有内容资源动态更新、即时服务、贴近用户应用场景、用户定制等特征。
包括产品生产、在线服务、运营维护三部分。
1
4.应用程序(APP):借助只能手机和其他移动终端发展起来的,由第三方开发的一种数字产品服务形式。
(三)按照载体区分
分为:磁带出版物、磁盘出版物、光盘出版物、集成电路卡、网络出版物等。
同一种出版物可以采用多种载体进行出版。
(四)按照信息类型区分
分为:文本型、图形图像型、动画型、音频型、视频型和多媒体型
一种出版物可以对应一种或几种信息表达类型。
电子书既可以是纯文本的作品,也可以是综合运用多种信息类型的多媒体增强型电子书产品。
(五)按照用户对象区分
分为:大众类数字出版产品、教育类数字出版产品、专业类数字出版产品。
(六)按照用途区分
分为:计算机软件类、信息检索类、阅读类、素材类、教育类、游戏类等。
APP,往往集多种用途为一身,它既是完成一定功能的软件工具,也是供读者阅读或游戏的一种数字出版产品。
二、数字出版产品的特点
1.多媒体性
2.超链接(正是由于超链接技术的采用,数字出版产品呈现出更多的阅读和使用过程中的非线性特征。)、yoyo照片
3.开放性(数字出版产品具有开放性,意味着内容的不稳定性),表现:A.除了预设为“只读”形式,数字出版产品通常很难有一个确切的“定本”。B.数字出版产品单位和容量的变化范围极大。C.数字出版产品的边界有时候也是可变的。
4.互动性(数字出版产品的典型属性。)改变了印数出版物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单向传播关系,可以增强读者和用户的融入感及参与性。
5.信息海量(“信息爆炸”:出版的信息与数据急速增加及其冗余造成的效应。)印刷时代面临的问题是“信息匮乏”;数字出版时代面临的问题是“信息过载”。
6.传播效率高
7.使用便捷(虽然打开和使用一种数字出版产品往往比打开和阅读一本印刷图书费事些,但数字出版
产品还是为人们带来了新的便捷性,表现在:A.检索方便,B.使用和阅读几乎不受时空限C.保存方便。
8.可获得性
第三节数字出版发展历程
四大阶段:传统出版的数字化、封装型数字出版、网络出版和移动出版。
一、传统出版的数字化
数字出版可以完全脱离“印刷”概念二存在,但其起步都是始于印前和印刷的数字化。
两条路径:A.编辑加工、文字处理和排版软件的开发与完善B.从制版到印刷技术的数字化。
20世纪后20年,数字技术已经基本贯通了出版物生产的全过程。
(一)从印前到印刷数字化
1974年,英国蒙纳公司的Monotype Lasercomp 是第一台获得商业成功的激光照排机,标志着印刷过程中又一个里程碑式的发展。
汉字计算机输入、输出问题的解决始于1974年8月“华光”激光照排系统(748工程)的
研制工作。
1979年7月,在北京大学汉字信息处理技术研究室的计算机房里,科研人员用自己研制的照排系统一次成板输出了一张八开报样。这是首次用激光照排机输出的中文报纸版面。
数字印刷:将数字化的图文信息直接记录到承印材料上进行印刷,输入的是图文信息数字流,输出的也是图文信息数字流。
数字印刷系统由印前系统和数字印刷机组成。
数字印刷流程也需要经过原稿的分析与设计、图文信息的处理、印刷、印后加工等过程,只是减少了制版过程。
CTP技术包含的四种含义:
A.从计算机直接得到样张(数字打样)
B.从计算机直接到印版(脱机直接制版)
C.从计算机直接到印刷机(在机直接制版)
D.从计算机直接到纸张或印品。
2000年7月CIP4联盟成立,标志着印前、印刷和印后工作流程综合数字化局面基本成形。
(二)桌面出版技术
1983年,美国费城的一家社区报纸用詹姆士柏森开发的软件Type Processor One出版了一份社区报纸。这是一款用于个人电脑的排版软件,采用图形卡和“所见即所得”的显示技术,代表着桌面出版的开始。
1986年,阿尔杜斯公司总裁保尔。布雷纳德最先提出了“Desktop Publishing(DTP,桌面出版)这一术语。
(三)按需出版/印刷
按需出版(Publishing on Demand,POD)或者按需印刷(Printing on Demand,POD)都是纸受到收到读者和顾客的订单后擦印刷、装订和销售出版物,即使印数很少甚至只有一本。
1997年,美国闪电源公司开始从事按需出版业务,从而将这一新技术逐步扩展到了出版领域。
在出版领域,POD既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业务模式,它是数字印刷和数字出版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解决了出版业的三个问题:A.印刷、出版需求量较少的出版物B.免去出版商预估印数的难题C.根据顾客个性化的需要进行定制出版。
