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至死的革命年代非诚勿扰李思李璐
新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是1990年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类型,它以崭新的观念和创作手法来叙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为题材的电视剧。这类型的电视剧自然延续了20世纪40年代以来的革命历史题材文艺作品,同时也有所突破和超越。新世纪以来,革命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产生了大量引起观众热议的电视作品,而且这些电视剧播出频道越来越多样化,收视率也在日渐攀升, 令人惊叹。题材与主题的双重优势、电视剧的高质量和播出时机的恰当选择, 是新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热播的主要原因, 而中国观众对这类型的电视剧特有的情感及其审美期待也是重要的因素。
娱乐电视对于重庆来说,这类型的电视剧更是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重庆本就是一座革命之城、英雄之城。这里留下了太多的红圣地,倾洒了无数革命志士的热血。每一次纪念、每一次诉说都成为塑造当代重庆“城市之魂”的宝贵财富。 因而,制作历史文化、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就成为重庆的传统。自1981年以来,重庆共有40多部近500集历史题材的电视剧问世,其中近几年创作的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共15部117集。2010年,重庆加强了革命历史题材电视
剧的创作,制作播出了《民主之澜》、《解放大西南》、《雾都魅影》、《雾都猎狐》等电视剧。这些电视剧的制作不仅强化了重庆电视剧在全国电视界的地位,也极大地提升了重庆电视媒体的文化影响力。像电视连续剧《民主之澜》就在第二十五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评选中荣获电视剧评委会特别奖,而《解放大西南》、《民主之澜》、《医者仁心》、《敢死队》等也先后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艺术与口碑的双赢对于我们的电视剧制作是极大的鼓舞。
然而,伴随着市场经济而孕育的商业文化成为了我国越来越最重要的文化形态。商业文化的渗透力和影响力都在不断地加强,在它全面扩张的进程中,世俗化和娱乐化,成为了我国社会审美风尚中最显著的标记。在当下娱乐当道的媒介环境下, 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从一开始跳脱出高压的政治气氛,积极创新打破精神文化领域的单一局面;却慢慢变为极端的娱乐恶俗化,成为消费主义的玩弄品。在各个荧幕里,充斥着种种“神奇”的镜头。一颗可以炸下侵略者的飞机,一把飞刀竟然可以灭敌重炮;“八路军战士”像撕鱿鱼片一样徒手将敌人撕成了两半,“鬼子”血肉横飞,英雄凛然一笑;“八路军女战士”被一日军侮辱后,腾空跃起,数箭连发,几十名“鬼子兵”接连毙命。绣花针、铁砂掌、鹰爪功、化骨绵掌、太极神功轮番出现,取敌人首级如探囊取物。在这些电视剧中,历史的真相与当下的真实已
经被娱乐的无影无踪,这绝非爱国主义,而是愚民主义。这种泛滥和幼稚化倾向对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影响非常恶劣。影视剧不仅存在娱乐属性,也附带着一定的价值输出,尽管没有谁规定抗日题材文艺作品只能用现实主义手法来讲述,但毕竟那段切肤之痛的历史相去不远。我们的胜利是用巨大的牺牲换来的,这是我们认识那段历史的基本理性。现如今,革命题材电视剧悄然隐去宣传教育的功能,变为纯粹的娱乐品,自是有它内在的逻辑,但这种自我解放也未必太够彻底,连基本的公共理性也置之不顾,血肉之躯铸就的抗战精神在神剧中已被空洞化和游戏化,变做掩护暴力刺激的一张虎皮。
