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学第一课的观后感10篇
开学第一课的观后感(精选篇1)中国文学名著
我们正值青春,时光正好。静谧的夜晚,我与父母一起观赏了电视节目《开学第一课》,精彩而绚丽的画面触及内心,让我年轻的骄傲里,更多了一层拥有强大祖国的自豪。
“中华骄傲!”每每提到中华,好像自骨髓里就有一种震撼,又或许不能将这种奇异的感觉称为震撼,简简单单四个字,就像一针强心剂一样,突然给了我劲头和希望。
给我感触最深的,是主持人董卿单膝下跪,聆听许渊冲老爷爷讲话的那一幕。“诗以言志、文以载道”,这位96岁的老爷爷用他所有的力气为我们讲述“白日依山尽”之美,他眼中的神采折射出他对翻译古诗文的热爱深深震撼了我。这就是中华的儿女,中华的骄傲,誓要把中华文化传播天下。
我也很喜欢古诗词。尤其是唐诗宋词,让我能透过一点一滴的文字看到朝代的兴衰,看到诗人丰富的情感,快乐或伤怀,失落或骄傲。一个一个字汇聚成诗,美得令人惊叹,让我寄居在诗词的浩瀚里,坐看文学的磅礴。从小就喜欢写作的我,也希望自己将来能写出一些传
世的文字,将我所观所想所忆能完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把我所经历的中华之美留给后人。
来自巴基斯坦的汉语教师米斯巴,在舞台上讲述了关于她与恩师之关的故事,那是关于一人对传播汉语的执着,以及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追求。米斯巴老师的话语朴实而真诚,她希望教汉语直到她教不动为止。我听着忍不住掉下了眼泪。我们的母语被如此推崇和喜爱,在世界的角角落落都发出她灿烂的光芒,照耀着每一个人喜爱她的人。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我是骄傲自豪的,为我们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也为我们中华文化的包容无私。《开学第一课》,正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
开学第一课的观后感(精选篇2)
今天下午,爸爸陪我观看了,开学的第一课《中华骄傲》。我看的有点入迷,看完后,爸爸突然问我:“视频的题目是什么?”
“视频的题目是......”我实在是想不起来,只顾的看视频的内容了,有点尴尬,心想,这还是我亲爹吗,天天给我挖坑儿,坑儿的我上气不接下气。
爸爸又问:“视频讲了几部分内容?”
”汉字,武术,诗词,戏曲,琴,棋!“爸爸不吭声,看来我是答对了,还好我搬回了一局,不然太没面子了。
爸爸又问:”你还知道我们国家,有什么其他值得骄傲的地方吗?“"敦煌的壁画,佛教的造像,书法,瓷器,丝绸,唐诗宋词,元曲戏剧,明清小说......"爸爸说,你说的很好,”你认为中华文明最值得骄傲的是什么?“汉字!
汉字是我们华夏文化和文明的载体,可以让我们和我们远去的古人对话,知道了我们是谁,从哪里来,未来我们将要做什么。爸爸说,读懂了汉字,就读懂了中国文化的一半。比如,幸福的”福“,爸爸说,一人一口田,有衣穿,有饭吃就是幸福。
因为古时候,我们的东方文明属于农耕文明,我们的汉文化就属于农耕文化。所以,有田可种,有饭可吃,有衣可穿,就是幸福。再比如,大海的”海“,海如此的浩瀚,竟然是由
每一滴水组成。大多数人,认为我们是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没有信仰的国家。爸爸却告诉我,我们有信仰。我们的信仰就在,我们的文字里,就在我们的唐诗宋词里。我们的信仰就是,我们的温良恭俭让,就是我们的仁义礼智信,就是我们的家,国,天下......
是的,我们是一个有信仰的民族,只是有时候我们忘了我们的信仰。一个人有了信仰,就有了战胜一切的力量,一个国家有了信仰必然走向繁荣富强。
是的,我们的文化源远流长,有许许多多值得我们骄傲的地方!