国外POD企业分为两类:侧重图书的按需印制和发行,服务于出版商和发行商;侧重按需出版,服务于作者。
1998年6月,第6届上海国际印刷技术展览会上,按需印刷设备首次在中国亮相。年底,复旦大学出版社、上海交大出版社、华东师大出版社与美国伊克赛尔公司签订按需印刷的合作协议,是国内出版企业较早的按需印刷尝试。
中国的按需印刷及按需出版业务仍处于发展初期。
二、封装型数字出版
文摘全文的快报型电子期刊。
可以说,磁带型电子杂志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印刷型出版物的写作、出版、发行和阅读方式。
(二)软盘出版物
1967年,IBM推出世界上第一张直径32英寸的软盘。1987年,美国达拉斯的一家小型出版公司发布《新阿拉丁》的大众消费类双月刊软盘杂志。
2
百科全书的发展路线:印刷版>在线版>纯文本光盘版>多媒体光盘版>互联网版。
三、网络出版武汉二本大学
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联机情报检索服务系统。
(一)联机情报检索
早期的联机情报检索系统首先出现于科技出版,尤其是科技期刊的出版。
(二)基于早期网络的出版
(三)互联网出版
1987年秋季创刊的《成人教育新视野》是互联网最早出现的正式出版而且持续至今的原生型数字学术期刊。是开发存取期刊的开创者。
1989年,首家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报纸《克莱瑞新闻》问世。
1993年,美国目录字节公司通过互联网建立网站销售电子书,这是互联网第一家电子书书店。
我国,《中国贸易报》是最早将内容上网的传统媒体(1995年10月)。
《富兰克林拼写词典》是世界上第一种便携式电子书。
第一代模仿平装书开本设计的电子书阅读器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末,也即第一次互联网泡沫时期。
国内外的第一代电子阅读器都没有取得成功。
2000年,《骑弹飞行》的成功,被称为“图书业的一大步”。
四、移动出版
移动出版业是网络出版,只不过它所依赖的是各种类型的无线网络。
3G时代,移动出版才正式发展兴旺起来。
(一)中国的移动出版
大多数传统书报刊出版机构在移动出版中处于跟随者地位。
2000年12月,中国移动推出“移动梦网”,移动互联网是移动技术和互联网融合的产物。
2009年,中国3G元年。
2014年,中国网名达到6.49亿,其中手机网民达到5.57亿,手机网民的数量首次超越台式电脑网民的数量。
(二)日本的移动出版
手机小说率先在日本形成规模,此后手机动漫迅速发展。
2006年,日本手机上网的人数超过电脑。
(三)美国的移动出版
起步较晚,但率先发布多点触控智能手机和多点触控平板电脑,左右了几乎全球移动出版的发展节奏和走向。
不倚重手机。美国多种主流移动终端的出版发展均衡。
第四节数字出版的影响
对出版流程、出版产业价值链、出版产业形态、乃至整个现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对出版流程的影响
改变了传统出版业务流程,使之在信息组织与生产、编辑审读与修改、生产过程与管理、
传播形式与渠道等方面具有优越性。
(一)对编辑环节的影响
第一,提高了相关信息的采集速度和质量
第二,改变了传统出版的编审校流程。(A.改变了对稿件“齐清定”的执行方式。B.改变了编辑审稿流程。)
第三,提高了编辑出版工作的效率。
(二)对设计制作环节的影响
第一,在产品形态上,促使出版产品形态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统一内容可以制作成不同类型的数字出版产品。
第二,在产品的结构设计方面,改变了传统出版产品以“本”或“章”为基本单元的设计思路,取而代之的是将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拆分成可以灵活操作处理的信息单元。
第三,内容的多媒体化、可检索和可交互等特点增加了出版产品设计的复杂性和难度,对产品功能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对复制环节的影响
第一,数字出版产品的生产、制作方式发生了变革。
第二,数字化降低了数字出版产品的生产批量,使零库存成为可能。
(四)对发行环节的影响
数字化对发行环节的影响具有决定性作用,可以说彻底改变了传统图书发行业的生存环境。
第一,网络书店的出现和快速发展影响了传统书店的生存和发展。
第二,数字化改变和创新了出版发行方式和流程(形成了“作者—网络出版平台—读者”
的发行方式)。
