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徐、交城、文水、汾阳 、平遥 、祁县、太谷、榆次  旅游景点
清徐旅游资源
清源文庙
  清源文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金至清 地址:清徐县县城赵家街西北隅建立你的时间资产
  始建于金泰和三年(1203),元、明、清均有修葺。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 庙坐北朝南,三进院落。大成殿为金泰和三年遗物。中轴线依次为棂星门、状元桥、泮池、戟门、大成殿。左右各置配殿七间,厢房各五间。大成殿面宽、进深各三间,单檐歇山顶,斗栱五铺作双抄计心造,梁架为彻上露明造,结构规整,殿顶琉璃剪边,前有月台。明伦堂及东西厢房不存。男生生日礼物
  文庙大成殿是珍贵的早期建筑遗构,在金代建筑遗存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3]
狐突庙
  狐突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纪念春秋时晋国大夫狐突而建。庙始建于金明昌元年(1
190),元至元二十六年(1298)重修,明嘉靖十
 
四年(1535)增补扩建。庙址坐北朝南,由两进院落组成。现存献殿、正殿与碑廊等建筑,占地面积1875平方米。
  献殿面宽七间,进深六椽,单檐硬山顶,布灰筒瓦覆盖,琉璃剪边,斗栱三踩单昂,明间平身科斗栱出45度斜昂。殿之明间辟板门,余间皆装直棂窗。殿内山墙绘壁画60余平方米,内容为利应侯布雨、回宫图。
  正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明嘉靖年间扩建为前后二室,前为朝堂,后为寝宫。前殿为卷棚悬山顶,后殿单檐歇山顶,以勾连搭形式相连接。殿内现存元代彩塑8尊,狐突夫妇像高2米端坐中央,两侧为侍女像6尊,高1米。前檐明间悬三晋名臣横匾一方。左有配殿,内
各塑黑白龙王夫妇坐像。献殿及两侧碑廊共存历代石碑18通,详细记载了狐突事迹及狐突庙建制沿革。
罗贯中纪念馆
  罗贯中纪念馆是由清徐罗氏第二十一代传人罗二栋先生融资,于2000年建成的。
 
清徐罗贯中纪念馆
[4]
纪念馆坐落在风景秀丽的中隐山麓,清泉湖畔,与清徐三国城在一条中轴线上。占地四千
五百平方米,青砖碧瓦,雕梁画栋,为仿明清时代的园林式建筑风格。主要建筑有山门、罗贯中石雕站像、主殿、厢房、曲廊、方亭、碧池、花园、玉带桥、九龙壁、麒麟吐玉书影壁等组成。院内种有松柏、竹林、绿篱、花坛、草坪等树木花卉,整体风格集古建筑风韵与现代园林艺术为一体,富丽而不失典雅,华丽而不失清幽,文华情趣,精雅别致,竹韵松风,花红草绿,匾额楹联无不清雅怡人,是一处求知探学、休生养性的幽雅之地。
宝梵寺
  宝梵寺位于清徐县城西南10公里的东于村北隅。是太原地区现存最完整的一
 
宝梵寺
座清代建筑。该寺宋代名宝林禅院,辽、金时期称宝安寺,明、清两代为宝梵寺。宝梵寺即佛家宝刹之地。据寺院现存宝林禅院新公塔铭记载,该寺在宋宣和元年以前就已经香火鼎盛了。之后,明成化十一年重修,清光绪十八年重建。寺内壁画塑像砖雕可谓独树一帜,堪称三绝,是太原地区难得的一处清代艺术宝库。
  现存宝梵寺占地1000余平方米,坐北朝南,青砖砌墙,布瓦盖顶。山门面阔三间,出檐为青砖透雕仿木垂花形,砖雕葡萄、鲜果、鲜花、动物,剔透玲珑,栩栩如生。处处突出地方特,体现了古代匠人高超的技艺及较高的艺术品位。山门内泥塑哼哈二将手持兵剑,威风凛凛,分列两旁。左右各设券门及钟鼓二楼。弥勒殿似一顶花轿停在院中,内塑弥勒佛坐像笑看世间。尔后拾阶而上,为该寺大殿。前廊施石柱石联,上悬楷书金匾华严真境。内设神台,上塑三世坐佛,金面金身。
清泉寺
  清泉寺位于清徐县城西北七华里的中隐山小峪沟,俗称小峪寺。因寺前清泉汩汩,昼夜长流,故又名清泉寺山西省人民政府一九五七年公布为省级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徐清泉寺
[5]
清泉寺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四年,后经明清多次修葺。寺依山而建,峰环抱。置身寺中,仰可察山峦云霓,俯可视晋川风光。清源八景之一的中隐环清即指清泉寺风光。
  清泉寺分为西、中、东三院、观音阁、东西厢房、正殿为中院;西院为僧侣居所,内有水井石碾、五福洞等建筑;东院分为上下两院,上院九莲洞依山而建,为主要建筑,供香客、游人留宿。
马鸣山
  马鸣山森林公园(考研英语一和英语二有什么区别俗马鬣寺)地处白石沟中游马峪乡碾底村东北面,系中隐山支脉,
 