董洁和王大治接吻冬季施工措施其实对于革命题材电视剧的审查制度早在90年代都有明确的规定。1987年2月4日,经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为加强和规范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正式成立,组长为原广电部副部长丁峤同志。1996年8月15日,中宣部对重大题材小组进行了调整、充实,又任命杨伟光同志为组长。并严格界定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的内容,电视剧内容应主要包括:①反映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期间,党领导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共和国成立之后的重大事件。②反映中国共产党老一辈无产级革命家的革命生涯和光辉业绩。在成立的26年里,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在其积极指导、严格把关下,也涌现了一批非常优秀的作品。例如,《解放》、《亮剑》
、《人间正道是沧桑》、《我的团长我的团》等作品通过不同以往地创新的叙述风格而深受观众喜爱。但是,随着国家对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扶植力度的加强和宣传策略的影响,抗日题材影视作品在审批审查环节也相对宽松,我们可以看到在2005一年里,就有超过20部抗战剧上马立项。而在随后的几年中,电视市场受到这20部作品收益率的影响,资本开始进一步的向电视电影领域渗透,这使得内地电视剧领域的掌控权从制片方开始想向资本方过度。就是在这样一个以资本收益为核心目的,缺少整体行业规划和预期的大环境下,革命剧项目从2005年的20部猛增到2012年的70余部。审查力度的降低、市场利益的驱使,都使得革命题材的电视剧不停地简单复制到最后的粗制滥造。“革命”逐渐简化为一种故事背景,其内核被悄悄替换成武侠剧、偶像剧,即使主线仍是“抗日”,武打、战、爱情、时尚、性感等类型元素也统统夹杂进来。
但是,总体上来说,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作品的泛滥劣质并不能全赖与相关审查制度的宽松。这类型电视剧本身质量的缺失才是引发这出“雷人”大戏的缘由。在翻拍完古代历史、名著故事殆尽之后,后续作品为了吸引收视渐渐开始向娱乐化的极端开始发展。为了吸引低龄观众而启用偶像演员,为了吸引眼球而编造远离历史的故事,为了制造话题而制作大量重口味的桥段;革命剧中的中心精神不再是爱国主义情怀,而是被一些儿女情长、痴男
怨女所代替,更甚者,把残酷的战争场面简化为血腥、暴力和完全脱离现实夸张失实的纯打斗场景。这不仅是挑战着观众的智商,也让观众的审美情趣沦为这些雷人烂剧的牺牲品。革命战争是我们民族历史上一段非常惨痛的经历,它是容不得这种戏说的,更容不得这种没有底线的去戏说。现在电视剧里面抗日剧英雄的威力强过奥特曼,抗战变言情,支玩穿越,娱乐历史就是对历史磨难的背叛。
这类型电视剧创作的基本出发点,它们应该是一部讲述历史的正剧, 是一种运用历史化和艺术化的语言形态来讲述历史;通过事件和人物命运的曲折波澜,去展现一幅幅生动真实的历史画卷。 这里的真实,不仅是人物和事件的真实, 更是在历史发展进程中, 国家命运和人的命运的走向所给予观众的心灵感受上的真实, 因此才具有了叙事力度和历史场景再现的震撼力。如《解放》、 《八路军》、 《人间正道是沧桑》、《沂蒙》 等剧作都因具有这样的真实感而产生了动人的力量。《解放》 的编剧王朝柱曾说:“《解放》是一部史诗品格的正剧, 我只能采用诗化的艺术手段去书写史的品格。剧中所反映的历史实在距离今天太近了, 很多当事人仍然健在, 他们绝不希望我写的《解放》是一部胡乱编造的作品。平津战役的主角理应是、周恩来等共产党人, 因为他们顺应历史潮流, 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并且创造了解放战争中的-北平模式. 。我写《解放》只能如实反映历史的本质。” 电视剧不
道教名山必是教科书,但一定不能是罔顾公共理性,忽视基本真实的反面教材。社会的老龄化和青年体文化生活的单一化无疑给了电视巨大的潜在市场和生存空间。然而,在这样一个缺少文化属性的电视领域下,电视剧的价值却在不停地迷失。而如此发展下去,有朝一日娱乐化模式覆盖到整个文化领域之后,我们自己还剩下什么。
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在商业社会的大潮中,在大众文化、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合流的背景中,呈现出了日益驳杂的特征。不可否认的是,世俗化和娱乐化是这一特殊的电视剧形态发展的必经之路。在通向这条路的过程中,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要获得新的能量就必须塑造自身独特的审美特性,进而才能使这类型的电视剧走向成熟。
>钟汉良的妻子是谁啊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