第三,数字化创新了出版物的营销推广和服务方式。
二、对出版产业价值链的影响
数字出版的发展,对出版产业价值链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
以图书出版业为例,形成了以出版社、印刷厂和包括批发商、代理商和零售书店等在内的图书发行企业为主要环节的产业价值链格局。
数字出版产业的价值链资金并未完全定型,即使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也只是初具雏形。
许多数字出版企业的价值链是相互独立的,它们彼此间的价值联结也是松散的。
数字出版产业价值链在结构、各环节所包含的企业和环节之间关系等方面的变化:
1.出现了新的价值环节。A.为数字出版产品的存取和操作提供工具的价值活动。B.为数字信
息和内容的传输提供基础设施和服务。
2.原来的一些价值活动和价值环节发生了新的排列组合。
3.许多企业和个人往往不固定于某一价值环节,而同时从事几种不同类型的价值活动。
三、对出版产业形态的影响
迄今为止,并没有出现完全的替代效应,不同媒体充分竞争的结果是在跨时空传播这一目的的之下集结了多种手段,不同的读者可以选择不同的媒体以了解同一事物。
印刷出版物不再孤军奋战,而是与其他媒介一起共同承担传播职责。出版企业必须在传播产业和内容产业这样一个大的产业框架内考虑生存和发展。
产业内容的各个子系统除了终极目的相一致之外,彼此之间的差异性更大于共性。部门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内容可以在各个媒介之间流动。
内容产业已经出现。
内容产业是在技术融合导致产业融合的背景下与20世纪90年代产生的。
定义:那些制造、开发、包装和销售信息产品与服务的企业。(欧盟“Info2000计划”)
3
1997年,欧盟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数字出版的影响:以内容为核心和结合点,原来独立的分属于不同行业的机构和企业将会集合起来共同为用户提供基于信息和内容的互动数字服务,而数字出版将在其中扮演重要角。
四、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第一,对人类的知识传播和信息交流方式产生了影响。
第二,对人类的阅读行为和阅读文化造成了深远影响。【A.将重新定义人的“读写能力”(数字出版时代的文盲不再仅仅指不识字的人——人们要能够阅读和使用数字出版产品,还必须具有基本的“信息素养”。)B.使得“碎片化”阅读成为一种重要的阅读形式。
第三,对社会文化的整合和传承提出了挑战。
第四,数字出版产品的长期保存和文化的延续将成为全人类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面临并需要解决的新问题。(数字媒介的稳定性远远比不上纸张。)
第二章数字出版产业
数字出版产业是数字背景下出版产业发展的新业态。大力发展数字出版产业已成为我国实现向新闻出版强国迈进的重要战略任务,并且已经成为出版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
一、数字出版产业的概念
是出版企业或组织所开展的数字出版活动的集合,是所有参与数字出版产品及服务的生产、传播活动的企业或组织所组成的国民经济生产部门,是出版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产业形态上看,数字出版产业不仅包括传统出版业的数字化部分,同时还包括数字游戏、数字动漫、数字影音和数字学习等新兴出版业态。
国外,多采用“数字内容产业”的概念。
二、数字出版产业的特征
1.产业集中度高;
2.低消耗和高附加值;
3.业务活动的平台化:A.内容编辑加工的平台化B.产品及服务发布的平台化C.分销的平台化D.阅读的平台化
4.技术和平台商推动产业链重构:A.数字出版产业的技术属性决定了其发展高度依赖技术的研发与应用B.平台提供商成为推动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5.以技术标准为保障:建立层次分明、分类科学、完整适用的技术标准体系。
三、数字出版产业产生的背景与条件
深刻的历史背景与现实条件
背景条件:A.技术背景,高速发展于迅速普及的数字技术是催生数字出版产业的技术基础。
B.市场需求背景,数字阅读和数字娱乐造就的巨大市场需求是催生数字出版产业的市场动因。
C.产业升级背景,传统的出版产业的转型升级是催生数字出版产业的内在动力。
观点:图书可能“消亡”,但出版不会“消亡”,出版业在经过适应技术的转型后必将焕发新的活力。这场