开学第一课的观后感(精选篇3)
9月1日晚上九点,爸爸和我一起观看了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播出的开学第一课。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主题是“中华骄傲”。著名主持人董卿、撒贝宁当起了“班主任”,带领大家从前辈们身上学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
节目特别邀请了著名钢琴家郎朗和一位来自意大利名叫Teo的机器人一起现场合奏。还有最近刷爆互联网的《战狼2》的导演兼主演吴京,他通过视频的方式与我们分享他对“武”的理解。
而节目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王宁教授讲汉字。
汉字,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是一代又一代先人智慧的结晶,是一种神奇的字体。
虽说每个汉字都由横竖撇捺点这些简简单单的笔画组成,像一可爱又淘气的孩子在方格上跳跃着,却都有着自己的情感。望见“朝阳”两字,你能感受到一丝明媚的阳光照耀着你,而望见“晚霞”,你会为那绚丽的彩而迷醉。“喜”字使人笑逐颜开,“哀”字一望而皱眉……
王宁教授现场演示了“正”、“直”两个字的演化和造字思路。行不离轨就是正,目不斜视就是直。让我感受到一股汉子的神圣力量。
据说中国的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发展到现在的楷书、行书,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会意字,指事字,形声字,象形字背后都藏着丰富的知识。例如象形字"休"就表示人靠在树旁休息。我喜欢汉字里很多有趣的字谜,如太阳出来从下照,人人都说味道好(香);王老头,白老头,同坐一块大石头(碧)。像这样的字谜还有很多。中华汉字自身就有一种智慧的力量,一个想象的天地,任你自由飞翔与驰骋。 想问问1匹空调多少瓦
冯提莫斗鱼怎么不播了
中国的汉字真是有趣极了!我爱这变化多端的汉字,更爱它背后蕴藏着的丰富知识。
吉克隽逸的爸爸 开学第一课的观后感(精选篇4)
9月1日晚上,我和妈妈一起观看了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的2023年开学第一课。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我的中华骄傲”,内容主要是讲了五个部分:字以溯源、武以镇魂、文以载道、棋以明智、丝绸新路。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汉字。
中国的汉字发展至今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汉字可分为七大类∶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在不同的时代用的字体形状也不同,每一个汉字背后都藏着丰富的知识。北师大的王宁教授说,汉字和汉字文化能够绵延不绝,生命就在民间。王教授还现场演示了“正”、“直”两个字的演化和造字思路。最有意思的是“直”这个字最早是象形字,字的样子是一只眼睛上面是一条直线,因为目光都是直线,不会拐弯,非常形象。概括起来就是“目不斜视就是直。”
原来字是这样演化过来的,这让我想起了经常下象棋时看到的“马”字。开始,甲骨文里的马就像画出来的,能够清晰的看见三角形的头、两双脚、马尾巴,连脖子后面的鬃毛都
能看的一清二楚;但是在晚期甲骨文里就把尾巴、脚都简化成了简单笔划,马尾巴和鬃毛都消失了;金文就更简单了,连头都只是一个圆圈了,但尾巴却被加长了;楷书就更简单了,连头都没了,还把尾巴变成了四个点;现在我们学的字就更简单了,虽然看起来没头没脚的,连尾巴都被一横取代了,但仍然能联想到马的样子。这就是字的演变过程,其中也蕴藏着有趣的知识。
我之前不爱写汉字,字也写的很丑,通过今天的对于汉字知识的了解,我发现汉字真是有趣极了!每个小朋友有机会都应该去深刻体会汉字的演化和每个汉字背后的知识,因为这是中华骄傲的一部分。
开学第一课的观后感(精选篇5)
吃葡萄干需要用水清洗吗 一年一度的《开学第一课》终于在9月1日播出啦!这一次的主题是“中华骄傲”。
关于中华骄傲历史书上写了很多很多,如四大发明,但我觉得汉字更有代表性。正如节目中王宁教授说的,汉字和汉字文化能绵延不绝,生命就在民间。汉字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能写得和画家一样,行书流畅,快而敏捷。汉字是一种外国文字无法比拟的文字,
中华汉字的对联、诗歌都是汉字独创的。每个汉字都经历了一段不可猜测的道路,才能流传到现在,它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光辉荣誉。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96岁高龄的北京大学教授许渊冲。他曾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许教授告诉我们他自己每天都要翻译一两页纸,常常工作到凌晨三四点,有时也会半夜坐起,打起手电筒写下自己想到的内容,生怕第二天忘记。许教授说:“我给自己一个目标,那就是我要翻译到一百岁,把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经典传播到海外。”许教授这么大岁数还坚持完成自己的目标,我们作为小学生更加应该向许教授学习,给自己一个目标,然后向目标前进。
通过观看《开学第一课》,我深受教育,感触颇深。中国的未来需要我们,我们从小就要好好学习,长大了来建设我们的祖国。
开学第一课的观后感(精选篇6) 董卿周涛
通过看《国学小名士》我加深了对古诗词加深了理解。古诗词已不再是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了,古诗词是每个中国人必须了解的文化,古诗词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也包含了我们祖先的智慧。
《国学小名士》比赛中的每一位选手都能熟练背诵许多的古诗词,朗朗上口、滔滔不绝。选手们所背诵的古诗词有的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也有的可能是我们从未听过的。可是他们却句句背诵的滚瓜烂熟。不管是作者即背景还是思想内容,都掌握的非常熟练。这种对古诗词的热爱与熟练程度令我从心里震撼无比。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那样悠久和博大精深,古人给我们留下了灿烂的文化文明和精神财富,使我们一生受益。很庆幸,我们是华夏儿女,我为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感到骄傲和自豪!历史是美好的,历史是伟大的,知识好比是大海,学习就是一面小小的帆船,而历史,就是船上的灯,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国学小名士》充分的让学生们展现了自己的历史才华,更让我们,对历史有了一份了解。
同学们,让我们向祖国的璀璨文化走去吧!让我们向古诗词的方向前进吧! 古诗词本不是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古诗词是每个中国人必须了解的中国文化!古诗词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也包含了我们祖先的智慧以及它对祖国所带来的璀璨辉煌!
开学第一课的观后感(精选篇7)
星期五晚上,我准点观看中央电视台的《开学第一课》。这次的《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中华骄傲”。
主持人撒贝宁和董卿从源远流长的汉字说起,带领我们走进甲骨文的历史。甲骨文是远古时代的人刻在龟壳和动物骨头上的汉字,记录了中国人独特的思考方式,是中华文化精神价值的源头。王宁先生带领我们认识了几个方块字的形成过程。中国的文字魅力还吸引了一个被称为“汉字叔叔”的外国人,他研究汉字已经有四十五年,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还做了一万五千个卡片,散步、吃饭的时候,就连上厕所的时候,手里都有卡片,他废寝忘食、努力学习,汉字已经成了他的全部。每个汉字都有它的历史和起源,所以他想做一个网站,但在他四十四岁的时候,得了很严重的心脏病。虽然病得很重,却没有阻止他对汉字的研究和热爱。我从他身上看见了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的精神。
发布评论