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刚陆志强
(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上海201804)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应用几种主要质量改善工具,对产线实际问题展开研究活动。主要利用8D方法指导改善,5M1E法及鱼骨图法排查问题,DOE法验证原因,并结合统计学常用原理分析数据。将改善结果应用于实际产线,使自动线因光学薄膜静电吸附导致的抛料及停线问题得以有效改善。
关键词工业工程(IE)工作研究8D 鱼骨图DOE
近年来提出工业4.0,智能制造2025规划,且随着人口红利衰退,自动设备不断改善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制造业由传统手工作业模式向自动化生产线转化的时机已成熟,但对于制造企业,尤其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产线设备的特性与产品设计匹配成为企业转型的一个关键问题,且需企业自行摸索,无前车可鉴[1]。
本文从Q公司自动线实际现状出发,对自动线光学薄膜组装过程中出现的静电吸附问题进行研究,利用工业工程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改善,最后将结果应用于实际产线及产品。
1 分析解决问题的8D方法
8D方法来源于二战的“军事标准1520”用以寻解决问题,并为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所借鉴,应用于汽车制造中,通过此法解决生产制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ISSUE [2] ,实施步骤如图1所示。
、
图1 8D实施步骤2 Q公司现状
Q公司目前已拥有全自动流水线10条,每条线体月产约100K PCS模组,线体以流水形式呈直线型排列,各站点各自进行本站点装配工作,可实现从单一原材输入直至成品模组产出。
各站点均设有报警装置,一旦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即会闪红灯报警,该站点即会停止运作,需人员排除故障后方可继续运行。流水线工位详见图2 Q公司自动线工位示意图。
图2 Q公司自动线工位示意图
本文的光学模组组装主要位于流水背光(BLU)组装部分,膜片静电吸附问题主要机种在棱镜片及反射片,模组常用扩散类薄膜因其本身表面含有粗糙颗粒,膜片不易形成吸附。而其中棱镜片(LENS)的吸附问题尤为严重,因此即以LENS作为主要研究改善对象。
在膜片组装环节,自动线使用机械臂结合真空吸附方式,直接将膜片从料盘吸出后进行组装。详见附图3 自动线FILM吸附方式。
图3 自动线FILM 吸附方式高铁 动车
在此工位中,膜片以100PCS 为一摞被置于一方形料盘中。机械臂每次吸取一张进行下一阶段组装,
但因膜片表面存在静电,导致同时吸取2张膜片的情况,且随着静电量变大,严重时可同时吸附3PCS ,导致几台卡料及抛料,严重影响线体TT ,造成不必要的物料浪费。机械臂夹取FILM 方式和多张吸附问题示意图,如图4所示。
图4 机械臂夹取FILM 方式和多张吸附问题示意图 针对以上制程中的问题,工厂不断HL 提请相关单位改善。引起上层领导的高度重视,竭力推动此问题的改善。 3 吸附问题现状 将2017年5月问题爆发期膜片抛料数量及对线体的影响状况汇成表格,2017年5月上半月抛料数及线体状况如表1所示。 目前一条线体一天产能约为3-4K 片模块,其
中1片模块使用2张棱镜片,抛料率为一日内实际
抛料数与投入总棱镜片数量比值,并将抛料率制作
成折线图,如图5所示。
多张表示在同一片模块中因吸附而多组一张膜
片的模块数量,宕机数表示因膜片吸附卡料造成线
体膜片组装单元宕机的次数。
最有素质的骂人语言从图5可见半月中Q 公司膜片抛料率居高不下,
最高达4.17%,最低也有2.19%,半月平均不良率
3.08%,单张膜片以1.7元计算,多组膜片模块需要rework 取走一张多组装膜片,加上四周贴附Tape 及人工成本按2.5元/张计算。则该条线损失计算公式为:
单线半月:1.7×3084片+87片×2.5=5460.3元 10线一年:5460.3×10×24=1310472元
一年预计损失超131万,且其中并未计入因宕机造成整条线TT 时间拉长,影响线体产出总量,因此此引起公司高度重视,成立改善小组,期望能有效改善吸附抛料问题。
图5 2017年5月上半月膜片抛料率折线图
4 问题分析
为了避免在分析过程中造成系统性遗漏,无法
到问题的根本原因,此专案采用8D 方法,并结合5M1E 分析法,从人、机、料、法、环、测等方
面进行原因排查,对根因采用DOE 法进行逐项验证,到最佳参数及方案,最终将改善按统合应用于产线实际生产,达到改善的目的。 建立临时小组:PD 、INT 、SQE 、供应商、ENG 临时措施:FILM 上线前增加临时消静电措施。