技术变革对出版业的影响并不完全取决于技术变革本身,而是取决于出版业,取决于出版业对待技术变革的态度,取决于出版业的因应之道。
四、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趋势
1.内容资源的集成化
要朝数字出版平台提供内容的集成化和内容资源的高度集中化两个方向发展。
人生苦短
一方面要求数字出版平台具备集成海量的、多元化的内容资源的能力,以满足不同用户的
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内容资源向少数企业高度集中,少数实力雄厚的数字出版企业凭借强大的资源整合力与市场占有力,通过兼并等手段不断强化内容资源的集成性。
导致内容集成化的因素:
A.从用户需求的视角,
B.从规模经济的视角看,
C.从产业集中度的视角看,
2.技术平台的开放共享
体现在:平台资源的开放共享和平台内容的开放存取两个层面。
平台资源的开放共享,解决了中小型出版企业无力单独搭建数字出版平台的难题。平台内容的开放存取,主要是针对数字学术出版而言的。
“开放存取”的含义:指某文献在互联网公共领域里可以被免费获取,允许任何用户阅读、下载、复制、传递、打印、检索、超链接该文献,并为之建立索引,用作软件的输入数据或其他任何合法用途。
3.产业链利益格局重构
4.产业融合发展(产业融合存在技术障碍和政策障碍,是现阶段数字出版产业格局的基本状
况。)
在数字化时代,内容出版需要转向同一内容、多种媒介、多种传播形式,从而实现全媒体的出版链,真正用技术创造出新产品和新价值。
未来,出版社要考虑如何从内容出版和发行商向阅读和知识服务提供商的转型,改变“先生产后销售”的
传统出版产业线性业务模式。同时,产业融合发展还将促进数字出版产业朝跨媒介、跨行业、跨地域方向发展。
5.新技术驱动产业变革:出版行业与语义分析、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的结合是大势
所趋。
五、数字出版产业发展中的几个重要关系
(一)技术与内容的关系
技术与内容的关系是涉及数字出版本质的一对关系。
技术和内容是数字出版的两个基本要件。其中,内容是出版的本质,技术则是数字出版的手段,正无所谓“内容为体,技术为用”。
在数字出版业务活动中真正应该强调的是在内容的选择、编辑加工与传播活动中如何有效地利用现代数字技术,以提升出版的质量与效率,而不是追求搭建数字出版平台或所谓的流程的数字化。
发达国家的数字出版业务主要是通过提升传统出版的数字技术含量来实现的。
技术与应用的这种体用关系表明,技术是服务于内容的选择、编辑加工与传播活动的。传统出版中任何环节的数字化均是数字出版的应有之义。(为技术而技术是对数字出版产业发展中内容与技术关系的误读。)
(二)产品与需求的关系
产品是为满足用户需求而被生产的。
无什么无什么的词语在数字出版产业发展中,产品的开发需要更多地考虑用户阅读的非线性需求特征,而不仅仅是产品载体形态的变化。
(三)传统内容资源与数字内容资源的关系
传统内容资源大多并没有进行结构化处理,尚不能实现基于用户需求偏好的重组,形成满足用户非线性结构需求的出版产品,提供个性化数字出版服务。
因此,传统出版企业从事数字出版的切入点应该是强调资源的数字化,而非出版流程的数
4
字化。同时,应基于自身的目标市场,选择相应学科领域对享有专有出版权的传统内容资源进行结构化处理,将传统内容资源转化为可以直接满足用户需求的数字内容资源。
(四)内容提供商与平台运营商的关系
平台商的作用:A.为出版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B.高度介入甚至接管了传统发行商负责的数字出版产品发行业务。
出版商应聚焦于内容的深度开发,以特内容来提升与平台商的议价能力,而非各自为政。
(五)传统出版数字化升级与数字出版新业态的关系
数字出版大致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传统出版数字化升级;二是数字出版新业态。前者是运用新技术对传统出版进行的改造;后者则是新技术导致的出版范畴的拓展。
在数字出版产业发展中,两者同等重要,不可偏废。
发达国家,发展数字出版新业态主要由大型传媒集团操作;传统出版业的数字化升级主要由传统出版商来负责。
我国,二者的处理不如人意。其中,尤其是传统出版的数字化升级部分远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处理好传统出版数字化升级与数字出版新业态之间的关系,及时修复传统出版产业数字化升级这块“短板”,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才能获得健康发展。】