文员是做什么的
清徐马鸣山
[6]
距榆古干线公路2.4公里,距太祁高速公路4公里,距县城12公里,距葡峰山庄、贯中祖茔6公里,交通十分便利。马鬣寺始建于唐朝,位于素称清源古景之一的白石云松——马鸣山上,堪称三晋第一石塔的唐代建筑文殊石塔屹立山顶,汉唐佛教圣地——马鬣寺遗址石拱窑洞、潺潺流水历历在目。马鬣寺是集山青、水秀、天蓝、林茂、景好于一体的旅游好去处。
天禄堂
  位于清徐徐沟西南坊,天禄堂府第,是一组规模宏大、气势雄奇、结构完整、布局错落有
致的建筑体。整个建筑,可分为两大区:即位于城内西南坊的住宅生活区,占地估计有6700平方米;二是位于城南的游览园陵区,包括一座肃穆的陵园,两座各占地30亩的秀丽花园。两区总面积约计55000平方米。
香岩寺
  俗名无梁殿,创建于金明昌元年(1190),明、清时期屡有修葺。寺依山而建,主体建筑为石结构无梁殿三 座,由东到西依次排列,分别为地藏殿、释迦殿和观音殿。占地面积约3600平方米。三大殿外檐均施仿木石构件,殿内四角石雕单翘斗拱,其殿顶用抹棱石梁由大到小逐层迭涩成八角藻井,不用梁架,故称:“无梁殿香岩寺坐落在山西省清徐县城西5公里东马峪村香岩山,山上桃红李白,松柏常青,山花遍野,芳香四溢,因名香岩山,寺院落成后,寺以山名,故名香岩寺。据碑文记载,寺院创建于金代明昌元年(1190),历经沧桑,香火不绝。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九庙会常兴,游人络绎不绝。
  整个寺院区岩壁峭立,九泉环绕,殿堂依山势而建,错落有致,主次分明。山门朝西,石砌雕花,门楣勒石,额上刻着疯狂的折磨3山西旅游景点介绍个大字香岩寺,落款为乾隆辛丑仲夏。现存东、中、西三殿,均为金代石构佛殿,用抹角木伏和迭涩结架,顶部拼成八角藻井,无通达前后的梁
木,俗称无梁殿,是极为珍贵的金代无梁建筑实例。1988年,经考古专家考证,认定该寺结构独特,造型庄重,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在山西省是仅存的一处规模颇为宏大的石结构金代建筑。
清徐尧庙
  古称陶唐城,始建无考。庙坐北朝南,南北长60米,东西宽70米,总面积4200平方米。现存建筑有帝尧殿、九连洞、娘娘殿、狐仙楼、藏经楼、乐台等。其中帝尧殿为明代建筑,余皆清代所建。帝尧殿面阔、进深各五间,平面为正方形,重檐歇山顶。
清徐东湖
  东湖水面525亩,南北长710米,东西宽520米。水深平均3米,最深处4.5米,湖底为锅状形。该湖水清面广,水质良好,游鱼嬉戏,风景秀丽。东湖平静时,宛如明镜,能清晰地倒映出蓝天、白云、绿树、青山;遇大风时,四周蒙蒙,波涛汹涌,翻腾的波浪冲击湖岸,发出阵阵响声。 春天,湖边柔嫩的小草,冲破大地的阻力,露出嫩嫩的绿,亲吻着多情的土地,东湖显得那样俏丽多姿;夏天,一颗颗挺拔的垂柳树静立湖边,微风吹过,柔
软的枝条扬起绿的长发,轻佛着人们的脸旁。婆娑的树影,在水中忽明忽暗,东湖显得那样温柔美丽;冬天,湖水结冰了,中老年人在湖边锻炼身体,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东湖显得那样宁静端庄。城外青山城内湖,荷花万朵柳千株,太汾风景少颜,唯有清源入画图。
千佛洞
  石窟为我国佛教早期造寺立佛之地。它最早出现在我国东汉后期(约公元200)。南北朝时期,凿岩造窟之风最为盛行。北魏时期,西北地区大肆开凿石窟,如敦煌莫高窟(366),大同云岗石窟(460),洛阳龙门石窟(493)相继开凿。隋唐时期,凿岩造窟之风遍及全国各地,我县都沟石窟就属此时后期之作。
  都沟石窟(又名千佛洞),在县城西7公里处的都沟村北山上,与岩香寺(今废)浑然一体。该石窟开凿于唐末会昌年间(841——846)1986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省级重点文化保护单位。石窟开凿在山腰上半部,现共存五窟。一号、二号窟坐北朝南,其它三窟为坐东朝西一字排开。一号窟存摩崖石刻力士坐像两尊(坯模未成),雕凿之迹清晰可辨。二号窟谓之千佛洞,在一号窟东侧5米处,窟门为长方形,高1.5米,宽1米,外崖由四根抹凌石柱
顶立以防坍塌。窟内面阔7米,进深3.6米,高4米,呈马蹄形。窟内正中存摩崖石刻造像一尊,为释迦牟尼坐像,通高2米有余。释迦为螺旋髻发,圆脸,身披袈裟,袒胸宽衣,形态自若肃穆,金光灿灿。两侧各有侍佛一尊(右侍佛早废),左有手持宝剑、身骑麒麟的文殊菩萨,右为身骑白象的普贤菩萨。他们神态飘然,栩栩如生。体态窈窕、衣纹飘逸的侍女像各立两旁。造像高1.5米,组成9尊一铺的华严三圣格局,显然是佛教华严宗的道场。窟壁四周布满小佛龛1200余尊,均以莲花缠枝相连,至今彩绚丽,金碧辉煌。[7]
编辑本段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6年,山西省清徐县申报的清徐老陈醋酿制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手工技艺项目类别,序号411
  2008年,山西省清徐县参与申报的抬阁(芯子、铁枝、飘)(清徐徐沟背铁棍),人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俗项目类别,序号994
  2008年,山西省清徐县参与申报的砖雕(山西民居砖雕),人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录,传统美术项目类别,序号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