原因分析:采用鱼骨图(如图6所示)进行可能原因筛查。 表1所示为问题根因排查项目展开。
图6 鱼骨图问题根因排查
表1 问题根因排查项目展开
通过图6鱼骨图及表1根因展开可以发现,产线存在诸多问题,经排查后,将部分低级问题先行改善,余下几项为造成静电吸附的主要原因,将逐一对其进行专项改善。
根因1:传送带速度,通过DOE 实验结合静电棒厂家的产品说明,将膜片清洁传送带速度设置成不同档位(0.2 m/s~1.0 m/s ),测试膜片通过静电棒后残留静电值表3,可见随着速率增加其除电效果将明显下降,结合产线TT 要求,最终0.4 m/s 档位,同时缩小静电棒与膜片间距离≤20 mm 以内。
表2 传送带速率静电值关系
根因2:离子风扇角度及数量,排查离子风扇角度,使其切实对准膜片入料位置,同时由原1台离
子风扇增加至左右各一台。怎么发消息给所有人
根因3:机械臂行程,因通过实际观察发现,机械臂下探吸取一张后膜片后会进行上下抖动动作,目的是使第一张已被吸取膜片与料盒中其他膜片分离,但因下抖行程设置过长,使第一张膜片被吸取后又在下探后与料盒中第二章膜片完全贴合,容易将第二张膜片带起后抛料。因此通过DOE 实验计算,行程/抛料率=最佳参数,将图7中原1行程缩短至2行程,并由实验确定2最佳行程,也即最不易带料的距离,同时将抖动数由3次变为2次。
根因4:保护膜材质,经过量测发现问题保护膜表面粗糙度Ra 0.1低于正常品一半,对材质进行变更,增加其Ra 值至正常水平Ra 0.235。
从图8可以看出变更后因保膜粗糙度增加,膜片间空气层增加,使机械臂下探导致的真空静电吸附状况可有所缓解。
图7 机械臂料盒夹取膜片示意图
表3 现行保护膜表面粗糙度量测小沈阳微博
*膜片正反面均贴付保护膜(粗糙度R a值:μm)
图8 保膜表面粗糙度改善示意图
(上接第25页)
6 结语
本文对搅拌叶片螺旋角和对数螺旋线进行选择
设计,通过软件实现了参数化建模,同时利用尺寸
驱动技术,实现对各叶片截面形状的实时修改。本
文的设计方法能够准确地有效地指导搅拌叶片的设
计与制造,通过UG软件的参数化设计很好地解决
了叶片的光顺问题,能够提高焊接后的叶片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冬梅.低塌落度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罐体及叶片设计
差不多先生 歌词与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5.
[2] 戴强民.HYT3型混凝土运输搅拌筒[J].工程机
械,2005,36(5):18-20.
[3] 田娟.搅拌筒工作过程及搅拌性能与关键参数之间的
关系[J].重型汽车,2007(1):14-15.
[4] 雷修才.搅拌筒叶片焊接专机运动控制系统研究[D].
南昌:南昌大学,2005.
从图9可以看出,综合应用以上各条改善后,
实际平均抛料率已从3.08%下降至0.42%,抛料问
题已大大改善。
图9 改善前后抛料率对比折线图
5 结语
运用工业工程及QC基本工具解决工厂实际生
产问题,便捷有效,能给企业带来较好的实际效益。
对相关知识也非常值得进一步学习研究。
参考文献
[1]其浩.“工业 4.0”对我们的启示[J].世界科学,
2014(06):4.
[2]沈伟. 8D问题解决方法在企业质量改进中的应用[J].
[5] 周旋,等.基于UG的混凝土搅拌输送车拌筒螺旋线参
数化设计[J].专用汽车,2006(1):28-30.
[6] 张海强,张克廷,等.基于UG的混凝土搅拌输送车搅拌
叶片的参数化设计[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0(4):4-6.
[7] 谢慧超.CAD/CAE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拌筒及叶片设
计中的应用[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
[8] 谭泽焕.混凝土搅拌运输车专用装置的开发与研究
[D].重庆:重庆大学,2008.
[9] 邢普,赵敬云.搅拌车搅拌叶片快速模具制造[J].机械
设计与制造,2010(9):227-229.
[10] 饶锡新,傅航,等.基于UG的风机叶片参数化建模方鞍山中考成绩查询
法[J].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2010,32(4):335-338.
[11] 王海峰,李春利,等.混凝土搅拌运输车传动系统的分
析与动力匹配[J].汽车实用技术,2010(1):31-34.
[12] 朱红,贾海云.混凝土搅拌车拌筒螺旋叶片参数化设
计[J].建筑机械,2013(17):83-85,90.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