第二节数字出版产业现状
按目标市场,分为:数字大众出版、数字教育出版和数字学术出版三类
按载体形式,分为:电子阅读器、网络出版、手机出版等。
按数字出版产品形态,分为:电子书出版、数字期刊出版、数字报纸出版、网络游戏出版、数字动漫出版、数字音乐出版和网络广告。
一、电子书出版
电子书是数字出版产品的典型形态,也是大众消费者最熟悉的数字出版产品。电子书出版是出版产业中发展最早、成熟度最高的业态形式,是数字出版产业的基础业态。
(一)电子书概述
电子书是利用计算机、电子阅读器、智能手机等终端阅读设备进行读取的数字化图书。
三个基本因素:A.电子书的内容B.电子书阅读器C.电子书的阅读软件
基本特征:A.容量大;B.功能多样;C.成本低;D.软硬件设备依存度高。
电子书出版的组织架构中,包括A.电子书内容生产加工企业和B.电子书内容分销与传播企业。
电子书出版的主要业务活动:A.电子书内容的加工制作B.电子书分销与传播活动。
(二)电子书发展历程
三个阶段:1.纯文本电子书发展阶段。2.电子书阅读软件发展阶段;3.电子书阅读器发展阶段(“内容+终端”的模式)
(三)电子书发展现状
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纷纷出台复制电子书发展的政策,推动本国电子书出版的发展。
二、数字期刊出版
(一)数字期刊概述
数字期刊经由电子期刊(以数字形式存储在电子媒介上并通过电子媒介发行和阅读使用的期刊)、互联网期刊(以数字化方式在互联网上出版和发行的期刊)、数字化期刊(以数字化的方式编辑、出版、发行的期刊)等概念演变而成。
含义:以数字化形式存储于光、磁等介质或网络中并通过数字媒体进行发行和阅读使用的
一种连续型数字出版产品。
两个基本要素:A.数字期刊必须是一种连续性出版物;B.数字期刊的整个出版流程以及读者的阅读使用是以数字化方式实现的。
四大特征:A.内容容量更大B.出版和更正方式更灵活C.订阅更便捷D.交互性强
分类:按出版方式,分为:完全的数字期刊和不完全的数字期刊。
按载体形式,分为:光盘版、网络版、数据库形式。
按是否收费,分为:免费型数字期刊和收费型数字期刊。
按内容,分为:全文型数字期刊和摘要型数字期刊。
按媒介形态,分为:文本型、图像型、音频型和多媒体型。
数字期刊出版活动的三种方式:A.将传统纸质期刊数字化B.构建数字出版平台整合发布数字化的期刊内容C.开发多媒体期刊在线平台出版发行完全数字化的期刊。
目前的主要类型:网络版数字期刊出版和期刊在线数据库出版。出版资格考试
一些在线数据库,正成为数字期刊出版最主要的发展形态和产值来源。
(二)数字期刊发展历程
1.联机型数字期刊。
2.单机型数字期刊
3.网络型数字期刊
4.多媒体互动型数字期刊。
1992年,维普以软盘形式出版发行的报刊资源是我国数字期刊出版的雏形。
世界上第一本联机杂志是1991年9月由美国科学促进会和OCLC共同开发的《最新临床实践联机杂志》。我国第一份网络期刊是1995年创刊的《神州学人》。
(三)数字期刊发展现状
我国数字期刊出版以互联网期刊为主体。
与同期我国数字出版总体发展状况相比,数字期刊的发展速度显得过低。
我国互联网期刊出版产值占数字出版产值的比重呈不断下降态势,互联网期刊出版在数字出版总的地位明显下降。
三、数字报纸出版
(一)数字报纸概述
含义:指采用数字自己数手段采集、编辑新闻稿件、图片资料等内容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传输,借助计算机、移动阅读设备、公共展示设备等终端阅读设备进行读取的一种新型媒介形态。
数字报纸不是对传统报纸的替代,而是在数字技术条件下对报纸价值的提升和结构的再造。
特征:A.具有更强大的功能B.具有更强的时效性C.具有更好的交互性
分类:按出版发行方式,分为:印刷型与数字化兼有的数字报纸和纯数字报纸。
按存储介质,分为:封装型数字报纸和网络型数字报纸。
按目标用户读取方式,分为:PC数字报、移动设备数字报和公共展示设备数字报。
互联网报纸、手机报和电子报是最主要的形式,是数字报纸最常见的三种类型,也是数字报纸出版最重要的部分。
(二)数字报纸发展历程
数字报纸发端于报纸采编和印刷领域的数字化,即计算机激光照排技术的应用,随后拓展到了产品形态和内容表现形式。
三大阶段:A.电子报纸阶段B.网络报纸阶段(a.传统报纸的网络版;b纯互联网报纸。C综合性新闻门户网站)C.多媒体数字报纸阶段
1977年,加拿大《多伦多环球邮报》是世界上第一份联机报纸。1993年,通过有线电视网传输的《杭
州日报下午版》是我国最早的联机型电子报纸。《人民日报(光盘版)》是我国较早的封装型电子报纸。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